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09 11:39
截至2025年1月9日午間收盤,中證港股通高股息投資指數(930914)下跌0.67%。成分股方面漲跌互現,中國建材(03323)領漲2.65%,北京控股(00392)上漲2.24%,北控水務集團(00371)上漲2.14%;中遠海控(01919)領跌3.93%,粵海投資(00270)下跌2.33%,東方海外國際(00316)下跌1.52%。港股紅利ETF基金(513820)早盤收跌0.47%,最新報價1.06元,半日成交額已達1756.05萬元。
拉長時間看,截至2025年1月8日,港股紅利ETF基金近半年累計上漲4.11%。
規模方面,港股紅利ETF基金最新規模達15.79億元,創成立以來新高,位居可比基金1/4。
份額方面,港股紅利ETF基金最新份額達15.10億份,創成立以來新高,位居可比基金1/4。
從資金淨流入方面來看,港股紅利ETF基金近5天獲得連續資金淨流入,最高單日獲得4677.36萬元淨流入,合計「吸金」1.04億元,日均淨流入達2088.07萬元。
數據顯示,槓桿資金持續佈局中。港股紅利ETF基金前一交易日融資淨買額達535.74萬元,最新融資余額達1626.31萬元。
中信證券指出,在資產荒背景下,投資者對紅利資產持續追逐,並一致認為紅利將成為春季開年行情核心主線之一。我們認為,目前紅利指數的估值處於合理區間,雖然絕對股息率出現下滑,但因債券利率加速下行導致相對吸引力仍有提升。此外,伴隨更多非絕對收益類資金不斷參與至紅利行情中,一致性共識也放大了紅利股的波動率,股性更加活躍,也意味着擇時能力更加重要。在紅利板塊內部,應更加關注壟斷型及消費型紅利,適度淡化能源資源型紅利配置。
業內機構認為,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紅利資產因其穩定的現金流和較低的波動性,成爲了投資者避險的首選。高股息率意味着投資者可以獲得相對穩定的收益,即使在市場波動較大的情況下,也能為投資者提供一定的保護。此外,隨着全球無風險收益率的下行,紅利資產的相對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指數編制方案修訂、年度調倉同日生效,港股紅利ETF基金升級Pro版來臨!】
中證指數公司宣佈修訂港股紅利ETF基金(513820)標的指數(中證港股通高股息投資指數)編制方案,修訂於2024年12月16日實施,指數每年定期調整也於同日生效
編制方案修訂后,港股紅利ETF基金(513820)標的更強調於成分股的長期穩健經營能力和可持續分紅能力,同時指數調倉幅度更加温和,表現更加穩健。
調倉后,港股紅利ETF基金(513820)標的指數不改高股息特徵,同時基本面盈利能力、現金分紅率以及央國企佔比有望全面提升。
買紅利,更多「聰明投資者」選擇「月月評估分紅「的港股紅利ETF基金(513820):
1、股息率優勢明顯:標的指數2023年股息率超7%同類領先,居所有主流港股紅利類指數前列。
2、估值「比價優勢」凸顯:港股估值相比於A股更低,安全邊際更加充分。
3、穩定可預期的高水平分紅:全市場首隻「每月分紅評估」的港股紅利類ETF,一年可最多分紅12次,同指數ETF產品規模最大。
4、行業平衡、成份股聚焦:行業分佈均衡,成份股30只,聚焦優質高股息龍頭。
宏觀環境存在不確定性和低利率背景下,不妨關注「月月評估分紅」的港股紅利ETF基金(513820),股息收益相對確定,安全邊際更充分,兩融標的,玩法升級!更有聯接基金(A:501305;C:501306)方便場外投資者7*24申贖、定投。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月月評估分紅」指基金管理人每月可對基金份額淨值增長率和標的指數同期增長率進行評估,基金收益評價日覈定的基金份額淨值增長率超過標的指數同期增長率時,可進行收益分配(詳情參見基金合同)。本資料僅為宣傳材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投資有風險,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的其他基金業績和其投資人員取得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投資人應當仔細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和《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詳細瞭解產品信息。以上基金屬於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適合經客户風險承受等級測評后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客户-產品風險等級匹配規則詳見匯添富官網。在代銷機構認申購時,應以代銷機構的風險評級規則爲準。本產品由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兑付和風險管理責任。本基金投資範圍包括港股,會面臨因投資環境、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本宣傳材料所涉任何證券研究報告或評論意見在未經發布機構事前書面許可前提下,不得以任何形式轉發。所涉相關研究報告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諮詢,或任何明示、暗示的保證、承諾,閲讀者應自行審慎閲讀或參考相關觀點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