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07 11:35
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火箭。
SpaceX公司待發射的「星鏈」。
「星艦」發射時的場景。
SpaceX公司的「龍」飛船。
編者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優化國防科技工業佈局,改進武器裝備採購制度,建立軍品設計回報機制,構建武器裝備現代化管理體系」「加強航天、軍貿等領域建設和管理統籌」。《決定》專門強調「建立軍品設計回報機制」,表明了黨中央推動國防軍工市場化改革的決心。2024年10月,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成都飛機設計所成功競得中國空間站低成本貨物運輸系統,傳遞了我國國防軍工領域即將全面深化改革的強烈信號,預示着某一行業由幾家傳統大企業集團長期壟斷的局面將被打破。目前,國防軍工企業集團正在制定「十五五」規劃,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是重要內容。吳獻東博士長期研究美國軍事工業體系建設,他通過系統梳理分析美國軍工近20年新變革、新進展,認為擁有百年曆史的美國五大軍工巨頭正在被美國「新軍工」碾壓並最終取代。《中國航空報》將吳獻東的研究報告《美國「新軍工」碾壓「五大軍工」的背后推手》連續刊登,以饗讀者。報告共分四部分:找到拉登的帕蘭蒂爾公司另類華爾街之路;被中國製裁的AI軍火商安杜里爾公司;不急於進入華爾街的SpaceX公司和美國軍工的「白宮—華爾街—硅谷舉國體制」。吳獻東
第三部分不急於進入華爾街的SpaceX公司
2012年,美國航天飛機停飛、F-22停產,真的是因為預算緊張或技術遇到「門檻」了嗎?不是,這其實是美國在新技術革命下軍事戰略和軍工企業轉型的開始。
從2000年開始,在五角大樓推動下,兩股力量快速聚合。一是在硅谷完成資本積累,並對新挑戰極具向往的硅谷科技「狂人」,例如,馬斯克、貝佐斯等;二是在航天飛機停飛、F-22停產時面臨失業,但又對宇航事業熱愛且極具獻身精神的工程師,他們與馬斯克、貝佐斯們一起研製出「獵鷹」「新謝潑德」等返回式新型運載火箭,建造了軍民通用的衞星互聯網「星鏈」,使老牌軍工洛馬公司與波音公司合資的聯合發射聯盟火箭漸落下風。
2002年2月,爲了研製大推力運載火箭,埃隆·馬斯克去了莫斯科,希望能買到廉價火箭。當俄羅斯人報出火箭價格時,馬斯克直接還價一半,最后不歡而散。在從莫斯科回國途中,馬斯克在電腦上算來算去,感覺自己造火箭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2002年6月,埃隆·馬斯克用在硅谷掙到的錢在加州洛杉磯機場附近的舊倉庫創辦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相對於洛馬、波音等在華爾街上市的宇航巨頭,SpaceX經常被媒體稱為私營商業宇航公司。
馬斯克創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比100多年前萊特兄弟的目標更遠大,也更執着。SpaceX的目標是不斷降低航天運輸成本,使人類探索宇宙成為常態,為探索火星和殖民火星做準備。在SpaceX公司之前,洛馬公司和波音公司等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主要承包商。按照傳統慣例,NASA招標項目時,一般採用「建造成本費用加一定比例的利潤」方式簽訂合同,對承包商來説,一般可以「旱澇保收」。
SpaceX等新型私人宇航公司與NASA建立了新的合作模式,即「固定成本法」。NASA在招標后支付這些公司一筆固定資金,項目完成后,余下的資金是公司的利潤,如果項目費用超支,則由公司自己承擔。
試錯是硅谷企業創新成功的基本原則。自SpaceX公司創立以來,馬斯克一直是公司的核心。馬斯克認為,要從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發現事物的本質,要堅持簡單可靠低成本的「第一性原理」思維。馬斯克賦予SpaceX公司硅谷精神和互聯網基因,依靠一次次迭代試驗,從失敗中獲取經驗,改變了航天系統工程每走一步都萬無一失的傳統做法。
