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鑫電子通信|行業周報】可穿戴設備、AIPC即將閃耀CES 2025消費電子展,消費電子國補即將開啟

2025-01-06 09:01

(來源:華鑫研究)

▌上周回顧

12月30日-1月3日當周,申萬一級行業總體處於下跌態勢。其中電子行業下跌9.60%,位列第27位。估值前三的行業為國防軍工、計算機和綜合,電子行業市盈率為51.38。

電子行業細分板塊比較,12月30日-1月3日當周,電子行業細分板塊處於下跌態勢。其中,品牌消費電子、面板、LED板塊的跌幅最小。估值方面,數字芯片設計、LED、模擬芯片設計板塊估值水平位列前三,半導體材料、分立器件板塊估值排名本周第四、五位。

▌ CES 2025消費電子展即將開啟,可穿戴設備、AIPC等最新產品橫空出世

2025 CES全球消費電子展將於2025年1月7日至10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開幕。全球各大廠商即將在展會上發佈全新產品,全球未來一年的科技行業盛宴正式開啟。

①AIPC方面,軟件和硬件共同進化,過去一年里全球各大廠商們在AI賦能、產品形態、用户體驗等方面不斷進行探索,2025年變革時刻開啟。1)聯想或將在CES 2025上推出卷軸屏筆記本電腦,這款 ThinkBook Plus Gen 6 Rollable 卷軸屏筆記本電腦,搭載一塊可以從14英寸擴展到16.7英寸(方形)的柔性OLED屏幕。除此之外,本身還將搭載英特爾酷睿 Ultra 7第二代CPU和32GB內存。將搭載英特爾Lunar Lake——酷睿200V系列處理器以及屏下攝像頭的全真屏聯想YOGA或將面世;2)華碩或將發佈最新筆記本電腦以及平板,華碩「全球最輕 Copilot+ PC」的Zenbook系列新品或將發佈,重新定義便攜設備的性能邊界。除此之外華碩ROG 幻X 2025作為二合一筆記本電腦,將搭載AMD新一代 16 核鋭龍AI MAX+395處理器,並配備13.4英寸2.5K分辨率、180Hz刷新率的IPS屏幕;3)雷神或將攜帶搭配全新RGB散熱的硬核筆記本電腦參會,首次參與 CES 的雷神科技或將發佈新一代 ZERO 系列遊戲本,預計將搭載英特爾酷睿Ultra 200系列或AMD鋭龍9000系列處理器,配合英偉達最新RTX 50系列顯卡。

②可穿戴設備方面,1)AI眼鏡新品閃耀登場,雷鳥創新也在稍早進行了官宣,將在CES 2025推出雷鳥X3 Pro和雷鳥V3智能眼鏡。雷鳥V3則是一款集成攝像頭的AI眼鏡,通過內置的 AI算法提升拍攝質量,比如自動場景優化、物體識別等功能。雷鳥V3很可能由雷鳥創新與博士眼鏡的合資公司打造。天鍵股份在投資者關係平臺上透露,公司將攜包括AI眼鏡和AR(增強現實)眼鏡、TWS(真無線立體聲)耳機、OWS(開放式耳機)耳機、頭戴式耳機、智能音箱等一些列尖端產品參加CES 2025。另外大朋、雷神科技等廠商官宣將在 CES 2025 期間 AI 眼鏡產品,但暫未公佈更具體的產品細節。2)AI耳機部分,聯想推出AI旅行套裝,聯想在 CES 2025 的新品預熱中,推出了一款 AI 旅行套裝,包含三個設備,分別是智能腕帶、TWS 耳機和配備攝像頭的吊墜。這套設備的設計邏輯清晰:一個場景助手、一個音頻夥伴、一個視覺記錄者。TWS 耳機的重點則在於語音交互和高效降噪功能。通過與聯想的 AI 助手連接,用户可以實現語音指令的無縫操作,比如實時翻譯、語音筆記以及多設備協同控制。

③AI芯片硬件方面,英偉達、AMD、因特爾在消費級AI芯片上開啟軍備競賽。1)AMD瞄準旗艦和掌機市場,在桌面領域,AMD還將展示基於RDNA4架構的高端X3D神U——鋭龍9 9950X3D 16 核心、鋭龍 9 9900X3D 12 核心,主要還是面向有遊戲以及生產力雙重需求的旗艦用户。2)針對AIPC以及桌面級電腦,英偉達或將推出攜帶神經渲染的AI升級版RTX 50系列,英偉達的GeForce RTX 50系列GPU,這款新產品GPU或將引入「神經渲染」技術,結合第三代 DLSS 的改進,讓 AI 進一步參與遊戲畫面的生成和優化。除了桌面顯卡,英偉達還計劃為筆記本領域推出RTX 50移動系列,以滿足輕薄本對性能和功耗的雙重需求;3)因特爾或將發佈將會發布面向遊戲本的 Arrow Lake-HX,面向全能本的 Arrow Lake-H,面向輕薄本的 Arrow Lake-U。英特爾還將發佈酷睿 200(不帶 Ultra)系列的兩條產品線,採用 Raptor Lake 架構,分為面向主流性能的 Raptor Lake Refresh-H 和麪向低功耗的 Raptor Lake Refresh-U。

我們認為AI端側設備將在2025年開啟全新高景氣度,經過2023年至2024年的沉澱,端側模型在雲端大模型能力不斷突破的基礎上,能夠更加「絲滑」得內嵌在包括AI手機、AIPC、AI眼鏡等設備中,端側能力正在蓄勢待發中,建議關注:春秋電子匯創達華勤技術龍旗科技蘇州天脈思泉新材中石科技億道信息等;AI眼鏡方面,博士眼鏡、明月鏡片康冠科技、億道信息、國光電器、天鍵股份等。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佈消費電子補貼措施,為消費電子內需注入一劑「強心針」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 2025 年 1 月 3 日(星期五)上午 10 時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佈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大幅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規模,加力擴圍實施「兩新」工作:其中一項是擴大範圍。將設備更新支持範圍擴大至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領域。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等 3 類數碼產品給予補貼。

