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蜜雪冰城的萬店公式:興於茶飲,挫於咖啡

2025-01-14 08:32

專題:蜜雪冰城繼續赴港IPO!收入高度依賴加盟店

  轉自:財經故事薈

  不是蜜雪冰城不夠強,而是賽道實在卷。

  2024年12月17日,「蜜雪冰城漲價1元」衝上了微博熱搜,蜜雪冰城官方客服迴應,在北京、廣州、深圳等部分區域試點漲價,除冰杯、零食、周邊外,其他商品統一加價1元。

  兩周后,蜜雪冰城帶着更「炸裂」的財務數據,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申請書。2024年前9個月,該公司實現營收186.6億元,逼近2023年全年的營收,並晉升爲中國第一、全球第一的現制飲品企業。

  同樣是百億級營收,海底撈的人均單價在100元左右,瑞幸是15元左右,蜜雪冰城只需6元。

  儘管把新茶飲生意做到極致,蜜雪冰城衝擊IPO卻總差了點運氣。

  2022年9月,蜜雪冰城首次向中國證監會提交A股上市申請,2023年3月全面註冊制實施,該公司未能平移深交所審覈,其首次上市嘗試失敗。2024年1月2日,蜜雪冰城轉戰港交所,見證了茶百道敲鍾,自己的申報材料在等待中失效。如今,蜜雪冰城又回到了起點,同行者還有古茗、滬上阿姨。

  蜜雪冰城的火爆恰好對應了近幾年「消費下沉」的趨勢,但隨着玩家增多,茶百道、古茗、喜茶等品牌紛紛大舉擴張,攻入下沉市場,集體卷低價,直搗蜜雪冰城的舒適區。強如「雪王」,反而逆勢漲價,導致其 「性價比」的相對長板在變短。

  2022年、2023年蜜雪冰城營收分別同比增長了31.2%、49.6%,2024年前9個月增速則為21.2%,整體已在放緩。

  當相對高端的奈雪的茶在消費升級的余暉中敲鍾,其最高市值一度高達約340億港元,如今只剩不到20億港元。中端的茶百道在消費降級的狂歡中成為「新茶飲第二股」,市值峰值高達200億港元,如今跌至不足140億港元。

  時過境遷,資本市場該如何估量以性價比取勝的蜜雪冰城呢?

  供應鏈長與短:低價為王,上新受限

  新茶飲行業有的是造富故事,沒有的是造富神話。

  蜜雪冰城創始人張紅超出生在河南的一個村子,1996年到河南財經學院讀成人教育公關文祕專業,期間邊讀書邊打工,並着手創業賣自制刨冰。幾經輾轉,簡單的刨冰攤變成了冷飲店蜜雪冰城,還兼做餐廳。

  窮人家的孩子創業,要資源沒資源,拼的是吃苦能力。創業最痛苦的時候,張紅超曾一度想跳樓,但想到父母奮鬥半生把孩子拉扯大,自己應該把借來開店的錢還上,才咬緊牙關堅持下去。

  也許是因為草根出身,自1997年誕生時,蜜雪冰城就在比拼低價。要想賺錢,只能靠規模取勝。正如張紅超弟弟張紅甫在創業日記寫下的,「一定要量大,把這些費用攤到很低很低」。

  爲了做到量大,蜜雪冰城採用加盟模式,自己當好供應商,讓加盟商給自己打工。

  但加盟模式又容易出品控問題。如果蜜雪冰城無法提供極具性價比的原料,那麼出於賺錢,加盟商很可能會偷偷到別處採購更便宜的原料,哪怕是質量差、甚至過期的原料。

  要堵上加盟商可以鑽的漏洞,費時又費力。單是一杯4元的檸檬水,蜜雪冰城就花了6年才做好供應鏈體系。

  蜜雪冰城一年要消耗約5萬噸檸檬,若產地沒有冷庫,國產檸檬到5月就不能用,從國外進口的價格翻倍。

  於是在2020年9月,蜜雪冰城在中國最大檸檬產地四川安岳縣全資成立公司,通過當地合作社向農户收檸檬。這樣一來,以前每年有5個月需要進口檸檬,現在縮短到每年只有2個月依賴進口。

