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與港股走過半個世紀:經典的恆生系列指數

2025-01-09 10:50

1969年11月24日,由香港恆生銀行開發設計的恆指對外發布,成為全球第六、亞洲第三隻正式發佈的股票指數。一轉眼,55年過去,香港成爲了世界排名第三的國際金融中心,而恆生指數系列作為「港股晴雨表」,已陪伴港股走過逾半個世紀的歷程,成爲了香港市場名副其實的「代言人」。

【半個世紀以來,恆生系列指數發生了哪些變化?】

恆生指數行政總裁巫婉雯表示,55年前發佈的時候,恆指只有33只成分股,而時至今日,這個數字變成了83只,翻了一倍以上,這是對恆指進行多次優化后的結果。

從1969到2024年,恆指最重要的改革有兩次:

一、2006年,決定將恆指擴容,把成分股目標增加至38只(2007年再增加至50只),編算方法也從總市值加權改為流通市值加權,同時爲了避免個別成分股對指數的影響過大,將個股權重上限設為15%。

二、2021年,對恆指再次優化。一是在選股範圍上,改為以7個行業組別對公司進行遴選;二是在編算方法上,恆指成分股數目增加到了80只,個股權重上限也從10%降到了8%,同時維持了一定數目的香港公司成分股,以確保指數的高度代表性和多元化。

巫婉雯表示,恆生指數公司於1984年成立,2024年剛好滿40年。這些年來,恆生指數公司不斷開拓新領域。在公司成立之初,僅有恆生指數這一隻指數,但現在,編制的指數已超過2,200只。截至2024年10月底,全球有113只掛鉤恆生指數系列的交易所買賣產品在12個交易所掛牌上市,總資產管理規模近785億美元。

【恆生科技指數:佈局30只港股核心科技龍頭】

恆生科技指數於2020年7月27日正式推出,現已發展成為港股三大主要指數之一。恆生科技指數佈局30只與科技主題高度相關的香港上市公司,按市值排名進行篩選,覆蓋網絡(包括移動通訊)、金融科技、雲端、電子商貿、數碼和智能化,並於每季度進行檢討。在12月9日生效的最新一輪調倉中,恆生科技指數成分股納入美的集團,剔除微博-SW,成分股數目維持30只。

image

來源:恆生指數公司

據恆生指數公司官網,成立以來恆生科技指數共經歷4件大事:(1)2020年7月:推出恆生科技指數;(2)2020年9月:補充快速納入的操作詳情;(3)2021年10月:新增「智能化」為科技主題;(4)2023年7月:新增主要上市外國公司至選股範疇,並設定其比重上限。

image

來源:恆生指數公司,截至2024/12

作為低費率先行者,匯添富基金旗下恆生科技ETF基金(513260)管理費僅0.15%/年,成為全市場同類ETF費率更低檔,2024全年,恆生科技ETF基金(513260)份額增長率達74.91%,高居同類前列!

image

來源:Wind,2024/01/01-2024/12/31

過去五年,恆生科技指數成分股業績穩健。2023年,30只指數成分股營業收入共計47733億元,較2019年增長超84%。30只成分股2023年歸母淨利潤3478億元,較2022年同比增長近24%。

image

來源:Wind,2019-2023年

截至2024上半年,恆生科技指數盈利增速已連續上行多個報告期,修復明顯,上半年盈利增速達38.32%,遠高於恆生指數(6.43%),較恆生資訊科技業指數(28.79%)也更為優異。2024年前三季度,恆生科技指數多隻成分股業績亮眼。歸母淨利潤方面,快手同比增速超307%,金山軟件超292%,美團超154%。

image

來源:中信建投證券

image

備註:成分股業績僅作展示,不作為個股推薦

來源:Wind

2024年以來,港股回購潮洶涌,恆生科技指數成分股舉足輕重。2024全年,恆生科技指數共有10只成分股回購,總金額超1508億港元。其中,騰訊控股年內回購超1120億港元,回購總額高居港股之首!

浙商證券表示,回購通常意味着上市公司認為當前自家的股票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是向投資者表達當前股價被低估的積極信號,以此來穩定投資者信心和公司股價。

image

備註:成分股回購僅作展示,不作為個股推薦

來源:Wind,截至2024/12/31

除了加速修復的業績和回購表現,當前恆生科技指數估值性價比可觀。截至1月2日,恆生科技指數市盈率20.35,10年估值分位數7.79%,意味着比10年超92%的時間便宜。這一分位數遠低於同期的恆生指數(18.5%),也低於10月初的恆生科技指數(36.25%),凸顯出當前恆生科技更高的性價比!

image

來源:Wind,截至2025/1/2

國信證券認為,港股估值全球佔優,進可攻退可守。經歷了三年的下跌,港股年線終於在2024年9月由下跌轉為上漲,預示着港股運行到了上漲行情中。行業方面,恆生科技是港股的錨,業績確定性高,上行時會產生超額收益,在港股有上行空間時應予以超配。(來源:《國信證券港股2025年投資策略:估值全球佔優,進可攻退可守》,2024/11/20)

中信建投表示,看好2025年港股市場。2025年下半年,預計隨着經濟內生增長動能逐步修復,地產下行周期逐步見底,恆生科技作為內需相關的核心資產之一,也有望迎來盈利預期修復下的貝塔行情。相對美股而言,港股更容易跑出相對收益,建議關注電商、遊戲、消費電子等內需相關子賽道龍頭公司。(來源:《中信建投港股及美股2025年投資策略:中概科技更積極表現,美股科技盛宴仍未落幕》,2024/11/24)

