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08 15:02
本文來自:深網騰訊新聞 作者: 雅萱
點燃2025「科技界春晚」的不僅是黃仁勛閃閃發光的新皮衣,還有其帶來的新款GPU、物理AI模型、超級AI PC、智駕計算平臺等AI「核彈級」產品。
北京時間1月7日上午10 點半,英偉達 CEO 黃仁勛在拉斯維加斯CES 2025 展會上發表了主題演講。「你現在位於我們的數字孿生體中,這里的一切都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黃仁勛以數字孿生這個和人工智能密切相關的詞語把觀眾帶回1993年。
黃仁勛「憶苦思甜」
1993年,從LSI Logic(一家知名的專用芯片公司)離職的黃仁勛選擇在30歲這一年創業。黃仁勛相信,終有一天,PC會成為享受遊戲的消費級設備,他要在PC上做一流的遊戲顯卡。
對於黃仁勛的這一決定,英偉達副總裁Rev Lebaredian説,黃仁勛是一個對圖形技術潛力有深刻信念的領導者,有能力看到10年后的投資回報。
但偉大從來不是被計劃的。在波譎雲詭的商業世界,沒人能保證10年之后事情會按照預期發展。「我們的第一代產品NV1使得在你的PC中擁有一個遊戲主機成為可能。我們的編程架構被稱為UDA,U-D-A。直到稍后一段時間才加上字母C。1999年我們發明了可編程GPU。」黃仁勛回憶說。
2006年英偉達推出通用並行計算平臺和編程模型CUDA平臺。用通俗的話講,CUDA猶如給GPU安裝了一個新的操作系統,使得它不再只侷限於處理圖形和視頻遊戲。通過CUDA,程序員可以更容易地編寫程序,讓GPU去做各種複雜的計算任務。
2012年,「深度學習教父」辛頓的一個選擇讓英偉達的GPU在人工智能領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當年辛頓帶着他的兩位學生Alex Krizhevsky和Ilya Sutskeverz(后來成為OpenAI的首席科學家),參加了全球最為權威的計算機視覺大賽ImageNet大賽,並一舉奪冠。其設計的深度卷積神經網絡AlexNet把圖像識別錯誤率錯誤率從上一年的26.2%降至15.3%。
AlexNet之所以能降低圖像識別錯誤率原因之一是,辛頓團隊一改傳統使用CPU訓練的做法,改用英偉達GPU訓練。相比谷歌貓(Google Brain於2012年推出的項目)用了16000顆CPU,AlexNet只用了4顆英偉達GPU。
AlexNet的一戰成名讓深度學習的研究人員意識到,GPU不僅可以給《光環》、《俠盜獵車手》等電子遊戲渲染圖形,其並行計算的優勢同樣擅長運行神經網絡的訓練。
「利用CUDA處理AlexNet,人工智能發展由此進入新的階段。」黃仁勛現場説。
ChatGPT大火以后,訓練大模型要搶購英偉達的高端GPU已成為行業共識。黃仁勛經常拿出來講的一個故事是,公司在2016年把首臺搭載了8塊P100 GPU的DGX-1送給了OpenAI,這也為英偉達市值突破萬億美元埋下了伏筆。
2023年開始,全球大型科技公司瘋搶英偉達芯片和服務器。英偉達的H100 GPU不僅是Meta、亞馬遜、甲骨文、谷歌等科技巨頭爭搶的對象,還一度成為和黃金類似的硬通貨。一臺由8張A800組成的服務器一度從230萬被炒至到330萬,誰能搶到英偉達芯片就猶如拿到了一臺印鈔機。
2023財年英偉達數據中心(Datacenter)業務營收首次超越遊戲業務(Gaming)。2023年5月30日英偉達股價開盤漲逾4%,總市值突破萬億美元大關。
從1999年英偉達在納斯達克上市至市值超過萬億,英偉達用了24年。從市值1萬億美元到2萬億美元,英偉達用了10個月;從2萬億美元到3萬億美元,英偉達耗時僅3個月。
美國時間2024年10月25日,英偉達市值(3.53萬億美元)短暫超越蘋果(3.52萬億美元),成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當天收盤時英偉達的市值略有回落至3.47萬億美元,而蘋果則以3.52萬億美元的市值反超。
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蘋果、微軟、英偉達的市值一度處於你追我趕的焦灼狀態中,財報以及新品的發佈等信息都會成為市場降低和推高他們市值預期的導火線。
6大亮點再度縮短英偉達和蘋果的市值差距
在CES 2025正式開幕之前,聞「新品」而動的資本市場已經給了英偉達市值一個高預期。
在美國時間1月6日的股市交易中,盤中英偉達股價一度漲幅超過5%,此后有所回落,截至當日收盤,英偉達股價報149.43美元/股,漲幅3.4%,總市值36595億美元。
與蘋果1月6日收盤時37034億美元的總市值僅相差不到500億美元。
「除芯片外,英偉達在AIPC、機器人、自動駕駛等領域都有新產品和生態推出。新產品給了資本市場高預期,短期內推動英偉達市值創新高也在情理之中。」天使投資人、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對《AI光年》分析。
