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10 16:56
2025年1月6日,洛陽鉬業(洛陽欒川鉬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洛鉬」)發佈公告,2024年,公司完成礦銅產量65.0萬噸,較2023年增長23萬噸,同比增長55%;當年產量指引為57萬噸,產量目標完成度超過110%;其中一至四季度銅金屬產量分別為14.7萬噸、16.6萬噸、16.2萬噸和17.4萬噸,季度產量頻創歷史新高。憑藉65萬噸銅產量,洛陽鉬業成為國內第二大銅礦生產商,躋身全球銅礦企業第二梯隊,排名第十一位。
1
洛鉬發展歷程
洛鉬前身是國資背景下的小型實驗鉬選礦廠。1980~1999年,洛鉬分別與盧氏鉭鈮廠、欒川縣鉬業公司、欒川縣冶金化工公司合併,共同成立了洛陽欒川鉬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4年洛鉬轉為國有控股和民營參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2014年洛鉬完成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鴻商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單一最大股東;2023年,寧德時代通過子公司接手洛陽礦業集團,成為洛陽鉬業的第二大股東。
2
海外銅資源併購經歷
2013年,洛鉬以8億美元從力拓集團(Rio Tinto)手中收購澳大利亞North Park Mines(NPM)銅金礦項目,藉此開啟海外併購之路。2016年,洛鉬斥資26.5億美元從自由港-麥克莫蘭(Freeport-McMoran)接手剛果(金)最大的銅鈷礦Tenke Fungurume(TFM)項目。2020年底,洛鉬宣佈以5.5億美元收購自由港-麥克莫蘭在剛果(金)的Kisanfu(KFM)銅鈷礦。2023年初,洛鉬出售澳大利亞NPM銅金礦項目,自此集中精力開發運營分佈在剛果(金)的銅礦項目。
3
海外銅礦運營歷程
澳大利亞NPM銅金礦項目自1994年投入運營,1997年開始使用自然崩落法開採,在2013年被洛鉬收購后成為公司旗下首座海外礦山。在加入洛鉬的十年內,NPM銅金礦不僅為洛鉬帶來了可觀的財務收益,還提供了先進的礦山開採技術和寶貴的海外礦山開發運營經驗,為洛鉬此后的海外資源佈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成功收購TFM銅鈷礦項目后,洛鉬對其進行了兩次擴產增效項目建設:第一次擴建項目計劃新增一條「10K」生產線,即設計礦石日處理量1萬噸,該項目在2021年7月進入試生產階段,併成功在9月投入滿負荷生產,使TFM項目總產能提高8.85萬噸銅金屬、0.73萬噸鈷;第二次擴建項目為混合礦項目,計劃新增三條生產線,分別為560萬噸/年混合礦、350萬噸/年混合礦和330萬噸/年氧化礦生產線,年處理礦石量總計新增1240萬噸,產品為陰極銅和氫氧化鈷,達產后預計新增年產量20萬噸銅、1.7萬噸鈷。兩次擴建項目建成后,TFM項目總產能將達到45萬噸銅、3.7~4萬噸鈷。
KFM被譽為「世界上最大、最高品位的未開發銅鈷礦項目之一」,於2020年底被洛鉬收購后開始一期項目工程建設,2023年上半年一期項目建成投產並在2023年底實現滿產,經過技術改進和工藝流程創新,項目總產能達15萬噸銅、5萬噸鈷。
2024年,公司位於剛果(金)的TFM銅鈷礦項目實現產品產量與質量雙「達標」,並全面轉向運營期,目前五條銅鈷生產線已達到共計45萬噸/年的銅金屬產能;同樣在剛果(金)的KFM項目擁有年產15萬噸銅金屬產能,項目在2024年繼續保持快節奏生產,月度產量屢創新高。憑藉兩座世界級銅礦山的迅速投產和穩步運營,2024年洛鉬銅產量實現了跨越式的增長。
2020-2024年洛陽鉬業礦銅產量 (單位:萬噸銅)
4
未來生產目標
目前,洛鉬已在全球範圍建立了三大生產基地,分別是中國鎢鉬基地、剛果(金)銅鈷基地和巴西鈮磷基地,白鎢、鉬、鈷和鈮產量也居世界領先地位。根據洛鉬2024年公佈的未來五年發展規劃目標,到2028年,公司銅產量預計達到80-100萬噸,屆時洛鉬將有望躋身全球前十大銅生產商之列。
中國是全球銅需求最大的國家,由於資源稟賦的限制,銅原料對外依存度持續攀升。爲了滿足國內的銅原料需求,增強國內的銅資源保障能力,中國銅企紛紛實施「走出去」戰略,併成為有色金屬行業「走出去」最早、也是取得成效最多的行業之一。目前,中企在海外控股項目的銅資源量和銅礦產能已經遠超國內,成為支撐我國銅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撰寫:安泰科 李子陽
團隊
副總經理:
趙振軍 010-63970879
專家顧問:
王中奎 010-63971736
銅首席專家:
楊長華 010-63971655
總經理助理/銅錫事業部經理/資深專家:
賈葉林 010-63960784
銅加工/銅資深專家:
鄒建成 010-63971765
何笑輝 010-63962473
高級分析師:
丁晨芳 010-63978092-8359
分析師:
李志梅 010-63678092-8159
王曉旭 010-63678092-8249
李子陽 010-63678092-8109
安泰科銅研究團隊
(轉自:安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