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東吳晨報0110】【宏觀】【行業】環保、商貿零售、汽車【個股】無錫鼎邦、遠航精密

2025-01-10 07:3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歡迎收聽東吳晨報在線音頻:

注:音頻如有歧義以正式研究報告爲準。 

宏觀

「兩新」政策加力擴圍驅動市場回暖

事件

A股成交額回升,創業板指下跌0.98%,上證指數上漲0.02%。滬指上漲0.02%至3230.17點,較24年末下跌3.63%;創業板指下跌0.98%至2008.44點,較24年末下跌6.22%;風格指數方面,代表大盤股的滬深300下跌0.18%至3789.22點,較24年末下跌3.70%;中證500下跌0.42%至5461.59點,較24年末下跌4.61%。行業層面,家用電器上漲2.23%,綜合上漲1.94%,機械設備上漲0.76%,有色金屬下跌1.33%,鋼鐵下跌1.20%,基礎化工下跌1.14%。市場成交額為12576.29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放量1684.81億元,北向資金總成交2527.71億元;南向資金淨買入121.70億元。           

板塊方面,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強調以舊換新的家電產品類別增加,進一步完善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標準, 進一步將更新換代潛力大的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領域一併納入補貼範圍,家電、汽車、機械設備板塊走高。1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養老闆塊上漲。《意見》研究設立養老服務相關國家科技重大項目,重點推動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人工智能等技術產品研發應用,疊加三星宣佈Ballie AI機器人將於今年量產交付,CES在人形、仿生領域,各大廠商均有新品展出,機器人概念股午后走高。低估值和高股息的優勢仍存,銀行板塊走強。

觀點

短期市場波動的基本面因子如匯率下跌、24年末降準降息不及預期等帶來的負面影響在逐漸平息,市場下行接近兩融資金成本線后,市場流動性隨兩融規模收縮而收緊的局面有所緩解,今日市場成交額有所回升,市場快速下行的趨勢暫告一段落。市場增量資金仍然不足,兩融余額快速下行后未有接續,在經濟數據和政策的真空期,場內存量資金可能仍將在大盤高股息和小微盤股之間輪動,市場短期可能仍然呈現震盪格局。長期來看,政策增量與轉向已經有明確動向,落地的速度也在進一步加快,在預期證偽之前,市場情緒底部有支撐,短期調整后整體仍有向上空間。

風險提示:市場風格變化,資金進場意願不足,政策落地不及預期。

(分析師 蘆哲(金麒麟分析師)、潘京(金麒麟分析師)、李昌萌)

行業

環保:

加力擴圍實施「兩新」

增加資金支持,促進再生資源高質量發展

事件:1月8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發布《關於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

加力推進設備更新,擴大支持領域、加大貼息力度、突出先進高效導向。1)支持領域擴大: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重點領域設備更新的資金規模,在繼續支持工業、用能設備、能源電力、交通運輸、物流、環境基礎設施、教育、文旅、醫療、老舊電梯等設備更新基礎上,進一步擴展至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領域,推動設備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項目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採取投資補助等方式予以支持。2)加力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貼息:在中央財政貼息從1個百分點提升至1.5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國家發改委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進行額外貼息,進一步降低經營主體設備更新融資成本。3)明確更新診斷標準,突出先進高效導向:對標技術、能耗、排放、安全等強制性標準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設備淘汰目錄等,深入開展存量設備評估診斷;依法依規淘汰落后低效設備。

消費品以舊換新,範圍擴大+品類增加。從資金來看,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將繼續向地方直接安排,資金分配向2024年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成效較好的地區適度傾斜,聚焦重點領域,優先支持大宗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1)支持範圍實現擴大:汽車:補貼範圍在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以及符合要求的新能源乘用車基礎上,新增符合條件的國四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家電:補貼範圍從8類家電產品外新增微波爐、淨水器、洗碗機、電飯煲等4類。汽車和家電補貼標準維持一致。2)支持品類得到擴張:新增數碼產品(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等3類)和電動自行車,數碼產品按照銷售價格15%給予補貼,每件不超過500元。電動自行車補貼標準由地方結合實際合理制定。

