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14 20:46
日前,有消息稱,2025年1月中旬,賽力斯的「機器狗」可能會發布,並預計在6月30日前實現量產。6月底,可能迎來賽力斯機器狗量產及其他產業鏈新變化。
對於上述消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向賽力斯相關負責人覈實,但截至發稿未獲迴應。「官方沒有發佈(機器狗)相關消息,一切以官方消息爲準。」記者1月14日致電賽力斯董祕電話時,對方迴應稱。
早已佈局?
事實上,這並非賽力斯首次傳出佈局機器人賽道的消息。去年11月,有消息稱,賽力斯正式佈局人形機器人,併發布了相關崗位招聘。同時,網上還流傳出關於「賽力斯計劃於2024年11月21日召開‘2024賽力斯人形機器人專題技術論壇’」的會議資料截圖。
記者查閲賽力斯(601127.SH)公告發現,賽力斯在2024年11月4日晚間發佈了一則公告,就傳關於「賽力斯將開展人形機器人業務」的相關信息進行了情況説明。
在《説明公告》中,賽力斯不僅闢謠了外界關於其召開「人形機器人技術論壇」會議傳言內容,還明確賽力斯沒有與任何夥伴聯合開展有關人形機器人方面的合作。「目前,沒有關於公司佈局人形機器人的消息。」上述賽力斯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賽力斯並未確認相關消息,但其與重慶市財政局控股公司共同成立合資公司——重慶賽力斯鳳凰智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鳳凰智創」)卻被外界視為賽力斯承接人形機器人業務的載體。對此,上述賽力斯相關工作人員回覆稱表示:「相關信息還需以官方信息爲準。」
天眼查顯示,鳳凰智創成立於2023年12月29日,註冊資本約為12.2億元,經營範圍涵蓋汽車零部件研發;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人工智能基礎軟件開發等。根據相關券商披露,目前,鳳凰智創相關機器人的研發人員在200人左右。若進展順利,明年年底有望量產。
有觀點認為,賽力斯佈局人形機器人不僅可以體現其在技術創新上的前瞻性,也順應了重慶市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的趨勢。去年10月28日,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官網發佈了《重慶市「機器人+」應用行動計劃(2024—2027年)》,明確提出到2027年,重慶市將創建一批「機器人+」應用場景,並重點發展一批中高端機器人。
2024年12月4日,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七部門印發了《重慶市支持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確具身智能機器人是重慶市AI及機器人「新星」產業集羣發展壯大的關鍵抓手。
車企爭相湧入人形機器人賽道
事實上,人形機器人已成為車企爭相佈局的熱門賽道。近期,汽車大廠佈局機器人賽道的消息頻傳。
在2024年明珠灣國際氣候投融資大會上,廣汽集團亮相了其自主研發的第二代具身智能機器人。據悉,廣汽集團於2022年初開始涉足具身智能機器人研發,現已掌握核心技術,並實現關鍵零部件全棧自研且成本可控。目前,廣汽機器人研發已進入第三代,全新人形機器人計劃在2024年12月底正式對外發布。
2024年4月,奇瑞汽車聯手AI公司Aimoga共同研發了人形機器人Mornine;2024年11月初,小鵬汽車發佈了其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Iron。
2024年12月初,比亞迪發佈「25屆具身智能研究團隊專場招聘」信息,招聘人才研究方向涉及人形機器人等。據比亞迪方面介紹,目前,其團隊已開發完成工藝機器人、智能協作機器人、智能移動機器人、類人形機器人等產品。
而小米則在更早前佈局人形機器人賽道。2022年,小米推出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
此外,上汽集團、特斯拉、現代汽車等國內外車企均已開始佈局人形機器人市場。「智能機器人將是機器智能的皇冠。」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認為,將來智能汽車的廠商都會同時是智能機器人的廠商,相信智能汽車跟智能機器人將來會是一致的產業,且能夠產生1+1>2的效應。
特斯拉CEO馬斯克認為,人形機器人未來的市場空間比汽車更大。「未來人形機器人與人類的數量比將超越1:1,甚至達到2:1的驚人比例,預示着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將擁有100億至200億台的龐大容量。」馬斯克曾在特斯拉2024股東大會上表示。
廣發證券相關研究報告中稱,經過數年的探索、開發和方案迭代,目前全球大部分頭部人形機器人產品都已經在2024年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陸續投入實際生產場景進行試點測試。預計2025年開始,部分人形機器人產品將開始量產銷售,開啟產業化的「破曉時刻」。
花旗集團全球洞察分析團隊公開表示,到205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7萬億美元,全球人形機器人數量將達到6.48億台,約達到當前全球汽車保有量的一半。
不過,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認為,人形機器人市場前景很好,但是產業尚處於萌芽期,市場需求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佈局,存在泡沫化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