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15 17:21
在中國股份制銀行發展的長河中,民生銀行無疑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作為中國第一家主要由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從創立之初就肩負着服務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做普惠金融的重任。這條路並不好走,2024年民生銀行業績持續下滑,困境仍未走出,2024年底,曾經的大股東新希望集團增持民生,強勢舉牌,似乎是這幾年里民生銀行收到的為數不多的好消息,股東加持能否扭轉民生銀行的頹勢,2025年的民生銀行能否撥雲見日?
財經觀察站 作者:晨曦
成也小微 敗也小微
根據民生銀行披露的2024年前三季度報告顯示,民生銀行錄得營收1016.6億元,同比下滑4.37%;實現歸母淨利潤304.86億元,同比下降30.91億元,下滑9.21%,其中,第三季度民生銀行淨利潤為80.12億元,同比下滑18.24%。實現利息淨收入737.43億元,同比下降4.49%,;實現非利息淨收入279.17億元,同比下降4.05%。
民生銀行從2020年開始,業績開始下滑,雖然2024年年報尚未披露,但2024年核心業績指標的下滑已成定局,民生銀行料定要再次交出了一份營收與利潤雙降的難看財報。業績不行,股價也是長期低迷,2024年前三季度每股收益0.6元,每股淨資產值12.51元,按11月21日收盤價3.99元/股計算,還不到每股淨資產值的1/3。
雖然整個銀行業從2020年開始都迎來了陣痛期,但民生銀行可能是疼痛感最強的上市銀行了,2020年,民生銀行的淨利潤首次出現下滑,跌幅約36%,同期不良貸款總額700.49億元,增幅28.69%。根據財報,2021年—2023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8.73%、-15.60%、-1.16%;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0.21%、2.58%、1.57%,算上2024年,民生銀行迎來了連續四年的業績下滑,這在上市股份制銀行中,民生銀行算是業績下滑時間最長也是最明顯的。
細究原因,與民生銀行創立時就立足服務小微企業的定位分不開。民生銀行創立時,像新希望的劉永好、巨人的史玉柱有感於中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為民生銀行確立了小微金融的差異化發展之路。當時的國有銀行多服務於大中型企業,
小微服務市場潛力巨大,收益高,當然風險也更大。經過十余年發展,特別是前幾任行長大力拓展小微金融服務鏈,上線供應鏈金融平臺,通過城市商業合作社等小微金融合作模式,俘獲了眾多中小企業客户,貸款規模迅速增長,成功將民生銀行打造成為「小微之王」。2016年民生銀行到達了他的巔峰時刻,資產規模在招行之上,在股份行中僅次於興業銀行,並位居全國前十大銀行之列。
成也小微,敗也小微,在貸款規模做大的同時,風險也在不斷擴張,由於小微貸款業務風險的滯后性,民生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在逐漸攀升,民生銀行個人貸款壞賬增長率遠高於規模增長,2018年達到創紀錄的1.76%,民生銀行只能選擇通過調低撥備覆蓋率來維持業績的增長。同時,由於民生銀行注重發展高單價貸款客户,覆蓋的行業較多,經營質量參差不齊,且疏於風險防範,導致其連續踩中多個著名「黑天鵝」事件,如康得新財務造假、輝山乳業暴雷、獐子島「扇貝跑路」等事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風控不力,不良率高企,撥備覆蓋率較低,成為疫情前壓在民生銀行身上的大山,從2010年到2020年這十年里民生銀行經歷了資產擴張不利、資產質量滑坡、營收與利潤增長下滑的不利局面。但民生銀行的至暗時刻還沒到來,更麻煩的事情還在后面。
