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東海研究 | 電子:消費電子國補落地,關注AI主線下的CES 2025

2025-01-07 15:46

(來源:東海研究)

證券分析師:

方霽,執業證書編號:S0630523060001

聯繫人:

董經緯,郵箱:djwei@longone.com.cn

// 報告摘要 //

電子板塊觀點:「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新聞發佈會將2025年的「兩新」工作擴大至對消費電子實施購新補貼,有望提振消費電子市場信心,釋放終端需求;CES 2025在即,關注AI賦能下的AI眼鏡、AIPC、汽車、智能家居等相關終端新品;當前電子行業需求處於温和復甦階段,建議關注AIOT、AI驅動、設備材料、消費電子周期築底板塊四大投資主線。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新聞發佈會將2025年的「兩新」工作擴大至對消費電子實施購新補貼,有望提振消費電子市場信心,釋放終端需求。1月3日,國新辦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佈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祕書長袁達在發佈會上表示,今年將大幅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規模,加力擴圍實施「兩新」工作。其中特別提到,「兩新」工作將擴大範圍,將設備更新支持範圍擴大至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領域,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給予補貼,並且優化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資金分配,向去年工作成效較好的地區傾斜。袁達還表示,將盡快公佈今年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的具體方案,力爭取得更大實效。根據中國信通院,2024年1-10月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出貨量累計同比為8.9%,包括平板和智能穿戴等的消費電子市場雖然相對於2023年已經有所復甦,但是整體復甦力度較弱,本次國家發改委宣佈將國補範圍擴大至消費電子有望刺激終端需求,疊加春節前的各類消費大促活動以及各地已開展的部分消費電子補貼活動,整體市場或進一步向好,消費電子相關供應鏈也將更加受益。 

CES 2025在即,關注AI賦能下的AI眼鏡、AIPC、汽車、智能家居等相關終端新品。被稱為「科技界春晚」的CES 2025(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將於1月7日至1月11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拉開帷幕。美東時間周一晚間21:30英偉達將舉行發佈會,公司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將宣佈其在AI方面的最新發展,包括備受期待的GeForce RTX 50顯卡。聯想稱將帶來一系列激動人心的創新產品與前瞻技術,其中或包括全新卷軸屏PC。AI眼鏡方面,雷鳥創新將發佈AI拍攝眼鏡V3和AI+AR光波導眼鏡X3 Pro,這兩款新品均搭載阿里雲深度定製的通義系列大模型;大朋VR將在CES上展示XR創新成果及神祕的大朋AI眼鏡新品;Gyges Labs與美瞳公司Moody達成戰略合作,將在CES期間聯合發佈全球首款主動式AI隱顯眼鏡Halliday;此外,索尼、Vuzix、雷神科技等企業也將發佈AI眼鏡等相關新品。整體來説,CES 2025將延續2024年的AI主線,進一步展示AI賦能下的各類終端產品,建議關注相關產業鏈。

電子行業本周跑輸大盤。本周滬深300指數下跌5.17%,申萬電子指數下跌9.60%,行業整體跑輸滬深300指數4.43個百分點,漲跌幅在申萬一級行業中排第27位,PE(TTM)51.38倍。截止1月3日,申萬電子二級子板塊漲跌:半導體(-10.78%)、電子元器件(-10.04%)、光學光電子(-7.07%)、消費電子(-7.76%)、電子化學品(-10.33%)、其他電子(-11.12%)。

投資建議:行業需求緩慢復甦,國內技術不斷進步,長期看電子科技行業的成長機遇依然較大。建議關注:(1)AIOT板塊,關注樂鑫科技恆玄科技瑞芯微晶晨股份(2)AI創新驅動板塊,算力芯片關注寒武紀海光信息龍芯中科,光器件關注源傑科技長光華芯中際旭創新易盛光迅科技天孚通信(3)上游供應鏈國產替代預期的半導體設備、零組件、材料產業,關注中船特氣華特氣體安集科技鼎龍股份晶瑞電材北方華創中微公司拓荊科技華海清科富創精密新萊應材(4)消費電子周期有望築底反彈的板塊。關注CIS的韋爾股份思特威格科微,射頻的卓勝微唯捷創芯,存儲的兆易創新東芯股份江波龍佰維存儲,模擬芯片的聖邦股份艾為電子思瑞浦,功率板塊的新潔能揚傑科技

