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綠金周報0113|中國首次對年度風光消納總量作出要求 光伏產業鏈齊漲價 加拿大政府可能推翻淨零氣候政策

2025-01-14 12:00

新材料

紫金礦業擬入主鋰礦巨頭

1月9日晚間,藏格礦業(000408.SZ)公告,於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西藏藏格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藏格創投)及其一致行動人,以及第二大股東寧波梅山保税港區新沙鴻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新沙鴻運投資)的通知,正在籌劃股份轉讓事宜。

其中,藏格創投及其一致行動人、新沙鴻運投資股份轉讓比例預計分別佔藏格礦業總股本的17.51%、7.21%,合計股份轉讓比例預計佔藏格礦業總股本的24.72%。

此次藏格礦業股份轉讓的交易對手方為紫金礦業或其控股子公司。截至2024年三季度,紫金礦業全資子公司紫金礦業投資(上海)有限公司持有藏格礦業0.85%的股份。如果此次股權轉讓事項順利進行,紫金礦業及其子公司持有藏格礦業股份的比例可能超過25%,紫金礦業將一舉成為藏格礦業的第一大股東。

藏格礦業成立於1996年,曾被業內稱為「鋰礦四傑」之一,另外「三傑」分別為贛鋒鋰業(002460.SZ)、天齊鋰業(002466.SZ)、鹽湖股份(000792.SZ)。

藏格礦業主營業務包括氯化鉀的生產和銷售以及電池級碳酸鋰的生產、銷售和技術諮詢。其中,碳酸鋰業務主要由藏格礦業全資子公司格爾木藏格鋰業有限公司負責經營,電池級碳酸鋰年產能達1萬噸。儘管藏格礦業目前的碳酸鋰年產能僅有1萬噸,但該公司在鋰資源方面的儲備豐富,且多為鹽湖鋰資源。

中國新發現銅礦資源量超2000萬噸

1月6日消息稱,中國在青藏高原取得找礦重大突破,新發現銅礦資源量2000余萬噸。

如果按照0.6%的出礦品位計算,青藏高原新發現的2000萬噸資源量,折算成資源儲量約12萬噸,屬於中型銅礦。

根據自然資源部2022年發佈的《礦產資源儲量規模劃分標準》,資源儲量大於(包括等於)50萬噸,為大型銅礦;資源儲量在10萬-50萬噸,為中型銅礦;資源儲量小於10萬噸,為小型銅礦。業內人士認為,從戰略意義來看,新發現的銅礦資源量將顯著提升國內的銅資源自給率,減少對外部市場的依賴,能夠確保國內銅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

目前青藏高原已經形成了玉龍、多龍、巨龍-甲瑪和雄村-朱諾四個千萬噸級的銅礦資源基地,預測資源潛力達1.5億噸,有望成為世界級銅資源基地。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銅消費量佔到全球銅消費總量的50%以上,主要應用在電網端、房地產、汽車、新能源等領域。其中,電網端的需求量佔到銅總需求的一半。中國銅礦儲量和產量在全球佔比較小。2023年,中國銅資源儲量為4065萬噸,約佔到同期全球銅儲量的4.07%;礦產銅產量170萬噸,佔到全球礦產銅產量的7.7%;銅精礦對外依存度約80%,主要進口國包括智利、祕魯、蒙古國等。

新能源

麥肯茲伍德:2025年中國氫氣電解槽將佔全球非歐洲和北美訂單的三分之一以上

根據分析公司伍德麥肯茲日前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公司將在2025年佔據全球非歐洲和北美市場氫氣電解槽訂單的至少三分之一。報告指出,這一預期基於多個因素,包括對綠色氫氣需求的增加以及中國電解槽在成本、製造能力和交貨時間上的競爭優勢。

歐盟排放標準收緊,特斯拉碳排放額度成車企「救命稻草」

為應對歐盟日益嚴格的碳排放標準,全球多家大型汽車製造商計劃與特斯拉組建「超級聯盟」,通過共享碳排放額度來避免高額罰款。根據歐盟委員會發布的文件,豐田、福特、馬自達、Stellantis、斯巴魯以及中國品牌零跑汽車(Leapmotor)均有意加入這一聯盟。這些品牌合計佔據歐洲汽車市場 33% 的份額,以及電動汽車市場 30% 的份額。

