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08 09:00
「我真的相信,人工智能(AI)是我職業生涯中見過最具變革性的技術。」近日,超威半導體(AMD)首席執行官蘇姿豐在該公司位於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的園區辦公室接受彭博「The Circuit with Emily Chang」節目採訪,暢談她對行業最新趨勢的看法。她身着淺藍色西裝,一頭銀色短發顯得干練十足。「人工智能比我們見過的任何東西都要快。我們在過去18個月里取得的進步,比過去10多年取得的進步還要大。」
蘇姿豐被外界譽為「芯片女王」,她的公司在爭奪AI最佳芯片的競賽中正專注於趕超英偉達。英偉達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製作計算機圖形和視頻遊戲芯片。它早早意識到,圖形處理器(GPU)對於AI的發展至關重要,並在ChatGPT問世時迅速超越了競爭對手。英偉達的芯片成為Meta、谷歌(Google)和亞馬遜(Amazon)的熱銷商品,這推動其股價飛漲,並一度超過蘋果公司,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目前,英偉達被廣泛認為是AI領域的主導力量,而AMD則是第二好的選擇。
大部分時間里,蘇姿豐都在嚴格控制外界的期望,避免大肆炒作和誇誇其談,她在重塑AMD的信譽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該公司歷來難以在科技行業的前列佔據一席之地。如今,隨着她反覆強調打造「偉大產品」的策略取得了成效,她似乎準備加入到部分同行的推廣行列。這意味着她將參與到這波AI熱潮中。
自2014年接任首席執行官以來,蘇姿豐領導AMD已有十年之久。在此期間,AMD的股價從每股3美元左右上漲至如今約125美元(截至2024年12月30日),增長近40倍。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蘇姿豐的領導力。2021年,蘇姿豐獲得了被視為「半導體諾貝爾獎」的羅伯特·N·諾伊斯獎(Robert N. Noyce Medal),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女性。2024年秋天,哈佛商學院開始將她對AMD的管理作為案例研究。「這確實是現代美國商業史上偉大的轉機故事之一。」美國半導體行業歷史學家、《芯片戰爭》一書的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對蘇姿豐的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
2024年12月,美國《時代》(Time)雜誌宣佈將「2024年度CEO」這一殊榮頒給蘇姿豐(Lisa Su)。雜誌封面上,蘇姿豐身着一襲灰色西裝,側身端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前,臉上掛着一抹淡淡的微笑,堅定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自信和對挑戰的無畏。
儘管AI目前僅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但蘇姿豐仍作出大膽預測:12個月后,它將比現在更加驚人,至少會有10倍的進步。她指出,AI領域的突破不僅限於生成式AI,更有望邁向通用人工智能(AGI),帶來革命性的技術創新。在醫療、教育、製造業、娛樂等多個領域,AI的應用已經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潛力,而隨着計算資源與算法不斷突破,AI技術將為人類生活帶來深遠影響。
蘇姿豐出生於中國臺灣省臺南市。三歲時,她的父親獲得了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研究生的機會,全家人隨之移民至美國,定居紐約。蘇姿豐從小就發現自己對STEM學科(包括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四個領域)情有獨鍾,並且很快迷上了在Commodore 64電腦上編寫基本程序。
憑藉對工程領域的濃厚興趣,1986年,蘇姿豐考入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氣工程專業,主修電機。在此期間,她第一次接觸到半導體實驗室,還專注研習了SOI(硅上絕緣)技術,這是當時半導體行業的一個重要技術革新。蘇姿豐發現,如此小巧的硬件竟然可以承載如此強大的數學計算能力,這激發了她對深入行業發展的渴望。
博士畢業后,蘇姿豐先后在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Inc.)、IBM、飛思卡爾(Freescale Semiconductor)等芯片行業最具標誌性的幾家公司任職。2012年,蘇姿豐的職業生涯迎來了一個關鍵里程碑,她接受了AMD高級副總裁兼全球事業部總經理的職位,兩年后升任首席執行官,成為該公司歷史上的第一位女性CEO。
在她的領導下,AMD開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市場爭奪戰,尤其是與英特爾在PC和服務器市場的競爭。彼時,科技行業正經歷變革時刻,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方興未艾,而AMD的主要市場——消費類PC——正在衰落。AMD還面臨着更大的生存危機:負債累累,解僱部分員工,出售又租回了位於奧斯汀的辦公室,並剝離了昂貴的芯片工廠。