風險提示:(1)下游需求復甦不及預期風險;(2)地緣政治風險;(3)研發進展不及預期風險。

// 正文 //

1.行業新聞

1)臺積電正式量產2nm芯片,良品率高達60%

據報道,臺積電已正式開始生產2nm芯片。該公司在臺灣建立了兩個2nm晶圓生產基地,並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達到最大產能,以滿足蘋果、高通、聯發科等客户的需求。在試生產中,2nm技術的良品率達到了60%。目前,該公司已在其位於寶山的工廠啟動了每月生產5000片晶圓的小規模生產。此外,公司還推出了一種名為N2P的新型變體工藝,作為第一代2nm工藝的改進版本。據悉,2nm晶圓的成本預計將達到3萬美元。以iPhone為例,從N3的50美元上漲至N2的85美元,漲幅達70%,這主要是因為要節約成本而採用更普遍的堆疊技術來提高主芯片的速度和功耗。目前,英偉達和AMD等公司都是2nm工藝的潛在客户。然而,在具體應用方面,蘋果是第一家明確產品規劃的廠商,並計劃在其最新款iPhone 18中首次採用A20芯片。該芯片將採用SoIC先進封裝技術。(信息來源:同花順財經)

2)臺積電CoWoS擴產據悉超進度,月產能達7.5萬片新高

臺積電先進封裝之CoWoS擴產進度有望如期推進,甚至攜手夥伴有機會超前在2025年中旬到位,火速支援客户需求。法人與研究機構估計,臺積電在納入購自羣創舊廠與臺中廠區的產能后,有助CoWoS月產能達7.5萬片新高,較2024年接近翻倍,預期2026年因應市場需求強勁持續擴充。除了臺積電自身擴產,同時前段與后段封測夥伴日月光投控及美系封測大廠艾克爾(Amkor)等協力開出產能下,有助產能朝超越高標或是提早達標實現。(信息來源:同花順財經)

3)雷鳥創新與阿里雲達成戰略合作

1月2日,雷鳥創新與阿里雲正式舉行戰略簽約儀式,宣佈通義系列大模型將為雷鳥AI眼鏡提供獨家定製。針對眼鏡的應用場景,阿里雲專門研發了全新的眼鏡模型,將大幅提升雷鳥眼鏡的多模態AI交互能力,帶來高響應、低延迟、高質量的優異表現。雷鳥創新是一家光波導AR眼鏡研發商,致力於以BirdBath和光波導兩條技術路線,推動消費級AR眼鏡的技術研發、量產和市場擴容。公司此前預告將在2025年國際消費電子展中,與TCL一起推出全新產品——拍攝眼鏡V3與光波導黑科技。(信息來源:同花順財經)

4)2024年前11月我國智能手機產量同比增長9.3%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生產增長較快,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2%。主要產品中,手機產量15.04億台,同比增長8.9%,其中智能手機產量11.17億台,同比增長9.3%。2024年1-11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實現營業收入14.45萬億元,同比增長7.2%;實現利潤總額5653億元,同比增長2.9%,效益穩定向好。此外,2024年前11月,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運行態勢良好,軟件業務收入平穩增長,利潤總額穩中有升。軟件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7%;軟件業務利潤總額同比增長9.2%。(信息來源:同花順財經)

5)原廠庫存增加與淡季需求疲軟,預計1Q25 NAND Flash價格將出現超10%下滑

根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最新調查,2025年第一季NAND Flash供貨商將面臨庫存持續上升,訂單需求下降等挑戰,平均合約價恐季減10%至15%。其中,Wafer跌幅將收斂,模組產品部分,由於Enterprise SSD訂單穩定,預期可緩衝合約價跌勢;Client SSD及UFS則因消費性終端產品需求疲軟,買家採購意願保守,價格將持續下探。(信息來源:同花順財經)

6)國產顯卡摩爾線程MTT X300上線

摩爾線程近日在官網上線了專業顯卡MTT X300,該款顯卡是摩爾線程第二款專業視覺加速卡,兼容x86、Arm、LoongArch等主流CPU架構,支持DirectX、Vulkan、OpenGL和OpenGL ES圖形API,支持統信、麒麟、方德、Ubuntu、Windows 等操作系統,適配Unreal Engine、Unity、Cesium、ORGE、osgEarth等渲染引擎,支持數字地球、電子沙盤、模擬仿真等應用。(信息來源:同花順財經)

7)總投資220億元,華潤微深圳12英寸晶圓廠通線投產

2024年12月31日,潤鵬半導體12吋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舉行通線儀式。潤鵬半導體(深圳)有限公司是華潤微電子深圳 12 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建設項目建設主體,該項目一期總投資220億元,聚焦40納米以上模擬特色工藝,建成后將形成年產48萬片12 英寸功率芯片的生產能力,產品將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軌道交通、智能電網、射頻通信等多個領域。(信息來源:同花順財經)