此前,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3C數碼產品補貼專項活動操作指引》,針對手機、平板電腦、數碼相機(含機身、套機,不含鏡頭等配件)、智能手錶、學習機、翻譯機、無線藍牙耳機7類3C產品,按成交價格的15%給予補貼,補貼限額1500元,時間為11月27日至12月31日。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貴州省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若干政策措施》,在已支持的17類家電產品和12類家居商品換新促銷基礎上,將國產手機、平板電腦等高質量消費品納入以舊換新支持範圍。珠海推出手機、平板、智能穿戴設備3類產品最高享2000元購機補貼。杭州的余杭和淳安分別於11月10日至12月31日、11月15日至12月31日推出消費電子產品促消費活動,適用品類和珠海一樣,單件最高補貼1000元。

我們認為,國家各省市對於消費電子的補貼為陷入低迷的電子產品市場增添了一劑強心針。2025年,AI端側設備進入高速迭代時期,硬件性能的不斷提升以及下游應用場景的逐漸清晰為AI端側的大規模換機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已經看到海外AI應用商業模式的成功以及高額的現金流的回饋,我們認為AI端側在2024年是0到1的元年,2025年將是1到n的元年,AI端側將逐漸改變用户的交互模式,疊加國內對於消費電子的高額補貼,2025年將是AI消費電子的新時代。建議關注:隆利科技愛施德領益智造、蘇州天脈、立訊精密鵬鼎控股東山精密捷邦科技中興通訊歐菲光精研科技東睦股份等。

半導體制裁加碼,晶圓廠擴產不及預期,研發進展不及預期,地緣政治不穩定,推薦公司業績不及預期等風險。

股票組合及其變化

1.1

本周重點推薦及推薦組

(1)CES 2025消費電子展即將開啟,可穿戴設備、AIPC等最新產品橫空出世

2025 CES全球消費電子展將於2025年1月7日至10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開幕。全球各大廠商即將在展會上發佈全新產品,全球未來一年的科技行業盛宴正式開啟。

①AIPC方面,軟件和硬件共同進化,過去一年里全球各大廠商們在AI賦能、產品形態、用户體驗等方面不斷進行探索,2025年變革時刻開啟。1)聯想或將在CES 2025上推出卷軸屏筆記本電腦,這款 ThinkBook Plus Gen 6 Rollable 卷軸屏筆記本電腦,搭載一塊可以從14英寸擴展到16.7英寸(方形)的柔性OLED屏幕。除此之外,本身還將搭載英特爾酷睿 Ultra 7第二代CPU和32GB內存。將搭載英特爾Lunar Lake——酷睿200V系列處理器以及屏下攝像頭的全真屏聯想YOGA或將面世;2)華碩或將發佈最新筆記本電腦以及平板,華碩「全球最輕 Copilot+ PC」的Zenbook系列新品或將發佈,重新定義便攜設備的性能邊界。除此之外華碩ROG 幻X 2025作為二合一筆記本電腦,將搭載AMD新一代 16 核鋭龍AI MAX+395處理器,並配備13.4英寸2.5K分辨率、180Hz刷新率的IPS屏幕;3)雷神或將攜帶搭配全新RGB散熱的硬核筆記本電腦參會,首次參與 CES 的雷神科技或將發佈新一代 ZERO 系列遊戲本,預計將搭載英特爾酷睿Ultra 200系列或AMD鋭龍9000系列處理器,配合英偉達最新RTX 50系列顯卡。

②可穿戴設備方面,1)AI眼鏡新品閃耀登場,雷鳥創新也在稍早進行了官宣,將在CES 2025推出雷鳥X3 Pro和雷鳥V3智能眼鏡。雷鳥V3則是一款集成攝像頭的AI眼鏡,通過內置的 AI算法提升拍攝質量,比如自動場景優化、物體識別等功能。雷鳥V3很可能由雷鳥創新與博士眼鏡的合資公司打造。天鍵股份在投資者關係平臺上透露,公司將攜包括AI眼鏡和AR(增強現實)眼鏡、TWS(真無線立體聲)耳機、OWS(開放式耳機)耳機、頭戴式耳機、智能音箱等一些列尖端產品參加CES 2025。另外大朋、雷神科技等廠商官宣將在 CES 2025 期間 AI 眼鏡產品,但暫未公佈更具體的產品細節。2)AI耳機部分,聯想推出AI旅行套裝,聯想在 CES 2025 的新品預熱中,推出了一款 AI 旅行套裝,包含三個設備,分別是智能腕帶、TWS 耳機和配備攝像頭的吊墜。這套設備的設計邏輯清晰:一個場景助手、一個音頻夥伴、一個視覺記錄者。TWS 耳機的重點則在於語音交互和高效降噪功能。通過與聯想的 AI 助手連接,用户可以實現語音指令的無縫操作,比如實時翻譯、語音筆記以及多設備協同控制。

③AI芯片硬件方面,英偉達、AMD、因特爾在消費級AI芯片上開啟軍備競賽。1)AMD瞄準旗艦和掌機市場,在桌面領域,AMD還將展示基於RDNA4架構的高端X3D神U——鋭龍9 9950X3D 16 核心、鋭龍 9 9900X3D 12 核心,主要還是面向有遊戲以及生產力雙重需求的旗艦用户。2)針對AIPC以及桌面級電腦,英偉達或將推出攜帶神經渲染的AI升級版RTX 50系列,英偉達的GeForce RTX 50系列GPU,這款新產品GPU或將引入「神經渲染」技術,結合第三代 DLSS 的改進,讓 AI 進一步參與遊戲畫面的生成和優化。除了桌面顯卡,英偉達還計劃為筆記本領域推出RTX 50移動系列,以滿足輕薄本對性能和功耗的雙重需求;3)因特爾或將發佈將會發布面向遊戲本的 Arrow Lake-HX,面向全能本的 Arrow Lake-H,面向輕薄本的 Arrow Lake-U。英特爾還將發佈酷睿 200(不帶 Ultra)系列的兩條產品線,採用 Raptor Lake 架構,分為面向主流性能的 Raptor Lake Refresh-H 和麪向低功耗的 Raptor Lake Refresh-U。

