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07 17:46
端到端爆火之后,自動駕駛再次迎來路線之爭
文|包校千
編輯 | 趙成
2024年10月,Alphabet(Google母公司)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收穫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筆融資,金額高達56億美元(約合410.2億元人民幣)。
一個月后,來自中國的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因市場把Waymo作為其標的對象,在IPO路演過程中,小馬智行獲得了超額認購,募得資金近4.52億美元(約合33.1億元人民幣)。
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兼 CTO 樓天城在創立該公司之前,曾在 Google X從事無人車技術研發。該項目是Waymo的前身,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馬智行的后市。
2024年以來,Waymo進入了降本和擴量的周期。其在舊金山的日均單量超過當地出租車,付費出行服務更是從年初的周均5萬單提升至目前的17.5萬單,市場份額一舉超越Lyft,成為僅次於Uber的美國第二大出行公司。
在大洋彼岸的中國,蘿卜快跑在武漢率先出圈,累計提供超過 800 萬單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其中在 2024 年第三季度提供了 98.8 萬訂單,同比增長 20%。
同樣以Robotaxi為核心業務的小馬智行,正以「千臺車毛利轉正和規模化運營」為關鍵里程碑,力爭在2025年底打造出「樣板間」,向政府和合作夥伴展示L4大規模商業落地可行性,進而爭取在業務拓展方面獲得助力。
過去兩年,自動駕駛在中國發生了劇烈的技術變革,以高階芯片、AI大模型為代表的技術迭代,以及「端到端」「NOA」(自動輔助導航駕駛)等從概念變為現實,高階智駕成為各路玩家競逐的焦點。
在前不久的「2024理想 AI Talk」上,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表示,其「端到端+VLM」的雙系統解決方案有望在2025年實現L3有監督智能駕駛,目標是在三年后迭代到無監督的L4級自動駕駛。
但隨着企業之間的競爭從L2級(即車輛實現部分的自動化,主要功能有acc自動巡航、自動跟車、自動泊車等)向L3級(即車輛在特定條件下可以自主完成駕駛任務,但駕駛員需要保持警惕並準備隨時接管車輛控制權)甚至L4級(指高度自動駕駛,車輛在特定環境和條件下能夠完全自主地完成駕駛任務,無需人類駕駛員的干預)發起進擊,其背后是難以彌合的路徑分歧和更為艱鉅的任務挑戰。
01 虛假的安全感
2023年6月15日,小馬智行在廣州南沙進行了一場業內首個Robotaxi全無人10小時的直播。團隊希望通過這場直播向業界證明,L4級自動駕駛是可以做到的,而且還在一步一步向前邁進。
在自動駕駛行業術語中,L4級是一個分水嶺,區別於有監督的L3級,L4級徹底擺脫了對駕駛員的依賴,但因技術實現難度過高,市場對於L4級自動駕駛不僅缺乏信心,而且質疑和唱衰的聲音始終存在。
一些L4級自動駕駛廠商由於缺乏資本輸血財竭力盡,不得不轉向L2級賽道才得以求存。
元戎啟行是最典型的例子。這家公司在2019年創辦時,瞄準的就是L4級自動駕駛賽道,而L3級及以上在自動駕駛公司曾一度受到資本市場寵愛。彼時,業內普遍認為,無人駕駛汽車將從2020年之后開始普及。元戎啟行2021年9月完成B輪3億美元融資官宣后,以超過10億美元的估值,躋身自動駕駛「獨角獸」企業的陣營。
但很快,由於技術突破不再迅速,頭部選手商業落地受阻。「對Robotaxi這樣的L4技術,大規模商業化部署不僅需要法律法規允許,也需要商業上實現閉環,短期內很難實現。」在不少投資人認清現實后,自動駕駛在資本領域的熱度持續消退。
而當元戎啟行CEO周光再次亮相時,L4級已經是其「唾棄」的偽概念。在2024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他公開表示,「在2022年就決定不搞L4了,沒有任何商業模式」。即便是做Robotaxi業務,也是以「端到端」的架構來支持運營。
儘管周光言辭犀利、語出驚人,但面對信心跌落和商業化拷問,先從L2級商用做起,擁抱端到端、無圖方案確實是行業風向。
多年來,中國自動駕駛產業一直遵循漸進式的發展思路,也就是先搞L2級,再搞L3級,然后升級到L4級……但L2級 和 L4級 本質上是兩套技術棧。也就是説,二者不是遞進關係,而是並行關係。
持這派觀點的不在少數,例如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認為,L2級之后率先進入商用的很可能是L4級,而不是L3級。
「如果説你一直想種的是L2的種子,卻希望它結出L4的果子,這是一個過於理想化的事情。」小馬智行對於L2級進化到L4級同樣持否定態度。該公司是行業唯一走Waymo路線,並堅持把L4級走到底的公司。公司決策層認為,雖然L4級無人駕駛和L2級輔助駕駛在技術特點上有很強的共通性,可以被複用,但二者指向了兩種不同落地場景,對應着不同的產品邏輯。
無論是L2+還是L2++,輔助駕駛日常只在80%的情況下運轉,司機都是責任主體;而L4級的Robotaxi 提供的是完整的無人出行服務,系統需要對駕駛行為的結果負責,追求的是99.999%的萬無一失。
