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夜讀 | 5000元入市,兩次一貧如洗,最終實現40000倍收益

2025-01-13 23:48

一、貧窮中覺醒的 「金錢夢」

曹仁超,本名曹志明,1951 年出生於香港,其家族曾是上海富商,后赴港經商,卻在時代浪潮中逐漸式微。13 歲那年,父親的離世讓曹家支柱崩塌,家境急轉直下,母親帶着他和兄弟三人,無奈搬到了香港土瓜灣 —— 那個被視為窮人聚居的貧民窟。

圖片

母親靠着在工廠做工的微薄收入,艱難撐起這個家,供三個孩子讀書。每月工資扣除房租、學費等必要開支后,僅剩下 65 元伙食費。作為家中長子,曹仁超肩負起買菜的重任,中學五年,每天靠着 2 元變出 「三餸一湯」—— 鴨血、大豆芽菜和豆腐滾湯,再分別烹調這三樣食材,日復一日,每餐幾乎都是同樣的菜式。

貧窮如影隨形,帶來的是無盡的惶恐。交不上房租時,要面對 「包租婆」 的冷臉;沒錢交學費,甚至不敢邁進學校半步。更令人心寒的是,有一次鄰居丟了 「一粒金」,竟不由分説地懷疑曹仁超,要搜他身。

雖最終一無所獲,鄰居找回金子后不僅毫無歉意,還譏諷道:「你咁窮,偷金系迟早既事」。這般屈辱,深深刺痛了曹仁超的心,母親卻安慰他:「做人要爭氣,唔好同人鬥氣」。

正是這朝不保夕的貧困童年,以及遭受的種種歧視,讓一顆 「爭氣」 的種子在曹仁超心底種下。中學畢業時,同學們暢談人生理想,或立志成為科學家、醫生,或憧憬着為社會做貢獻,曹仁超卻直截了當地道出自己的目標 —— 用一切合法手段去賺錢!

在那個青澀的年紀,他已經感受到金錢的力量,決心要靠自己的雙手,掙脱貧困的枷鎖,改寫命運的軌跡。

二、工廠、股市與誘惑的交鋒

(一)工廠艱辛

中學畢業后,曹仁超像當時大多數窮人孩子一樣,進入工廠謀求生路。他先在紡織廠當維修實習生,每日在悶熱嘈雜的車間,伴着震耳欲聾的機器轟鳴聲,維修那似乎永遠也修不完的紡織機。

沒多久,他又轉到假發廠做工,環境同樣艱苦,常常要在40多度的高温里光着膀子,穿着大褲衩干活,蹲在地上吃盒飯,一天下來,汗水濕透衣衫,累得腰痠背痛,卻掙不到幾個錢。

直到愛情悄然降臨,曹仁超結識了一位心儀的女孩。他鼓起勇氣向女孩表白:「我現在開始追你,追到娶你為止。」 女孩被他的真誠打動,答應做他女朋友,不過提出一個條件 —— 他不能在工廠做工,得找一份穿西裝的體面工作。這對曹仁超來説,既是動力,也是挑戰。

恰在此時,一位同學的伯父買下股票經紀牌,急需一位懂英文的人幫忙處理文件,曹仁超憑藉着中學時打下的英文基礎,得到了這個機會。

於是,1969 年,他告別工廠,踏入了證券公司的大門,從最基層的學徒做起,擦桌子、打開水,月薪 220 港元。這看似微不足道的轉變,卻成為他人生的關鍵轉折點,一扇通往財富世界的大門,正緩緩向他打開。

(二)股市試水

進入證券公司后,曹仁超對炒股產生了濃厚興趣。當時香港股市交易規則存在漏洞,買賣股票不需要現金即時交割,兩周之后才需交款。

曹仁超瞅準時機,拿着自己辛苦積攢的 5000 港元,憑藉着在證券公司打雜時摸索出的門道,開始在股市里 「大展拳腳」。

他專挑那些高風險、高回報的股票,利用規則 「賒購」 大量股票,快進快出,頻繁交易。最多的時候,他手持價值 100 萬港元的股票,兜里卻僅有 1 萬港元現金。

幸運女神似乎格外眷顧這個大膽的年輕人,那時港股行情一片大好,恆生指數一路從 100 點以下飆升至 1700 點,漲幅高達十幾倍。

曹仁超的資產如滾雪球般迅速膨脹,短短兩年,就將最初投入的 5000 港元翻了 40 倍,變成了 20 萬港元。在那個普通香港上班族月薪不過三四百港元的年代,這無疑是一筆鉅款,初嘗甜頭的曹仁超志得意滿。

然而,風險總是潛伏在貪婪的背后。隨着財富的快速積累,曹仁超的心態漸漸失衡,開始變得盲目自信。1971 年,他結識了一位華人探長,這位探長收受了大量賄賂,急於尋找洗錢渠道,便盯上了曹仁超。

探長向他拋出橄欖枝,承諾給予數十萬年薪、一層豪宅、奔馳汽車、保鏢隨從等令人目眩神迷的優厚酬勞,邀他一起成立 「投資公司」,全權負責洗錢事宜。被金錢衝昏頭腦的曹仁超,一時鬼迷心竅,欣然應允。