我們認為AI端側設備將在2025年開啟全新高景氣度,經過2023年至2024年的沉澱,端側模型在雲端大模型能力不斷突破的基礎上,能夠更加「絲滑」得內嵌在包括AI手機、AIPC、AI眼鏡等設備中,端側能力正在蓄勢待發中,建議關注:春秋電子、匯創達、華勤技術、龍旗科技、蘇州天脈、思泉新材、中石科技、億道信息等;AI眼鏡方面,博士眼鏡、明月鏡片、康冠科技、億道信息、國光電器、天鍵股份等。

(2)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佈消費電子補貼措施,為消費電子內需注入一劑「強心針」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 2025 年 1 月 3 日(星期五)上午 10 時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佈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大幅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規模,加力擴圍實施「兩新」工作:其中一項是擴大範圍。將設備更新支持範圍擴大至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領域。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等 3 類數碼產品給予補貼。

此前,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3C數碼產品補貼專項活動操作指引》,針對手機、平板電腦、數碼相機(含機身、套機,不含鏡頭等配件)、智能手錶、學習機、翻譯機、無線藍牙耳機7類3C產品,按成交價格的15%給予補貼,補貼限額1500元,時間為11月27日至12月31日。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貴州省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若干政策措施》,在已支持的17類家電產品和12類家居商品換新促銷基礎上,將國產手機、平板電腦等高質量消費品納入以舊換新支持範圍。珠海推出手機、平板、智能穿戴設備3類產品最高享2000元購機補貼。杭州的余杭和淳安分別於11月10日至12月31日、11月15日至12月31日推出消費電子產品促消費活動,適用品類和珠海一樣,單件最高補貼1000元。

我們認為,國家各省市對於消費電子的補貼為陷入低迷的電子產品市場增添了一劑強心針。2025年,AI端側設備進入高速迭代時期,硬件性能的不斷提升以及下游應用場景的逐漸清晰為AI端側的大規模換機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已經看到海外AI應用商業模式的成功以及高額的現金流的回饋,我們認為AI端側在2024年是0到1的元年,2025年將是1到n的元年,AI端側將逐漸改變用户的交互模式,疊加國內對於消費電子的高額補貼,2025年將是AI消費電子的新時代。建議關注:隆利科技、愛施德、領益智造、蘇州天脈、立訊精密、鵬鼎控股、東山精密、捷邦科技、中興通訊、歐菲光、精研科技、東睦股份等。

1.2

海外龍頭動態一覽

12月30日-1月3日當周,海外龍頭總體呈現漲跌分化的態勢。英偉達領漲,漲幅為5.44%,穩懋領跌,跌幅為-4.82%。

更宏觀角度,我們可以用費城半導體指數來觀察海外半導體行業整體情況。該指數涵蓋了 17 家 IC 設計商、6 家半導體設備商、1 家半導體制造商和 6 家 IDM 商,且大部分以美國廠商為主,能較好代表海外半導體產業情況。

從數據來看,12月30日-1月3日當周,費城半導體指數總體呈現震盪的態勢,2025年的2個交易日指數回升,近兩周整體處於震盪的態勢。更長時間維度上來看,2023 年 1-6 月,復甦跡象明顯,處於震盪上行行情;7 月以來處於下行行情;10月底開始持續上漲。2024年上半年整體處於上升態勢,7月出現大幅回調,8月處於震盪下行行情,9月出現探底回升,四季度總體處於震盪的態勢。

周度行情分析及展望

2.1

周漲幅排行

跨行業比較,12月30日-1月3日當周,申萬一級行業總體處於下跌態勢。其中電子行業下跌9.60%,位列第27位。估值前三的行業為國防軍工、計算機和綜合,電子行業市盈率為51.38。

電子行業細分板塊比較,12月30日-1月3日當周,電子行業細分板塊處於下跌態勢。其中,品牌消費電子、面板、LED板塊的跌幅最小。估值方面,數字芯片設計、LED、模擬芯片設計板塊估值水平位列前三,半導體材料、分立器件板塊估值排名本周第四、五位。

12月30日-1月3日當周,重點關注公司周漲幅前十:光學元件佔3席,其他計算機設備佔2席,LED、品牌分銷、Chiplet、模擬IC、消費電子零部件及組裝各佔一席。國星光電(LED)、雷神科技(其他計算機設備)、愛施德(品牌分銷)包攬前三,周漲幅分別為16.61%、9.44%、8.15%。

2.2

行業重點公司估值水平和盈利預測

行業高頻數據

3.1

臺灣電子行業指數跟蹤

行業指標上,我們依次選取臺灣半導體行業指數、臺灣計算機及外圍設備行業指數、臺灣電子零組件行業指數、臺灣光電行業指數,來觀察行業整體景氣。日期上,我們分別截取各指數近兩周的日度數據、近兩年的周度數據,來考察不同時間維度的變化。

近兩周:環比看,12月23日-1月3日兩周,臺灣半導體行業指數呈現先上漲后下跌再反彈趨勢,臺灣計算機及外圍行業設備行業指數總體呈現先震盪下行再反彈的態勢,臺灣電子零組件行業指數、臺灣光電子行業指數總體呈現先上行,再震盪下行的態勢。

近兩年:更長時間維度看,臺灣電子行業各細分板塊指數2023年上半年整體呈現震盪上行趨勢,但進入下半年來複蘇有所放緩。2024年整體呈現先上漲后下跌再企穩並震盪的態勢。其中臺灣半導體行業指數2023 年下半年呈現先降后升態勢,2024年上半年總體呈現加速上行態勢,三季度呈現先急跌后企穩並震盪上行的態勢,四季度保持震盪格局。臺灣計算機及外圍設備行業指數2024年呈現上半年震盪上行,三季度先下跌后企穩震盪回升,四季度震盪走平的態勢。臺灣電子零組件行業指數、臺灣光電行業指數2024年總體呈現上半年震盪上行,下半年先下跌后企穩並震盪的態勢。

我們可以通過中國臺灣IC產值同比增速,將電子各板塊合在一起觀察:

中國臺灣IC各板塊產值同比增速自2021年以來持續下降,從2023年Q2開始陸續有所反彈,各板塊產值降幅均有所收窄。IC板塊整體表現不佳,主要因為消費電子需求差,導致IC設計下滑,加之2021年缺貨、漲價導致的2022年庫存水位上升。但隨着AI、5G、汽車智能化等應用領域的推動,2024年需求開始逐步回升。

3.2

電子行業主要產品指數跟蹤

受益於上游頭部供應商減產以及2023年第四季度消費電子市場有所恢復,存儲芯片價格整體呈現回升趨勢。NAND方面:Wafer:512GbTLC現貨平均價從2023年7月底開始回升,隨后從2024年3月底進入下降態勢,2024年12月23日價格為2.48美元。DRAM方面:DRAM:DDR4(8Gb(512Mx16),3200Mbps)現貨平均價從2023年9月中旬開始持續上漲,2024年3月以來價格略有下滑,6月之后呈現小幅回升態勢,9月之后又重回下跌態勢,12月以來下跌速率有所放緩,2025年1月3日價格為1.57美元。

全球半導體銷售額自2024年4月份觸底以來逐步攀升。2024年10月,全球半導體當月銷售額為568.8億美元,同比增長22.1%,環比增長2.82%,其中中國銷售額為 162.0億美元,環比增長1.00%,佔比達 28.48%。自2023年11月以來,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同比連續正增長12個月,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提升顯著。

面板價格保持穩定態勢。面板價格自2021年7月以來,價格持續下降,目前價格整體保持穩定,其中液晶電視面板:32寸:OpenCell:HD價格近期有所回升,2024年12月23日為36美元/片,液晶顯示器面板:21.5寸:LED:FHD價格自2022年8月23日以來,價格逐步由44.3美元/片下降至43美元/片,2024年3月22日價格略有上升,為44美元/片。

2024年11月國內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5.6%。全球範圍內分季度來看, 2024年全球第一、第二季度手機出貨量維持上升,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4%。主要由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全球進入新一輪換機周期;另一方面是摺疊機、AI手機等新產品不斷發布。

無線耳機方面,國內海關出口數據顯示,2023 年以來呈現復甦趨勢,全年自2023年 2 月以來無線耳機月度出口量同比增幅持續為正,且自 2023 年 9 月以來同比增幅持續擴大。無線耳機技術已經充分成熟,相對於手機消費,無線耳機普及還有空間,隨着無線耳機傳 感器的增多,產品體驗感會更加出色,疊加價值量相對手機較小,換機周期會顯著快於手機。因此,隨着國內的放開和經濟復甦,我們繼續看好無線耳機這類可穿戴設備的成長。

中國智能手錶進入 2024 年之后出現反彈,第一季度智能手錶累計產量同比增長 24.7%,打破近兩年的持 續下滑趨勢,第二季度智能手錶累計產量同比增長 10.90%,第三季度智能手錶累計產量同比增長9.8%,增幅有所縮窄。隨着生成式 AI 與終端硬件的結合,智能手錶有望集成更多 AI 功能,從而為市場增長開闢新途徑。

個人電腦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下降1.33%,第三季度全球PC消費略微不及預期。回顧歷史,2020-2021年疫情帶來居家辦公需求快速上升,推動PC重回增長軌道,但疫情帶來的短期復甦結束后PC重回弱勢趨勢,在2022Q2開始進入下行區間,2023Q3開始出貨量同比降幅逐步收窄,全年品牌臺機/品牌一體機/服務器出貨量同比微增2.62%。AI大模型落地給PC產業鏈帶來新的創新驅動力,另外PC換機潮的到來,2025年PC市場有望恢復增長。

隨着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帶來更好的用户體驗以及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車,新能源車銷量依舊保持強勁增長勢頭,2024年1-3季度分別取得31.82%、32.06%、33.37%的同比增速。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到949.52萬輛,同比增長37.88%。2024年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車銷售量達到337.6萬輛,同比增長33.37%。新能源車產業鏈已經發展成熟,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帶來的電子零部件和汽車半導體的需求將持續保持高成長態勢。

近期新股

4.1

先鋒精科(688605.SH):深耕半導體設備精密零部件領域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公司主營業務為半導體刻蝕和薄膜沉積設備細分領域關鍵零部件的精密製造專家。公司產品已少量供應7nm及以下國產刻蝕設備商。此外,公司積極佈局光伏、醫療等其他領域。

公司緊貼客户需求,將跨學科知識、多實驗工藝方法、產業鏈資源加以整合,形成了關鍵工藝部件、工藝部件和結構部件三大類主要產品,重點應用於刻蝕設備和薄膜沉積設備等半導體核心設備中。刻蝕方面,公司主要提供以反應腔室、內襯為主的系列核心配套件。薄膜沉積方面,公司主要提供加熱器、勻氣盤等核心零部件及配套產品。客户方面,公司已與行業頭部客户北方華創中微公司、託荊科技、華海清科中芯國際等企業展開密切和合作。

具體來看,腔體是半導體設備中參與晶圓製備反應工序的關鍵部件,能夠為晶圓生產提供腐蝕、潔淨和高真空環境。內襯通常為薄壁型金屬佈局,是安裝在刻蝕腔體內部的袖套型部件,保護腔體免受腐蝕性工藝環境的影響,降低腔體制造成本、提升腔體使用壽命。加熱器是芯片製造過程中為硅片或工藝環境提供和控制所需要温度的器件。勻氣盤能使得特種氣體通過氣盤上的小孔后均勻沉積在晶圓表面,保證晶圓表面膜層的均勻性和一致性。

2023年公司主營業務營收5.58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80億元,扣非淨利潤0.80億元。公司2020-2023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2億元、4.24億元、4.70億元和5.58億元,2021-2023年YOY依次為110.20%、10.87%、18.73% ;2020-2023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0.38億元、1.05億元、1.05億元和1.75億元,2021-2023年YOY依次為373.57%、-0.38%、-23.39%。