蘇姿豐沒有退卻,她還提出了「5%哲學」,鼓勵團隊持續前進。她解釋説,「訂出50%的成長幅度,聽起來雖好,卻像是在追求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如果是5%進步挑戰,對團隊反而比較有建設性。」
蘇姿豐決定把賭注押在AMD最擅長的領域—製造強大的處理器。2017年,AMD成功推出第一代Zen架構的中央處理器(CPU)「鋭龍(Ryzen)」。這款產品採用了全新架構,最終以其卓越的性能和能效比,以及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成功挑戰了長期以來由英特爾主導的市場。對於AMD來説,這不僅是技術上的勝利,也是市場策略上的成功。它標誌着AMD在高性能計算市場中的強勢迴歸,重新獲得了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並且搭上了最新一波AI熱潮的快車。
隨着每一代Zen的推出,AMD在CPU市場的份額不斷增長。2022年,AMD的市值首次超越了老對手英特爾。「這感覺太棒了,幾年前,這個行業的任何人都不會相信會發生這樣的變化。」AMD執行副總裁、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福雷斯特·諾羅德(Forrest Norrod)感嘆説。當初他從戴爾離職后聽從蘇姿豐的建議加入AMD,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這位領導者能力的信任。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Mercury Research的最新數據,2024年第三季度,AMD在CPU市場的份額仍在進一步擴大,且在臺式機、筆記本電腦和服務器三大市場都創下新高,分別佔據28.7%、22.3%和24.2%。美國銀行的分析師認為,在接下來的一年中,AMD的CPU市場總收入的份額有望進一步增長;預計到2026財年,AMD的市場份額將達到27%。
ChatGPT問世后,AMD又迅速推出了一條針對數據中心市場的更強大的圖形處理器(GPU)產品線Instinct系列,專門用於AI模型訓練。其中於2024年10月推出的AI芯片MI325X旨在挑戰英偉達最新的Blackwell系列芯片的霸主地位,據稱在Meta的大語言模型Llama3.1上的推理性能比英偉達的H200高出40%。過去一年里,AMD預計來自AI芯片的銷售收入達50億美元。
十年間,蘇姿豐帶領AMD從行業追隨者轉變為技術領導者,已成為其職業生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成就。如今,AI芯片和英偉達公司的崛起帶來了新的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在AMD擺脫競爭對手英特爾的長期陰影之際,這改變了外界對她所在公司的評價方式。
從各項指標來看,AMD從蘇姿豐上任以來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她的前任CEO羅里·里德(Rory Read)領導公司時,季度財報電話會議的重點是削減成本,以維持公司的運營。現在,這成爲了陷入困境的英特爾的主要話題,該公司早些時候宣佈了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辭職的消息。AMD目前市值約2000億美元,是英特爾市值的兩倍多。十年前,AMD的年收入僅為55億美元,2024年收入預計將達到這個數字的五倍以上。在早些時候的財報發佈會上,蘇姿豐將其AI芯片業務的銷售額預期提高到50多億美元,是英特爾同類業務銷售額預期的10倍。
但蘇姿豐沒有考慮慶祝勝利的想法。「我不知道我會不會慶功。」蘇姿豐輕描淡寫地説,然后切換到工程師狀態。在蘇姿豐看來,從製造廠取回芯片,看到芯片像設計的那樣運行,纔是值得慶祝的事情。她説,這「超級有趣」。
她對基礎工作的執着,標誌着她與歷屆前任領導者有所不同。在參觀AMD員工測試新芯片的實驗室時,工程師透露,蘇姿豐的到訪(她説這是爲了鼓勵他們)在她的前任CEO任期內幾乎從未發生過。這些探訪不僅讓她瞭解正在發生的情況,還可以幫助員工保持警惕,因為一個錯誤可能導致數億美元的收入損失和延誤,也可能讓競爭對手有機會趕超。英特爾對此最有體會。這個公司曾是全球領先的芯片廠商,而如今其技術已經落后。2024年8月,其股價創下約40年來的最大跌幅,並宣佈裁員1.5萬人。雖然英特爾總能找到辦法,但當前的局面是前所未有的。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基辛格的離職或許意味着英特爾正準備迎來一場重組或業務拆分。一些專家認為,英特爾可能出售其製造業務,專注於芯片設計,以解決長期以來的虧損問題。花旗分析師克里斯·丹利(Chris Danely)更直言,英特爾的代工業務是造成鉅額虧損的關鍵,這也是導致董事會耐心耗盡的重要原因。
此前市場曾傳言,為應對英特爾面臨的嚴峻挑戰,美國政府可能推動英特爾與AMD的合併。然而,蘇姿豐在最近接受媒體採訪時對此給出了明確否定的迴應。她稱這些傳聞純屬毫無依據的揣測,並表示美國政府並未有此計劃。她坦言,領導一家半導體公司是「極具挑戰性」的工作,並向基辛格表達了敬意。
當蘇姿豐被彭博節目主持人問及她對藉口零容忍、不避諱表達不滿的名聲時,她笑了起來。「嗯,我喜歡贏,如果可以的話,」她説,「但我真正喜歡的是,當你觀察行業中的偉大領導者時,會發現他們真正做到的是讓團隊表現得比他們想象得還要優秀。」
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Jensen Huang)也是公開承認推動員工取得更高成就的領導人之一。他的公司歷史上大部分時間都籠罩在英特爾的陰影下,但現在已崛起成為芯片行業有史以來最引人注目的公司。如今,其市值已經突破3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值公司,僅次於蘋果。