傳統的航天系統工程主張在前期設計中要暴露儘可能多的風險,降低錯誤成本,因此在設計階段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SpaceX依靠迭代試驗方法獲取經驗完成「設計、開發、測試」工作流程,不但所需的成本大大低於傳統航天系統工程方法,而且研製速度也大大加快。2023年4月到2024年3月,「星艦」三次發射試驗失敗,馬斯克和NASA局長依然發文祝賀,遵循的就是這個邏輯。
SpaceX公司1號員工是推進部門首席技術官湯姆·穆勒。穆勒曾在美國湯普森-拉莫-伍爾德里奇公司(TRW)工作了15年,TRW公司是「阿波羅」登月飛船着陸動力系統的承包商。在遇到馬斯克之前,穆勒感覺自己許多關於火箭發動機設計的想法在TRW沒有施展余地。從2001年下半年起,穆勒利用休息時間在朋友的倉庫研發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2002年初,穆勒在倉庫與馬斯克相遇,馬斯克問穆勒:「你能造比這個更大的火箭嗎?」之后,穆勒加入了SpaceX公司。在穆勒領導下,「梅林」火箭發動機於2003年10月首次試車,但遭遇失敗。15個月后,改進試驗成功。「梅林」發動機用於「獵鷹1號」、「獵鷹9號」和「獵鷹」重型運載火箭,擁有極高的可靠性。
SpaceX公司總裁格温·肖特維爾是馬斯克的得力助手,曾在位於埃爾塞貢多的美國宇航公司(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工作10多年。2002年,經過僅僅幾分鍾的交談,馬斯克就決定給肖特維爾業務拓展副總裁的職位。肖特維爾是拯救SpaceX公司於破產邊緣的關鍵人物。2006年、2007年、2008年8月,在經歷「獵鷹1號」運載火箭三次試飛失敗后,馬斯克面臨崩潰。而肖特維爾則認為發射越來越接近成功,在修復了一臺「獵鷹1號」發動機,對一二級火箭分離進行微改后,2008年9月的火箭試驗終於成功。之后,肖特維爾被馬斯克任命為公司總裁和首席運營官。「沒有她,我們根本做不到現在這樣。」馬斯克這樣評價道。
「沒有NASA,可能就沒有現在的SpaceX。」美國作家阿什莉·萬斯在其關於馬斯克的傳記中這樣寫道。「獵鷹1號」火箭雖然在2009年9月的第四次試驗中獲得成功,但SpaceX公司也已瀕臨破產邊緣。2009年12月,NASA宣佈將價值16億美元的空間站運輸合同授予SpaceX公司。2014年,SpaceX獲得NASA 一個5000萬美元的載人航天計劃項目。按照合同,NASA為SpaceX的火箭和飛船研發提供支持,對其開放了「阿波羅」計劃的部分技術,以支持「獵鷹」系列火箭發動機的研發、測試。據美國CNBC網站報道,僅爲了載人「龍」飛船發射,NASA前前后后給SpaceX提供了31億美元研發費用。此外,NASA的許多科學家也加入SpaceX公司任要職。例如,在NASA從事航天飛機項目42年的比爾·格斯登邁爾剛一退休,就到SpaceX公司擔任了顧問。
2020年11月16日,馬斯克的SpaceX公司「龍」飛船搭載4名航天員升空奔赴國際空間站,使美國在航天飛機退役后具有了自由往返太空的能力,這也是SpaceX公司的首次正式商業載人發射,被NASA稱為「開啟載人航天新時代的一天」。
SpaceX公司「星鏈」的成功,美國軍方功不可沒。2014年,SpaceX公司開始了雄心勃勃的「星鏈」項目,通過在低地軌道部署大量(幾萬顆)通信衞星,構建一個全球性衞星通信網絡,在當時,許多人認為馬斯克的想法太瘋狂。然而,美國軍方卻給予馬斯克持續的支持。2015年5月,美國軍方向SpaceX頒發認證,允許其進入美國軍用發射市場,發射軍事衞星以及執行與國防安全相關的太空任務。2016年,美國空軍授予SpaceX公司8300萬美元的衞星發射合同。同時,美國空軍為SpaceX新一代液氧甲烷發動機「猛禽」的研製提供資助,總投資額6100萬美元,約佔SpaceX總投資額的1/3。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立的初衷是致力於星際探索,如今該公司的軍事能力已不容小視,尤其「星鏈」在俄烏衝突中的表現引人關注。雖然馬斯克並不承認星鏈幫助了烏克蘭軍隊,強調僅限於民用,但俄羅斯官員已多次警告要摧毀星鏈。2022年12月,SpaceX公司宣佈成立一個名為「星盾」的新業務部門,在升級「星鏈」安全通信功能基礎上,增加了「地球觀測」和「載荷託管」任務,定向為美國國家安全機構和國防部服務。
