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巴彥「小園玉米」麪條拿下大訂單

2025-01-06 06:25

轉自:黑龍江日報

□王天航 本報記者 王志強

連日來,哈爾濱健康農牧業有限公司格外忙碌,車間內,一穗穗來自農家院的玉米棒,經過脱粒、粉碎等環節后變成熱氣騰騰的玉米麪條,隨后玉米麪條經過懸掛、烘乾、切割、塑封、裝箱,陸續發往全國。

一招鮮,吃遍天。繼巴彥「方便大碴粥」熱銷全國之后,日前,巴彥「小園玉米」再接大訂單——每天加工20噸玉米麪條,為「海底撈」全國乾麪市場供貨。以「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為抓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巴彥玉米」,朝着產業振興方向又邁進了堅實一步。

「小麪條」成就大產業

站在生產線前,哈爾濱健康農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康偉告訴記者,巴彥「小園玉米」主打有機品質,玉米產自全縣1800個「有機認證」小菜園。「2025年,企業將與1萬戶農民簽訂種植訂單,充分利用農户家的小菜園,發展菜園經濟,讓農户們增加收入。」康偉説。

巴彥縣興隆鎮中興村村民董國強是「小園玉米」種植戶,多年來,憑藉自家一畝地的小菜園,每年能增收四五千元。同時,家里人也成了「小園玉米」加工企業的員工,又增加了一定的收益,老董一家子因此實現脱貧致富。

哈爾濱健康農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玉娟介紹,玉米麪條是巴彥「小園玉米」系列產品順應市場需求的又一主推產品。打響脱貧攻堅戰以來,巴彥「小園玉米」紮根黑土地,不斷探尋創新創意賦能,系列玉米深加工休閒食品相繼問世,獲得一項發明專利、六項實用新型專利,還拿下了中國綠色環保產品和中國自主創新產品認證,獲得了中國「一鄉一品」認定,曾斬獲上億元的訂單,成為黑土地農產品中一塊響噹噹的「金字招牌」。

「玉米麪條的‘上馬’給企業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動力。擴大生產規模是企業迫在眉睫的緊要任務。」康偉説。

持續做大「玉米宴」

種是金,管是銀,加工纔是聚寶盆。多年來,巴彥「小園玉米」系列先后推出數十種產品,加工越來越精細。抓住「農頭工尾」「糧頭食尾」,巴彥「小園玉米」的價值進一步得到釋放,集約化生產向精深加工邁進,種植戶獲得更大回報,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保障更有力。

指着已開足馬力的5條玉米麪條生產線,孫立娟告訴記者,這套設備能夠精準分離玉米膠質和胚芽,糧食利用率更高,分離出來的副產品還能用於加工玉米酒。

除了玉米麪條,哈爾濱健康農牧業有限公司還推出了玉米南瓜粥、玉米龍须粥、「玉米拿鐵」、玉米汁、玉米餅乾、玉米曲奇等玉米食品。孫立娟介紹,下一步,公司打算開一間西餐廳和一家玉米素膳餐廳,專門以巴彥「小園玉米」為食材進行烹飪。目前,餐廳正在選址。

在自動化生產線上,巴彥「小園玉米」從不同規格的雜糧原料,華麗轉身為即食休閒食品、玉米飲品,有吃有喝的「玉米宴」正在變得更加豐富生動。

科技賦能深挖高附加值

巴彥「小園玉米」系列產品的發展,與堅持科技賦能密不可分,企業先后與省農科院、哈工大、哈商大等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合作關係,從育種到深加工全產業鏈條發力。

作為黑龍江省「百千萬」工程科技重大專項玉米深加工項目實施單位,哈爾濱健康農牧業有限公司一步步實現生產供應鏈、精深加工鏈、品牌價值鏈「三鏈」同構,開始進軍「三產」融合一體化發展新賽道。

在哈工大特種食物與生物化工創新研究中心的實驗室內,巴彥「小園玉米」花青素的研發正加速推進,在超聲波的作用下,花青素從玉米芯中分離出來。王振宇教授告訴記者,農產品工業化加工被譽為「生物鍊金術」,其產生的價值是巨大的,提取玉米花青素已經是該中心一項成熟技術,目前正在進行的是不同品種玉米的對比實驗,不久,巴彥「小園玉米」花青素就能問世。

拿起一捆淡紫色的玉米麪條,孫立娟介紹,這是加入了黑枸杞原料的麪條,目前車間共有20余種「小園玉米」麪條,均是與哈商大一同研發的,不僅有乾麪,也有鮮面。

談及未來發展,孫立娟信心滿滿:「淡化玉米主食功能,挖掘玉米的健康價值,讓黑土地出產的優質玉米闖出國門、走向世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