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精選> 正文
2025-01-15 21:35
美國CPI温和反彈符合預期,核心CPI意外回落;美國12月未季調CPI年率升至2.9%,為連續第三個月反彈,至2024年7月以來新高,符合市場預期,前值為2.7%。美國12月未季調核心CPI年率錄得3.2%,為2024年8月以來新低,市場預期持平於3.3%。
美股三大股指期貨周二盤前直線走高,標普500主連 $ESmain 漲1.26%,道指主連 $YMmain 漲1.23%,納指主連 $NQmain 漲1.47%。
量子計算概念昨日大幅反彈后,盤前繼續大漲! $QUBT 漲超18%, $QBTS 漲超16%, $RGTI 漲超9%。
金融股盤前集體上漲,花旗集團盤前大漲5%,貝萊德、摩根大通漲超3%,均公佈超預期Q4業績。
有消息稱,由於Hopper芯片停產、GB200A 和GB300A芯片需求受限,對應的CoWoS-S產能被釋放,英偉達大幅削減2025年的CoWoS-S訂單。野村預計,英偉達的CoWoS-S訂單將減少5萬片/月,或給臺積電營收造成1%-2%的打擊。
特朗普政府幾天后即將上任,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卻起訴了埃隆·馬斯克,宣稱他在準備收購推特時等待太久才披露自己在該公司不斷增加的股份,造成股東們損失超過1.5億美元。
花旗集團發佈2024年四季度業績,2024年第四季度淨利潤為29億美元,前一年同期淨虧損為18億美元;每股收益從上一年的每股1.16美元增加到1.34美元;營業收入為196美元,同比增長12%。
摩根大通公佈2024年第四季度業績。期內,集團淨收入140.05億元(美元,下同),同比增長50%;稀釋每股收益4.81元,同比增長58%。期內集團營收427.68億元,同比增長10.9%,市場預期411.83億元,去年同期385.74億元。
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計劃在中國農曆新年期間,將在中國暫停部分新款Model Y生產線,以便更好地優化設備。Model Y是特斯拉最暢銷的車型之一,該公司上周開始接受新款車型的訂單,預計將於3月份開始交付。
網易自研的超級英雄PVP團隊射擊遊戲《漫威爭鋒》自2024年12月6日全球上線已逾一個月,創下了諸多「全球第一」的佳績。另外,新遊戲《燕雲十六聲》此前上線僅5天PC官方下載包下載量就達到300萬次,移動端已於2025年1月9日上線。
兩名消息人士向該媒體披露,預計至少三家大型科技公司高管將出席本月20日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就職典禮,當中包括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和「元」(Meta)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
相關機會: $UB1381
高盛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展望美股,中盤股最具有吸引力,因為其與大型公司相比,它們的估值相對較低。該行重申,標準普爾500指數到今年年底將升至6500點,這意味着該指數將較周二收盤上漲11%,他預計這一增長將由盈利增長帶動。
一些債券交易員開始押注,美國國債的無情拋售將很快失去勢頭,部分原因是圍繞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的政策將如何形成的疑問。周二一筆交易顯示,交易員溢價逾4000萬美元,目標是預計到2月21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從目前的4.8%左右降至4.6%。
美銀調查的大多數投資者對未來12-18個月的中國市場前景持積極態度,但並不急於現在進行投資,同時,投資者對中國924新政非常看好,但仍舊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刺激措施。並且,投資者一致認為,幫助私營部門、促進青年就業、提升消費者信心是值得關注的領域。
知情人士表示,除非美國最高法院介入阻止禁令,TikTok計劃於周日(1月19日)全面關閉其在美國的應用。TikTok沒有選擇允許已下載用户繼續使用,而是突然關閉應用,旨在向所有用户展示禁令的影響。
相關閲讀:美股大行評級 | 潛在漲幅226%!Intensity Therapeutics獲機構首予「買入」評級,目標價8.5美元
1、蘋果 $AAPL :隔夜跌0.48%,其中AAPL_250516_C_255.0 行權價在255.0美元、2025年05月16日到期的看漲期權,成交2.43萬張,該張期權跌3.09%,投資者押注該股長期看漲趨勢。
2、特斯拉 $TSLA :隔夜跌1.72%,其中TSLA_250417_C_770.0 行權價在770.0美元、2025年04月17日到期的看漲期權,成交0.85萬張,該張期權漲1.42%,投資者押注該股長期看漲趨勢。
相關閲讀:期權掃描 | 量子計算概念股Rigetti看漲期權成交佔比超66%;美國銀行績前獲多張CALL單押注看漲
美股新股
美股財報
以上就是今天的美股消息,歡迎留言討論,祝您投資順利!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