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13 08:02
信堡按:
在當下大行放貸、小行買債,甚至出現了MTMJ的對央行行為博弈的痕跡。在2025.1.6-1.10周內,幾層信號逐步加碼:
穩匯率+防止資金空轉+金融時報發文避免對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過度解讀+110央行發文暫停購買短債
1月10日央行:「鑑於近期政府債券市場持續供不應求,中國人民銀行決定,2025年1月起暫停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入操作,后續將視國債市場供求狀況擇機恢復。」此前,央行持續淨買入國債,顯著壓低了短期限國債收益率,使得剩余期限3年以內的國債收益率大幅低於央行7天逆回購利率。這變相助長了機構博弈超長債,不利於調控債券收益率曲線。
利率債勢如破竹,強的可怕,看空的人基本都被打臉了,甚至有人説看空的概率和從業年限正相關,行情甚至可能透支了2025年內降息的所有預期。
本文站在央行的視角,金融穩定報告的專題摘錄,監管怎麼看待對於銀行類風險累積的看法,也許對本輪調整能有新的認知:到底是這次不一樣還是繼續MTMJ。本文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純屬學習局,觀點大家可以參考硫磺島島主的債市6000點這個可能值得所有人關注,就像股市5000點賺到最后6000點的時候,是賺,但是然后呢?
歐美銀行業風險事件啟示(金融穩定報告P87-P89)
2023年3月,歐美發生了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銀行業風險事件,嚴重影響了市場信心,部分銀行股價急跌,金融體系發生劇烈動盪。相關經濟體採取了提供央行流動性支持和政府擔保、提高外匯互換操作頻率、擴大存款保險覆蓋範圍等措施應對危機。此次風險事件反映了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業務模式風險高、未受保存款金額大、存款流失速度快等潛在風險因素,給銀行業風險防控帶來全新挑戰。
1
歐美銀行業風險事件回顧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后,主要發達經濟體實施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應對疫情的影響。2022年起,為抑制由此帶來的通貨膨脹,主要經濟體密集開啟貨幣緊縮。對多數銀行而言,利率上升在改善淨利潤的同時,也導致其固定利率長期資產的價值下跌,財務狀況惡化。部分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的銀行脆弱性凸顯,銀行與非銀行之間的高關聯度、移動支付普及等市場結構性因素也助推了風險進程。2023年3月起,國際銀行業發生動盪,4家總資產規模合計約9000億美元的銀行在11天內相繼出險,影響了市場對銀行體系穩健性的信心。
(一)硅谷銀行
硅谷銀行成立於1983年,破產前是美國第16大銀行,主要服務於美國中小型創業公司和風投基金。2019-2021年,受益於高科技企業高速增長,該行存款大量流人,資產規模快速增長超2倍,主要投向長期債券。截至2022年末,硅谷銀行總資產2090億美元其中美國國債、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等證券投資約1200億美元,負債端存款總額約1754億美元。2022年以來,在美聯儲快速加息背景下,創業公司現金流趨緊,硅谷銀行存款持續下降,所持有債券資產未實現損失也大幅增加。2023年3月8日,硅谷銀行公告需出售約210億美元證券資產補充流動性,導致其證券資產從浮虧轉為實虧。鉅額虧損引發大規模擠兑,僅3月9日取款金額就高達420億美元。3月10日,美國加州監管當局宣佈關閉硅谷銀行,由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接管。
3月12日,美國財政部、美聯儲、FDIC發佈聯合聲明,引用系統性風險例外條款,為硅谷銀行存款提供全額保障。同時美聯儲推出「銀行定期融資計劃」(BTFP),為存款機構提供最長一年的流動性支持。3月26日,FDIC宣佈由第一公民銀行及信託公司收購承接硅谷銀行。
(二)簽名銀行
