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10 14:01
作者:敏敏
編輯:陳燕妮
世界很複雜,但耙耙柑很簡單。
如果你要吃其他水果,吃前要進行清洗、削皮或剝皮等一系列程序,且操作起來相當麻煩:柑橘類的其他水果可能會把手指甲縫都弄得黃黃的;紅心火龍果等「色彩濃郁」的水果則可能到處染色;芒果除非有人切好,如果想直接剝皮就啃,那場面堪稱慘烈……又因為大多數時候吃水果要吐果核和籽,吃的過程中幾乎離不開垃圾桶。
但如果你要吃耙耙柑,那事情就簡單多了。
它沒核沒籽,果皮和果肉連接松散,並且果皮柔軟,只需要對果皮輕輕使力,就可以剝開它,得到乾乾淨淨的果肉,甚至連果肉上那層白色的薄膜都可以被輕易撕下來,而就算剝到露出里面顆顆分明的果肉,耙耙柑也不會隨意「爆汁」。
當然,香蕉等水果吃起來也很簡單,但它遠沒有耙耙柑汁水充盈,更何況耙耙柑還熱量低,果肉軟軟甜甜。可以説,耙耙柑的一切特點,似乎都是爲了讓人更方便、開心地吃它。
問題來了,為什麼耙耙柑能具有這樣的特性?
耙耙柑:討好型水果?
易剝皮、汁水多、沒籽、多汁、酸甜適中……集萬千優點於一身的耙耙柑,因為實在是太方便人們食用了,還被網友調侃它是「討好型水果」「最善良的水果」。
只是,很多人雖然愛吃這種善良的水果,但並不瞭解它,就連耙耙柑[pá pá gān]這個名字,不少人也經常將它錯讀成[bā bā gān],導致這種圓圓胖胖的水果聽起來莫名有幾分埋汰。其實,它的學名相當優雅:春見。
春見是源於日本的芸香科柑橘屬的雜柑品種,后被引入我國,在四川、重慶、江西等多地廣泛種植。由於它在3月結出花蕾,4月中旬綻放,12月中旬成熟上市,成熟之時正是迎春之際,且能保存到來年春天,因此得名春見。
春見是一個雜交品種,在最初挑選雜交親本的時候,育種學家們就考慮到了如何才能讓這個「新品」既好吃又好剝。最終,在經過大量篩選后,育種學家們選中了清見柑橘和椪柑 F-2432,其中,清見極具風味,但果皮厚且難剝,椪柑 F-2432 容易剝皮,成熟得早,但籽很多。
二者雜交得出的春見,則融合了雙方的優點。
和椪柑相比,春見的果實更大,無核,果肉更化渣。椪柑是純甜,而春見則是酸甜適口,在保有些許酸味的同時,糖度也高。種植條件適宜且處於最佳食用期的春見,糖度高達15度以上,更適合人們的口味偏好。
和清見相比,春見最明顯的優點就是皮更易剝,此外,春見的成熟期也比清見早。
事實上,耙耙柑所具有的部分優點,如易剝皮、無核、風味濃等,也正是柑橘類水果的發展趨勢,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雜交。
在柑橘家族中,雜交是很常見的育種方法,許多消費者熟知的愛媛果凍橙、不知火、沃柑等都是雜交得來的。可以説,柑橘家族的任意兩個物種,甚至是雜交出現的新物種,都能搞在一起誕生「新新物種」,比如單以「清見」為親本的品種不僅有春見,還有津之香、清峰、春峰、南風……因此柑橘家族也被調侃為「私生活最混亂」的水果家族。
不過雜交説起來容易,操作起來卻是相當複雜。主要是這一過程的可變因素太多,很難説雜交得出的「新品」是融合了親本的優點還是繼承了親本的缺點。以春見為例,從1979年在日本靜岡縣果樹試驗場開始雜交,到1996年進行品種登記,育種學家們前后歷經十幾年,才培育出春見。
不過最初的春見和現在的春見也不一樣。叮咚買菜的水果採購楊泳告訴壹讀,春見最初的種植結果,並沒有現在如此好的口感跟方便食用性,后來隨着種植技術升級,春見的口感和品質也在數年間不斷優化,變得越來越好吃。
憑藉着優越的口味和易剝皮等友好的屬性,春見成為近年來水果市場的寵兒。
在2024年春節檔,湖南省紅星全球農批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耙耙柑一天銷售600噸左右,首次超越日銷約400噸的砂糖橘,成為春節柑橘類第一。
楊泳也表示,耙耙柑口味好,食用方便,是妥妥的「銷量冠軍」水果。叮咚買菜數據顯示,在耙耙柑大量上市的穩定期,耙耙柑的銷售在整個柑橘類銷售中排名第一,深受年輕消費羣體的追捧,春節前后兩周,是耙耙柑銷售的最高峰期。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現在很多人並不對耙耙柑和春見這兩種叫法做區分,但嚴格地説,並不是所有春見都能叫耙耙柑,只有四川地區產的春見纔是「正宗」耙耙柑。
那麼,「正宗」耙耙柑和「普通」春見,有什麼區別?