好在母親及時察覺兒子的異樣,得知此事后,痛斥曹仁超:「教出你這種不肖子,我要跳樓自殺!」看着母親痛心疾首的模樣,曹仁超瞬間清醒過來,連夜向探長提出辭職。

可探長怎會輕易放過他,兇相畢露地拒絕了辭職請求。雙方約在酒樓談判,探長帶着幾名彪形大漢赴約,惡狠狠地威脅曹仁超:「你永遠別想脱身!」此時曹母手持菜刀衝進酒樓,大吼道:「不讓他退出,就砍死你們!」曹仁超這才得以驚險脱身。

也正是這次死里逃生,讓他徹底警醒,明白了腳踏實地、堅守正道的重要性,此后無論面對何種誘惑,他都時刻警醒自己,絕不再重蹈覆轍。

三、兩次慘敗后的蜕變

(一)盲目自信后的重擊

然而,初嘗甜頭的曹仁超並未意識到,危機正悄然逼近。1971 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這本是一件令國人振奮的大事,可在當時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與香港股市的微妙生態交織下,市場卻誤讀為利空信號,恆生指數如失控的過山車般急轉直下,從406點一路狂跌至278點,跌幅高達 31.5%。

那時的曹仁超,還沉浸在之前的成功里無法自拔,盲目自信地認為自己能駕馭任何風浪,不僅沒有及時收手,反而加大槓桿,妄圖在逆勢中再撈一筆。

結果,市場給了他沉重一擊,短短數月,幾十萬瞬間蒸發,最后僅剩 7000 港元。

一夜之間,從雲端跌入谷底,巨大的落差讓曹仁超如墜冰窟。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輸的勁頭被徹底激發,他想起自己年少時在貧民窟所受的苦難,想起母親的艱辛,暗暗發誓:一定要東山再起!

(二)抄底不成

經過一段時間的的修養與學習,曹仁超覺得自己已做好準備,重新殺回股市,到1973年,身家再度漲到 50 萬港元。

此時,恆生指數一路高歌猛進,市場一片狂熱,曹仁超卻敏鋭地察覺到了危險的氣息,他果斷決定暫避風頭,清倉離場,拿着 50 萬港元回家結婚,也因此幸運地躲過了 1973 年那場驚心動魄的股災。

次年7月,看着恆生指數從高位跌至 478 點,曹仁超判斷市場已觸底,他認為抄底的時機到了,隨即將全部身家 50 萬港元孤注一擲,買入和記企業股票,期待着股價反彈,重現往日輝煌。

可命運似乎再次跟他開了個殘酷的玩笑,市場的走勢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恆指並未如他所願止跌回升,而是繼續雪崩式下跌。

到1974年底,指數已經跌至150點,曹仁超投入的50萬港元,只剩下10萬港元,多年的心血付諸東流。

禍不單行的是,由於業績不佳,他遭到了解僱。一時間,曹仁超陷入了人生的至暗時刻,甚至一度站在天星碼頭,心生絕望,想要一了百了。

(三)「止蝕不止賺」

但最終,對家人的牽掛和那份不甘平庸的執念將他從懸崖邊拉了回來。在痛苦的深淵中,曹仁超開始深刻反思自己的投資策略。他意識到,之前的自己太過急功近利,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盲目跟風、過度交易,卻忽視了風險的管控。

痛定思痛后,他為自己立下了鐵律:「止蝕不止賺」,無論何時,都要把止損放在首位,保住本金纔有翻身的機會,而盈利時則要讓利潤奔跑。

此后,他不再像從前那樣頻繁進出市場,而是靜下心來,深入研究宏觀經濟、行業趨勢與公司基本面,精選股票,耐心等待時機。

上兩次慘敗,雖讓曹仁超飽經磨難,卻也淬鍊出了他堅韌不拔的交易品格,讓他從一個衝動冒進的投機者,真正成長爲了成熟穩重、深諳市場之道的交易者。

四、報業新篇

在股市沉浮的同時,曹仁超與報業的緣分也悄然展開。早期,爲了多積累些本錢炒股,他在工作之余,常給報館投稿賺稿費,也因此結識了《明報晚報》的編輯林山木。

彼時的曹仁超,憑藉着在證券交易所打雜時積累的知識,以及自己炒股的實戰經驗,寫起股評文章來見解獨到,很快便得到了林山木的賞識。

1973 年,林山木決定創辦《信報財經新聞》,他看中了曹仁超的才華與潛力,力邀其加盟。曹仁超欣然應允,他不僅入股 5%,成爲了《信報》的董事,還與袁國培分別負責金錢財務點評以及編輯工作,開啟了自己在報業的全新篇章。

此后的 42 年里,曹仁超每周六天在《信報》撰寫《投資者日記》專欄,他以輕松有趣的筆觸,深入分析香港股市乃至政經形勢。

文章既有娛樂性,能讓普通讀者讀來津津有味,又藴含着深刻的投資哲學及處世智慧,為專業投資者提供了獨到的見解,因此備受讀者追捧,尤其是香港股市的投資者們,更是將他的文章奉為圭臬,其作品還多次結集成書。