被自家人坑慘
如果説2020年前民生銀行是被小微企業坑,那2020年后民生銀行完全是被自己人坑。關聯交易一直是埋在民生銀行身邊的一顆雷,這顆雷在2023年后徹底被引爆。
2023年初,泛海集團的雷徹底爆了,民生銀行與泛海集團的關聯交易最多,高峰期民生銀行近80%的關聯借款是與泛海完成。2023年初,民生銀行起訴泛海控股、盧志強等,索償超70億元。2024年5月10日,由於在2019年至2020年間欠下合計近55億元借款本金未還,民生銀行再次起訴泛海系。兩次起訴金額超過百億元,泛海系目前被執行總金額就合計接近490億元,民生銀行能追回多少,還是未知數。
屋漏偏逢連夜雨,另外一大股東東方集團(維權)也已經出現債務違約。東方集團2024年6月18日披露。在東方財務有限公司的逾16億元存款,大額提取受限。次日,該公司東方集團及實際控制人張宏偉,承諾將變賣資產緩解東方財務流動性壓力。
最近三年,東方集團公司淨利潤累計虧損超過4億元,截至2023年底超七成資產處於受限狀態,未受限資金僅有26.23億元,1年內要償還的借款卻達到127億元。至2023年底,東方集團及其關聯企業,在民生銀行的貸款余額接近96億元。東方集團雖然境況略好於泛海,但在營收下滑、連年虧損的情況下,能否償還民生銀行貸款也是未知數。
接二連三的客户暴雷,讓本來就業績承壓的民生銀行雪上加霜,曾經助力民生銀行快速發展的民營股東,現在反而成了拖累民生銀行的沉重負擔。被自家人坑慘的民生銀行是時候思考如何約束股東對於公司的信貸需求,守住風險控制這一銀行生命線。
新希望能否給民生銀行帶來「新希望」
2024年寒冬中,民生銀行終於等來了一個好消息,11月18日,民生銀行發公告稱,新希望集團看好民生銀行長期發展,子公司新希望化工準備通過二級市場增持股份。增持之后,新希望化工與其一致行動人南方希望實業、新希望六和投資合計將持有民生銀行5%的股票,達到舉牌公告標準。
作為民生銀行的創始股東之一,「新希望系」此次增持也是爲了鞏固其在民生銀行內部的影響力。通過增持,「新希望系」有望躋身民生銀行第四大股東,這將增強其在民生銀行中的話語權。此時點增持也向資本市場傳遞信心,民生銀行的雷是不是差不多都爆完了。11月18日,民生銀行一度逼近漲停。11月19日上午民生銀行一度上漲超過7%,資本市場也給出了積極的迴應。
作為近些年業務發展還算平穩的創始股東,新希望集團此次作為白衣騎士真金白銀的支持民生銀行,能否幫民生銀行涅槃重生了?
新希望集團作為中國領先的農牧企業,業務涵蓋飼料、養殖、屠宰、食品等多個領域,近年來還積極拓展金融業務版圖。此時點增持一方面主要還是從投資角度認為有利可圖,目前來看,民生銀行公司治理方面的問題這幾年里有所緩解,基本算是已經風險出清了,從市場估值和政策背景來看也是一個較為合適的時機。
另一方面,新希望集團與民生銀行在客户資源方面存在較大的互補性。新希望集團擁有眾多的農牧企業客户以及上下游產業鏈合作伙伴,而民生銀行則擁有龐大的個人客户羣體和企業客户資源。通過雙方的合作,可以實現客户資源的共享與整合,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金融服務。當然業務協同合作這些都在風險各擔、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不能再走之前大量關聯交易的老路了。
最重要的是,新希望集團作為一家實力雄厚的企業,其舉牌民生銀行表明了對民生銀行未來發展的信心和支持。這將有助於增強市場對民生銀行的信心,提升眾多儲户和客户對民生銀行的信心,對於一家銀行來説,特別是民營銀行,儲户的信心最重要,新希望集團這次雪中送炭,送來了久違的信心。
結語
2024年,民生銀行的高管團隊完成了換血,副董事長、行長、副行長悉數更換,股東層面也完成了換血,泛海退出,第一大股東更名,新希望增持,可以説2024年對於民生銀行來説是一個破舊之年。破舊方能立新,中國的民營銀行發展一路坎坷,2025年已來,民生銀行急需打一場翻身仗,對於新的領導班子,對於股東,對於中國民營銀行都將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