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海通證券董事長周杰擁有新身份,下一站任上海國際集團黨委書記

2025-01-13 19:0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轉自:財聯社

財聯社1月13日訊(記者 林堅)國泰君安證券與海通證券的合併重組計劃正穩步推進中。在此期間,海通證券董事長周杰有了新的身份與征程。1月13日晚間,海通證券發佈董事長周杰辭職的公告,下一站出任上海國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會流程后,將任董事長。同時,同意由公司董事兼總經理李軍代為履行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等職責。

海通證券稱,周杰於2016年7月加入公司,並於2016年10月起擔任公司董事長。2025年1月13日,周杰向公司董事會提交了書面辭職報告,因工作調動原因,辭任公司董事、董事長、法定代表人及香港聯交所授權代表等職務,同時一併辭去董事會發展戰略與ESG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辭職之后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海通證券董事會對周杰為公司發展所做的貢獻表示誠摯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海通證券發佈人事變動公告

李軍代為履行董事長

從最新高管安排來看,在周杰辭職后,海通證券董事會也迅速作出決議,由公司董事兼總經理李軍代為履行董事長、董事會發展戰略與ESG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以及法定代表人職責。同時,委任李軍擔任香港聯交所授權代表。

就在不久前,2025年1月9日,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發佈公告,宣佈本次合併重組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併購重組審覈委員會審覈通過,這也是2025年首個成功過會的併購重組項目。后續,按照行政審批程序,兩家公司將向證監會提交註冊申請。

海通證券公告表示,公司董事會將繼續推進與國泰君安的合併工作,強化功能定位,對標國際一流,加快向具備國際競爭力與市場引領力的投資銀行邁進,為資本市場、證券行業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最新消息顯示,周杰已履新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據官方信息,上海國際集團於2000年4月組建成立,前身是1981年設立的上海市投資信託公司(后更名為上海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與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構成上海國資流動平臺的兩大支柱。作為上海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在引進外資、籌措資金、支持上海城市建設和工業改造、發起設立地方金融機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上海國際集團85%以上的資產為上海地方金融資產,佔市屬金融機構國有權益總量的60%以上,是浦發銀行、上海農商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是中國太平洋保險的主要股東。集團投資了上海保險交易所、上海票據交易所、跨境清算公司(CIPS)等全國性金融要素市場。

周杰在多個上海國資企業擔任過「一把手」

從履歷來看,周杰,1967年出生,工學碩士。1992年2月至1996年6月在上海萬國證券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工作;1996年6月至2001年12月先后擔任上海上實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投資部經理、副總經理、董事長兼總經理;2001年12月至2003年4月擔任上海實業醫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2002年1月至2016年7月先后擔任上海實業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副行政總裁、執行董事兼常務副總裁、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2004年8月至2016年7月先后擔任上海上實(集團)有限公司策劃總監、執行董事兼副總裁、執行董事兼常務副總裁、總裁兼黨委副書記;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擔任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監事長,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2016年5月至2016年7月擔任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

2025年是周杰執掌海通證券的第九個年頭。2016年7月起,他擔任海通證券黨委書記,同年10月28日,正式擔任海通證券董事長。任職期間,海通證券在包括服務實體經濟、科創板業務、長三角一體化等多個領域有着不錯表現。從履歷來看,周杰身上有深深的「上海國資系統」烙印,除了海通證券,他在多個上海國資企業擔任過「一把手」,在金融和產業等領域擁有豐富的從業管理經驗。

他曾表示,針對金融業不斷開放,海通證券要發揮自身本土和「接地氣」的優勢,加快自身改革和創新步伐。

他曾以海通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的身份在財聯社有《堅守服務實體的初心,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創新與擔當成就未來》的發文,他特別強調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要落實到公司各項改革、戰略佈局、金融創新和公司發展的安全性等諸多方面,為公司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其次,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投行,為金融強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國泰君安證券與海通證券的合併重組計劃已獲得上交所併購重組審覈委員會的正式批准,這一決定標誌着兩家頭部券商的合併進程邁出了關鍵一步。自2024年9月5日首次公告以來,該合併計劃經歷了停牌、交易方案審議、上交所受理等多個環節,歷時127天成功過會,用時很短,進展很快。后續,合併還需證監會及其他有權監管機構的批准、覈准、註冊或同意后方可正式實施。

(財聯社記者 林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