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14 09:41
經過九個月的沉寂之后,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回歸。
自理想MEGA上市后,曾經每日更新社交媒體動態的李想淡出大眾視線,長達九個月的時間未有實質性的對外交流。直至12月25日,李想現身視頻節目,表示連續三晚舉行「2024理想AI Talk」活動,分享自己對人工智能的看法,以及理想汽車在智能駕駛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方面的最新戰略。
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
最為引人關注的是李想對於理想汽車未來的轉型決心。在第一天視頻現身后,「李想不想造車了」的話題直接衝上微博熱搜。李想直言:「AI對理想意味着全部。汽車將從工業時代的交通工具,進化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空間機器人。」
01
欲實現人工智能的三個階段迭代
李想曾多次強調,理想汽車的願景是轉型為一家人工智能企業。在去年初向全體員工發出的信件中,他明確表示,公司的目標是在2030年成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者。值得注意的是,理想公司的LOGO設計中並未直接體現「汽車」二字,而其運營實體的名稱依然沿用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這一細節透露出公司高層對於企業未來發展藍圖的期望,即業務範疇不應僅僅侷限於汽車領域。
在投入上,李想透露公司一年超過100億的研發投入,有接近一半是投在了AI方面。李想説:「理想汽車是自己做基座模型,端到端和VLM(Vision Language Model 視覺語言模型)的,從最開始的論文到技術的研究,到最后研發和產品的交付,理想汽車不僅僅在做智能駕駛,還有理想同學、智能商業和智能工業。」
汽車的車機系統個人助手「理想同學」作為手機APP已於12月27日正式上線。模式與豆包、訊飛星火和ChatGPT等手機應用軟件類似。對於「理想同學」從車機進入手機的佈局變革,李想説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長遠來看,在掌握基座模型前提下,一個真正的大模型產品,一定能自主使用所有的設備、擁有所有的服務,這纔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另一個原因是從用户需求角度切入。李想表示,很多理想用户的孩子,第一個接觸的人工智能產品就是理想同學,在和理想同學對話的過程中,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李想説:「願景是可以讓理想汽車的100多萬用户,再加上這些用户的家庭(大概300萬—500萬的人)不僅可以在車上,還可以在手機、電腦,甚至還可以在眼鏡上,都體驗到一致的人工智能產品。」
在李想看來,人工智能有着自己的進化路徑,相應的產品形態會隨着能力演進,實現三個階段的迭代。李想表示:「人工智能AGI(通用人工智能)實現到最終階段,我經常用三種方式來描述。第一個階段,叫‘增強我的能力’,意味着其實它是我的一個輔助,會帶來效率的提升,但是最終的決策權在用户。例如L3自動駕駛,需要用户在車上監督,並且負責任。」
李想將第二階段稱為「成為我的助手」。用户能夠向人工智能分配任務,包括一系列連續的任務,而AI將獨立執行這些任務並對最終結果負責。例如,在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的情況下,用户能夠向車輛下達任務指令,由車輛自主完成。
對於第三個階段,李想將其表述成AGI的終極階段。李想説:「因為理想汽車的使命是‘創造移動的家,創造幸福的家’,所以我稱之為‘硅基家人’。就是不需要再給它任何的指示了,也不需要給它分配任務了,它就是家庭成員,甚至是家庭重要的組織者,它不但瞭解我,它還了解我的孩子。我的記憶會被它得以延續,可能我的肉體不存在了,但是我的記憶會變成它的一部分。」
02
不會做Robotaxi
但會做人形機器人
李想認為L4將是電動車賽場的制勝點。李想説:「現在中國的汽車仍然非常內卷。電動化和智能化是兩場仗,電動化是進入市場的基礎條件,相當於一張‘門票’。而L4級別的自動駕駛將是決定行業競爭格局的關鍵。目前所開展的工作旨在為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奠定基礎。這是因為L4級別的自動駕駛需要鉅額的資金投入、強大的技術能力和龐大的數據積累,而這些是我們目前尚未完全具備的。因此,現階段的工作重點是積累必要的資源和能力,以獲取邁向L4級別自動駕駛的入場券。」
