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800億,藥王恆瑞醫藥要去IPO了

2025-01-14 15:35

專題:恆瑞醫藥港股IPO:開啟「A+H」上市進程 劍指國際化

  來源:天天IPO

  赴港二次上市潮。

  作者 I 周佳麗

  投資界-天天IPO獲悉,恆瑞醫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這意味着,2000年在A股上市、市值2800億元的醫藥龍頭正式啟動赴港IPO了,也許很快將實現「A+H」兩地上市。

  説起恆瑞醫藥,不得不提到靈魂人物——孫飄揚。來自江蘇淮安,孫飄揚一度被國內冠以「藥神」稱號,他一手將不知名的小藥廠做到中國醫藥界巨頭,恆瑞醫藥巔峰市值一度衝破6000億元。如今,恆瑞醫藥赴港上市,66歲的孫飄揚有望再一次IPO敲鍾。

  而其妻子鍾慧娟掌舵的翰森製藥早已於2019年在港交所IPO上市,最新市值超900億港元。

66歲大佬,又要IPO敲鍾了

  故事從孫飄揚説起。

  1958年生於江蘇淮安金湖,孫飄揚1982年從中國藥科大學化學制藥專業畢業。多年后的2004年,他又獲得中國南京大學有機化學博士學位。

  本科畢業后,孫飄揚便被分配到連雲港製藥廠,也就是恆瑞醫藥的前身,擔任技術員,從事配料、計算等工作。后來由於勤奮踏實,他一度被連雲港製藥廠的上級——醫藥工業公司調任過去,擔任副科長。

  但當時,連雲港製藥廠經營狀況不容樂觀,孫飄揚臨危受命,重新回到連雲港製藥廠工作,擔任副廠長。因為個人能力突出,孫飄揚在32歲時被任命為廠長。

  上任后的孫飄揚提出轉型生產新葯,提升企業競爭力。在他看來,「沒有技術,命運就在別人手里。而我們要掌握自己的命運。」

  90年代初,孫飄揚拿出120萬元收購了中國醫科院藥研所開發的抗癌新葯異環磷酰胺的專利權,該藥在1995年完成生產與測試后正式上市並獲得美國FDA認證。后來的5年時間里,孫飄揚率隊又相繼開發了20多個新葯品。在他的帶領下,連雲港製藥廠的營收在1996年破億元大關,藥廠轉危為安。

  后來,連雲港製藥廠經過改制,變身成為今天的恆瑞醫藥。2000年,恆瑞醫藥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A股藥王,不久后就斥資2億元在上海張江設立研發總部。緊接着,恆瑞醫藥拿下了20%的抗癌藥市場,坐實了抗癌藥領域的頭把交椅。

  2003年,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啟動股改,並在2006年股改完成,孫飄揚成為恆瑞醫藥實際控制人。后來的故事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恆瑞醫藥一騎絕塵,是中國醫藥界的「一哥」,市值在2020年一度衝破6000億元,是當時第一隻市值破6000億元的股票。

  也就是在這一年,62歲的孫飄揚揮一揮衣袖,宣佈卸任公司董事長職務,由總經理周雲曙接任。

  伴隨着孫飄揚的隱退,一場巨大的挑戰擺在恆瑞醫藥面前——恆瑞醫藥2020年、2021年一季度業績不達預期,多款藥國採失標,仿製藥收入出現下滑,國家集採壓縮創新葯利潤空間,股價僅在半年內就跌沒了三分之一。

  2021年7月,孫飄揚再出山,重掌恆瑞醫藥。他意識到,在仿製藥內卷和創新葯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恆瑞醫藥必須做出調整。他提出了「堅決篩選淘汰低競爭力的me-too產品」的戰略,並着手佈局「自研+收購」雙軌並行的發展模式。此外,孫飄揚還強調了創新葯出海,這也成為恆瑞醫藥業績增長的第二引擎。

  在此策略下,恆瑞醫藥的處境有所改善。恆瑞醫藥2024年三季報顯示,其前三季度營收、歸母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同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分別為18.67%,32.98%、37.38%。

  最新市值超2800億人民幣,恆瑞醫藥開始尋求二次上市機會。2024年12月,恆瑞醫藥發佈公告稱公司擬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並在今年1月初遞交了上市申請書,正式衝刺港股IPO,66歲孫飄揚有望再登上IPO敲鍾舞臺。

藥王夫婦,齊聚港股

  最早以仿製藥起家,恆瑞醫藥並不差錢。

  根據招股書,2024年前三季度,恆瑞醫藥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201.9億元、46.2億元,淨利潤繼續創下歷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創新葯銷售收入佔公司總收入的47.7%,這意味着恆瑞醫藥半數以上營收由仿製藥貢獻。

  創新葯業務方面,恆瑞醫藥專注於腫瘤、代謝和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科學等領域,目前擁有17款已上市的新分子實體創新葯和4款其他創新葯已上市。此外,公司的管線涵蓋逾90款候選新分子實體創新葯及八款處於臨牀及更后期階段的其他在研創新葯。根據招股書,恆瑞醫藥創新葯銷售收入佔比由2022年的38.1%增至2023年的43.4%。

  招股書提到,自A股上市以來,恆瑞醫藥累計分紅24次,分紅率約16.45%,累計分紅金額達80.29億元,相當於其當年A股上市募集資金的16.8倍,而這也是該公司此前唯一一次資本市場融資。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公司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14.56億元;賬上貨幣資金高達221.32億,且無任何銀行借款。足以可見,恆瑞醫藥資金實力雄厚。

  那麼,恆瑞醫藥為何發起港股IPO?