簽名銀行成立於2001年,2018年起拓展業務,為私募股權、基金和加密資產提供融資和金融服務,業務規模快速增長。2020-2021年,資產規模翻倍。截至2022年末,該行總資產1104億美元,主要是房地產貸款和工商業貸款,負債端存款總額886億美元,主要是中型商業公司的未受保存款。2023年3月10日硅谷銀行出險后,該行受到連帶影響,遭遇了存款擠兑。3月12日,美國紐約州監管當局宣佈關閉簽名銀行,由FDIC接管。3月19日,紐約社區銀行旗下旗星銀行與FDIC達成協議,以27億美元對價收購簽名銀行核心資產。據測算,在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風險處置中,FDIC管理的存款保險基金預計損失規模為192億美元。
(三)瑞士信貸
瑞士信貸成立於1856年,2022年末資產規模5314億瑞郎,是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和瑞士第二大銀行。近年來,瑞士信貸盈利持續下降,內部管理出現問題,2021年起接連出現多筆大額投資損失,市場聲譽受損,2022年10月起,瑞士信貸流動性狀況加速惡化,存款快速流失,2022年末存款較上半年下降41%,僅第四季度就流失1437億瑞郎。2023年3月14日,瑞士信貸公佈的財報顯示其在內控方面存在重大缺陷。次日,瑞士信貸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明確表示不會向其新增投資。市場情緒惡化,銀行股價快速下跌,存款加速外流,多家全球大型銀行限制與瑞士信貸的新交易。
為應對有關風險,在瑞士政府部門的推動下,3月19日瑞士銀行集團宣佈收購瑞士信貸,總對價約30億瑞郎,同時,瑞士信貸面值約160億瑞郎的其他一級資本工具被完全減記。為促成收購和穩定市場,瑞士央行提供最高1000億瑞郎的額外流動性援助,瑞士聯邦政府為瑞銀集團接管資產的超額損失(損失超過50億瑞郎的部分)提供90億瑞郎的擔保。2023年6月,收購交易完成。
(四)第一共和銀行
第一共和銀行成立於1985年,主要為高淨值客户提供服務,涉及房地產貸款、私人銀行、信託和經紀服務等,是美國第14大銀行。截至2023年3月末,第一共和銀行總資產2329億美元,存款總額1045億美元,其中未受保存款佔比49%。3月10日,硅谷銀行倒閉的傳染效應使未受保存款水平較高的區域性銀行面臨巨大壓力,第一共和銀行的股價受到嚴重影響。4月24日,第一共和銀行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存款大幅流失,引發市場負面反應,導致股價大幅下跌,存款進一步外流。5月1日,FDIC接管第一共和銀行,同時宣佈接受摩根大通對第一共和銀行的要約收購,併爲交易提供損失分擔。FDIC預計存款保險基金損失規模為167億美元。
2
相關啟示
當前,我國金融體系運行穩健,根據央行金融機構評級結果,絕大多數銀行業金融機構處於安全邊界內,銀行業總資產中佔比約七成的主要銀行一直保持評級優良。但對歐美銀行風險事件的經驗教訓也要總結反思,以進一步增強我國銀行體系風險抵禦能力,推動商業銀行高質量發展。
(一)銀行資產端重點關注非信貸資產佔比較高問題。硅谷銀行因債券投資出現虧損引發擠兑的案例表明,債券投資佔比較高的銀行要重視利率風險管理,平衡好資金規模、配置方向和期限結構,對衝利率波動引發的價值重估風險。監管部門應強化市場風險和銀行賬簿利率風險的監管,防範銀行在不同賬簿間擺佈資產、尋求監管套利,密切關注中小金融機構的金融市場業務,尤其是配置比例明顯異於同業的機構,及時採取措施。
(二)負債端關注儲蓄存款佔比較低有關問題。硅谷銀行和第一共和銀行穩定性較高的儲蓄存款佔比較低,未受保存款佔比很高,在受到外部衝擊的情況下,存款極易在短時間內大幅流失。這些案例表明,儲蓄存款佔比較低的銀行應優化負債結構,完善流動性風險識別、計量、預警、監控和應對,用好核心負債、流動性缺口等流動性風險管理工具,充實長期、穩定的負債資金來源,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優化數字時代下的銀行流動性監管框架,可考慮高頻採集數據、引人新的流動性壓力指標,作為日常監測的補充,並加強監管部門流動性壓力測試。
(三)風險處置工具要豐富,處置行動要迅速且強力。在當前金融科技化及社交媒體廣泛應用背景下,金融風險的傳染迅速,複雜且不斷自我強化。本輪歐美銀行業風險事件表明,金融管理部門在相關重大金融風險處置中態度越明確、應對越迅速,處置成本就越小。要持續完善金融風險快速應對機制,避免貽誤處置時機造成金融風險外溢。同時要夯實金融風險處置資源與處置工具的儲備,做好存款保險基金、行業保障基金、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的籌集與管理,確保能夠及時處置風險。
(轉自:信堡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