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09 22:20
出險房企債務壓力減輕,有利於房企本身基本面改善。
進入2025年后,出險民營房企的債務化解進程也有所加快。
1月9日晚間,碧桂園(02007.HK)公佈了總額164億美元的境外債務重組方案及業務發展情況。
碧桂園在公告中稱,目前境外債重組提案的關鍵條款已與由七家銀行組成的協調委員會達成共識,此提案構成進一步談判和具體文件的框架,目的是成功落實境外債務重組。如能順利通過,碧桂園降大幅降低槓桿,方案的目標是最多減少債務116億美元,將債務到期時間最多延長11.5年,同時將融資成本從約6%降低至約2%。
本次債務重組方案提供了多個經濟選項,包括現金回購、強制性可轉換債券及新債務工具等。
碧桂園在公告中稱,如債權人選擇現金回購,最少削減90%的本金;選擇強制性可轉換債券,可100%股權化;如債權人選擇強制性可轉換債券和替換部分新債券的方式,可實現67%股權化;如替換新債券,降削減35%的本金。
目前這一方案還是初步提案,截至目前,碧桂園與專案小組、協調委員會及其他債權人仍在磋商重組提案的條款,尚未就重組提案訂立正式協議。
接近碧桂園的人士告訴銀柿財經,目前已經收到部分債權人的表態,他們基於地產行業的形勢和參考其他房企的債務重組方案,表示願意支持碧桂園渡過難關,也希望能儘快完成重組。
作為此前房地產行業的頭部民營房企,碧桂園的境外債總規模在行業中位居前列。截至2023年12月底,碧桂園的境外債總額(不包括應計利息)約為164億美元,其中債券約103億美元、銀團貸款約36億美元、股東貸款約11億美元,其他債務約14億美元。
自陷入債務危機以來,碧桂園的控股股東及家族也在持續支持公司。資料顯示,碧桂園成立以來,他們通過借款、增持股票、購買債券、以股代息等多種方式累計支持集團總額約416億港元,且從未減持股票,2021年至今累計向公司提供摺合約96億港元的無息無抵押借款等現金支持。
碧桂園在公告中稱,公司的控股股東正在考慮將集團未償還本金總額11億美元的現有股東貸款,轉換為公司或附屬公司股份,具體條款有待協定,這也體現出控股股東對公司化債的信心。
最近幾年,碧桂園也加大了資產盤活力度來應對壓力。自2022年以來已處置難銷類資產及盤活沉澱資金回籠超600億元,這些資金除了保證日常運營外,大部分用於保交樓等項目建設開支。
碧桂園公佈的保交付數據顯示,2024年累計交付房屋超38萬套,過去三年累計交付約170萬套房屋。2025年的交房任務總量相比去年會明顯減少,但仍需努力。目前整個房地產行業已經過了交付高峰期,碧桂園也一樣,目前剩余已售但未交付的房屋量約為20萬套,有望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其中的大部分交付任務。
隨着債務重組推進、保交樓量大幅下降,碧桂園未來幾年的資金壓力將會有所緩解。如果重組能順利通過,將有助於修復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大幅延長債務償還期限,為公司經營狀況改善打下基礎。
目前除了碧桂園外,融創中國(01918.HK)也將進行境外債的二次重組,有消息稱今年3月份會有初步方案。同時,融創的10只境內債目前也處於重組中,有7只債券重組通過了表決。
其他出險房企如龍光集團(03380.HK)、融信中國(03301.HK)近期也公佈了債務重組進展,金科股份公佈了其重整投資協議的進展。
在融資方面,房企融資支持政策在2024年出現邊際改善,各地推廣融資協調機制「白名單」,對民營房企,尤其是出險房企的項目融資都會有所支持,如果銷售能逐步恢復,也有利於這些出險房企的化債進程。
華泰證券研究認為,出險房企債務壓力減輕,一方面有利於房企本身基本面改善,另一方面有助於出險房企有更多資源用於保交樓,降低近年行業層面的「期房」信任問題,改善新房銷售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