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車企2025年銷量目標出爐

2025-01-13 07:36

進入2025年,國內汽車企業相繼公佈了新一年的銷量目標。儘管2024年汽車市場僅實現了微增長,且多數車企的銷量達標情況不樂觀,但這並未動搖它們在新一年里的雄心壯志,多數車企設定的目標增長率均遠超行業的預測值。

據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預測,2025年國內乘用車市零售將達到2340萬輛,同比增長2%,新能源乘用車零售將達1330萬輛,同比增長20%。

然而,已公佈2025年銷量目標的11家車企均將目標增長率設定在了兩位數以上,其中鴻蒙智行、小米汽車及蔚來三家車企更是將目標增長率設定在100%及以上。相比之下,傳統汽車企業在制定目標時顯得更為謹慎,將目標增長率設定在25%以下,但*也達到12%。

值得關注的是,部分車企早在兩三年前就為2025年提出了銷量目標,但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和日益激烈的競爭態勢,這些車企的高目標恐將難以實現,不得不重新調整。

(製表:周菊) (製表:周菊)

1、新造車企業衝刺「翻倍」

在11家已公佈銷量目標的車企中,目標增長率最高的六家全是新造車企業,其中有三家目標增長率超過100%。華為鴻蒙智行2025年銷量目標為100萬輛,目標增長率高達125%;2024年剛交付入局的小米汽車,2025年目標為30萬輛,目標增長率為122%;希望回到新造車企業*陣營的蔚來,要在2025年挑戰銷量翻倍,即增長100%。

理想汽車、零跑汽車、小鵬汽車相對「冷靜」,但它們的增長目標也遠超新能源汽車市場20%的預計增速。其中,理想汽車2025年銷量目標70萬輛,目標增長率40%;零跑汽車銷量目標50萬輛,目標增長率70%;小鵬汽車銷量目標35萬輛,目標增長率83%。

回顧2024年,新造車企業的目標達成情況並不盡如人意。在上述六家新造車企業中,僅有小米汽車、零跑汽車及理想汽車完成了既定目標,而鴻蒙智行、蔚來及小鵬汽車未達標。而在所有的新造車企業中,未達銷量目標的比例達到七成。

在這種情況下,新造車企業依然制定高增長的目標,首先是基於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的支撐。乘聯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乘用車零售1089.9萬輛,同比增長40.7%,增速是乘用車整體增速的接近8倍。

另一方面則是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的倒逼。當前,車市淘汰賽持續上演,極越汽車、哪吒汽車等已遭遇嚴重的經營危機,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趨於白熱化,車企必須迅速擴大銷量規模才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近期的內部信中提到,汽車行業在2025年至2027年將會進入淘汰賽階段,這一階段的競爭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激烈。他此前還表示,未來十年國內主流品牌也許只剩七家。

新造車企業採取了多種策略以達成銷量增長,推出價位更低的新品牌便是策略之一。目前,蔚來、小鵬均推出了新品牌以降低購車門檻。其中,蔚來推出樂道和螢火蟲,小鵬推出了與滴滴合作的MONA品牌。隨着新品牌車輛開啟交付,蔚來和小鵬已經從更低價品牌身上獲得了量的上升。

此外,新造車企業還搶抓汽車出口的機會。蔚來、小鵬、零跑等新造車企業均開始在海外佈局銷售網絡,期待通過海外市場拉動銷量增長。數據顯示,2024年乘用車出口達480萬輛,同比增長25%,其中新能源車出口129.0萬輛,同比增長24.3%。據華創證券預測,2025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將突破558萬輛,同比增長14%。

2、傳統車企「穩中求進」

與新造車企業的激進策略相比,傳統車企在設定銷量目標時普遍更為謹慎。在已公佈銷量目標的五家傳統車企中,吉利汽車以25%的目標增長率領跑。吉利汽車2024年銷售217.7萬輛,同比增長22%,超額完成200萬輛的年度目標。

奇瑞在2025年維持與2024年一樣的增長目標,即超行業10—20個百分點。2024年奇瑞集團銷售超260萬輛,同比增長38.4%,超額完成目標。

東風汽車集團和長安汽車未能完成2024年銷量目標,2025年的達標壓力較大。其中,東風汽車集團目標增長率為21%,比2024年的實際增長率高18.5個百分點;長安汽車目標增長率為12%,比2024年實際增長率高6.9個百分點。廣汽集團2025年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作為2024年銷量下滑的車企之一,其同比下降了20%,但2025年的目標增長率高達15%。

傳統車企雖然在整體銷量目標上偏保守,但在新能源板塊卻顯示出勃勃野心。如吉利汽車2025年銷量目標為271萬輛,其中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為150萬輛,需在2024年88.9萬輛的基礎上增長68.7%。長安汽車旗下阿維塔品牌2025年銷量目標為22萬輛,目標增長率高達197%,深藍品牌目標增長率也在100%以上。東風汽車旗下嵐圖品牌2025年銷量目標20萬輛,目標增長率達133%。

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加劇,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也面臨不小的壓力。爲了應對挑戰,傳統車企選擇收縮戰線、聚焦資源。例如,吉利在2024年9月發佈了《台州宣言》,后將幾何品牌併入銀河品牌,將領克併入極氪。歐拉汽車App宣佈於年底正式停止運營並遷移至長城汽車App;飛凡汽車則正式迴歸到上汽榮威旗下。

除了新能源,傳統車企也對海外市場寄予厚望,並制定了出口銷量目標。長安汽車2025年出口銷量目標為100萬輛,佔總銷量的三分之一,需在2024年基礎上實現翻番;東風汽車集團2025年出口目標50萬輛;長城汽車此前也設定了2025年海外銷售100萬輛的目標。

截至發稿,上汽集團、一汽集團、北汽集團及長城汽車尚未發佈2025年銷量目標。此前這幾家車企曾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了2025年銷量目標,但從實際情況看,這些目標將難以達成。

其中,一汽集團在2021年提出,到2025年實現銷量超過600萬輛,但2024年其銷量僅320萬輛,要實現目標需要在一年內實現銷量翻番。北汽集團計劃2025年銷量達到3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00萬輛,同樣需要在2024年銷量上翻番才能達到目標。

長城汽車和上汽集團也面臨着相似的挑戰。長城汽車在2021年提出,到2025年實現全球年銷量400萬輛,其中80%為新能源汽車。數據顯示,2024年長城汽車累計銷量為123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32萬輛,新能源佔比為26%。

上汽集團在2022年5月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計劃到2025年全球整車銷量達700萬輛,新能源佔比50%,但上汽集團2024年累計批發銷量為401.3萬輛,終端交付量463.9萬輛,新能源佔比為27%。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微信公眾號:經濟觀察報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