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07 02:05
1951年,在被稱為世界汽車工業「奧運會」的第一屆法蘭克福車展上,奔馳發佈了代號為W187的第一代奔馳S級汽車,成爲了奔馳豪華轎車的鼻祖。那一年,遠在歐亞大陸另一側的中國還未掌握汽車批量生產的能力。直到5年之后,新中國第一輛汽車——「解放」牌載貨汽車才從長春一汽總裝線上下線,拉開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帷幕。
2006年,當中國自主品牌的第一款中高級轎車奔騰B70上市之時,豪華汽車品牌勞斯萊斯已經在英國發展了整整100年。中國和歐美在豪華車領域,存在着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那時不會有人想到,中國能在接下來不到20年的時間里,打響一場高端汽車的突圍戰,將海外品牌壟斷的豪華車市場「撕出一道裂口」。
易車數據顯示,2024年前10個月,在成交均價50萬元以上的汽車市場(不含進口車),以問界M9為代表的國產車型拿下了銷量前10名的車型中超過60%的市場份額,第一次實現了對海外車系的反超。而在2023年,均價50萬元以上的汽車市場銷量前10名還完全被「BBA」等海外品牌所壟斷。
短短一年時間,中國汽車就實現了一次高端化逆襲,背后是近70年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的積累,也是產業鏈各環節的高端化突圍。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中國企業在空氣懸架領域的突圍,為國產高端汽車「強勁了身軀」,讓這一百萬豪車標配「飛入尋常百姓家」;在鋁合金車身領域的追趕,為國產高端車「健壯了骨骼」,以汽車輕量化助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提速奔跑;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前行,為國產高端車「塑造了靈魂」,重塑了國產汽車競爭力。
「強身軀」:
空氣懸架打破海外壟斷
「在孔輝科技進入空氣懸架行業之前,國內空氣懸架產業鏈是一片空白,從原材料到二級供應商、生產裝配設備、實驗設備都無可借鑑,設計理論及行業標準也不健全。」孔輝科技方面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作為曾經百萬級豪車的標配,空氣懸架能通過調控氣體壓力來改變懸架的硬度和車身高度,有效緩衝路面衝擊,就像給汽車加了一層「氣墊」,大幅提升汽車行駛的穩定性和舒適度。但這個行業一度被海外巨頭所壟斷,八成以上市場份額都被威巴克、大陸集團等外資廠商佔據。
不過,從2021年開始,孔輝科技、保隆科技、中鼎股份等國內企業紛紛發力空氣懸架領域,打破了海外供應商的壟斷局面。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數據,2024年上半年,孔輝科技、保隆科技、拓普集團3家中國企業一共拿下中國空氣懸架市場82.2%的份額,空氣懸架累計裝機量超30萬台套。其中,孔輝科技憑藉36.5%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
中國廠商何以在空氣懸架領域實現突圍?成本優勢至關重要。孔輝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累計供貨70萬台套空懸所沉澱下來的健全可靠、有價格優勢的供應鏈體系,以及年產約40萬台套空懸帶來的規模化降本效應。」
保隆科技相關負責人也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中國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會好一些,空氣懸架里面的一些鋁製零件和橡膠囊皮部分我們都是完全自制的。從空氣懸架核心構成硬件來看,公司目前都實現了自研。」
據介紹,空氣懸架核心構成包括空氣彈簧、減振器、空氣供給單元等硬件與控制系統軟件。其中,空氣彈簧是空氣懸架的關鍵部件,據國元證券研報,空氣彈簧進口配件的價格在4000元左右,而國產價格在2500元左右,中國廠商成本優勢明顯。
能構建成本的優勢,離不開研發的突破。據瞭解,囊皮的設計及工藝是空氣彈簧的核心壁壘之一,製造難度大。「囊皮是比較難的,做囊皮要在氯丁膠里面加20多種化學小料。公司通過10多年研發,堆了大量的樣本,纔得到了配方,攻克了這一難關。」保隆科技相關負責人説。
「孔輝科技的空氣懸架系統,核心技術全部是自主研發,在快速變革的產品市場上可以迅速進行產品的更新迭代。我們擁有國內空氣懸架企業少有的自研開發工具的能力,掌握了自動化產線的自研和自制能力,累計交付空氣彈簧裝配線近20條。」孔輝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成本和技術層面的突破,讓中國空氣懸架企業得以在國內市場反超海外廠商,也讓許多中國汽車品牌有了「更強的身軀」,為它們攻入豪華車市場提供了重要力量。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階段,空氣懸架已成為中高端車型的標配,市場需求愈加旺盛。隨着空氣懸架國產化進程的加快,有效降低了行業整體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整個空氣懸架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孔輝科技方面表示。