2024 年,歐盟對汽車製造商的碳排放要求進一步收緊,車隊平均碳排放量需從每公里 106.6 克二氧化碳降至 93.6 克。未能達標的製造商將面臨鉅額罰款。特斯拉作為全球最大的純電動車(BEV)製造商,擁有大量富余的碳排放額度,成為其他車企爭相合作的對象。

Rho Motion汽車研究主管威爾・羅伯茨(Will Roberts)表示:「考慮到 2024 年的銷量,特斯拉的加入顯著縮小了聯盟內車企的碳排放差距,使其距離達標僅差 4 克。」然而,羅伯茨也指出,這一合作並非萬全之策。他警告稱:「儘管特斯拉是全球最大的 BEV 製造商,但這並不能保證聯盟完全避免罰款。特斯拉 2024 年的銷量低於 2023 年,如果這一趨勢持續,將不利於聯盟的碳排放目標。此外,豐田、斯巴魯和馬自達在 BEV 領域的進展較慢,僅豐田一家的銷量就是特斯拉的三倍,因此抵消效果有限。」

中國首次對年度風光消納總量作出要求

「我國年均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2億千瓦,預計「十五五」將延續快速增長態勢,大幅增加系統消納壓力。」1月6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佈《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優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下稱《實施方案》)的通知,國家能源局在進行政策解讀時作出上述表述。

《實施方案》明確,到2027年,電力系統調節能力顯著提升,各類調節資源發展的市場環境和商業模式更加完善,各類調節資源調用機制進一步完善。此外,通過調節能力的建設優化,支撐2025-2027年年均新增2億千瓦以上新能源的合理消納利用,全國新能源利用率不低於90%。

這是國家首次對新能源年消納總量作出明確要求。儘管新提出的年均新增消納量低於前兩年,但仍然反映出中國政府對2025-2027年新能源裝機預期持積極態度。

河南:今年免收氫能貨車公路通行費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的《關於印發推動2025年第一季度經濟「開門紅」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提出,2025年1月25日至2025年12月31日,對通行河南省收費公路的氫能貨車免收通行費。對通行河南省收費公路的電動貨車實行7折通行費優惠。

光伏產業鏈齊漲價,硅片漲幅近10%

1月8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發布本周多晶硅價格,硅料成交價出現小幅上漲。

其中,N型復投料成交均價為4.15萬元/噸,環比上漲2.22%;N型顆粒硅成交均價為3.88萬元/噸,環比上漲2.11%。P型多晶硅成交均價為3.37萬元/噸。這已是繼去年12月25日以來,硅料連續第二次漲價(元旦期間未報價)。

一位光伏企業人士稱,此輪產業鏈漲價短期內或能夠維持,長期能否持續還需理性看待,「當前漲價很可能是因為春節將至的備貨情況導致」。

硅業分會表示,近一周多晶硅企業有一定成交量,主要集中在頭部大廠,其余企業多以小單為主,處於上下游僵持博弈階段。「本年度多晶硅企業行業自律正式啟動,企業自律減產行動對價格走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自2024年12月起,多晶硅企業普遍上調對外報價,至本月上旬漲價成交逐漸落地,大廠新簽單價格能夠達到4.2萬元/噸左右,其余更多企業挺價觀望中。」硅業分會稱。

ESG

加拿大政府可能推翻淨零氣候政策

《標準普爾全球商品洞察》的一位分析師1月8日表示,加拿大 2025 年聯邦大選將對自由黨目前不受歡迎的政綱構成威脅,其中包括導致電力價格上漲的碳中和氣候政策。

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於1月6日宣佈了辭職計劃。他下臺后,自由黨可能會有人臨時接替他,或者在2025年聯邦大選之前提前舉行大選。