  目前,蜜雪冰城是中國現制飲品行業中極少數實現加盟商飲品食材、包材及設備100%從品牌方採購的品牌。據灼識諮詢的報告,其提供給加盟商的飲品食材超過60%為自產,在中國現制飲品行業中比例最高,其中核心飲品食材為100%自產。

  相較之下,2023年古茗需從外部採購各種商品和設備,包括新鮮水果、果汁、茶葉、乳製品及糖製品等原料、包裝材料以及泡茶機、製冰機和冷凍櫃等設備,包括涵蓋36個品種的新鮮水果。

  在10元價格帶以下,尚未有品牌能挑戰「雪王」的性價比。2024年5月初,喜茶為12周年慶推出限時活動,10余款產品可使用買一送一券,其中原價8元的「純綠茶妍后」用券后只需4元一杯;5月27日,古茗低調在廣東的門店賣過折后價為4元一杯的檸檬水,活動持續時間只有三個月。但前述兩個品牌的低價產品,名氣與銷量都遠不如蜜雪冰城。

  爲了實現極致性價比,雪王也必須作出取捨,其採用的水果原料僅有十來種,均屬於極易保存和運輸的種類,其中新鮮水果只有檸檬、柑橘兩種,絕不會像喜茶那樣,分季採購紅顏草莓、巨豐葡萄等時令水果,空運黃皮等各地鮮果。

  但低價策略,也壓制了「雪王」開發新品的空間,它通常每個季度纔有一兩款新品。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分別推出了130款、85款新品,平均每個月上新7至10款;茶百道2023年上新48款產品,月均上新也有4款。而蜜雪冰城2013年推出首款現制果飲冰鮮檸檬水,10年過去,仍擔當着核心單品。

  供應鏈不僅決定着茶飲品牌低價的下限,也影響着擴張的速度和規模。

  古茗在全國建立了十六大倉儲基地,分佈於華西、華中、華東、華南和江淮等地區,這也是其近1萬家門店的核心分佈地。但是,因其供應鏈在華北等地區比較羸弱,古茗甚至尚未涉足北京、天津等發達城市。與之對比,蜜雪冰城的門店已遍及中國31個省份。

  天花板到底有多高?

  蜜雪冰城的發展上限,取決於兩個要素,一是在To C端,可以開設多少門店,二是在To B端,供應鏈的寬度和深度。因依賴加盟模式,蜜雪冰城向加盟商出售食材獲取的營收長期貢獻總營收的七成。

  成立前10年,蜜雪冰城只開了1家店,從1000家到10000家,蜜雪冰城花了6年時間,再從萬家門店增長到20000家,僅僅耗時兩年。2024年,蜜雪冰城首次在港股申請IPO時,門店規模是36153家。今年元旦,蜜雪冰城給出的數據變成了45282家,而在同一賽道上,截至2024年前9個月,排在第二的古茗門店也沒到萬家。

  蜜雪冰城不斷把新茶飲行業的天花板抬高,但再高的天花板,終有盡頭。

  2022年,東北證券給蜜雪冰城算了一筆賬,當時其在河南鄭州總開設了728家門店,相當於每十萬人門店保有量為6家,是全國開店密度最大的地區。

  假設蜜雪冰城在全國的門店密度都達到鄭州的水平,14億國人對應的門店數量的理論極值是8.4萬家,打七折是5.9萬家,所以蜜雪冰城在全國的門店上限約6-8萬家。

  現實的情況更為複雜,各地都有自己強勢的區域品牌,比如浙江有古茗,深圳有喜茶,不同地區用户的口味偏好不盡相同,加上供應鏈難以觸達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等因素,東北證券最終給出了蜜雪冰城中期4.2萬家存量門店的預測。