4.2

萬源通(920060.BJ):深耕PCB領域的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公司主營業務為印製電路板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涵蓋單面板、雙面板和多層板。公司產品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控制、家用電器、通信設備等領域。

公司經過多年技術研發及工藝技術積累,產品類型涵蓋銅基板、鋁基板、厚銅板、陶瓷板、埋容/埋阻材料線路板、高頻/高速材料線路板等特殊基材、特殊工藝類型的產品,並持續投入工藝及技術研發,產品質量滿足了各行業客户對印製電路板高品質、高可靠性和耐用性等方面的要求。公司系江蘇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擁有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蘇州市自動化印刷電路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蘇州市電子智能集成印刷電路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鹽城市高精密PCB線路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榮譽稱號,取得並實施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ISO5001能源管理體系、ISO14064温室氣體管理體系、IATF16949汽車行業質量體系認證、QC080000電子電器產品中有害物質過程管理體系認證、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認證和美國UL安全認證。

公司主要產品PCB的產品類型可按照以下兩種方式劃分,分別是按線路板層數劃分和按特殊工藝、特殊基材劃分。從線路板層數來看,公司的產品分為單面板、雙面板和多層板。公司生產單面板以大批量為主,生產雙面板和多層板以「中小批量、多品種、高品質、快速交貨」為市場策略,在滿足客户大批量訂單需求的同時,快速響應中小批量客户需求,實現柔性化生產。其中,單面板在絕緣基板單面覆銅,在銅層上採用影像轉移方法制作出導線圖層及需要焊接的焊盤,其特點是圖形制作工藝快捷、產品製作周期短、製作成本低、產品品質穩定性高;雙面板在絕緣基板上兩面佈線路結構式的電路板,經由導通孔將兩面線路連接,其結構比單面板複雜,製作工藝流程增加;PCB多層板與單面板、雙面板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內部電源層和接地層,用一塊雙面作內層、兩塊單面作外層或多塊雙面作內層、兩塊單面作外層的印刷線路板,通過定位系統及絕緣材料交替疊合在一起且導電圖形按設計要求進行互連,且層數越多,技術層次也越高,對產品的技術支持能力也越強。從特殊工藝、特殊基材來看,公司的產品分為銅基板、鋁基板、厚銅板、金手指板、樹脂填孔板、陶瓷板、埋容/埋阻材料線路板高頻/高速材料線路板,能夠一站式滿足客户對於產品的定製化需求。目前,公司專注於汽車電子、工業控制、消費電子和家用電器領域,主要客户在汽車電子領域內包括晨闌光電、埃泰克、長江汽車、科世達和馬瑞利等知名客户;工業控制電源類領域包括明緯集團、全漢(3015.TW)、臺達集團(臺達電2308.TW)等優質客户;消費電子及家用電器領域主要包括羣光電子(2385.TW)、LG集團、光寶科技(2301.TW)、新普(6121.TWO)等知名客户。

2023年公司主營業務營收9.84億元,2023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8億元,扣非淨利潤1.10億元。公司2020-2023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25億元、10.12億元、9.69億元和9.84億元,2020-2023年YOY依次為6.44%、39.71%、-4.23%、1.51% ;2020-2023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0.46億元、0.19億元、0.53億元和1.18億元,YOY依次為20.37%、-57.95%、171.40%和124.75%。

行業動態跟蹤

5.1

半導體

字節跳動2025年擬斥資70 億美元買英偉達芯片

儘管美國試圖限制中國企業獲取尖端芯片,但字節跳動計劃繼續使用英偉達的先進AI芯片。據有關消息,這家TikTok母公司計劃到2025年斥資最多70億美元,從中國以外地區採購英偉達芯片,這將使其成為全球最大的AI芯片買家之一。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正主導這一行動,並與東南亞及其他地區的數據中心運營商討論採購下一代Blackwell芯片的相關事宜。

雖然字節跳動否認相關報道的準確性,但未進一步説明;英偉達對此拒絕評論。這一動向表明,字節跳動在全球市場中仍將繼續推動其AI技術的發展。

(資料來源:集微網)

摩爾線程推出高性能專業顯卡MTT X300

摩爾線程推出高性能專業顯卡MTT X300,MTT X300顯卡在性能和兼容性方面全面升級,採用第二代MUSA架構「春曉」GPU核心,配備4096個流處理單元,FP32算力達14.4 TFLOPS,搭載256bit位寬的16GB GDDR6顯存,帶寬達448 GB/s,支持PCIe 5.0×16接口,功耗為255W,並具備3×DP 1.4a和1×HDMI 2.1接口,支持最高8K顯示和4個顯示器同時輸出。

(資料來源:集微網)

斥資1640億元,國家大基金三期參股兩支投資基金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近日首次出手投資,參股兩支投資基金,總出資額達1640億元。與華芯投資共同成立的華芯鼎新股權投資基金,國家大基金三期出資930億元;與國投創業合作成立的國投集新股權投資基金,出資710億元。這兩支基金均聚焦私募股權投資、投資管理和資產管理等領域。

國家大基金三期於2024年5月正式註冊成立,註冊資本3440億元,旨在通過私募股權投資和管理服務,推動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為行業提供重要的資金支持和發展助力。

(資料來源:芯智訊)

消息稱英偉達成立ASIC部門 在中國臺灣挖角

英偉達在GB200量產受挫后,將重心轉向開放架構的GB300開發,並規劃自研ASIC(定製化芯片)。為加速發展,英偉達選定中國臺灣作為研發中心,利用當地成熟的IC設計人才優勢。2024年,中國臺灣已經歷一輪芯片人才挖角潮,預計2025年將迎來更激烈的搶人大戰,聯發科、世芯-KY、創意等IC設計大廠嚴陣以待。

市場消息顯示,英偉達已成立ASIC部門,擴大定製化服務訂單,並計劃在中國臺灣招募上千名芯片設計、軟件開發及AI研發領域的專業人才,尤其在ASIC領域重點吸納具備設計驗證、IP整合、實體層設計等經驗的資深工程師,進一步強化其在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優勢。

(資料來源:集微網)