不是所有春見都叫耙耙柑
先來解釋一下春見是怎麼「變成」耙耙柑的。
「耙」是川渝方言,有「軟」「可愛」的意思。而恰巧,四川正是春見的大規模種植區,蒲江率先種植春見,如今眉山、蒲江也是春見的主要產地,且種植面積還在增長。以蒲江為例,截至2023年底,蒲江的耙耙柑種植面積約30萬畝,總產量約80萬噸,而2019年這一組數字是25萬畝,38.95萬噸。
盛產之下,春見也成為四川的流行水果之一。人們發現春見的果皮捏起來軟乎乎的,於是當地人將春見稱為耙耙柑,久而久之,耙耙柑這一更本土化的名字漸漸傳播開來。所以嚴格地説,耙耙柑指的是四川的春見柑橘,相比於其他地區的春見,四川產區的品質更好。不過現在很多人並不會區分得這麼細,而是將所有春見都稱為耙耙柑。
那麼,為什麼是四川地區大規模種植耙耙柑?
這主要是因為四川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對耙耙柑十分友好。
耙耙柑喜温暖濕潤的氣候,對光照的要求也較高,且耙耙柑是晚熟柑橘,要留樹過冬,能否安全越冬是耙耙柑的種植關鍵。而四川地區的氣候和地理環境正適合種植耙耙柑。
以四川耙耙柑主產地之一蒲江為例,這里位於北緯30°,陽光充沛,氣候温暖濕潤,降雨量豐富,即使是冬季也鮮有極端低温天氣,無霜期長,還擁有富含多種礦物質的紫色土壤,這都為耙耙柑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四川井研縣天空家庭農場的負責人程楊告訴壹讀,在一系列因素中,水源尤其重要。耙耙柑對水的需求量很大,他的果園里有約1000棵耙耙柑樹,一般在太陽快要下山的時候開始人工灌溉,晚上還要再加上噴灌。「傍晚時候澆水用的是直徑約3cm的水管,一棵樹要澆水10分鍾。平時隔兩天還要開一次噴灌,乾旱的時候每天晚上都得開着。」程楊説道。
當然,有良好的地理、氣候條件,並不能保證耙耙柑一定就能種植成功,種植技術也很重要。在種植耙耙柑之初,蒲江就遭遇了「果子降不了酸,變不成錢」的困境,當時果農紛紛砍樹。在經歷了漫長的嘗試、改進后,實踐得出了改良的生產管理技術,如今蒲江對耙耙柑的照顧可以説是十分「周到」,如天冷給果樹覆蓋薄膜、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等。如今,蒲江產出的耙耙柑不僅暢銷全國,還出口到印度尼西亞、俄羅斯等地。
現在,由於耙耙柑的產量逐年上升等原因,耙耙柑的價格也有所降低。「前幾年賣得好的時候,我們的批發價能賣到5塊多一斤,果商都是‘抬園’,把一整個園子的耙耙柑都買走。近一兩年就賣2塊錢一斤左右,最低的時候,甚至只能賣到一塊七八。」程楊説道。
當然,批發價和到消費者手里的價格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現在生鮮平臺上的耙耙柑算不上便宜,小象超市和叮咚買菜的耙耙柑約10元一斤,盒馬的耙耙柑禮盒算下來也要9元多一斤,價格貴也惹得不少網友「抱怨」。
此外,耙耙柑的可食率並不算太高,每100g耙耙柑約有68g為可食部分。耙耙柑的出汁也不算特別優越,每100g耙耙柑能出汁58g左右。作為對比,果皮更薄且果皮果肉緊緊相依的紅美人,每100g就有80g左右為可食部分,可出汁68g左右。
部分原因是雖然耙耙柑的果皮軟,但厚度並不算特別薄。
有研究者對七種雜柑的果皮厚度、單果重等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春見的平均果皮厚度達3.37毫米,位列第二。
不過也正是這厚而柔軟的果皮,再加上果皮和果肉分離,中間有「緩衝地帶」,使得春見的果皮能很好地保護果肉,更耐儲存,運輸過程中果肉也更不易被磕碰壞。
現在早季嚐鮮的耙耙柑已經上市,不過酸度還沒有完全降下來,吃起來可能還有些酸,再過個十來天,到1月份中下旬,耙耙柑就能變得更甜美了。
不過,也要提醒大家不要一次性吃太多,一來優質的耙耙柑並不算太便宜,吃多了錢包「扛不住」;二來,橙黃色的柑橘類水果富含胡蘿卜素,短時間內吃太多耙耙柑,胡蘿卜素攝入過多,未能及時被人體代謝掉的話,可能會把自己吃成「小黃人」。
而且,馬上就要過年了,總得給砂糖橘多少留點「額度」不是?
[1]陳細羽. 我國主要雜柑品種的營養功能成分評價以及產地差異研究[D].西南大學,2022.
[2]鄧秀新. (2005). 世界柑橘品種改良的進展. 園藝學報, 32(006), 1140-1146.
[3]李庭. 快嚐嚐!這種被譽為「最善良」的春天水果,一口爆汁,真的讓人更快樂. 科普中國.
[4]綠色蒲江:成都蒲江「善良的」耙耙柑(Papagan)即將上線!
[5]四川在線:蒲江耙耙柑如何保持5年持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