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07 15:34
(來源:投資界)
一縷產業縮影。
作者 I 吳瓊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2025年第一筆超級融資出現了。
投資界獲悉,近日盛合晶微半導體有限公司(簡稱「盛合晶微」)宣佈,面向耐心資本的7億美元(約合50億人民幣)定向融資已高效交割。投資方陣容浮現——
包括無錫產發科創基金、江陰濱江澄源投資集團、上海國投孚騰資本、上海國際集團、上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新芯基金及臨港集團數科基金,以及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基金、國壽股權投資、Golden Link等。
半導體圈對盛合晶微並不陌生——早年由中芯國際和長電科技兩大巨頭聯合成立,是中國大陸第一家致力於12英寸中段凸塊和硅片級先進封裝的企業。2021年開始獨立發展,一級市場融資份額搶手,成為無錫又一現象級獨角獸。
剛剛宣佈融資50億
加速IPO
正如盛合晶微披露,本次投資方主要為無錫和上海兩地國資。其中,無錫產發科創基金,由江陰新國聯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無錫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江陰濱江澄源投資集團,穿透下來背后則是江陰市國資委。
還有一眾上海國資。上海國際集團是上海重要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累計管理資產規模超1400億元;上海國投孚騰資本是由上海國投公司作為主要發起人,聯合上汽集團、寧德時代、嗶哩嗶哩等產業集團和投資機構共同設立的股權管理機構;上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新芯基金是由臨港新片區基金管理的政府專項基金;臨港集團數科基金,成立於2022年底,旨在助力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
地方國資出資,大多承載着當地產業發展的目標。追溯下來,盛合晶微與無錫、上海兩地關係密切。官網顯示,公司總部位於無錫市轄內的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同時在上海和美國硅谷也設有分支機構。
談到這次融資,盛合晶微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崔東表示,「引入無錫市和上海市兩地國資投資,為公司長期發展注入新動能,也有利於公司與產業鏈生態的緊密協作。」
當然,其他投資方同樣來頭不小。比如,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基金成立於2023年,由社保基金出資,首期規模50億元,君聯資本擔任管理人;國壽股權投資是中國人壽旗下的專業化私募股權投資平臺,投向醫療健康、科技創新產業的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
此外還出現知名產業資本的身影。投資方Golden Link外界可能並不熟悉,但資料顯示,這正是比亞迪旗下全資持股基金,此前已出現在美的、地平線等知名項目股東陣營中。
這一次,盛合晶微一舉融資超50億,將助力公司正在推進的超高密度三維多芯片互聯集成加工項目建設。據悉,該項目於2024年5月在無錫市江陰高新區正式開工。
此前,盛合晶微曾傳出IPO消息。早在2023年6月,證監會披露盛合晶微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備案報告。報告顯示,中金公司與盛合晶微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計劃在科創板上市。
本次官方通稿中,也罕見提及IPO進程,「本次增資是在公司推進上市過程中快速完成的,有針對性地引入堅定看好和願意長期支持公司發展的耐心資本和產業資本,藉以改善和優化公司股權治理結構。」這也意味着,中國半導體將要迎來一個IPO。
無錫超級獨角獸成長史
那是2014年,爲了填補當時中國大陸在12英寸中段硅片製造領域的空白,晶圓製造龍頭中芯國際和封裝龍頭長電科技聯合宣佈,雙方正式簽署合同,建立具有12英寸凸塊加工及配套測試能力的合資公司。
其中,長電科技前身為江陰晶體管廠,正是成長於江陰的代表性企業,這也為合資公司選址埋下伏筆。
對於選擇江陰的原因,彼時任中芯國際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邱慈雲博士表示:「長三角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實力較強、規模較大、生態環境健全的地區。江陰地處蘇錫常‘金三角’的幾何中心, 距離上海中芯國際只有180公里,交通便利。同時,我們的戰略合作伙伴長電科技立足江陰,合資公司可以依託長電已有的製造基地和健全的配套設施,使中段和后段實現緊鄰建設,從而佔據地緣優勢、縮短物流時間,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務。」