微軟計劃2025年投資800億美元,打造AI智算中心

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宣佈,微軟計劃在2025年投資800億美元用於AI智算中心建設,以支持AI訓練、部署及雲基礎應用服務的發展。這項投資表明,微軟致力於通過大規模建設底層硬件基礎設施推動AI技術進步,其中超過一半的資金將用於美國的智算中心。

在人工智能需求驅動下,微軟2024財年資本支出超過500億美元,主要用於服務器羣建設。根據Omedia研究,微軟在2024年購買了超50萬份英偉達H系列顯卡,是Meta、亞馬遜、谷歌等其他廠商購買量的兩倍。這突顯了微軟在AI領域的領先投入和對計算能力擴展的高度重視,與亞馬遜等雲基礎設施提供商展開激烈競爭,進一步鞏固其AI與雲計算市場的核心地位。

(資料來源:集微網)

我國完成全球首個量子加密5G衞星通信「兩星三網」融合試驗

近日,中國電信研究院聯合多家科研機構和企業,成功完成全球首個融合量子衞星密鑰分發與高通量衞星通信能力的天地一體5G量子加密安全通信試驗。試驗依託「濟南一號」量子微納衞星、「中星26」及「亞太6D」高通量通信衞星,結合中國電信雲網融合大科創裝置,首次實現基於量子密鑰分發和高通量衞星通信的5G加密語音通話、消息和數據通信。

本次試驗驗證了在傳統陸基網絡無法覆蓋的區域,利用量子衞星進行廣域量子密鑰分發及在線支持5G量子加密通信的能力,同時通過高通量通信衞星解決偏遠區域通信問題。這一成果提升了5G衞星通信的數據安全性,推動了量子密鑰分發技術的商用化進程,為未來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奠定了技術基礎。

(資料來源:集微網)

2024年1—11月我國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增長23.1%

2024年1—11月,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保持快速增長,各項指標表現亮眼。生產方面,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2%,顯著高於工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速。其中,集成電路產量達3953億塊,同比增長23.1%;手機產量15.04億部,同比增長8.9%,智能手機產量11.17億部,同比增長9.3%。出口方面,實現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3%,其中筆記本電腦出口1.3億台,同比增長1.5%;手機出口7.43億部,同比增長2.7%;集成電路出口2717億塊,同比增長11.4%。

效益方面,行業營業收入達14.45萬億元,同比增長7.2%;利潤總額5653億元,同比增長2.9%;營業收入利潤率為3.9%。投資方面,電子信息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6%,繼續高於工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平均增速。整體來看,電子信息製造業在生產、出口、效益及投資方面均呈現穩步向好的發展態勢。

(資料來源:集微網)

5.2

消費電子

CES 2025:英特爾、英偉達、AMD將推PC新品

2025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5)匯聚全球頂級科技公司,成為新產品與技術的展示舞臺。英偉達有望發佈最新RTX 50系列產品,AMD、英特爾、鴻海、華碩、聯發科等科技巨頭也將參展,爭相沖刺業績。

AMD計劃在官方媒體日舉辦記者會,重點展示其在PC、遊戲、高性能計算和AI領域的產品陣容,鞏固其行業領導地位。而英特爾將於1月6日以「AI內部新時代」為主題率先開啟重點演講,由新任聯合首席執行官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和高級副總裁Jim Johnson主持,預計將發佈Arrow Lake-H和HX系列處理器,聚焦AI技術,延續其移動處理器的創新佈局。

(資料來源:集微網)

傳三星正在為蘋果iPhone開發「3層堆疊」的圖像傳感器

蘋果一直注重供應鏈安全,避免長期依賴單一供應商。儘管索尼長期獨家供應蘋果iPhone的圖像傳感器,但消息顯示蘋果正扶持三星成為其新的供應商。據有關消息,三星正在為蘋果開發一種採用PD-TR-Logic配置的3層堆疊式圖像傳感器,該傳感器具有更快的抓拍速度,適合用户隨時拍攝的需求,並可能優於索尼的Exmor RS系列,有望用於未來的iPhone 18系列。

此外,三星也在為其Galaxy旗艦系列量產5億像素的3層堆疊圖像傳感器,顯示出其在圖像傳感器領域的技術實力和競爭力。蘋果與三星的合作將進一步提升蘋果供應鏈的多樣性,同時推動圖像傳感器技術的創新發展。

(資料來源:芯智訊)

行業首條G3.5 Micro-LED產線貫通點亮

近日,天馬G3.5 Micro-LED產線在廈門實現全製程貫通,點亮了由天馬自主研發生產的PID標準顯示單元模塊。這一模塊專為公共信息顯示(PID)應用開發,具有標準化優勢,可實現無尺寸限制的大尺寸拼接屏幕。天馬在產線建設過程中聯合國內產業鏈首創超30款量產設備和材料,展現了本土產業鏈協作能力。

此次產線以LTPS(低温多晶硅)玻璃基板為基礎,採用天馬自研的全激光巨量轉移工藝,具備高遷移率、響應速度快、功耗節能等優勢,推動Micro-LED高端顯示技術發展。同時,天馬也在柔性基板Micro-LED技術方面儲備相關能力,為未來柔性應用需求提供支持。

隨着天馬產線的貫通,我國Micro-LED產業鏈配套能力顯著提升,結合辰顯光電近期量產TFT玻璃基Micro-LED的成果,整體產業發展進程有望進一步加速。

(資料來源:集微網)

2024年Q3全球VR頭戴設備出貨量同比下降4%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報告,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VR頭戴設備出貨量同比下降4%,環比下降16%,連續三個季度下滑。主要原因是繫留式VR設備出貨量同比大幅下降50%,而獨立式VR設備同比增長14%,表現相對穩健。

從廠商表現來看,Meta以65%的市場份額保持主導地位,但因消費者等待更實惠的Meta Quest 3S推出,其銷量環比下降。蘋果Vision Pro在中國、歐洲和亞太市場上市后,環比出貨量翻倍,但預計第四季度將因市場熱度消退出現下滑。Pico在中國和歐洲市場受新產品Pico 4 Ultra推動,環比增長6%。索尼憑藉PC適配器和促銷活動實現環比翻倍增長,但同比下降29%。DPVR則因企業需求強勁,同比增長67%,環比增長14%。