加快提升回收循環利用水平,高質量+規範化。1)加強回收循環利用能力建設:重點提到中國資源循環集團(加快設立全國性、功能性資源回收再利用平臺,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鏈條)和供銷社體系系統(發揮基層網點優勢,加快健全標準化規範化回收利用網絡,推動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2)支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2025年專項資金由中央財政繼續安排,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配套文件儘快出臺,引導企業規範化拆解。3)推動資源回收利用行業高質量發展。「反向開票」加快推行,規範税收秩序。實施再生材料推廣應用專項行動,支持汽車、電器電子產品等生產企業提高再生材料應用比例。依法依規查處非法回收拆解報廢機動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退役新能源設備、退役動力電池等行為。

風險提示:政策執行進展不及預期,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行業競爭加劇。

(分析師 袁理(金麒麟分析師)、任逸軒(金麒麟分析師)、陳孜文(金麒麟分析師)

商貿零售:

市內免税店落地展望

城市梳理及規模測算

投資要點

市內免税店政策梳理:2024年8月27日,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完善市內免税店政策的通知》,明確自2024年10月1日起實施《市內免税店管理暫行辦法》,規範市內免税店管理工作。

新增購物場景:國人出境前60日內可在市內免税店購物,於口岸提貨點提取免税商品且一次性攜帶出境。

提高消費限額:市內免税店購買免税商品不設購物限額,仍須滿足入境8000元限額。

增設免税門店:現有門店轉型,新增廣州、成都、深圳、天津、武漢、西安、長沙、福州8個城市各設1家門店。

豐富銷售品類:鼓勵銷售國貨「潮品」。

市內免税店相繼落地:中免6家市內免税店近期將陸續開業,新增8家門店已有5家發佈中標結果,王府井簽署武漢項目合作協議,中免中標廣州、深圳、西安和福州4個項目。合作框架上,設立合資公司,免税商持股51%,地方企業持股49%,協議期限10年。

市內免税目標客羣規模近9000萬,已佈局22城客流佔比88%:

機場和郵輪出境遊客為市內免税店的主要潛在客羣,2019年出境遊客分別為8533/208萬人,合計規模近9000萬。

原有市內店和外匯商店所在14城機場出入境流量佔比為61%,新增8城機場出入境流量佔比為27%,市內店共卡位約9成機場出入境客流,其中上海/北京/廣州佔比分別為25%/17%/11%。

相關本地上市公司或受益於新增市內店項目:本地百貨、商業地產和機場文旅運營公司或參股市內免税店,可能受益的上市公司有武商集團廣百股份、深圳控股(深業集團子公司)、通程控股等。

如何展望市內免税店的中長期市場規模?

基於潛在客流*滲透率*客單價的銷售拆分框架進行測算,客流參考22城民航出境旅客量,滲透率和客單價參考韓國和海南離島免税。

展望市內免税市場短期/中期/長期市場規模,測算為36/170/371億元;敏感性分析測算長期規模可能為148~734億元,合理預期為312~467億元。

單城市內免税的長期市場規模為數億元~數十億元級別,民航出入境客流前5分別為上海/北京/廣州/成都/深圳,長期市場空間分別為94/62/42/15/13億元。

投資建議:建議關注中國中免、王府井等免税運營商,武商集團等本地百貨、商業地產公司,以及上海機場、北京首都機場股份、白雲機場等機場標的。

風險提示:居民出行消費需求走弱,市內免税門店落地不達預期,行業競爭加劇風險。

(分析師 吳勁草(金麒麟分析師)、石旖瑄(金麒麟分析師)

汽車:

以舊換新政策落地

乘用車2025年持續高景氣可期

投資要點

2024年政策及實施效果回顧:超預期。2024年乘用車報廢/置換換新政策取得積極成效,其中汽車報廢更新超過290萬輛,置換更新超過370萬輛。與我們2024年中預期相比,由於補貼新增的銷量約為150萬輛。