X-37B空天飛機項目是DARPA和NASA主導的項目,主承包商是波音公司,雖然波音公司與洛馬公司合資建有研製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的聯合發射聯盟公司(ULA),但在X-37B試飛中已開始使用SpaceX公司的可重複使用大推力火箭作為載體進行高軌道發射試驗。
2023年,SpaceX公司發射火箭次數和載荷質量已佔全球比重的80%以上。從2002到2023年,SpaceX公司僅僅用了20年時間,就做到了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等主權國家才能做到的事情。
2024年3月,SpaceX公司首席財務官表示,公司不會在2024年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説明公司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其發展。
在美國,對太空探索「頭腦發熱」的不只有埃隆·馬斯克。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傑夫·貝佐斯在2000年創辦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藍色起源」,公司員工已達1萬名。2019年,亞馬遜公司宣佈啟動類似馬斯克「星鏈」的項目,名為「柯伊伯計劃」(Project Kuiper)。2023年5月NASA宣佈,「藍色起源」公司贏得價值34億美元的合同,為「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建造月球登陸器。2024年5月,「藍色起源」公司的「新謝潑德」飛行器完成了第七次載人太空飛行,6人進行了大約10分鍾的「太空遊」。毫無疑問,貝佐斯與馬斯克已經在太空探索領域展開全面競爭。
還有比馬斯克和貝佐斯更「離譜」的太空迷。2012年,航天科技富豪埃里克·安德森和硅谷奇點大學聯合創始人彼得·戴曼迪斯創辦了「行星資源公司」,宣稱要到太空挖礦,谷歌公司創始人拉里·佩奇和CEO埃里克·施密特也都投資了該公司,電影《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擔任該公司顧問。行星資源公司認為,近地小行星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適合採礦。他們將主要立足兩類資源:水,以及鉑金、鈀等稀有金屬。這兩者在地球上都很有用,也可以減少未來太空旅行的花費。例如,水可以分解成可做燃料的氫,可呼吸的氧,鉑金可以用在電子組件上。公司總裁兼CEO曾在NASA火星探測器「勇氣號」和「機遇號」任務中擔任飛行總監,幾十名員工中的多數來自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波音公司等。公司已與NASA簽訂了合作協議。
對行星資源公司,許多人並不看好,認為這無非是淘金熱的現代版,是經典的科幻小説。關於科幻小説,激光發明者、諾貝爾獎獲得者查爾斯·湯斯説,他就是受阿列克謝·托爾斯泰1926年的科幻小説《工程師加林的雙曲線體》啓發發明了激光。湯斯説,他曾將激光設想與「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分享,諾依曼卻説,「這個想法根本不會成功」。而湯斯認為,如果要嘗試新的東西,就必須要忽略批評,即使批評者是個偉大人物。
(本文作者系中央企業專職外部董事,履職於中國船舶、中國石化、招商局集團,曾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