儘管市場面臨硬件限制和成本下降緩慢的挑戰,VR市場短期內難以擺脫停滯。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進步、Android XR OS的推出以及主要科技公司新產品的推動,預計將在2025年帶動AR+AI智能眼鏡市場的增長。

(資料來源:集微網)

2024年前11月我國智能手機產量同比增長9.3%

2024年1至11月,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和軟件產業保持快速增長。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2%,手機產量達15.04億台,同比增長8.9%,其中智能手機產量11.17億台,同比增長9.3%。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4.45萬億元,同比增長7.2%;利潤總額5653億元,同比增長2.9%,效益持續向好。

同時,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運行態勢良好,軟件業務收入達12.29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利潤總額14822億元,同比增長9.2%。整體來看,電子信息製造業和軟件產業雙輪驅動,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資料來源:集微網)

5.3

汽車電子

比亞迪2024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427.21萬輛,同比增長41.26%

比亞迪在2024年實現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427.21萬輛,同比大幅增長41.26%。其中,12月單月銷量達到51.48萬輛,比亞迪乘用車全年銷量為50.94萬輛,同比增長49.74%。此外,商用車全年累計銷售21,775輛,12月銷量為5,369輛。

在海外市場,比亞迪2024年全年累計出口407,688輛,12月出口銷量為57,154輛。同時,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累計裝機總量約為194.71GWh,顯示出強勁的全球市場表現和技術競爭力。

(資料來源:芯智訊)

中國汽車使用國產芯片比例已達15%

在中美科技競爭和中國政府支持國產芯片發展的背景下,中國汽車使用國產芯片的比例已達15%左右,並且這一比例還在增長。儘管目前國產芯片多為低端通用芯片,但其競爭力不容忽視。過去,中國汽車芯片主要依賴德州儀器和英飛凌等國外廠商,而現在本土芯片逐漸崛起。

半導體作為美中科技競爭的核心領域,雙方在高端芯片和原材料方面實施了一系列制裁。雖然美國的出口限制尚未全面涉及成熟製程芯片,但中國政府加速推動芯片自主化,通過設立470億美元的國家半導體基金等措施,支持本土製造商,同時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買家。

中國汽車行業更加傾向於使用本土芯片,以確保供應鏈穩定並實現快速定製化生產。比如,北京地平線公司在車用芯片領域已成為英偉達和高通的主要競爭對手,其客户數量從2021年的14家增至2024年的25家。瑞銀的分析還發現,比亞迪暢銷電動車「海豹」所使用的功率半導體全部來自中國供應商。

汽車芯片市場年收入超過800億美元,其中電動車所需芯片數量是燃油車的兩倍多。隨着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崛起,國際芯片廠商也開始將中國車企視為主要客户。行業專家指出,要在中國市場獲勝,必須在中國設計和製造產品,以更好地滿足本土需求。這一趨勢反映出中國在汽車芯片領域的強勁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正在迅速提升。

(資料來源:集微網)

財政部:進一步明確新能源汽車政府採購比例,佔比原則上不低於30%

為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與使用,財政部辦公廳近日發佈《關於進一步明確新能源汽車政府採購比例要求的通知》。通知提出,年度公務用車採購中新能源汽車佔比原則上不低於30%,特別是對於路線固定、使用場景單一、主要在城區行駛的機要通信等公務用車,要求100%採購新能源汽車。車輛租賃服務也需優先選擇新能源汽車。

通知強調,各主管預算單位應統籌確定年度新能源汽車採購比例,結合實際需求帶頭使用新能源汽車,同時指導和督促所屬單位落實採購比例要求,並做好新能源汽車使用的保障工作。這一舉措將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公務用車領域的普及。

(資料來源:集微網)

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宣佈竣工驗收,產品將供應全球市場

2024年12月27日,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順利通過竣工驗收,歷時僅7個月完成從開工到竣工,再次展現了「特斯拉速度」。該工廠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以外的首座儲能超級工廠,總投資約14.5億元,佔地約20萬平方米,預計年產超大型儲能電池Megapack達1萬台,儲能規模近40吉瓦時,將服務中國及全球市場。

作為特斯拉全球重要的生產和出口基地,上海儲能超級工廠自2024年5月23日開工建設以來備受關注。工廠預計於2025年初正式量產,將進一步鞏固特斯拉在儲能領域的全球競爭力,同時滿足市場對清潔能源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需求。

(資料來源:集微網)

鴻蒙智行2024年交付汽車44.5萬輛,問界M9突破20萬輛

鴻蒙智行在2024年表現強勁,全年累計交付汽車44.5萬輛,穩居中國車市成交均價榜首。12月單月交付49474台,創歷史新高。其中,問界M9發佈12個月大定突破20萬輛,新M7系列年度累計交付19.7萬輛,享界S9系列連續5個月蟬聯純電豪華轎車銷冠,智界R7累計交付突破28969輛。

此外,鴻蒙智行首款超高端車型尊界S800亮相廣州車展,標誌着其旗下「四界」首次同台。尊界項目定位於超高端市場,與江淮汽車合作推出,填補自主品牌在百萬級豪車領域的空白。江淮汽車表示,新能源智能化的發展和自主品牌的高端化趨勢,為尊界提供了市場機遇,旨在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升級。

與此同時,鴻蒙智行加速佈局充電網絡,截至12月22日,已上線超510個華為超充站,部署超充槍8712根,覆蓋全國31個省份和120個城市,為新能源汽車用户提供全面充電支持。

(資料來源:集微網)

