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造價35萬元的E-bike被老外追捧,這個卷瘋了的賽道仍有機會|硬氪直擊CES

2025-01-11 10:00

作者 | 張子怡

編輯 | 袁斯來

一年一度的科技界春晚CES 2025即將落幕,不同於去年展會上備受關注、新品頻出的E-bike,今年井噴的是AI相關的硬件產品和機器人大軍。

這並不意味着E-bike的海外市場熱潮有所消退。

E-bike的千億市場里,歐美老牌自行車廠商紛紛加入戰場,中國企業更是打得不分伯仲。

初創企業Urtopia在CES 2025展示的E-bike概念車——Titanium Zero,被美國主流科技媒體Engadget評為最佳CES大獎產品之一。Urtopia自研的微型中置驅動電機Quark DM 1.2,其小巧的體積和極輕的重量成為被評獎的重要理由。

CES 2025的展會上,愛瑪科技一口氣展示六款全新的E-bike,售價不超過2000美金,除此之外,它們還同意大利知名摩托車品牌Rizoma發佈了聯名概念車VENICE。

E-bike的競爭還未到技術與市場雙重軍備競賽的階段。

同過去低調將E-bike產品投入北美市場相比,愛瑪本次頗為聲勢浩大,用E-bike押注海外市場的決心不容小覷。

整個eBike賽道中,擠入了Urtopia等創業公司、大疆這樣技術實力強悍的獨角獸,如今傳統企業愛瑪也加入獵場。正如一位新能源兩輪車創業者告訴36氪的,「現階段,E-bike在海外市場是紅海中的紅海,卷王中的卷王。」

不過,E-bike的競爭還未到技術與市場雙重軍備競賽的階段, CES 2025上的E-bike仍有亮點,讓人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01 自研即王道

倘若簡單的理解E-bike,其是傳統自行車加三電系統(電機、電控和電池)的組合品。受益於新能源汽車浪潮的影響,三電系統背后的供應鏈已經十分成熟,幾乎不需自研;至於生產端,傳統自行車製造工廠也能包攬。

這也是新能源兩輪車創業者認為E-bike難以競爭的原因,生產壁壘小,競爭者卻眾多。

在E-bike的核心組件「中置電機」方向,博世、禧瑪諾、雅馬哈等國外廠商的市場份額高達90%;在變速器方向,禧瑪諾和sram更是佔據了95%的市場份額。

E-bike在海外爆火的這些年里,讓中國廠商意識到拼湊的產品已沒有任何競爭優勢,掌握核心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的研發與生產,纔有望在海外市場搏得一席之地。

本次CES 2025上頗受關注的Urtopia,公司成立於2021年,於去年7月完成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是不折不扣的E-bike出海新玩家。

Urtopia於CES 2024推出過一款接入Chatgpt,可實現同車輛對話的E-bike產品,該產品腦洞大開到讓Engadget的編輯部們感慨。

到今年,Urtopia推出的Titanium Zero以3D打印概念車的形式亮相,其自研中置驅動電機成為產品最大亮點。

Titanium Zero整體重量約10kg,其搭載的Quark DM1.2(中置驅動電機),自身重量僅為1.18kg,小到可以放入底部支架內。該產品提供高達65 Nm的扭矩,使E-bike在歐洲達到25公里/小時(15.5英里/小時)的最高電動輔助速度,在美國達到32公里/小時(20英里/小時)。

Urtopia表示由於Titanium Zero的造價高達5萬美金,產品可能不會投入實際生產。但Quark DM1.2電機未來不僅可能用於Urtopia自身的產品,也有可能用於其他廠商的E-bike。

Titanium Zero(圖源/企業)

Quark DM1.2電機從性能上而言,頗具中庸之道。它不如傳統中置驅動電機具備強大動力,但它的功率輸出又比最好的輪轂電機更大。足夠小的電機也意味着它好移動,減輕騎手推車的負擔。

對於E-bike廠商而言,自研驅動系統、電助力系統既讓產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也更具有競爭力。

早先,初創廠商特宙斯獲得融資后的第一步也是開始自研中置電機;大疆去年7月推出的DJI Avinox,則是一款面向全球中高端E-bike整車品牌的電助力系統。

中置電機一般都會被用於中高端E-bike產品中,而E-bike廠商對於中置電機的下注,也再次表明E-bike產品持續朝輕量化、智能化、高端化的方向發展。

02 傳統廠商入局

至於像愛瑪科技這類電動兩輪車的成熟廠商,邁向E-bike賽道的步伐註定不會太容易。

在CES 2025上,愛瑪科技發佈了七款E-bike,囊括城市通勤和越野騎行場景,售價不超過2000美金,電機同八方股份合作

據美通社報道,愛瑪科技今年計劃在美國超過600個獨立自行車經銷商(IBD)網絡中投放產品,並推出6款E-bike新品。

至於同Rizoma聯名發佈的概念車VENICE。配置上,VENICE搭載了TEKTRO 180mm液壓碟剎,智能扭矩傳感器能夠根據踏頻自動調整電機輸出。此外,該車還配備了LG 21700電池和八方350W電機。

愛瑪推出的E-bike(圖源/愛瑪科技公眾號)

雖是和意大利摩托車品牌的聯名款產品,但性能配置卻略顯平平無奇。

E-bike的上游廠商中,博世和八方主導着驅動器的供應市場。八方的輪轂電機在市場上佔據着顯著的地位,也是因為博世在該類部件的單位成本比八方高出300到400美金。

36氪此前瞭解到,中置電機也同樣如此,八方的廠商若採購八方中置電機只要300美金,而博世價格會到500美金。

在中國E-bike廠商整體朝高端化、智能化發展的趨勢下,愛瑪科技的E-bike很大可能走性價比路線。

尷尬的是,北美E-bike市場在2023年已經歷過低價競爭,到2024年又經歷了一波低價產品的清貨階段。

在愛瑪科技本次發佈眾多新品前,公司曾在北美市場佈局過E-bike電助力自行車胖胎車品牌Big Sur和城市通勤車品牌Santa Monica,反響整體平淡。

愛瑪科技2024年半年報則顯示,其國際業務營收達1.2億元,同比上漲40.69%,而公司整體營收105.9億元,國際業務帶來的營收僅為1%。

考慮到愛瑪科技在海外業也發展電動兩輪車業務,那麼,E-bike給其帶來的營收或許遠遠達不到1億元。

事實上,對於E-bike的發展,愛瑪不如其做電動兩輪車業務那般駕輕就熟,在產品研發、銷售策略、渠道開發等方面都缺乏戰略規劃和執行方法。此次推出的產品也沒跟上行業的趨勢變化。

當然,愛瑪科技擁有的優勢是其充足的彈藥,穩定成熟的生產線,這是初創企業無法比擬的優勢。

E-bike始終是需要線下服務、售后的產品,倘若愛瑪真的能實現在美國線下數百個經銷商網絡的開拓,或許也能在E-bike行業中有所作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