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25年,一個很穩妥的投資策略

2025-01-08 20:26

今天,A股終於迎來了2025年的第一次深V。

截至收盤,A股滬指從盤中跌1.7%到收盤翻紅微漲0.02%,創業板從跌3.1%到收跌0.98%,不少指數振幅都超過了2%。

在早盤時段,A股市場恐慌情緒拉滿,但午后隨着資金開始重新加快流入,最終穩住扭轉了市場的情緒。

在這里面,機構資金,尤其可能來自某隊的資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昨天的文章今天,A股打贏了一場守衞戰!》中提到,監管層對於市場的關切很明確,如果盤面確實出現可能影響較大的突變,肯定是會有所行動。

這個觀點在今天再次得到驗證。

但市場也反應了一個非常現實的情況:市場的信心依然不足,導致股市波動較大。

背后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在懂王迴歸疊加美元降息延后帶來外圍不確定性增多,同時國內宏觀環境還需要多一點時間驗證復甦之前,資金的風險偏好收縮。

可以預計,在今年,諸多不確定性還是會持續,尤其外圍環境會是如此,而作為對衝,國內的刺激政策節奏和變化就成爲了市場主要的關注。

這種情況下,收縮風險偏好,或者選擇穩妥一點的配置策略,就成爲了一個比較穩妥的投資方式。

那麼,可以怎麼做?

01

高確定性的方向


2024年,A股行業漲幅榜中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優質的行業龍頭和高息股都得到很不錯的漲幅,尤其包括銀行、家電、非銀、電信運營商、汽車產業、公用事業、能源資源等板塊里的核心資產。

其中,銀行板塊年內以45.12%的漲幅位居首位,非銀金融(保險和券商為主)漲幅36.34%,在非金融的大藍籌中,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神華、長江電力、中移動、中國電信、美的集團等能穩定派發高股息的超級行業「茅」,年內的漲幅也有了30%-50%以上的漲幅。

這個現象,其實也很大程度反映了文章開頭説的,資金的風險偏好收縮,更願意抱團選擇高確定性的資產。

但有意思的是,即使這樣,上面提到的大多數資產,它們的估值從客觀數據來分析,依然顯得還足夠便宜。

原因很簡單,這些核心資產,它們的業務業績增長趨勢,要麼幾乎沒有受到太多來自宏觀環境不利因素方面的影響,比如能源,資源、電信、公用事業這些剛需領域;

要麼得益於國家各種逆周期政策調節下反而吃到了很龐大的政策紅利,比如大金融、家電、半導體、電氣設備等領域。

反映在估值上,它們當中多數的股價雖然在去年漲幅巨大,但PE依然顯得較低。

去年漲得最兇的銀行,最新的PE還普遍在5-8倍左右,PB多少還是明顯低於1倍;家電、能源、交通等行業核心巨頭資產,不少的PE也在十幾倍附近。

尤其在股息率指標上,上述資產相對當下不斷走低的利率還有着非常可觀的距離。

這兩年國內貨幣市場環境持續寬松,目前長債利率和存款利率已經跌到2%以下,10年期國債甚至到了1.6%的低位,但很多優質資產的股息率依然穩穩超過4%,甚至更高。

比如銀行、保險、能源(石油、煤炭、電力)、電信等重點領域,甚至包括不少優質的製造企業,如美的、格力等。

通過wind簡單拉一下,可以拉出很多符合這樣標準的優質公司。

那麼對於場外的沒有太多更好去處的龐大空轉資金來説,配置這些優質資產,然后穩拿比買國債更高的股息,就顯得很有搞頭。

尤其是,配置這些資產,雖然確實需要承擔一些額外的風險,但還是有比較大概率能吃到股價上漲帶來的溢價(前提是能業績穩增長+穩定高分紅的)。

而且這個方式也非常符合國家如今千方百計引導長線資金入場投資的政策理念。

要知道,現在國家爲了吸引資金入場,還出台政策指引上市企業做好市值管理,提高分紅回報,這樣的政策紅利,在前幾年甚至是完全沒有的。

02

投資策略怎麼做?


如果在港股市場,符合上述投資標準的資產,就更多了。

港股的流動性確實是比A股低不少,但也造就了相對更低的估值和更高的股息回報率。

同時一定程度上,這意味着穩定性更好。

2024年,恆生指數、恆生科技分別上漲17.67%和18.7%,比A股還好一點。其中,資訊科技(43.33%)、能源(24.46%)、電訊、金融四個板塊跑贏指數。

除了資訊科技,能源、電訊、金融等板塊是重要的高股息板塊,過去12個月股息率分別達到了7.74%、6.39%和6.2%。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南向資金通過港股通累計淨流入港股市場8千億港元,創歷年來新高,同比增長高達157%。

這不僅給港股流動性提升帶來了顯著增量支撐,也很大程度反映了資金爲了高股息投資(當然,這背后同時也是因為港元與美元掛鉤,可以吃到中美元息差和美元升值的匯率紅利。)港股也有很多優質的非金融行業龍頭,在2024年收穫了巨大漲幅外,PE/PB和股息率等關鍵指標看上去依然非常有吸引力。