該分析師表示,保守黨有可能在大選中獲勝。如果保守黨在聯邦大選中獲勝,該國能源轉型的大局在電力行業不會改變,整個國家仍將在能源領域從碳密集型技術轉向清潔技術。

不過,保守黨此前曾表示有意減免特魯多執政期間徵收的聯邦碳税。該黨傾向於由各省和地區制定自己的氣候變化政策,而無需聯邦的懲罰或激勵措施。如果該黨在2025年當選,有可能會推翻特魯多的部分碳税政策,但一切都懸而未決。

德國去年温室氣體排放減少3%

氣候智庫Agora在一份報告中稱,德國2024年的温室氣體排放量較上年下降了3%,並將其歸因於經濟疲軟、温和的天氣和成功的氣候政策。

報告稱,去年,歐洲最大經濟體的排放量降至6.56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較1990年減少48%,比年度上限低5%以上。

德國正尋求到2030年將總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65%,該國2024年的排放量比《氣候保護法》規定的年度上限低3600萬噸。

報告稱,德國的經濟衰退減少了工業排放,儘管交通和建築行業在實施氣候保護政策方面做得很少。

核聚變將迎重大突破

在AI發展對電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核聚變被視作開啟無限能源的終極答案。現如今,這一領域又有望迎來新進展。

近日,OpenAI CEO奧爾特曼接受採訪時表示,核聚變技術或將取得重大突破。他預測,其投資的公司Helion將「很快」演示淨能量增益核聚變。所謂淨能量增益核聚變,是指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大於促發該反應的鐳射能量。換言之,憑藉核聚變反應實現能量的正產出。

如若Helion順利完成淨能量增益核聚變的演示,則意味着其或將成為首家實現這一里程碑的商業公司。

聯合國報告預測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將維持在2.8%

1月9日,聯合國發佈《2025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WESP)報告。報告預測,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維持在2.8%,與2024年持平。儘管全球經濟展現出較強的韌性,經受住了一系列相互疊加的衝擊,但增長水平仍低於疫情前3.2%的平均水平,主要受到投資疲軟、生產率增長乏力以及高債務水平的制約。

報告指出,通脹下降以及許多經濟體持續的貨幣寬松政策可能在2025年為全球經濟活動帶來温和提振。然而,不確定性仍然籠罩,包括地緣政治衝突、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以及許多地區居高不下的借貸成本,這些挑戰對低收入國家和脆弱國家尤為嚴峻,其增長表現低迷且脆弱,威脅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進展。

「各國不能忽視這些風險。在我們相互關聯的經濟體系中,一方的衝擊可能推高另一方的價格。每個國家都受到影響,必須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基於已有的進展,共同努力。」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在報告前言中表示,「我們已經制定了路徑,現在是兑現承諾的時候了。讓我們共同努力,使2025年成為全球邁向繁榮與可持續未來的關鍵一年。」

綠色金融

綠色債券發展勢頭強勁

1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生態環境部聯合召開綠色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工作推進會。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朱鶴新在會上指出,近年來金融部門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質效,形成較為完備的綠色金融體系,為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以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為主、多種綠色金融工具蓬勃發展的多層次綠色金融市場體系。其中,綠色債券市場近年來發展勢頭尤為強勁。據中央結算公司2024年10月份發佈的《中國綠色債券白皮書》顯示,2016年至2023年,中國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從2018億元增長至8448億元,翻了兩番,年均增長22.7%。同期,綠色債券為更多市場主體提供融資渠道,發行人數量從35家增長至299家,發行只數增長10倍。綠色債券存量規模也快速增加,截至2023年底,中國綠色債券存續1815只,債券余額2.1萬億元。

據Wind數據統計,2024年,綠色債券發行只數為679只,發行規模超7000億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在保持穩健的同時,也不乏亮點。

綠色消費

2025年購買新能源車,最高補2萬元

1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表示,2025年將擴圍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此外,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用於支持「兩新」的資金總規模比2024年有大幅增加,具體數額將在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公佈。

2025年我國將擴大汽車報廢更新支持範圍,個人消費者報廢2012年6月30日前(含當日)註冊登記的汽油乘用車、2014年6月30日前註冊登記的柴油及其他燃料乘用車,或2018年12月31日前註冊登記的新能源乘用車,併購買納入《減免車輛購置税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新能源乘用車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購買新能源乘用車單台補貼2萬元、購買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單台補貼1.5萬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