在不同安全等級的約束之下,L2級和L4級的成本空間完全不同。小馬智行副總裁、北京研發中心負責人、Robotaxi業務負責人張寧指出:「L2是以性價比為綱的選擇,更適合去卷極致性價比;L4是以安全為首位,需要對結果負責,‘責任’二字極其重要。」
早年間,Waymo也曾構想從L2級輔助駕駛躍遷到L4級無人駕駛,推出漸進式的L3級,但通過團隊通過社會試驗發現,在漸進式迭代的過程中,當監管次數越降越低,越容易讓人產生「虛假的安全感」。
要知道,每個系統版本之間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也許上一個版本在這個路口能順利通過,下一個版本就回退了。司機在開小差的過程當中,可能就會釀成交通事故。最終會牽扯車輛失控后複雜的責任認定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Waymo選擇單刀直入L4級的原因。
02 如何抵達真正的無人駕駛
當然,Waymo堅定走L4級技術路線的背后,是以吞噬巨量資金為代價的。
前不久,美國第二大Robotaxi公司Cruise,在燒光通用汽車(GM)100億美元之后,面對安全監管、市場競爭和財務壓力等現實挑戰,最終淪爲了棄子。昔日與Waymo齊名的硅谷雙子星隕落,讓賽道上不少公司再次認識到資金的重要性。
作為對比,特斯拉很早就通過向量產車推送FSD(特斯拉研發的完全自動駕駛系統)實現了盈利。FSD是為進化成完全無人駕駛而生,馬斯克的構想是在其成熟后,推出 Robotaxi 服務。而這件事情,在2024年10月特斯拉「We,Robot」發佈會上得以盡顯,首款Robotaxi車型Cybercab,取消了方向盤、踏板和后視鏡,高度依賴於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動駕駛能力。
由於特斯拉的這套「漸進式」發展模式,在現金流和數據流上更為佔優,特別是特斯拉FSD V12在2024年1月大規模推送后,「端到端」智駕方案受到了行業追捧。參賽者包括小鵬、理想、智己、商湯等主機廠和智駕解決方案供應商。
此前,智駕算法多半是規則式的,而「端到端」是一種模仿學習思路,通過學習 「傳感器數據」 與 「人類駕駛軌跡」 的海量對比,讓車端模型能做到輸入傳感器數據后,輸出合理的駕駛軌跡,不需要人為干預中間步驟。
在2024廣州車展上,理想汽車發佈了端到端+VLM(視覺語言模型架構)雙系統。基於這套智能駕駛技術架構,該公司的目標是在2024年年底或2025年年初推出L3級自動駕駛。藉助這一體系,力爭在三年內實現無監督的L4級自動駕駛。
當前,各家對於L4級自動駕駛的探索纔剛剛開始。「現有的端到端只能解決L3,還解決不了L4。」李想認為,在技術上真正實現L4級,第一需要擁有500萬輛以上車型的數據;第二要掌握 VLA(視覺語言行動模型)基礎模型能力;第三要有足夠多的資金招募最頂級的人才和足夠多的算力。
樓天城則認為,「端到端」屬於Learning by Watching(通過觀察進行學習)的範疇,即通過觀察人類駕駛行為然后進行模仿學習,比拼的是數據量和算力,但「像人永遠無法做到 L4」,真正有希望抵達L4級的是Learning by Practicing(通過實踐進行學習),通過搭建訓練模型的虛擬環境,也就是 「世界模型」來實現,最終確保車輛不再發生由系統錯誤產生的問題和事故。
所謂「世界模型」的構建包含了四大要素:數據生成器生成的場景數據,駕駛行為好壞的評估體系,高真實性的仿真,以及數據挖掘工具和引擎。樓天城坦言,小馬智行從零開始追了近兩年,整個過程非常痛苦:「這兩年別說對外,對內都很難展示進展。但我不斷告訴他們,這是正確的,我們應該這麼做。」
消除了技術屏障外,李想強調,決定L4級能否商業化落地還需要技術到位、產品到位、環境和政策到位,同時還需要消費者對於人工智能的信任到位。
爲了驗證無人駕駛Robotaxi商業模式可行性,小馬智行認為,技術、政策、規模化量產、生態共建缺一不可。目前,小馬智行每天有超過百台的Robotaxi在北上廣深四座城市進行運營。
按照小馬智行的測算,1000臺車將是Robotaxi大規模商業落地的分水嶺。在千臺車的規模之下,供應鏈議價權相比於現在的百臺車顯著提升。在成本控制方面,第七代車型較上一代有60%-70%以上的降本空間,這將有助於小馬智行在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年初實現毛利轉正的業績目標。
目前,小馬智行一方面與主機廠達成了戰略合作,另一方面利用IPO帶來的現金流支撐團隊打造「樣板間」。張寧表示,千臺車還不是特別大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把模式打通,做成樣板間,向合作伙伴、政府、公眾證明Robotaxi完整的商業閉環。「就像今天Waymo給全世界看到,L4 Robotaxi如何去成功一樣,我們也可以走出中國自己的一條路線圖來。這是我們集全公司之力在做的一件事情。」
對於新勢力玩家來説,生死存亡是一兩年內可以預見的事情。在絕大多數玩家都拿到了電動化的門票后,智能化成爲了競逐焦點。「我們今天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爲了拿到L4的門票,因為L4所需要花的錢,所需要擁有的能力,所需要的數據量,是大家今天所不具備的。」李想認為,L4將會分出真正的勝負。如果不能實現L4,理想肯定無法邁入「萬億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