李想也直接給出了其實現100%自動駕駛的明確時間:「給我三年的時間,它需要技術到位、產品到位、環境和政策到位及消費者對於人工智能的信任到位。」 理想汽車智能駕駛研發副總裁郎咸朋透露,按照當前端到端+VLM體系,能力繼續迭代,理想汽車有望在2025年實現L3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
其實不止理想汽車一家車企將人工智能視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以關注度較高的特斯拉為例,其就是在造車同時也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佈局Robotaxi領域。
關於Robotaxi的規劃,李想明確:「我不想做,因為我們的使命是‘創造移動的家,創造幸福的家’。」他進一步補充:「我覺得高質量的陪伴以及穩定安全舒適的環境很重要,當汽車可以實現L4級自動駕駛功能后,家庭用車也會變得更便宜,成本變得更低,而願意擁有一輛車的人會變得更多。」
除去Robotaxi,人形機器人也是車企聚焦智能化轉型的一大關鍵佈局,包括廣汽集團、小鵬汽車和特斯拉等公司都在積極進入這一領域。
關於理想是否會做人形機器人,李想表示概率上肯定是100%,但節奏不是現在。李想認為L4級自動駕駛是最簡單的機器人,如果連L4級自動駕駛的汽車都解決不了,是沒有辦法解決更復雜的人形機器人的。
03
人工智能是造車行業
延續的必經之路
客觀來看,在整個汽車行業內卷加劇、淘汰賽升級的關鍵時期,理想汽車在財務表現上較為突出。據理想汽車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第三季度實現營收428.74億元,同比增長23.6%,再創新高;淨利潤達到28.2億元,同比增長0.3%,連續八個季度盈利。三季度經營現金流為110億元,現金儲備達到1065億元。
汽車行業是一個典型的規模經濟行業,其經營成果往往與交付量的增長緊密相連。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30日,理想汽車2024年共交付44.2萬輛,歷史累計交付量為107.54萬輛。根據此前公佈的交付指引,理想汽車預計第四季度的銷量為16萬輛至17萬輛,理想汽車本年度的累計交付量有望超過50萬輛。
但細究之下,亦有隱憂。理想汽車在第三季度的累計交付量為15.28萬輛,同比增長45.4%,月均銷量超5萬輛。但將理想汽車銷量結構拆分來看,乘聯會數據顯示,理想L6三季度的交付量佔比達到49.1%,理想L7為22.4%、理想L9為14.2%、理想L8為12.6%、純電車型理想MEGA僅為1.5%。近一半的銷量重擔壓於一款車型上,且純電車型的市場份額過低,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2024年12月,作為理想頭號對手的鴻蒙智行正式推出智界R7增程版,殺入增程式賽道,因此在L6的紅利消失殆盡前,理想汽車不僅要趕緊跳出增程式的舒適區,加快速度完成純電車型市場份額的提升,更為重要的是必須找到除造車之外的第二增長曲線。
因此,李想在增程式發展進入白熱化階段卻不再只埋頭於造車,而是欲轉型做人工智能企業,源於其對市場的敏鋭洞察。李想説:「造車肯定是要造的,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但我認為,這個智能化講的不是傳統的軟件智能,而是真正的人工智能,這是造車往下延續的必經之路。」
李想認為,電動車「這場仗」不存在絕對的勝負概念。隨着行業的演進,傳統汽車製造商之間的競爭或許已逐漸淡化,但新的參與者不斷涌現。最初,業界關注的是新勢力企業、特斯拉與傳統車企之間的競爭態勢,隨后華為、小米等企業的加入,為競爭格局帶來了新的變化,展現了汽車產業的多元性和動態性。
除了公司業務動態備受關注外,李想個人購買法拉利的行為也成了熱議的焦點。對此,李想也做出明確迴應,他認為,通過體驗不同類型的車型,可以拓寬個人的認知視野。同時,李想也表示,理想汽車在追求L4級智能駕駛技術的同時,也會注重保留駕駛的樂趣。展望未來,到2030年,理想汽車可能會推出一款具備人工智能技術的跑車。針對法拉利等超豪華品牌是否應迎接人工智能趨勢的問題,李想認為,這些品牌的關鍵任務在於保持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和稀有性:「到了下一個時代,它應該會變成更好的法拉利,而不是變成科技企業。不過科技企業里,也可能會出現有意思的車型。」
企觀國資是企業觀察報社官方微信公眾號。《企業觀察報》是由國務院國資委指導、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主管主辦的全媒體平臺,被國務院國資委認定為「國資國企自有輿論平臺」,致力於以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視角關注報道中國企業改革發展。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1012024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