曹仁超在《信報》的耕耘,不僅讓他成爲了香港最負盛名的投資分析家之一,更是為香港的財經資訊領域開闢了一片新天地,讓無數些投資者在茫的市場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五、財富騰飛

歷經挫折后的曹仁超,投資風格愈發沉穩老練。上世紀 80 年代,香港房地產市場初現復甦曙光,曹仁超迅速捕捉到這一機會,果斷出手買入 3 - 5 只優質地產股,開啟了長期持有的投資之旅。

與此同時,他汲取過往教訓,不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開始佈局物業、房產等領域,構建起多元化的投資版圖。

隨着時間的推移,香港房價一路高歌猛進,從 1983 年的約 7000 港元 / 平方米,如火箭般躥升至 1997 年的 22 萬港元 / 平方米。

曹仁超手中的地產股價值也隨之水漲船高,當初投入的 60 萬港元,到 1997 年香港迴歸時,已飆升至兩千多萬港元,斬獲高達 30 倍的驚人回報。

而他在物業上的佈局,同樣收穫頗,他趁着市場高點賣出,又狠狠大賺了一筆。

1990 年,匯豐銀行收購英國米格蘭銀行,引發市場關注。曹仁超在匯豐銀行股價處於8-12港元之間時,大膽買入,而后一路堅定持有。直至股價攀升至 80 港元左右,他才從容拋售,當初投入的 100 萬港元便賺到了上千萬港元,令人咋舌。

此后,曹仁超的投資之路愈發順遂,資產如雪球般越滾越大。到1997年,他毅然賣掉所有股票,將資產轉成美國債券形式,成功實現保值增值。

此外,從 1982 年起曹仁超就開始每月儲存一個金幣,多年積累下來,在黃金市場中獲利豐厚。

六、曹仁超經典投資語錄

1、預測泡沫爆破之法: 當股市持續上升一段時間后,持有股份股價突然毫無理由地下跌超過15%,然后又突然大幅上升,當上述大起大落的情況出現時,就是股市泡沫爆破快要來臨的先兆。投資祕訣:以15%的虧損賺100%以上的利潤。

2、千萬不要抄底,也千萬不要猜頂,沒有人知道「底」或者「頂」到底在哪里。但是,趨勢是可以判斷的,把握趨勢,賺錢就成為很簡單的事。 

3、堅持止損不止賺 當股票虧損達到10%,馬上就止損,馬上把資金投入到其他股票 

4、分散買入,集中持股。當公司股價上升逾15%,代表當下的形式對於該股有利,便可以買入,並且一次選出同一行業內3-6只二線股,將資金分成3-6等份分段買入,資金不宜太過分散,持股應該限制在十隻以內,如果持股超過十隻,就表示選股出問題。

買入股票后每月檢視選股表現,一個月后賣掉跑輸大市或表現最差的一隻,下個月再賣掉表現最差的那隻,最后把自己集中到其余表現最佳的1-3只股票,然后等候收成,每一隻股份投入的資金不應超過自己總額的10%,每一隻股份持股金額也不應超過該資金總投資本金的15%,如果是買基金,將比重改為每隻少於總投資的5%,最多隻能佔10%,分散投資在10-30只基金便可。 

5、觀察大市場趨勢,股市不會在一天內形成,必然因政策,經濟上的脈動而產生,所以必須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來觀察大勢趨勢,「市場大勢」和「產業盛衰周期」非常重要,乃是投資股市的基本功,如果你不努力研究,就不適合做投資。 

6、三大投資原則:一是不借錢炒股,二是停損不停利,三是看準趨勢做投資。 

7、牛眼股的條件:股票上市約5年;市值不能太大,美股市5億-10億美元,港股則約40億港元 ;公司開始轉虧為盈,毛利率升至15%以上,市場佔有率則在1%以上 ;公司要有正規現金流 ;大股東持有公司股本50%;股價最近一年從最低價上升15%。

8、市場力量便是如此﹕順勢者昌、逆勢者亡。即使巴菲特亦然。投資者與其自恃才智過人,不如追隨趨勢,看看哪個國家經濟在冒升、資金在流向哪個市場、哪個行業在興起。

只要掌握到任何一個市場大趨勢,都可帶來驚人的回報。欲學趨勢,必先訓練自己擁有平常心,承認自己不比別人聰明,明白世事無常並達致無我境界。

9、優質股票的四特徵:如何在沙堆中挑選鑽石?選錯股的可能性高達90%。再加上時間因素,能夠在最適當的時刻吸納最合適的股票,機率更只有5%。

優質的股票有四個特徵,第一管理層良好,可以憑藉良好的聲譽,以低於市場平均成本獲得資金。如用止收購管理欠佳的公司,通過引入良好管理而獲得回報,股價便可一升再升;第二,具備創意。此也為國人的弱項。誠如凱恩斯暮年所悟,創意乃創造財富的根源。第三是業務的毛利率高於15%,邊際利潤也不應太低;第四是大股東持股比重較大,代表大股東與小股東共坐一條船。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