2025年政策梳理:補貼範圍放寬,置換補貼新設限額。根據1月8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1)此次補貼擴大汽車報廢更新支持範圍至部分國四油車&新增新能源車補貼範圍。個人消費者報廢2012年6月30日前註冊登記的汽油乘用車、2014年6月30日前註冊登記的柴油及其他燃料乘用車,或2018年12月31日前註冊登記的新能源乘用車。併購買納入《減免車輛購置税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新能源乘用車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購買新能源乘用車單台補貼2萬元、購買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單台補貼1.5萬元。2)完善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標準。置換更新單車補貼金額新設上限額:購買新能源乘用車單台補貼最高不超過1.5萬元,購買燃油乘用車單台補貼最高不超過1.3萬元。按照我們統計,部分省市在2024年對置換舊車購買20萬元以上的新車補貼略高於1.5/1.3萬元的限額,多數省市置換補貼金額未超。

2025年政策效果預測:我們預計將帶來107-170萬輛銷量增量。我們按照對汽車的補貼金額800/1000/1200/1400/2000億元預算分別進行假設計算,同時考慮到補貼範圍增加&單車置換金額有一定下滑正反兩方面因素影響,我們對每新增1萬輛增需要的補貼金額給出遞增假設,對應的同比24年的銷量增量貢獻範圍為107-170萬輛。按照最低值計算我們預計2025年國內零售銷量預期2373萬輛,同比+4.7%。

投資建議:報廢/置換換新政策落地,縮短政策空窗期,改善終端購車觀望情緒,對2025Q1乘用車需求恢復以及2025年全年乘用車消費有積極貢獻。未來2-3年國內整車格局依然是重塑期,因為智能化浪潮會帶來整車公司競爭要素的變化!2025年整車我們是找黑馬思路,民營車企中尋找智能化技術領先者(小鵬汽車為代表),國有車企中尋找深度變革者(以上汽集團為代表)。國家+地方補貼政策落地終端景氣表現有望好於預期,依然看好【政策託底總量+電動化滲透率繼續提升+L3智能化加速落地+出口高增長】四大因素驅動下乘用車板塊表現。A股優選【華為系(賽力斯+長安汽車+北汽藍谷等)+比亞迪+長城汽車+上汽集團+廣汽集團等】,港股優選【小鵬汽車+零跑汽車+理想汽車+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廣汽集團等】。

風險提示:行業競爭加劇影響;出口貿易環境惡化風險;政策推行效果不及預期風險。

(分析師 黃細里(金麒麟分析師)、孟璐)

個股

無錫鼎邦(872931)

油漿蒸發器訂單需求充足

佈局海外打開成長空間

投資要點

國內石油化工裝備商,深耕換熱設備二十余年。無錫鼎邦成立於2003年,專注於換熱設備研產銷,產品包括換熱器和空冷器兩大系列,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領域,致力於為客户提供穩定、節能的專業化換熱解決方案。憑藉專業的換熱設備製造能力、優質的產品質量和服務,公司得到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中化集團、延長石油集團、浙江石化、恆力石化、盛虹石化等國內大型企業集團的廣泛認可,並在國際市場開拓了殼牌石油、埃克森美孚、法國液化空氣集團等客户。公司業績體量穩步增長,2019-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3.06/2.88/3.10/3.67/4.38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9.38%;實現歸母淨利潤0.16/0.15/0.20 /0.40/0.47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31.58%。