「健骨骼」:
鋁合金車身打響輕量之戰
除了空氣懸架之外,鋁合金車身也曾是超級跑車的象徵之一,在阿斯頓馬丁、法拉利等超豪華品牌的跑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十幾年前,中國還沒有一家車企能生產鋁合金車身材料。但如今,中國企業在鋁合金車身領域正快速追趕。
走進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能看到一輛閃着銀光的昊鉑SSR被拆分出所有的零部件並懸掛展示,就如同「變形金剛」在變形重組的過程中被按下了暫停鍵,其中全鋁合金車架就像堅硬且輕便的「骨架」,讓這個「變形金剛」保證了速度和敏捷。
為何要在汽車中採用鋁合金?愛柯迪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鋁合金相比傳統的鋼結構,重量會輕很多,而且得益於‘合金加成’,在耐用性、結構穩定性、抗腐蝕抗磨損性上都會有明顯優勢。」
東海證券研報表示,車身以鋁代鋼可以顯著減少零件數量,減少大量焊點和塗膠等中間環節。早期鋁合金壓鑄車身結構件用於中高端車型,如奧迪A6、捷豹F-TYP採用了鋁合金壓鑄減震塔,近年來新勢力和部分高端自主品牌開始採用鋼鋁混合車身。
文燦股份作為國內鋁鑄車身件龍頭企業,率先在大型一體化車身產品領域獲得客户量產項目定點並且完成試模,拿下了賽力斯、蔚來汽車、理想汽車等在內的客户。文燦股份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基本上都是為高端客户提供高端產品,助力汽車高端化進程。
作為華為系賽力斯的核心供應商,文燦股份向問界M5、M7和M9車型供貨鋁合金壓鑄件產品。2024年12月26日,問界M9憑20萬輛的累計大定數量成為中國50萬元以上車型的銷量冠軍,超越了奔馳、寶馬、奧迪相關車型,改寫了豪華車市場格局。
中國企業在鋁合金車身領域迅速追趕,為國產豪華車健壯「全新骨骼」,離不開工藝的鑽研和對海外技術的吸收。文燦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鋁合金鑄造主要分為高壓鑄造、低壓鑄造和重力鑄造三種工藝,對應着不同的產品線,我們一直在高壓鑄造方面具有優勢。2020年通過收購法國的百鍊集團,我們掌握了重力鑄造和低壓鑄造能力,實現了工藝補齊,讓產品品類新增了更復雜的鋁合金輕量化剎車件、底盤結構件等。」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對中國來説,鋁合金車身產業的發展是大勢所趨。中國的汽車產業競爭優勢在新能源汽車,而新能源汽車電池重量一般佔到了整車三成,在新能源汽車不斷提升續航能力的前提下,難以對電池減重,而採用鋁合金車身可以比鋼製車身減輕三分之一的重量,是新能源汽車減重的重要方向。
「造靈魂」:智能駕駛
重塑國產豪車競爭力
在汽車行業,智能駕駛能力曾被視為車企的「靈魂」,是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目前汽車行業正步入中高階智能駕駛時代,中國企業正成為這場時代變革的引領者。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在中國市場自主品牌乘用車前視一體機計算方案供應商市場,地平線憑藉33.75%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超越了Mobileye、瑞薩、AMD等海外企業。
地平線CEO余凱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全球智能駕駛圈,有的企業做軟件,有的企業做硬件做芯片,但很少有公司像地平線這樣是全棧的技術,從底層的芯片架構到操作系統再到端到端自動駕駛軟件都有。從全世界範圍來看,這樣的企業非常少,所以地平線真正的競爭對手很少。」
征程系列車載智能計算方案是地平線的核心產品。在2024生態大會上,地平線正式宣佈征程6系列已獲超20家車企及汽車品牌的平臺化合作。自2025年起,地平線征程6系列將賦能超100款中高階智駕車型上市。
在智能駕駛整體解決方案領域,以地平線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可以説「殺出了一條血路」。而在智能駕駛的核心硬件激光雷達產業,中國企業已經實現了全面領先。根據標普全球汽車披露的數據,2024年中國激光雷達企業市場銷量佔比預計將超過90%,速騰聚創、禾賽科技和華為3家頭部企業將合計佔據全球激光雷達銷售額的60%以上。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增強了中國汽車產業的自主可控能力,減少了對外部技術的依賴,推動了整個汽車產業鏈的升級。」
空氣懸架的國產化,為中國汽車邁向高端化提供了「更強的身軀」;鋁合金車身企業提供了「更輕更穩的骨骼」;智能駕駛企業提供了「更高級的靈魂」;還有更多的產業鏈企業,組成了中國汽車產業的「血肉」。2024年,只是國產汽車邁向高端的起點,2025年,將有更多「高端新勢力」來進行這場豪華車市場的突圍之戰。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