這里面,還有一個值得期待的「彩票」,這兩年市場在關注和討論的港股通紅利税改革,目前看來還有落地可能性,一旦港股通紅利税調降,港股高股息板塊的估值吸引力將變得比A股再上一大臺階。

如下表所示:股息率穩定在5%以上,同時漲幅超過40%的港股中,大多數的個股都估值都還很便宜。其中,民營電解鋁巨頭中國宏橋是股價2024年股價漲幅高達97.56%,位居列表第二,是上漲最多的非金融企業。但目前其最新的PE也僅有5.3倍,PB不到1倍,股息率高達7.91倍,比不少銀行保險的回報都可觀得多。

所以,如果今年確實是想穩妥一點搞投資,個股可以如何配置,就很明朗了。

首先,可以繼續重點關注銀行保險、能源、公用事業這些長期穩健的高股息紅利資產,等待機會上車,然后躺着吃股價繼續上漲(預期),和相對更有吸引力的股息回報。雖然目前市場都還認為這些板塊的估值還有點高,目前已經在出現回調,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板塊資產接下來如果越是下跌,估值性價比就越高。

然后,去佈局一些業務業績增長確定的其他行業龍頭,如上述提到的如中國宏橋這種業績增長確定性高的資產。在港股,估值便宜並不算很稀奇,但是同時滿足高增長、低估值、流動性還不錯的標的卻並不多見,上述表中提到的中國宏橋是看上去比較符合的一個。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宏橋旗下子公司宏創控股資產重組復牌,重組事項是計劃通過向目標公司的現有股東發行新股份,收購宏橋另一家子公司山東宏拓實業的100%股權,此舉被市場看做是一次「蛇吞象」式併購。該公司也因此連續兩日收穫強勢漲停封板。

據悉,宏拓實業是中國宏橋的核心資產,是全球最大的電解鋁生產商之一,業務涵蓋鋁產品全產業鏈,擁有電解鋁年產能645.90萬噸,氧化鋁年產能1750萬噸。2024年度營收1499.09億元,淨利潤高達202.62億元。

之所以業績如此炸裂,除了得益於它全球最大電解鋁產業鏈的規模優勢,還與近兩年電解鋁、氧化鋁市場量價齊升的景氣周期有關。

2024年,氧化鋁期貨噸價格從2700元飆升至查過5000元,增幅超過85%。市場對於鋁業未來前景也繼續看好,國金證券發佈研報稱,預計2025年鋁供需矛盾的演繹更加顯著,低庫存及需求量級增長有望放大鋁價上行空間,穩定利潤及現金流帶來鋁板塊估值抬升。

如此優質的資產通過反向收購方式迴歸A股市場,得到的估值溢價肯定要比直接裝在港股的母公司旗下要高得多同時作為母公司的中國宏橋也肯定能因此得到不錯的價值重估機會。這不僅是因為直接得益於子公司回A股帶來的市場估值提升,還因為能因此讓宏橋自身的資產價值得到提升,給公司帶來資產負債率有效下降,進而讓公司融資利率更有優勢,更好節省資金成本等一系列好處。

要知道,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有息負債685億,年化利率超過4.5%。如果能因自身資產價值提升,能拿到更低的貸款或融資利率,然后對存量高息債務進行置換,只要降低1-2個點,都能節省大概十多億的利息成本。這節省下來的成本就是直接的利潤,還能明顯增厚公司的EPS,讓估值指標變得更有吸引力。

所以像這類的企業,是比較值得關注的。最后,在佈局上面的優質高息資產的同時,再分散一點資金去擇機格局一些港股獨有的科技賽道巨頭,比如互聯網、AI、新能源車、機器人等產業鏈核心資產(一定要做好擇時)。

雖然這些賽道巨頭的分紅回報一般不咋地,但貴在巨大成長性,如今在AI浪潮催化下,以及南下資金持續海量流入的支持下,這些資產的未來股價上漲空間期望值很高。這樣一來,就可以做到進可攻,退可守,穩坐釣魚臺。

有券商分析認為,對於2025年的港股,隨着風險偏好提升,南向資金的配置偏好有望多元化,除互聯網和紅利板塊外,大概率還會加大對港股消費、醫藥等超跌板塊,以及新經濟等特色板塊的配置力度,繼而帶動港股的普漲行情。

03

尾聲


客觀來講,相對美股那種多年長線單邊上漲的市場來説,在A港股做投資的難度level肯定是boss級別的。

但其實無論A股還是港股,上市以來能夠累計上漲表現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上漲,或者最近十幾年來雖然有行業周期波動,但一直都在穩健增長,然后市值持續波動上漲的行業巨頭公司其實並不算少。

只要個人不是太笨,投資方式不要太過於激進,降低一點短期回報預期,多一點耐心選擇穩妥一點的配置策略,最終下來,得到的回報可能還是非常可觀的。

有時候,選擇真的遠比努力重要。(全文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