節能減排疊加降油增化,換熱設備市場規模穩步增長。換熱設備是工業生產的重要節能裝置,在石油化工、電力冶金、船舶工業、機械工業、集中供暖、製冷空調、食品、製藥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從價值量佔比來看,換熱設備在現代化學工業中的投資大約佔設備總投資的30%,在煉油廠中換熱設備佔全部工藝設備的40%左右。其中,石油化工領域的需求佔整體市場需求約30%,為換熱設備下游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從國際市場來看,疫情后石油需求恢復增長,帶動上游石化設備製造業長期發展;從國內市場來看,降油增化趨勢顯著,石油化工領域對於換熱設備的需求持續上升,促進換熱設備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油漿蒸發器訂單需求充足,佈局海外打開成長空間。1)換熱設備:公司換熱設備客户基礎穩定,同時受益於「降油增化」趨勢,具有較大增長潛力。特別是油漿蒸發器產品作為催化裂化裝置的關鍵節能設備,疊加公司技術優勢,擁有較高毛利率,有望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2)募投產能:現有產能1.7萬噸/年已接近飽和,正在建設年產6.5萬噸換熱器&空冷器、10萬套智能倉儲物流設備項目,共包含一期項目、二期項目和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其中,上市北交所募投項目(一期)建成后將新增年產2.1萬噸產能,有效緩解產能不足問題。3)佈局海外:公司積極開拓國際市場,2024H1新增境外收入0.06億元,實現毛利率33.01%,較國內市場毛利率高出11.04pct。此外,公司在建產能位於靠近港口的江蘇省東臺市,投產后有望助力出海業務快速增長。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公司在石化領域具備豐富的項目經驗、優質的產品質量和良好的行業口碑,並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未來伴隨募投項目投產打破產能瓶頸,業績有望迎來穩步增長。我們預計公司2024-2026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43/0.54/0.62億元,當前股價對應最新PE為24.80/19.62/17.08倍,首次覆蓋,給予公司「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1)客户集中度較高;2)行業景氣度變動;3)原材料價格波動。

(分析師 朱潔羽、易申申、余慧勇)

遠航精密(833914)

精密鎳導體「小巨人」

結構優化助力新成長

專精特新「小巨人」,鎳基導體材料領域領先企業:公司成立於2006年,2022年在北交所掛牌上市,是國內較早從事精密鎳基導體材料製造的企業。公司主要產品為鎳帶、箔及精密結構件,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10億元,同降10.59%;歸母淨利潤為0.32億元,同降40.87%,2024年業績恢復增長,2024Q1-3歸母淨利潤0.42億元,同增11.90%。

下游多行業興起助推需求提升,行業空間進一步打開:原材料精密導體材料的需求主要受動力電池、消費電池及儲能電池影響。1)動力電池需求持續增長。動力電池增速有所放緩但仍舊持續穩健增長,我們預計24年出貨超1000GWh,同增24%,25年出貨超1300gwh,同增25%。2)風光新能源大力發展,儲能快速起量。隨風光起量,配套儲能需求增長最為快速,我們預計2024年儲能出貨約330GWh,同增50%+,2025年預計出貨約500GWh,同增51%。3)消費電池需求由電子數碼、人工智能領域支撐。消費領域電池主要應用於筆記本電腦、手機、數碼相機等領域。需求保持一定穩健增長,同時隨新興應用領域如AIPC、智能機器人的研發應用,消費電池的需求將保持增長態勢。

推動垂直一體化,募投產能助力公司成長。1)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注重技術優勢,截至2023年底,公司主要技術研發成果已批量投產,同時公司技術性能居於行業領先。2)構建垂直一體化優勢,持續合作優質客户:公司具備鎳帶、箔及其下游精密結構件一體化生產能力,鏈接產業鏈上下游,成為國內精密鎳基導體材料行業內產業鏈覆蓋較為完整的企業之一,公司與松下、LG、珠海冠宇孚能科技、天津力神、億緯鋰能(維權)等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有望受益下游需求提升。3)募資擴產助力公司成長:公司上市募資助力產能擴張,分別擴張2500噸精密鎳帶材料及8.35億片精密合金衝壓件產能,25年產能釋放后有望助力公司進一步成長。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我們預計公司2024-2026年歸母淨利潤為0.64/0.74/0.86億元,同比+102%/16%/16%,對應PE為22/19/16倍,考慮下游需求提升,公司穩步拓展業務,精密結構件持續發力,未來業績有望持續增長,首次覆蓋,給予公司「增持 」評級

風險提示:原材料價格波動、行業競爭加劇、需求及客户拓展不及預期風險。

(分析師 朱潔羽、易申申、余慧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