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iPhone終於被全世界逼到了「廉價」之列

2025-01-10 22:22

來源:36氪

新的故事,

並不好講。

陶婭潔

編輯張軼驍

來源|鳳凰WEEKLY財經(ID:fhzkfinance)

封面來源Unsplash

曾經價格堅挺的蘋果手機,如今時不時就上演價格「跳水」的一幕。

2025剛開年,iPhone 16系列就迎來一輪降價。

降價是有節奏的。最開始是元旦假期后,蘋果中國官網推出「叱吒福利」新年促銷,活動時間為1月4日至7日。活動期間,用户以符合條件的支付方式購買指定產品,最高立省800元。

不同於去年雙11,iPhone 16是降價的主角,此次iPhone 15、15 Plus以及iPhone 14、14 Plus也參與到促銷活動中。且除了iPhone,包括Mac、iPad、Apple Watch、AirPods等幾乎所有硬件品類,價格都有所下調。

降價不只發生在官網。《鳳凰WEEKLY財經》從Apple官方零售店瞭解到,蘋果實體店內也開啟了降價,政策與官網相同。

最后是蘋果天貓旗艦店。據天貓平臺公佈的年貨節政策,1月4日0點-20日24點期間,iPhone 16全系列直降800元,疊加200元驚喜券后,最高優惠達到1000元,到手價4999元起。

降價的不只是蘋果手機,包括平板、耳機、手錶等電子產品,也紛紛加入了降價行列。

與蘋果降價同步的是,華為、小米等也開啟一輪降價,只不過,這些降價往往面對的是過往發佈的舊機型。

為新產品騰出空間,看似是一個解釋。IDC預計,2025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600美元以上市場份額將達到30.9%,同比增長2.1%。但這塊看起來更大的蛋糕,如何分,並不是一個容易解答的問題。

究竟是該讓高端技術通過低價更加平民化,還是通過溢價打出品牌力,各有利弊的選擇,也讓2025年的手機市場充滿了變數。

降價,已經蔓延到蘋果全系

降價,正在從蘋果手機蔓延至全系電子產品。

在外界的印象中,蘋果很少會在新一代手機上市前就推出上一代手機的優惠活動,但在iPhone 16系列身上,蘋果卻頻頻破例。

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的降價幅度,將蘋果的售價降低了一個層級。舉例來説,起售價5999元的iPhone 16,在本次天貓年貨節后降至4999元起,和小米15一個檔位。起售價7999元的高端機型iPhone 16 Pro,優惠后為6999元起,進入7000元價位段。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主動降價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關鍵的不外乎兩點。一是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大,通過降價可以增加消費需求,開拓新市場,擴大市場佔有率。二是企業及整個行業的生產能力過剩,產品供過於求。

對於蘋果來説,二者或兼有之。儘管庫克曾信誓旦旦地表示,iPhone 16系列是蘋果有史以來最先進的產品,特別是採用的A18處理器,比起上一代A16芯片的整機性能提升30%。但在正式發佈后業界多認為,無論是在外觀設計還是創新理念上,iPhone 16和前幾代產品相比並沒有太大變化,缺乏足夠的新鮮感。

iPhone 16,圖源:Apple官網 iPhone 16,圖源:Apple官網

這一切反映到手機銷量上,則是不及預期。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2024年第四季度至2025年上半年,iPhone 16系列的訂單被大幅削減,總計約1000萬部。目前尚無證據表明,Apple Intelligence能在短期內提振iPhone出貨量。

目前,Pro和Pro Max機型承載了新iPhone約70%銷量,而基礎版的iPhone 16 Plus正在遇冷。

針對這一市場反饋,有消息稱蘋果計劃在2025年對產品線進行調整,砍掉表現不佳的iPhone 17 Plus,轉而推出全新的iPhone 17 Slim或iPhone 17 Air。這是一款極致輕薄的iPhone,屏幕尺寸約為6.6英寸,售價將超過iPhone 17 Pro。

回顧2024年一整年蘋果的表現,不僅是手機,包括平板、耳機、手錶在內的全線產品,在國內廠商的不斷創新與「進攻」之下,都顯得不再突出,甚至趨於平庸化。

圖源:Apple官網 圖源:Apple官網

據IDC發佈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顯示,蘋果以26.2%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二,市場份額同比減少7.4%。

在此次蘋果官方降價中,也能看到iPad的身影。具體來看,最貴的iPad Pro系列降價400元,iPadAir緊隨其后降價300元,iPad10系列降了200元。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去年新發布的搭載了M3芯片的MacBook Air系列也加入了促銷隊伍。15英寸的M3 MacBook Air,起售價從10499元降到了9699元。

蘋果的壓力已躍然紙上。去年11月初公佈的蘋果公司2024年第四財季業績顯示,大中華區是蘋果唯一一個營收同比下滑的市場,下滑幅度為0.34%。而在此前的第三財季,蘋果大中華區同比下滑為6.5%,其他區域市場均實現同比增長。

手機,也快要「賣不動」了

2025開年僅8天,手機行業即呈現一派「膠着」景象。

在蘋果促銷之際,國產手機廠商也紛紛進行價格調整。

據華為官方商城顯示,華為已開啟以「盎然向新,年年有為」為主題的新年促銷活動,具體時間為2024年12月20日—2025年2月16日,時間貫穿整個春節前后。

華為官網首頁截圖 華為官網首頁截圖

此次優惠相比以往覆蓋了更多機型,包括華為Pura 70全系、華為Mate X5、Pocket 2、Nova系列等。其中,華為於去年4月推出的Pura 70系列旗艦機至高優惠2000元。