  針對此次遞交港股上市申請,恆瑞醫藥表示,首先,H股上市可以有效擴大國際知名度。香港資本市場的國際投資者基礎廣泛,有助於提升公司在全球醫藥行業的品牌影響力。其次,可以優化資本結構。通過H股發行獲得新的融資渠道,為公司多元化融資提供助力。

  更為重要的是,港股上市可以增強恆瑞醫藥的全球化佈局,有助於公司拓展海外業務和國際研發合作,進一步實現海外市場的突破——也就是出海。恆瑞醫藥提到,此次H股發行擬將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的部分將用於在中國和海外市場建設新生產和研發設施及擴大或升級公司在中國的現有生產設施。

  如若恆瑞醫藥順利在港股IPO,孫飄揚將於妻子鍾慧娟相聚港股——2019年,鍾慧娟執掌的翰森製藥正式在港交所IPO敲鍾,最新市值超900億港元,稱霸H股。

  鍾慧娟,江蘇連雲港人,1982年從徐州師範大學化學專業本科畢業后,成爲了連雲港延安中學的一名化學老師。后來鍾慧娟從人民教師轉型創業進軍醫藥圈的故事,離不開她的丈夫孫飄揚。

  1995年,孫飄揚和一名香港投資人組建了一家新企業,也就是翰森製藥的前身。一年后,鍾慧娟便辭掉了老師的工作,下海創業,加入翰森製藥。在鍾慧娟的掌舵下,翰森製藥成長為一匹醫藥悍馬,直到站在港交所的敲鍾舞臺上。

  夫婦二人,各執掌一家醫藥上市企業,堪稱醫藥界最傳奇的創業故事,這對「藥王夫婦」也被稱為「醫藥界最牛伉儷」。

2025,香港迎來一羣巨無霸IPO

  無獨有偶,在恆瑞醫藥遞交港股上市申請的同一天,生物製藥公司邁威生物也來了——邁威生物已於2022年1月在科創板IPO上市,一旦成功登陸港交所,將形成「A+H」股的格局。與恆瑞醫藥類似,邁威生物表示,赴港上市的原因之一是提升公司國際化水平。

  除邁威生物外,年內已有康樂衞士百利天恆等多家A股生物醫藥上市公司官宣赴港IPO。目之所及,一場浩浩蕩蕩的A+H赴港上市潮正席捲而來。

  回顧2024年,最矚目的「A赴H」莫過於美的集團。去年9月,在A股上市十余年的美的集團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融資金額超過356億港元,締造了去年中企最大一個IPO,也是2024全球融資規模第二大的新股。目前,美的港股最新市值超5800億港元。

  還有物流巨頭順豐控股,也在去年11月成功登陸香港主板,成為首家「A+H」的上市快遞巨無霸,總市值約1700億港元。

  大部隊正在趕來。去年底,寧德時代發佈公告,為進一步推進公司全球化戰略佈局,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擬發行H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市值萬億的「寧王」正式赴港IPO,最晚將在2026年6月前上市。

  還有海天味業,也宣佈計劃發行H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財聯社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稱,市值約2000億元的賽力斯或也在醖釀港股IPO,目前處於前期準備階段。

  經不完全統計,2024年內,已經有近20家上市公司籌劃整體或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這些公司體量均較大,市值合計爲1.8萬億元,其中有5家公司市值在1000億元以上,有14家企業市值在100億元以上。

  A股龍頭公司奔赴H股上市,梳理背后初衷,他們無一例外都指向了——全球化。

  「我們也注意到有越來越多的海外投資人願意投資優質的中國資產。有好項目發行的時候,全球的資本目光都能夠聚焦到香港。」正如香港交易所高級副總裁暨中國區上市發行服務部主管韓穎姣在清科年會上表示。

  去年10月,港交所宣佈優化上市審批流程,對於達到100億市值的A股公司在香港的上市申請可以進一步縮短到30個工作日,只經過一輪意見就可以完成香港階段的監管評估。這意味着,大型A股上市公司赴港IPO的進度變得更快了。

  而於更多新經濟公司而言,當身后投資人退出心情迫切,而A股IPO窗口又面臨收窄,赴港上市正在成為一種熱潮。正如一位創投大佬分享的那樣,「過去不少企業提到港股上市,幾乎所有投資人都是反對的,大家覺得港股上市流動性比較差,市值比較低。但現在形勢不同了,港股也是很好的出路。」

  此情此景,也許今年港股要更加熱鬧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