8)華虹半導體管理層調整:唐均君獲委任董事會主席,英特爾前全球副總裁白鵬加盟

繼華虹集團近期換帥后,華虹半導體宣佈該公司董事會主席及總裁人員調整,英特爾前全球副總裁加盟。據華虹半導體公告,自2024年12月31日起,該公司執行董事唐均君,獲委任為華虹半導體董事會主席及提名委員會主席;張素心辭任該公司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及提名委員會主席職務。與此同時,唐均君辭任其所擔任的公司總裁職務。華虹半導體總裁一職,將由白鵬接任。同時,白鵬還將擔任華虹半導體執行董事。白鵬曾在集成電路製造領域有超過三十年工作經驗。其自2022年9月起擔任榮芯半導體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且曾先后擔任英特爾公司工藝整合工程師、工藝整合經理、良率工程總監、研發總監兼副總裁以及全球副總裁等職務。(信息來源:同花順財經)

9)中國汽車芯片國產化比例已達15%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汽車產業採用國產芯片比例已達15%左右。雖然中國目前主要生產低階通用型汽車芯片,但不可低估未來的競爭力。報導稱,中國汽車目前採用很多的中國製造的汽車芯片都屬於低階通用芯片,在高端汽車芯片方面仍存在差距,距離完全自產可控仍需時間。(信息來源:同花順財經)

10)2024年韓國芯片出口飆升43.9%,創歷史新高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周三公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芯片出口同比增長43.9%,達到141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超過了2022年創下的1292億美元的前紀錄。儘管全球半導體價格整體下降,但對包括高帶寬存儲芯片在內的高端產品的強勁需求推動了整體出口的強勁表現。從目的地來看,對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出口增長6.6%,達到1330億美元,主要受芯片、石化產品和移動設備的出口帶動。對美國出口增長10.5%,達到1278億美元,連續第七年創下年度新高。(信息來源:同花順財經)

2.上市公告重要公告

3.行情回顧

本周滬深300指數下跌5.17%,申萬電子指數下跌9.60%,行業整體跑輸滬深300指數4.43個百分點,漲跌幅在申萬一級行業中排第27位,PE(TTM)51.38倍。

截止1月3日,申萬電子二級子板塊漲跌:半導體(-10.78%)、電子元器件(-10.04%)、光學光電子(-7.07%)、消費電子(-7.76%)、電子化學品(-10.33%)、其他電子(-11.12%)。海外方面,臺灣電子指數下跌1.87%,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0.79%。

本周半導體細分板塊漲跌幅分別為:品牌消費電子(-5.59%)、消費電子零部件及組裝(-8.06%)、半導體設備(-9.37%)、面板(-6.46%)、被動元件(-8.52%)、LED(-7.52%)、數字芯片設計(-10.75%)、模擬芯片設計(-12.62%)、印製電路板(-10.67%)、電子化學品Ⅲ(-10.32%)、光學元件(-8.12%)、半導體材料(-10.17%)、其他電子Ⅲ(-11.12%)、集成電路封測(-12.84%)、分立器件(-12.04%)。

我們選取了較有代表性的部分美股科技股,並將相關信息更新如下。本周漲幅居前的為Arm Holdings(+9.20%)、英偉達(+5.44%)和臺積電(+3.46%)。

4.行業數據追蹤

(1)存儲芯片價格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小幅度反彈,但自2024年9月起,DRAM價格略有承壓,NAND Flash價格大幅下滑。

(2)TV面板價格小幅回升,IT面板價格逐漸企穩。

5.風險提示

(1)下游終端需求復甦不及預期風險:下游需求復甦程度不及預期可能導致相關企業庫存積壓或相關工程建設進度放緩,並可能再度影響產業鏈內部分企業的稼動率;

(2)地緣政治風險:國際貿易摩擦和相關進出口管制進一步升級,可能導致相關設 備、原材料緊缺,或造成供應鏈風險;

(3)研發進展不及預期風險:相關產品研發進展或技術迭代不及預期,可能導致國產替代進程減緩,或造成部分企業市場競爭力下滑。

// 報告信息 //

證券研究報告:《消費電子國補落地,關注AI主線下的CES 2025——電子行業周報2024/12/30-2025/1/5》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1月6日

報告發布機構: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聲明 //

一、評級説明:

1.市場指數評級:

2.行業指數評級:

3.公司股票評級:

二、分析師聲明: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諮詢執業資格並註冊為證券分析師,具備專業勝任能力,保證以專業嚴謹的研究方法和分析邏輯,採用合法合規的數據信息,審慎提出研究結論,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

本報告僅供「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員工及經本公司許可的機構與個人閲讀和參考。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機構和個人的投資建議,任何形式的保證證券投資收益或者分擔證券投資損失的書面或口頭承諾均為無效,本公司亦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公司客户如有任何疑問應當諮詢獨立財務顧問並獨自進行投資判斷。

四、資質聲明:

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經中國證監會覈準的合法證券經營機構,已經具備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我們歡迎社會監督並提醒廣大投資者,參與證券相關活動應當審慎選擇具有相當資質的證券經營機構,注意防範非法證券活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