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每年翻10倍!馬斯克:2026年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產量將增加10倍,目標生產5萬到10萬個【附人形機器人行業現狀】

2025-01-09 17:06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當地時間1月8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最新一次連線採訪中表示,如果一切順利,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在2026年產量將增加10倍。因此我們的目標是明年生產50000到100000個人形機器人,然后在第二年再增加10倍。

馬斯克近日在一次遊戲直播時已經預告,未來幾周內可能會更新Optimus(人形機器人擎天柱)相關信息,並稱贊其團隊表現出色,進展順利。事實上,早在2024年6月的特斯拉股東大會上,馬斯克就曾透露,Optimus將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進行「重大的硬件改版」,並計劃在2025年進入限量生產階段。屆時或將有超過1000台Optimus機器人在工廠內試運行。

2024年11月份,馬斯克在帖子中提到,Optimus已經在工廠里執行一些任務,其能力範圍正在迅速擴大。然而,他也承認,目前最困難的部分是改進Optimus的設計,使其更易於製造,並構建一個複雜的供應鏈,以支持大規模生產。

在洛杉磯舉辦的「We, Robot」活動中,馬斯克還透露了Optimus的預估價格區間,即在2萬至3萬美元之間。

當前,人形機器人賽道已成為全球科技巨頭和新興企業的角力場。除了特斯拉,Open AI、亞馬遜等國際巨頭也在積極佈局人形機器人領域。而在國內,優必選、小米、小鵬、宇樹科技、傅利葉等企業也紛紛涉足這一領域,希望在未來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12月20日,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了《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藍皮書——人形機器人量產及商業化關鍵挑戰》。該藍皮書評出了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新質生產力潛力十大榜單,包括宇樹科技、智元機器人、星動紀元等在內的多家國內企業上榜。

《藍皮書》強調,人形機器人在技術上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柔輪易疲勞斷裂導致機器人故障率增加、諧波減速器傳動速比受限影響精度與響應速度、無框力矩電機温升控制困難導致整機能效下降等,以及數據採集方法的侷限性和底層算法模型尚未統一也限制了人形機器人的學習和適應能力。

另外,人形機器人的製造成本和維護成本均較高。目前,市場上的人形機器人產品成本或售價普遍超過200萬美元,遠高於普通工業機器人。同時,人形機器人的維護保養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這些成本問題限制了人形機器人的大規模應用和產業化落地。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未來,預計人形機器人發展趨勢將呈現多方面特點。在技術上會有硬件與軟件的重大突破,像更先進的傳感器、電機、電池和材料等。2025年可能會開啟量產元年,隨着規模擴大和大模型成熟,成本降低且性能提升。其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從特種、製造場景延伸到家庭服務、教育、醫療護理等民用領域。具身智能讓其在複雜環境反應更智能高效。開源社區與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相互促進融合發展。同時,道德倫理與安全性方面的問題將隨其普及而受關注,相應法律法規的制定必不可少,人形機器人將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並重塑產業格局。

清華大學研究員趙明國信認為,2025年人形機器人最大的問題仍然是應用場景。行業需要找到更大的應用場景,如工業、養老、家庭等。技術上的創新和商業應用場景上的創新相結合,可能會在未來實現一些突破。

江蘇集萃智能製造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創始人駱敏舟表示,人形機器人在社會服務、工業服務等實體經濟領域有着巨大的應用前景,但目前人形機器人與AI技術的融合仍難以實現高可靠、高智能和高性能作業,難以實現實用化應用,亟待技術突破。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藍皮書——人形機器人量產及商業化關鍵挑戰》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註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