具體來看,Pura 70優惠500元,售價4999元起;Pura 70 Pro優惠800元,售價5699元起。Pura 70 Pro+優惠800元,優惠后售價7199元起。Pura 70 Ultra的優惠力度最大,至高優惠2000元,起售價從原來接近萬元降至7499元。

此外,華為Mate X5摺疊屏手機也迎來了官方降價,指定版本優惠達2500元。

不僅是蘋果、華為,包括小米、榮耀、vivo、OPPO在內的廠商也加入降價隊列。降價幅度在500元-1000元不等。

和咖啡、奶茶、汽車行業類似,手機也捲起了價格。不同的是,國產手機品牌降價的主力多是舊機型,蘋果則屢屢對新款「動刀」。

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對《鳳凰WEEKLY財經》表示,華為此番降價,更多是針對老款產品清理渠道庫存,在新品供應有限的情況下,靠舊款降價來獲取更多消費者青睞。

雖然自去年10月的高通驍龍峰會后,各大廠商便密集發佈旗艦新機,聲勢浩大,引人眼球,但這更多隻是表面上的熱鬧。

據行業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追蹤報告顯示,在中國的「雙11」購物節期間(2024年第44-45周),智能手機的銷售量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另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4年11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2960.6萬部,同比下降5.1%。

《鳳凰WEEKLY財經》統計,在過去的2024年1-11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有5個月份都處於同比下滑狀態。

下滑之外,是以蘋果為代表的整個手機行業都進入瓶頸期。爲了爭奪有限的市場,各大廠商不斷推出新款手機,但市面上的手機型號與功能卻愈發相似。

需求減少、庫存激增構成了價格戰的基礎,擠牙膏式的創新也讓手機可講的故事越來越少。

爲了把手機賣動,蘋果、華為都使出了洪荒之力,國家也給消費者買手機予以補貼。

2025年,手機也承擔着拉動消費的重任。1月8日,國家發改委進一步明確,針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給予15%補貼,單件售價不超過6000元,每位每類產品可補貼1件,每件補貼不超過500元。

如果再疊加一些額外的優惠,或者參與平臺的以舊換新,還能實現更低價格。

郭天翔認為,儘管多家手機企業紛紛降價,但由於第一輪國補即將到來,不少消費者依舊處於觀望狀態。

AI,沒有手機廠商想錯過

過去一年,上游元器件的成本上漲推動了手機價格普漲,4000元以上的價格已屢見不鮮。

持續觀望的消費者和居高不下的成本,逼迫手機廠商講出更多的故事。

和汽車行業類似,AI,也是手機行業進化發力的一個主攻方向。

據Canalys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AI手機出貨量同比暴漲591%,折射出龐大的市場空間。

科技市場獨立分析機構Canalys對AI手機一周年的回顧和展望中提出,2024年,中國廠商在AI模型優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通過最新量化和剪枝技術,保證輸出質量的同時精簡了參數規模。

一個重要的信號是,2024年廠商開始採用開放的模型生態,例如OPPO和小米與字節跳動合作,將豆包LLM引入其雲端AI功能。這一轉型推動了更廣泛的AI功能落地,以應對成本和規模化挑戰。

無論如何,高企的大模型訓練成本和高性能的AI推理芯片,都對手機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靠組裝而生的手機廠商,難以再獲得大規模溢利。

隨着小米汽車在市場上逐漸站穩腳跟,雷軍也在大力投入AI。去年底,雷軍被曝親自下場挖人,招募DeepSeek-V2的關鍵開發者之一羅福莉領導小米AI大模型團隊。所支付的薪酬,在千萬元級別。緊接着「小米籌建GPU萬卡集羣」的消息登上熱搜,透露出小米加大力度佈局AI大模型的決心。

無獨有偶,近期有消息稱字節跳動將與努比亞合作開發AI手機,今年三季度末到10月份可能會舉辦產品發佈會。雖然字節跳動隨后公開回應該信息不實,沒有相關計劃,但也體現出AI正在引發越來越多的行業關注。

就在國內廠商努力做大AI的時候,蘋果也將AI視為最重要的增長引擎之一。

最顯著的標誌是,庫克頻頻來到中國,為iPhone站臺同時,也在商討Apple Intelligence進入中國的方式方法。

iOS系統也更新頻繁。去年10月底,眾人期待的Apple Intelligence隨iOS18.1亮相,但新增的寫作工具、Siri改動、摘要和智能回覆等特性,和國內手機廠商相比並無本質化區別,或者説沒有拉開絕對性優勢。

此后更新的iOS18.2,終於實現了ChatGPT與Siri的整合。當Siri被問到一個問題,如果蘋果的軟件認定該問題更適合ChatGPT時,就會要求用户允許訪問OpenAI的這項服務。不過該功能並未激起多大水花,且離中國大陸用户依舊遙遠。

圖源:Unsplash 圖源:Unsplash

元旦后,專注於蘋果的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發文稱,有些人期望iPhone出貨量能在短期內因為蘋果智能而有戲劇性推升。但從消費電子過去20余年的歷史來看,僅憑軟件或服務升級就可以顯著推升硬件出貨的例子非常、非常罕見。

此后,無論是即將全球發佈的、主打頂級影像的小米15 Ultra,還是蘋果即將在4月份推出的全新煥新的廉價版iPhone SE,抑或大概率在今年上半年發佈的華為Pura 80系列,以及榮耀、vivo、OPPO一眾旗艦機,都將競爭推升到一個更加白熱化的階段。

隨着AI成為主流,手機行業的遊戲規則,有可能在新一年被重新定義。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