  同年,極海品牌監測平臺通過加盟商的選址邏輯推算,給出更保守的答案,即蜜雪冰城的最終門店規模將在3.13萬至3.76萬家之間。

  蜜雪冰城對自己的門店極限當然更為關注。

  據《晚點 LatePost》報道,蜜雪冰城曾邀請專家做研究,基於人口數據進行測算,若以 1.5 萬人開一家店測算,萬店可以覆蓋1.5 億人口。以中國五級城市平均居民百萬人測算,1.5 億人口即覆蓋150個城市。全國有 687 個城市,意味着蜜雪冰城最多可開 4.5 萬家店。

  從蜜雪冰城當前的擴張速度來看,它在國內的擴張已接近上述極限值,且還是在實行加密策略的前提下。

  2008年,蜜雪冰城承諾加盟商,1-2 公里範圍內都不會有另一家蜜雪冰城門店,后來這個距離逐漸縮短,從1公里降到 500 米、100 米,2021年乾脆取消了區域保護制度,只要有好位置就允許開新店。

  結果,鄭州的百年德化風情購物公園附近有31家蜜雪冰城門店,分佈在相距200米的範圍內,相當於平均7米就有一家門店,可謂是「抬頭不見低頭見」。

  蜜雪冰城在門店密度管理上的失控,很大程度是被行業所逼。蜜雪冰城屢用漂亮的營收數據,驗證了加盟模式的「滾雪球」效應——門店越多,營收越高。這引得其他玩家相繼跟風,連喜茶、奈雪的茶等原來只做直營的品牌,也都宣佈開放加盟,遑論古茗、滬上阿姨、甜啦啦等品牌持續靠加盟擴張,搞得蜜雪冰城也為選址而焦慮,自己不開,別的品牌就會來搶。

  正如「雪王」在招股書風險部分坦言,「我們的競爭對手,可能已經佔據我們新門店的理想店址。」

  蜜雪冰城忙着搶位置,其加盟商卻越來越難賺到錢了。

  2021年至2024年前9個月,蜜雪冰城的門店網絡分別實現約228億元、307億元、478億元及449億元的終端零售額,平均單店終端零售額分別約為114萬元、106萬元、127萬元、99萬元,呈波動式下降趨勢。

  與此同時,蜜雪冰城新開設門店的毛利率長期低於原有加盟店的毛利率。2023年之前,兩者相差2-3%,直到2024年上半年,新開設加盟門店才完成「逆襲」,比原有加盟店的毛利率微高出0.5%。

  古茗則呈現了相反的情況,報告期內,其新開加盟門店的毛利率,始終比現有加盟門店的高0.1%至3%。同樣採用加密策略,古茗在招股書表示,即使在其門店密度最高的城市,該等門店之間的平均距離仍顯著超過加盟協議中規定的最小距離(通常為50米)。

  不過,整體來看,蜜雪冰城的毛利率與其他玩家並無明顯差距。報告期內,蜜雪冰城的毛利率分別為31.4%、28.9%、30.3%及32.9%,略有波動,近三年有所回暖。古茗分別為30.0%、28.1%、31.3%及30.5%,整體略有下降。滬上阿姨的數據截至2024年前6個月,期間其毛利率一直在增長,從「差生」追趕至行業平均水平,分別為21.8%、26.7%、30.4%及31.2%。

  另外,儘管在門店數量、營收和淨利潤等方面,古茗無法和「雪王」相提並論,但2024年前9個月,有着9778家門店的古茗實現的GMV(商品銷售額)為166.08億元,單店GMV約170萬元,比蜜雪冰城要高出不少。

  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4年前9個月,蜜雪冰城關閉的加盟門店數量分別為577家、696家、1307家及1298家。其中,加盟商自行關閉的加盟店數量持續增加,分別為206家、264家、641家、714家。雖然數量在增加,但關閉門店在其整體門店中的佔比並不高。

  加盟店的穩定增長關乎到蜜雪冰城的命脈,公司有意引導原加盟商「接盤」關閉的門店。招股書顯示,通過將門店轉讓予其他加盟商而退出的加盟商數量增長明顯,分別為166名、412名、523名、554名。經營多家門店的加盟商數量同步增加,分別為3585名、5382名、7041名及8292名。