投資者對英偉達的關注更是如此。2024年11月,英偉達正式加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併成為該指數30只成分股中表現最為出色的個股。儘管12月的交易略顯波動,英偉達仍在2024年底實現了超過170%的漲幅。
英偉達的散户投資者持倉比例也顯著提高。根據Vanda的數據,英偉達在散户投資組合中的權重已從2024年初的5.5%上升至超過10%。截至2024年12月17日,散户投資者淨買入英偉達股票接近300億美元,成為全年散户資金流入最多的公司。與2021年相比,英偉達的散户資金淨流入增長了近九倍。這一金額幾乎是美股大盤ETF——SPDR標普500指數ETF的兩倍,並有望超越2023年獲得「散户最青睞股票」的特斯拉。
黃仁勛是蘇姿豐的遠房親戚。蘇姿豐表示,黃仁勛非常聰明,她非常欽佩他。但兩人對家族關係興趣不大,直到他們成為科技高管后,纔在一次行業活動中首次見面。
多年后,他們在公開場合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黃仁勛喜歡長篇大論的演講,對技術的前景進行富有遠見的詳細闡述。相比之下,作為一家科技企業的首席執行官,蘇姿豐在推廣方面做得相對更少。在她擔任高管的大部分時間里,她非常重視強調這家公司將兑現承諾(以前難以做到這一點),按時生產更好的產品。
這種自律幫助AMD先是贏回了信譽,然后贏得了大客户。現在,她發現自己更願意認同競爭對手的豪言壯語。蘇姿豐預計,AI芯片市場將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長,到2028年達到5000億美元的總體規模。這將使一個產品類別的規模與目前整個行業的規模大致相當。
這意味着,用蘇姿豐的口頭禪來説,打造「偉大產品」的每家企業都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這也意味着與過去不同的是,AMD相對有限的資源不會成為短板。
「我們一直處於這樣的位置,我們擁有的員工數量不一定與其他大公司相同,但在某些技術能力方面,就對行業的影響而言,我們的表現確實遠遠超出了自己的實力,」她説,「計算行業最令人興奮的部分是,如何實現人工智能?我們的觀點是,AI將無處不在。AI將出現在每一種應用、每一種產品中,無論你走到哪里,你都需要計算能力。而我們現在就處於這樣的位置。」
儘管AMD已成為僅次於英偉達的全球第二大GPU芯片廠商,但眼前的挑戰不容小覷。從股價表現來看,AMD遠遜於英偉達。截至2024年12月31日,AMD在過去一年股價下跌了約15%,英偉達股價則上漲了約170%(作為對比,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了約30%)。當前,英偉達在GPU芯片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市場份額超過80%。2024全年,英偉達僅數據中心業務的營收有望超過AMD和英特爾的銷售額總和。
2024年11月,AMD宣佈將裁減其全球員工總數的4%,以將資源匹配在最大的增長機會上。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截至2024年年底,AMD擁有2.6萬名員工。此前,AMD發佈了喜憂參半的第三季度財報,報告期間營收68.19億美元,同比增長18%;淨利潤7.71億美元,同比增長158%;但由於第四季度業績指引不及預期,顯示出AI芯片銷售增速可能放緩,AMD當日盤后股價跌超7%。
不過,許多人依然看好AMD作為GPU芯片市場「第二名」的前景。美國市場研究機構Third Bridge的分析師Lucas Keh認為,GPU銷售將繼續成為AMD未來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目前,在英偉達Blackwell芯片出貨延迟的影響下,AMD有機會憑藉其MI325X和MI350 Instinct產品來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展望未來,受益於對算力不斷增長的需求,我們在數據中心、客户端和嵌入式業務領域看到了巨大的增長機會。」蘇姿豐在財報會上表示。
除英偉達之外,不少科技公司也紛紛加入到AI芯片開發的行列中,包括博通(Broadcom)和美滿電子科技(Marvell Technology)等公司都推出了定製芯片,以便搭上AI市場飛速發展的快車。談到當前業界激烈的競爭態勢,蘇姿豐表達了樂觀的情緒。她説,這個市場存在多個贏家,半導體公司彼此之間需要合作,這對於AMD來説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與許多半導體行業的公司有合作,因為沒有哪家公司能擁有所有的好點子,這個行業是我們必須攜手合作的地方。我們會在一些領域競爭,在一些領域合作。」
2025年,隨着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半導體產業恐將面臨新的亂流,這將再次考驗蘇姿豐克服障礙的能力。現年88歲的AMD創始人兼首任CEO傑里·桑德斯(Jerry Sanders)給予了蘇姿豐高度的讚賞與肯定,「我們找不到比她更適合這份工作的人了。」當被問及「她有可能有朝一日擊敗英偉達嗎?」桑德斯回答:「在我看來,這不是問題。」
在出任AMD首席執行官十周年之際,蘇姿豐在社交媒體賬户上發文寫道:「十年前,我有幸被任命為AMD的首席執行官。這是一段令人難以置信的旅程,有很多值得驕傲的時刻。今天,我要感謝全球的AMD團隊所做的一切。儘管過去的十年令人驚歎,但最好的還在后面。」
科技競賽纔剛剛開始,但蘇姿豐已經證明,她能帶領AMD轉型並交出優異的成績單——這一點是她的前任領導者們未能做到的。典型的蘇姿豐風格,她從不自滿,而是全力以赴專注於下一步。撰文/Ian King, Emily Chang, 陳佳靖 編輯/範榮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