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07 08:13
(來源:東北證券研究所)
報告摘要
6G,即第六代移動通信標準,也被稱為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是一項目前仍處於研發狀態的通信技術。目前普遍認為,6G通信能力將是5G的十倍以上,5G向6G的發展是從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數字孿生」的一個過程。6G將主要利用太赫茲頻段進行太空衞星組網,實現比5G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時延、更廣的連接,同時將應用太赫茲等高頻資源和人工智能高度融合。通過將衞星通信整合到6G網絡中,理論上可以實現全球通信信號無縫覆蓋。此外,在6G技術的賦能下,將進一步促進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民生保障和基礎設施升級。
當前6G技術的研發進入關鍵階段,市場對6G技術的關注度顯著提升。根據工信部6G推進組發佈的《6G典型場景和關鍵能力》白皮書預測,面向2030年商用的6G網絡中將涌現出智能體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等新業務新服務,預計到2040年,6G各類終端連接數相比2022年增長超過30倍,月均流量增長超過130倍,最終為6G帶來「千億級終端連接數,萬億級GB月均流量」的廣闊市場發展空間。
從終端設備的數量來看,預計到2040年,智能手機業務將保持穩定的增長趨勢,而物聯網終端預計將實現千億級別的爆發性增長,其連接數佔比將超過98%。一方面,傳統的智能手機業務將在6G時代繼續穩步增長;另一方面,面向智能生活和工業生產的物聯網終端設備將經歷爆炸性的增長,預計總體連接規模將達到1187億。在智能生活領域,物聯網終端將涵蓋個人消費、零售支付等多種應用,到2040年,其連接規模預計將增至311億,相比2022年增長近一百倍。而在工業生產方面,預計到2040年,其連接規模將超過876億,從而深度激發工業互聯網的巨大潛力。
從月均流量的視角來看,預計到2040年,以XR設備和全息設備為代表的新興終端設備將促進沉浸式業務的飛速增長,預計將貢獻超過一半的月均流量。到那時,新興終端設備的總數量預計將接近7億台,尤其是XR設備和全息設備這類旨在提供沉浸式體驗的產品將更加完善。預計月均流量將超過三萬億GB,佔據6G網絡月均總流量的一半以上。
在轉債領域,本文梳理了13只6G概念轉債標的,其中9只主要涉及光模塊、PCB等上游原材料環節,4只涉及通信系統解決方案等中游環節。
風險提示:核心技術推進緩慢,政策力度不及預期。
1. 6G概念簡介
6G,即第六代移動通信標準,也被稱為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是一項目前仍處於研發狀態的通信技術。目前普遍認為,6G通信能力將是5G的十倍以上,5G向6G的發展是從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數字孿生」的一個過程。6G將主要利用太赫茲頻段進行太空衞星組網,實現比5G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時延、更廣的連接,同時將應用太赫茲等高頻資源和人工智能高度融合。通過將衞星通信整合到6G網絡中,理論上可以實現全球通信信號無縫覆蓋。此外,在6G技術的賦能下,將進一步促進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民生保障和基礎設施升級。
當前6G產業的生態鏈已逐漸明確,主要由上游的芯片和元器件、中游的主設備及網架結構、下游的運營商及終端應用三個關鍵環節構成。上游環節提供核心技術組件和元器件,如高性能芯片和關鍵射頻器件,為6G網絡的構建打下基礎。中游環節則負責製造網絡核心設備和搭建網絡架構,包括基站、衞星通信設施、服務器等,確保網絡的廣泛覆蓋和高效運行。下游環節涉及6G網絡的運營和多樣化的終端應用,從VR/AR到智能交通,從遠程醫療到物聯網,這些應用將充分利用6G網絡的高速率、大連接和低延迟特性,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務和體驗。其中,核心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是推動整個行業發展的核心板塊,它不僅決定了6G網絡的性能和效率,還決定了未來應用的廣度和深度。
近年我國人形機器人本體制造進入集中爆發期,相關企業數量已經超過 50 家,大批廠商推出自身人形機器人產品並嘗試應用於服務、工業等場景,逐步探索商業化落地。其中優必選作為行業的先驅者,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研發與市場運營經驗;理工華匯、鋼鐵俠科技等老牌企業持續深耕細作,穩固自身的市場地位。此外,小米、小鵬、科大訊飛等原本在其他科技領域頗有建樹的企業跨界入局,它們將自身在智能硬件、語音交互、自動駕駛等方面的技術優勢與人形機器人制造進行有機融合,極大地豐富了行業的技術生態與產品特色。