  除了同行廝殺,蜜雪冰城的天花板還取決於大環境。畢竟成就蜜雪冰城的,正是消費降級的大環境。

  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15日,奶茶飲品行業門店總數41.06萬家,近一年新開店12.78萬家,淨增長少了1.78萬家,意味着有超過14萬家奶茶店選擇了關門。

  另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我國現製茶飲店行業規模在2018年至2023年的複合增長率為25.2%,2024年至2028年的複合增長率則預計下降為15.4%。

  在國內捲到極限的蜜雪冰城,加快出海尋找增長點。目前其國內門店有40510家,國外門店有4792家,特別在東南亞市場,蜜雪冰城已成為當地最大的現製茶飲品牌。

  沒有萬能公式,幸運咖「學不會」

  「蜜雪冰城公式」兩個最核心的要點:最廣大的客户羣,以及最完備的供應鏈。這條能開出萬店的範式已經得到驗證,但並不好複製。

  摸着蜜雪冰城過河的品牌,沒有一個能順利上岸。

  2022年,喜茶宣佈對非一線城市開放加盟,並將10元以下的商品佔常規菜單的比例由0提升至4.7%,10—14元價位從2.2%提高到12.5%,15—19元從8.9%猛增到79.9%,25—29元僅剩3.1%,29元以上、20—24元的產品則消失不見。

  雖然喜茶放低身段,嘗試下探至蜜雪冰城的舒適區,但這並沒有完全改變喜茶的困境。喜茶發佈的上一份年度銷售業績為47億元,停留在2020年。

  就連蜜雪冰城本身,也沒有二次跑通萬店公式。

  被視作第二增長曲線的幸運咖,至今未能成為咖啡界的蜜雪冰城。

  2017年起,蜜雪冰城相繼入局了咖啡和冷凍飲品行業,創立咖啡品牌「幸運咖」和冰淇淋連鎖品牌「極拉圖」。

  幸運咖曾被張紅甫寄予厚望,提出 「五年內複製出一個蜜雪冰城」 的目標,要把幸運咖開進 「每個大學、每個縣城、每個城市」。

  在幸運咖的發展路徑上,可以看出蜜雪冰城公式的二次套用。

  價格上,幸運咖核心產品的價格通常為5元至10元,美式咖啡為5.9元,拿鐵咖啡系列產品6.9元,椰椰拿鐵9.9元人民幣,比瑞幸的定價低得多。

  爲了壓低成本,幸運咖門店面積小、座位少,主要集中在下沉市場。

  核心受眾上,幸運咖瞄準學生、小鎮青年,這些羣體也是蜜雪冰城的核心目標用户。

  然而,截至2024年9月末,幸運咖的全國加盟門店數量只有2900家左右,與2023年相差不大,而瑞幸的門店數超過2萬家,極拉圖的數據甚至沒被招股書提及。

  受挫的不止咖啡,還有幾乎沒有品牌聲量的瓶裝水。2022年9月,市場傳出蜜雪冰城將入局瓶裝水賽道的消息,其瓶裝水「雪王愛喝水」主攻天然飲用水,每瓶售價爲1-2元左右。

  暫不説「雪王愛喝水」能否與農夫山泉、怡寶等品牌競爭,把瓶裝水放在奶茶店來賣,本身就有點匪夷所思。

  蜜雪冰城崛起於冰飲相對匱乏的年代,順應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幸運咖、「雪王愛喝水」誕生的時候,所在賽道已陷入極致內卷。

  再加之,它們缺少蜜雪冰城經年累月沉澱下來的王牌產品,這對一個新興品牌是致命的弱點。即便有成熟的供應鏈、「雪王」的品牌力背書,依然不足以補足短板。

  蜜雪冰城公式失靈的根本原因,在於外部環境已經大不相同。而蜜雪冰城的IPO,可能也錯過了它的故事最能打動人心的節點。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