看好港股核心科技資產超跌反彈的投資者,不妨關注全市場費率更低的恆生科技ETF基金(513260),管理費僅為0.15%,較其他同類ETF顯著更低。恆生科技ETF基金(513260)還設有場外聯接基金(A類:013127;C類:013128)方便7*24申贖。

【恆生生物科技指數:港股代表性醫藥主題指數】

恆生生物科技指數於2019年12月16日正式推出,佈局50只生物科技公司,按市值排名進行篩選,成分股涵蓋創新葯、醫療器械、醫美、CXO等領域龍頭,指數於每季度進行檢討。在12月9日生效的最新一輪調倉中,恆生生物科技指數成分股納入遠大醫藥、QuantumPharm(后更名晶泰控股)、方舟健客,剔除思路迪醫藥股份、科濟藥業、康龍化成。

image

來源:恆生指數公司

與恆生科技ETF基金(513260)一樣,恆生生物科技ETF(513280)管理費同樣僅為0.15%/年,為港股醫藥主題ETF中費率更低檔。 

從行業板塊上看,恆生生物科技ETF(513280)標的指數中的創新葯佔比66.4%,CXO佔比15.4%,醫藥流通佔比超9%,醫療器械等其他相關板塊佔比超9%。創新葯佔比較高,分佈相對均衡,不押注單一賽道,勝率、鋭度更強!

image

來源:國證指數公司,截至2024/12

恆生生物科技ETF(513280)標的指數成分股中,龍頭雲集。截至2024年12月9日,前十大成分股合計佔比59.82%。 

image

備註:成分股權重僅作展示,不作為個股推薦

來源:恆生指數官網,截至2024/12/09

據恆生指數公司官網,成立以來恆生生物科技指數共經歷6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2023年3月,恆生生物科技指數(原名:恆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經歷系列重大調整,主要包括:(1)生物科技屬性強化:更加聚焦港股生物科技產業;(2)成分股數量精簡:成分股數量精簡至固定50只;(3)流動性要求提升:流動性要求對標其他恆生旗艦指數,要求更為嚴格。(4)差異化上市時長標準:對於大市值新股新增快速納入機制,與恆生科技等旗艦指數保持一致;對於其他股票規定至少上市1個月才能進入成分股備選池。

在2024年12月的最新一輪調整中,指數名稱由原先的「恆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變更為「恆生生物科技指數」,歷史指數值放大10倍。

image

來源:恆生指數公司,截至2024/12

2019-2023年間,成分股的營業總收入均值呈上升態勢,從2019年的237.04億港元升至2023年的300.5億港元。2024上半年,成分股的營業收入均值達153.86億港元,同比增長率均值為86.25%;成分股的歸母淨利潤均值達6.79億港元,同比增長率均值為12.1%,較上一年同期增長顯著

image

來源:Wind,2019-2023年

從港股估值看,當前港股相對A股估值較低,反彈空間更大。截至1月2日,當前AH溢價指數為144.6,接近歷史高位。后續若資金對港股醫藥的認可度提升,AH溢價收斂將帶來補漲的行情。

image

數據來源:Wind,2015/01/02-2025/01/02

具體到恆生生物科技指數,其當前估值性價比較高。截至1月2日,恆生生物科技指數市銷率0.89,處於近10年來12.74%分位數,這意味着它的估值低於近10年來超87%的時間區間

image

來源:Wind,截至2025/1/2

申萬宏源表示,港股醫藥估值具備吸引力。創新葯方面,2018年至今已有超過70家18A創新葯、創新器械公司於港交所上市。年初至今,創新葯表現分化,部分創新葯公司受益於商業化放量、核心管線臨牀數據積極、管線達成國際化合作等,股價表現優秀。創新葯多模式積極出海,商業化持續放量,有望迎來盈利拐點:(1)國內藥企License-out數量和金額快速增長,且License-out交易數量明顯高於License-in。(2)Newco模式探索新型出海路徑。(3)創新葯海外市場具備定價優勢。

Pharma方面,港股Pharma公司研發投入快速增長,持續加強創新管線佈局。估值角度,2017年至今,港股Pharma板塊1-year forward PE平均值為21倍。目前板塊對應PE為14倍,位於-1標準差附近,處於歷史相對低位。此外,醫療服務方面關注醫保預付和醫保政策催化;CXO方面生物安全法案未納入NDAA,關注訂單恢復情況。(來源:《申萬宏源2025年港股醫藥行業投資策略:聚焦創新葯出海+Pharma公司創新轉型》,2024/12/22)

看好港股醫藥板塊,可重點關注全市場費率更低的恆生生物科技ETF(513280)。公開資料顯示,恆生生物科技ETF(513280)是全市場費率更低的港股創新葯產品,管理費僅0.15%/年,託管費0.05%/年,相比其他同類產品(管理費0.5%+託管費0.15%)便宜了三分之二以上,長期看省到就是賺到!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特別是特有風險,並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恆生科技ETF基金、恆生生物科技ETF屬於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適合經客户風險等級測評后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標的指數並不能完全代表整個股票市場。標的指數成份股的平均回報率與整個股票市場的平均回報率可能存在偏離。請投資者關注指數化投資的風險以及集中投資於單一指數成分股的持有風險,請關注部分指數成分股權重較大、集中度較高的風險,請關注指數化投資的風險、ETF運作風險、投資特定品種的特有風險等;以上產品投資於境外證券市場,基金淨值會因為所投資證券市場波動等因素產生波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