國外企業中,特斯拉、波士頓動力、本田、EngineeredArts、1XTechnologies等企業也分別發佈了Opimus、AtaS、ASIMO等人形機器人產品或其送代產品,持續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應用。
2. 6G產業規模展望
當前6G技術的研發進入關鍵階段,市場對6G技術的關注度顯著提升。根據工信部6G推進組發佈的《6G典型場景和關鍵能力》白皮書預測,面向2030年商用的6G網絡中將涌現出智能體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等新業務新服務,預計到2040年,6G各類終端連接數相比2022年增長超過30倍,月均流量增長超過130倍,最終為6G帶來「千億級終端連接數,萬億級GB月均流量」的廣闊市場發展空間。
從終端設備的數量來看,預計到2040年,智能手機將保持穩定的增長趨勢,而其他物聯網終端預計將實現千億級別的爆發性增長,其連接數佔比將超過98%。一方面,傳統的智能手機業務將在6G時代繼續穩步增長;另一方面,面向智能生活和工業生產的物聯網終端設備將經歷爆炸性的增長,預計總體連接規模將達到1187億。在智能生活領域,物聯網終端將涵蓋個人消費、零售支付等多種應用,到2040年,其連接規模預計將增至311億,相比2022年增長近一百倍。而在工業生產方面,預計到2040年,其連接規模將超過876億,從而深度激發工業互聯網的巨大潛力。
從月均流量的視角來看,預計到2040年,以XR設備和全息設備為代表的新興終端設備將促進沉浸式業務的飛速增長,預計將貢獻超過一半的月均流量。到那時,新興終端設備的總數量預計將接近7億台,尤其是XR設備和全息設備這類旨在提供沉浸式體驗的產品將更加完善。預計月均流量將超過三萬億GB,佔據6G網絡月均總流量的一半以上。
3. 轉債標的梳理
在轉債領域,本文梳理了13只6G概念轉債標的,其中9只主要涉及光模塊、PCB等上游原材料環節,4只涉及通信系統解決方案等中游環節。
風險提示:核心技術推進緩慢,政策力度不及預期。
4. 本周二級市場行情表現
4.1
本周轉債/股市指數整體表現
4.2
本周轉債/股市各行業行情表現
本周轉債市場下挫,紡織服飾、傳媒、國防軍工行業轉債跌幅靠前,跌幅分別為-13.56%、 -4.42%、-3.94% 。本周轉債絕對價格中位數為116.68。股票市場方面,計算機、國防軍工、通信行業跌幅靠前,跌幅分別為-12.49%、-10.48%、-9.95%。
本周百元修正轉債轉股溢價率走平。分平價區間轉股溢價率方面,平價在50-60、60-70、90-100的轉債轉股溢價率平均值變動不顯著,平價在40以下、40-50、80-90、110-120的轉債轉股溢價率平均值縮小,平價在70-80、100-110、120-130、130以上的轉債轉股溢價率平均值擴大。
分平價區間佔比方面,平價在40-50、70-80、90-100、100-110的轉債佔比變動不顯著,平價在40以下、50-60、60-70、80-90的轉債佔比提高,平價在110-120、120-130、130以上的轉債佔比減少。
4.3
經典轉債策略行情表現
本周各經典策略收益率均為負,其中偏股型策略收益率為-5.21%,偏債型策略收益率為-1.06%,平衡型策略收益率為-2.56%,低價策略收益率為-1.70%,雙低策略收益率為-2.75%。
4.4
本周轉債標的動態池表現情況
4.5
本周進入特殊時期的轉債
本周無轉債進入轉股與贖回期。
本周無轉債公告贖回債券。
本周無轉債公告不贖回債券。
本周無轉債公告董事會提議下修,1只轉債下修成功。
本周共有13只轉債公告不下修債券。
5. 本周轉債一級市場情況
5.1
本周公告發行轉債情況
本周共1只轉債公告發行。
銀邦股份(銀邦轉債) 2024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8.11億元,同比增長15.92%,歸母淨利潤1.09億元,同比增長58.59%。公司主要從事鋁基系列產品、鋁鋼複合材料以及多金屬複合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客户提供輕量化材料解決方案。本次募投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生產能力,保持公司的技術領先,持續拓寬壁壘,全方位滿足客户需求,提升產品競爭力。
5.2
本周公告轉債發行預案進度
本周共有2家上市公司公告轉債發行進度,合計擬發行規模12.1億元。上市公司發行方式為優先配售、網上定價和網下配售的組合發行方式,發行期限均為6年。2家均獲得交易所受理。
分析師信息
證券分析師:劉哲銘 S0550524040002
證券分析師:薛進 S0550522120002
研究助理:劉天宇 S055012306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