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賣方人才流動熙熙攘攘,一副所離職,方正證券也有一波變化

2025-01-06 16:33

財聯社1月6日訊(記者 林堅)日常交流中,我們常聽有所長提起,「最近還有重要角色要入職。」有入職便意味着原供職單位的離職。去年以來,類似信息已尋常見,不得不説,近一年多賣方研究領域的人才變化,令人感受到了「熙熙攘攘」。

賣方研究暗流湧動,也發生在方正證券研究所上,管理層迎來半年內的第二次變化。

根據中證協官網,方正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電子首席分析師、智能汽車大組組長的鄭震湘最新執業機構已變更為國盛證券,變更日期為2024年12月底。2023年8月,作為國盛聯席所長的鄭震湘加盟方正證券。這也意味着,僅1年多時間,鄭震湘重回國盛。

至此,方正證券研究所「鐵三角」已經只剩兩角,即副所長劉章明與曹凌松。

鄭震湘最新執業機構已變更為國盛證券

鄭震湘最新執業機構已變更為國盛證券

之所以鄭震湘的變化引發關注,還在於近一年時間里方正研究的陸續變化,包括首席策略、首席宏觀、電子兩首席陸續離開。

先是2024年7月,原方正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曹柳龍加盟西部證券,擔任首席策略分析師;再到同年11月,原方正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蘆哲加盟東吳證券,任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聯席所長;原方正證券電子行業聯席首席佘凌星,也就是鄭震湘團隊的一員,也已加盟國盛證券;同樣是方正證券電子聯席首席李志呈也已離職,目前在中證協官網未有最新執業信息。

2023年,曾一度因人員流失而有過滑坡的方正證券研究開始加大發力程度,並表示「在三年內要打造與方正證券市場地位相匹配的大型賣方研究所」,與之同步的是研究所管理層、研究團隊的配置強化。彼時5月,天風證券研究所原副所長劉章明出任方正證券研究所所長。

同年8月,方正證券研究所領導班子,業界所形容的「鐵三角」劉章明、鄭震湘和曹凌松正式組建完成。不過到了2024年8月,也就是一年后,方正證券對管理人員職能進行調整,劉章明不再擔任研究所行政負責人,被調整為研究所副所長,由方正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副總裁吳珂兼任。

「鐵三角」只剩兩角

業界一度有流傳劉章明將離開方正證券研究所,目前並沒有最新動態官宣。在當前研究所管理層中,劉章明與曹凌松更為相熟。曹凌松和劉章明曾在申萬宏源研究所共事,曹凌松彼時負責人力工作,曹凌松入職方正證券研究所擔任副所長時,主要負責人力和中后臺管理。

據記者瞭解與梳理,目前,方正證券研究所管理人員包括副所長劉章明,副所長曹凌松,副所長及機械軍工首席分析師李魯靖,所長助理王澤華與許旖珊。研究所目前行政負責人由方正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副總裁吳珂兼任,研究所所長也由吳珂兼任。

2024年以來,方正證券研究所管理層及部分首席陸續有所調整。

從時間的維度來看,包括曹柳龍、蘆哲、佘凌星、李志呈等的調整都發生在這一年多內。2023年6月,曹柳龍加盟方正證券,2024年7月離開了方正證券;蘆哲於2023年11月加盟方正證券,並於2024年11月離開;包括鄭震湘、佘凌星、李志呈均是2023年8月左右加盟方正證券,並於2024年年底離開。普遍來看,他們在方正證券研究所工作的時間大約為1年。

賣方人員流動更加密集

儘管方正證券研究所經歷了一系列管理層及部分首席研究員的調整,但整體而言,研究所維持了相對的穩定性,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分析師變動。根據中證協官網,方正證券研究所註冊分析師還有61位,較2024年仍有所提升。

業內人士認為,方正證券研究業務正在經歷新一輪的戰略性調整,這由管理層的變化體現出來,不排除在機制管理、業務風格上有新的變化與權衡。不過基於方正證券研究所人員變動整體的穩定性以及公司層多次提到研究業務是方正證券的重點業務之一。

方正證券管理層曾坦言不會放棄研究業務,而是抱着堅定要做好做優的心態。公司多次表態,研究業務要堅持人才質量與數量的全面升級,持續夯實產品與服務體系、分析師管理體系、銷售管理體系等,致力於成為具有行業影響力、研究為本、內外兼修的大型賣方研究機構。

隨着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方案正式落地,券商研究業務也受到一定的影響,這是全行業的共識。分倉佣金方面,方正證券2023年實現收入3.05億元,同比降低17.69%,排名第24。

這樣的影響也反映到賣方從業人員變動上。從全行業來看,特別是降本、降傭背景下,賣方從業者的人員流動就更加密集。

據中證協官網,2024年初至今,有註冊機構的分析師人數淨減少的有華林證券、江海證券、信達證券東興證券、金圓統一證券、東方證券、世紀證券、中天證券、華龍證券、國新證券股份、華金證券、中銀證券、萬和證券、國投證券、瑞信證券(中國)、申港證券、德邦證券、首創證券紅塔證券等19家券商。德邦證券、首創證券、紅塔證券3家券商分析師淨流出數量居前三。

近一年券商分析師變化(中證協官網數據)

近一年券商分析師變化(中證協官網數據)

此外,記者草根調研及梳理發現,2024年下半年以來,有發生賣方分析師變動的至少有國投證券、興業證券國聯證券、西部證券、浙商證券、天風證券、國泰君安、華福證券、中信建投、東方證券、申港證券、國信證券國金證券華安證券長江證券、德邦證券、國海證券、國盛證券、長城證券華西證券廣發證券、開源證券、山西證券海通證券中泰證券、五礦證券、方正證券、銀河證券、華源證券、中金公司、華鑫證券、甬興證券、民生證券、申萬研究、華創證券等至少35家券商的研究所。

賣方流動的理由各有不一,部分是研究業務戰略、政策、機制調整的結果,以及研究所管理層變動帶來的連帶效應,還有的是行業壓力下的「出走」。對於分析師個人而言,行業變革意味着一場殘酷的淘汰賽,能否留在牌桌上取決於個人能力,走過大擴張階段的賣方研究所也迎面遭遇着嚴峻的出清,具體到個體,一部分業績平平的研究人員可能會被加速出清,而那些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明星分析師」,則將成為眾多機構競相爭奪的稀缺資源。

不過,即使研究業務在費率改革的推進與實施下,會面臨殘酷的產能出清,但資本市場對賣方研究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為尋求新的轉型路徑和多元的盈利模式,部分券商正通過大力招攬人才逆勢佈局,聚焦提升研究業務質量,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從業人員的流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