自起步起來,中芯長電便確定將中段硅片製造和三維芯片系統集成作為產業定位和技術方向。從一個僅有6人的小團隊出發,僅一年時間中芯長電就完成了生產工藝的調試和產品認證加工。
很快,中芯長電就獲得中芯國際、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和美國高通公司2.8億美元融資。2016年,公司開始提供與28納米及14納米智能手機AP芯片配套的高密度凸塊加工和測試服務。
隨着公司獨立發展,盛合晶微迅速成為一級市場被爭搶的項目。據當時投資人回憶,盛合晶微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家致力於12英寸中段凸塊和硅片級先進封裝的企業,市場認可度高,項目異常搶手,頭部機構和「國家隊」虎視眈眈。
2022年3月,盛合晶微宣佈C輪3億美元融資已全部順利交割完成。參與增資的投資人包括光控華登、建信股權、建信信託、國方資本、碧桂園創投、華泰國際、金浦國調等,既有投資人元禾厚望、中金資本、元禾璞華也參與了本次增資。增資完成后,公司的總融資額將達到6.3億美元,投后估值超過10億美元。
時隔一年,盛合晶微再次完成3.4億美元C+輪融資首批簽約,包括君聯資本、金石投資、渶策資本、蘭璞創投、尚頎資本、立豐投資、TCL創投、中芯熙誠、普建基金等投資人,以及元禾厚望、元禾璞華等既有股東。估值躍升至近20億美元。
官網顯示,盛合晶微目前已推出3倍光罩尺寸TSV硅通孔載板技術,標誌着其芯片互聯先進封裝技術邁入亞微米時代。隨着新一輪50億融資交割,盛合晶微正成為無錫乃至中國半導體行業的一張名片。
半導體「全國第二」
為何是無錫?
盛合晶微成長於無錫,並非偶然。
位於江蘇省南部,太湖之畔,無錫具備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有着「小上海」之稱。從魚米之鄉的物流和交易中心,到民族工商業和鄉鎮工業的發源地之一,無錫自古以來都是產業發達的地區。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彼時國內半導體工業薄弱,無錫江南無線電器材廠就已經開始探索集成電路產業的步伐,並催生出了日后無錫集成電路領軍企業華晶和華潤微,見證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篳路藍縷。中國第一塊6英寸集成電路,也誕生在無錫。
幾十年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迅猛。而放眼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早期,不少人才都來自無錫,這里也被稱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的「黃埔軍校」。據悉,目前仍有不少「華晶」人奮鬥在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鏈重要崗位,包括中芯國際、華虹宏力、長電科技等。
時至今日,無錫是全國少有的擁有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的地級市,擁有以卓勝微、中科芯、長電科技、盛合晶微等為代表的一批「航母級」企業。數據顯示,2023年,無錫集成電路規上產業產值達2400億元,全國城市排名第二。
一枚小小的芯片,從原料到成品,包含上千道工序。放眼無錫超600家集成電路產業鏈企業中,覆蓋了設計、製造、封測、裝備、材料等各環節。
此前一家射頻芯片公司創始人選擇回國創業,先后考察了北京、上海、蘇州多個地方,最終選擇了無錫。「無錫的封測產業比較有優勢,其他配套產業相對完善,可以省去很多物流成本,這對初創企業而言比較重要。」
越來越多企業聚集,無錫也成了半導體投資人定期的出差打卡地。據《無錫日報》
,2021年至2024年11月,無錫新增在中基協備案的股權投資基金已超3500億元;全市私募基金管理人140家,註冊基金總規模約6000億元。不僅有錫創投等本土創投機構,還有紅杉中國、高瓴、毅達資本、中車基金、前海基金、一村資本、彬復資本等知名VC/PE被吸引而來。
猶記得去年6月,總規模500億元的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啟動運行。其中,江蘇省集成電路(無錫)產業專項母基金、江蘇省生物醫藥(無錫)產業專項母基金以及無錫未來產業天使基金三隻基金落地無錫。上周,錫創投公佈集成電路戰新產業母基金將出資首批子基金。
當中一個細節是,該產業專項母基金存續期15年,以耐心資本支持江蘇省「1650」產業體系、「51010」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及《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行動方案》明確的13個新興產業領域中的集成電路產業,堅持「投早、投小、投科技」,推動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
回顧這些年各地產業變遷史,每一個千億、萬億產業集羣崛起,背后往往都經歷了十年乃至數十年的耐心培育。正如我們所見,眼下全國掀起一場場產業逆襲戰,皆為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