在芯片領域,英偉達發佈消費級GeForce RTX GPU——RTX 5090,內置920億晶體管,AI 算力超過3352萬次Tops、GDDR7 內存(內存帶寬為 1.8TB/秒),可編程着色器現在能夠處理神經網絡,售價高達1999美元(約合人民幣1.47萬元)。
與此同時,RTX 5080、5070 Ti和5070的售價分別為999美元、749美元和549美元,搭載相應芯片的筆記本電腦售價分別以2899、2199、1599和1299美元起,預計最快將於今年3月上市。
「還記得 RTX4090 的價格吧?現在你買 RTX5070,549 美元就可以買到 4090 的性能。」黃仁勛説。
黃仁勛還在現場公佈了一個名為Grace Blackwell NVLink72的巨型芯片,該芯片將使用72個Blackwell GPU或144個芯片,AI 浮點性能達到 1.4 ExaFLOPS,與上一代產品相比,Blackwell 的每瓦性能提高了4 倍。
對於Grace Blackwell NVLink 72 巨型芯片的推出,郭濤分析稱,「其將大幅提升數據中心的計算性能與能效。其強大算力可加速深度學習訓練與推理任務,縮短任務處理時間,增強英偉達在數據中心市場的競爭力,吸引更多雲計算廠商和企業客户。通過 NVLink 技術實現高速互聯,優化數據傳輸,提升整體系統效率,降低數據中心運營成本,有助於英偉達在高性能計算領域保持領先,進一步鞏固其在數據中心業務的市場份額,推動數據中心向更高效、強大的方向發展,引領行業技術趨勢。」
據英偉達202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這個季度,英偉達數據中心收入創下308億美元的紀錄,較上一季度增長 17%,較去年同期增長 112%。
除消費級GPU芯片和數據中心產品外,英偉達還公佈了基礎模型、機器人等產品和合作方案。
在模型方面,英偉達發佈了一個旨在理解物理世界的世界基礎模型NVIDIA Cosmos。「Cosmos是一個世界基礎模型開發平臺,旨在推動物理AI發展。它包含自迴歸世界基礎模型、基於擴散的世界基礎模型、高級分詞器以及NVIDIA CUDA數據管道。該模型能夠攝取文本、圖像或視頻提示,並生成虛擬世界狀態視頻。」黃仁勛説。
郭濤分析稱,「Cosmos 模型更專注於特定 AI 任務優化,提升模型訓練和推理效率。」
爲了方便理解,可以把英偉達Cosmos想象成一個超級強大的虛擬世界創建工具,猶如一個數字沙盒,通過構建逼真的虛擬環境,來測試和訓練機器人以及其他物理人工智能系統。
在AI智能體層面,英偉達基於Llama模型家族推出LLAMA Nemotron 大語言基礎模型,分為Nano、Super和Ultra三檔。
在自動駕駛方面,黃仁勛在現場發佈第四代Thor智駕計算平臺,並表示,豐田和英偉達將合作開發下一代自動駕駛汽車。
黃仁勛表示,「全球每年生產1億輛汽車,道路上行駛的汽車有10億輛,每年行駛里程達萬億英里,所有這些汽車都將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甚至即將實現完全自動駕駛。這將是一個極其龐大的產業,我預測這很可能是第一個萬億美元級的機器人產業。請注意,僅僅是這些開始投產的汽車中的一部分,規模就已經達到40億美元,今年的運行速度可能約為50億美元。」
2025財年第三季度,英偉達汽車收入為 4.49 億美元,較上一季度增長 30%,較上一財年同期增長72%。
可以這麼説,無論是遊戲、AIPC、還是智能駕駛、數據中心,人工智能領域的每個風口都能看見英偉達高端芯片的身影。
在郭濤看來,未來三年英偉達在高端芯片領域領先地位穩固,難以被撼動。
「英偉達自身優勢明顯,其生態體系借CUDA等軟件吸引開發者開發眾多應用,構建起堅固壁壘;在市場上佔據壟斷地位,與諸多大型企業、科研機構合作緊密,客户粘性高;同時技術研發投入大,迭代迅速,新產品不斷涌現。從對手方面看,AMD生態完善度不及英偉達,英特爾在GPU領域追趕尚需時日,新興企業雖有技術亮點,可受技術、資金限制,三年內難以實現高端芯片規模化量產,難構成實質威脅。」郭濤分析稱。
需要指出的是,黃仁勛演講后的第一天,英偉達股價收盤大跌。1月7美股收盤,英偉達股價下跌6.22%,至140.14美元/股,總市值3.43萬億美元;蘋果股價下跌1.14%,至242.21美元/股,總市值3.66萬億美元。
對於英偉達1月7日股價的大跌,有評論稱,英偉達本次CES發佈讓人對長期前景感到樂觀,但未滿足投資者對短線利好的期待;對公司利潤最豐厚AI芯片提供的細節較少,缺少Blackwell芯片的更多具體進展。股價在周一創歷史新高后回落像是「買傳聞、賣事實」的表現。
比如,Stifel Financial Corp.的報告就稱,英偉達當地時間周一發表的消息意義重大,但那是長遠而言的。而Benchmark分析師Cody Acree在報告中寫道:「許多投資者希望獲得有關 Blackwell 的更多具體進展更新,以及有關該公司下一代 GPU 平臺 Rubin 進展的一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