行業重點公司公告

鼎龍股份:湖北鼎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説明書

公司本次擬通過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91,000萬元(含91,000萬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將重點用於以下三個項目:一是年產300噸KrF/ArF光刻膠產業化項目,項目總投資80,395.30萬元,計劃使用募集資金48,000萬元;二是光電半導體材料上游關鍵原材料國產化產業基地項目,項目總投資23,458.74萬元,計劃使用募集資金17,000萬元;三是補充流動資金項目,計劃使用募集資金26,000萬元。上述資金投入將助力公司關鍵技術突破與產業化發展,同時優化運營資金結構,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源傑科技: 2024年前三季度權益分派實施公告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利潤分配方案已獲董事會審議通過。根據方案,公司將對截至股權登記日下午收市后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登記在冊的全體股東實施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元(含税)的分紅方案,不送紅股,也不進行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公司總股本為85,461,670股,扣除回購專用賬户中持有的452,149股,本次實際參與分紅的股份為85,009,521股,預計共派發現金紅利8,500,952.10元(含税)。本次分紅充分體現公司對股東的回饋,同時根據相關規則,分紅后除權(息)參考價格將按公式調整。

新益昌:關於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的進展公告

深圳新益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24年2月21日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了《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方案的議案》。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回購部分人民幣普通股(A股)股份,回購金額不低於人民幣2,500萬元(含),不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含),回購價格上限為人民幣116.92元/股(調整后為116.72元/股),回購期限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不超過12個月。本次回購旨在減少註冊資本、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轉換公司債券以及維護公司價值和股東權益。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通過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回購股份317,736股,佔公司總股本102,133,600股的比例為0.3111%,成交價格區間為39.52元/股至71.20元/股,累計支付資金人民幣16,988,702.43元(不含印花税及交易費用)。

公司回購方案的具體情況如下:

富信科技:關於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的進展公告

廣東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24年2月7日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了《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的議案》。公司擬自有資金回購部分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30.00元/股,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人民幣2,500萬元(含),不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含),回購期限自董事會審議通過方案之日起不超過12個月。本次回購旨在減少註冊資本,用於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或用於轉換公司債券及維護公司價值與股東權益。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通過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回購股份828,240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1.70%,回購價格區間為15.55元/股至25.10元/股,累計支付資金人民幣30,491,965.57元(不含印花税及交易費用)。此次回購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公司回購方案執行,充分體現了公司對員工激勵及股東權益維護的高度重視。

公司回購方案的具體情況如下:

概倫電子:關於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的進展公告

上海概倫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於2024年1月30日召開的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集中競價方式回購公司股份方案的議案》。公司計劃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方式回購部分人民幣普通股(A股)股份,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30元/股,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人民幣2,000萬元(含),不超過人民幣4,000萬元(含)。回購期限自董事會審議通過方案之日起不超過12個月。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通過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回購股份1,300,070股,佔公司總股本433,804,445股的比例為0.30%,回購成交價格區間為12.56元/股至20.78元/股,累計支付金額為人民幣20,007,759.10元(不含印花税及交易費用)。此次回購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及公司回購方案的要求,體現了公司對員工激勵及股東利益維護的重視。

公司回購方案的具體情況如下:

國芯科技: 關於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的進展公告

蘇州國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24年4月18日通過了《集中競價方式回購公司股份方案》,計劃回購總金額為3,000萬元至4,000萬元,回購價格不超過32.56元/股,實施期限為2024年4月18日至2025年4月17日。本次回購股份用於減少註冊資本、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轉換可轉債等用途,以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通過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回購股份1,936,876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576451%,回購成交價格區間為14.63元/股至20.14元/股,累計支付資金33,604,491.67元(含印花税及交易費用)。公司本次回購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充分體現了對股東利益的重視及公司穩定發展的信心。

公司回購方案的具體情況如下:

甬矽電子:關於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的進展公告

甬砂電子(寧波)股份有限公司於2024年10月28日召開董事會,通過了《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的議案》。公司計劃使用自有資金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回購部分人民幣普通股(A股)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32.44元/股,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人民幣7,000萬元(含),不超過人民幣9,000萬元(含)。回購期限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不超過12個月。本次回購旨在減少註冊資本、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轉換公司債券及維護公司價值和股東權益。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此次回購計劃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及公司回購方案,體現了公司對股東利益的重視及長期發展的信心。

公司回購方案的具體情況如下:

(1)半導體制裁加碼

(2)晶圓廠擴產不及預期

(3)研發進展不及預期

(4)地緣政治不穩定

(5)推薦公司業績不及預期

證券研究報告:《可穿戴設備、AIPC即將閃耀CES 2025消費電子展,消費電子國補即將開啟 —電子行業周報》

對外發布時間:2024年1月5日

發佈機構:華鑫證券

本報告分析師:

毛正  SAC編號:S1050521120001

呂卓陽  SAC編號:S1050523060001

電子通信組簡介

毛正:復旦大學材料學碩士,三年美國半導體上市公司工作經驗,曾參與全球領先半導體廠商先進製程項目,五年商品證券投研經驗,2018-2020年就職於國元證券研究所擔任電子行業分析師,內核組科技行業專家;2020-2021年就職於新時代證券研究所擔任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iFind 2020行業最具人氣分析師,東方財富2021最佳分析師第二名;東方財富2022最佳新鋭分析師;2021年加入華鑫證券研究所擔任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

高永豪:復旦大學物理學博士,曾先后就職於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東方財富證券研究所,2023年加入華鑫證券研究所。

呂卓陽: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碩士,曾就職於方正證券,4年投研經驗。2023年加入華鑫證券研究所,專注於半導體材料、半導體顯示、碳化硅、汽車電子等領域研究。

何鵬程:悉尼大學金融碩士,中南大學軟件工程學士,曾任職德邦證券研究所通信組,2023年加入華鑫證券研究所。專注於消費電子、算力硬件等領域研究。

張璐:早稻田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學士,香港大學經濟學碩士,2023年加入華鑫證券研究所,研究方向為功率半導體、先進封裝。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諮詢執業資格並註冊為證券分析師,以勤勉的職業態度,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本報告清晰準確地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觀點。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將不會因本報告中的具體推薦意見或觀點而直接或間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補償。

法律聲明

本微信平臺所載內容僅供華鑫證券的客户參考使用。因本資料暫時無法設置訪問限制,若您並非華鑫證券的客户,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還請取消關注,請勿訂閲、接收或使用本訂閲號中的任何信息。我們對由此給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誠摯歉意,非常感謝您的理解與配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