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李嘉誠又開始撤了

2025-01-05 10:38

作者:周玲

編輯: 袁野

來源: 蔚然先聲Lite

文章已獲授權

1月1日,李嘉誠旗下的和黃醫藥發佈公告稱,將以6.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4.78億元)向上海金浦健服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金浦健服")和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醫藥")出售其持有的上海和黃藥業45%股權。

此次交易完成后,和黃醫藥的持股比例將降至5%,上海醫藥將增持至60%成為控股股東,金浦健服將持有35%股權。

根據交易具體安排,金浦健服將以4.73億美元收購35%股權,上海醫藥則以1.35億美元收購10%股權。

此次交易對上海和黃藥業的整體估值達到99.5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交易設有三年過渡期安排,期間和黃醫藥將繼續擁有總經理推薦權,並對上海和黃藥業的業績作出承諾,保證其淨利潤將保持每年約5%的增長。

01

作為上海首家中藥合資企業,上海和黃藥業成立於2001年,由和黃醫藥與上海醫藥各持50%股權共同運營。

公司最新財務數據顯示,2023年實現營收27億元,淨利潤達6.63億元,占上海醫藥同期淨利潤的12.84%。2024年前10個月,公司營收已達24.6億元,延續了良好的增長態勢。

麝香保心丸是上海和黃藥業的核心產品,也是主要收入來源,2023年該產品創下3.49億美元的銷售額,佔公司總營收的90.43%。作為國家保密獨家品種,麝香保心丸自1981年上市以來,已發展成為中國冠心病適應證領域市場份額第二大的中成處方藥,市佔率達22%。

對於此次交易,和黃醫藥主席艾樂德博士表示,上海和黃藥業多年來已為公司貢獻了超過3.7億美元的股息。此次股權出售是公司戰略調整的重要舉措,目的在於優化資本結構,集中資源發展創新葯物研發業務。

但事實上,這已是和黃醫藥第二次出售中藥資產。2021年,和黃醫藥曾以約1.69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廣州白雲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

02

近年來,和黃醫藥在創新葯領域的戰略佈局逐步展現成效。目前,公司已在中國獲批上市三款創新葯物:呋喹替尼、索凡替尼和賽沃替尼。

從適應症分佈來看,呋喹替尼用於結直腸癌,索凡替尼用於晚期非胰腺神經內分泌瘤,賽沃替尼則用於MET外顯子14跳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

其中,呋喹替尼的表現最為亮眼。該藥是首款治療晚期直腸癌的國產創新葯,2023年在國內實現約1.2億美元的銷售額。

2023年初,武田製藥看好呋喹替尼潛力,以11.3億美元的總里程碑付款(包括4億美元首付款)獲得其獨家海外商業化權益。隨后,該藥相繼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獲批上市。

2024年上半年,呋喹替尼在海外市場實現銷售額1.305億美元,已超過國內全年水平。目前,該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癌的適應症已獲國家藥監局受理並納入優先審評。市場機構預計,呋喹替尼的海外銷售峰值有望突破15億美元。

同時,索凡替尼和賽沃替尼的發展也十分可觀。2024年上半年,兩款藥物的銷售額分別達到2540萬美元和2590萬美元,同比增長均超過10%。

索凡替尼在國內佔據21%的市場份額,目前正在開展多個聯合用藥研究。賽沃替尼作為國內首個獲批的選擇性MET抑制劑,是公司首個對外授權的創新葯,早在2011年就將全球化權益授予阿斯利康。2025年1月2日,其與阿斯利康泰瑞沙的聯合用藥已獲國家藥監局優先審評,有望為患者提供全口服、免化療的治療方案。

另一款新葯他澤司他已於2024年在香港獲批用於治療三線以上淋巴瘤,預計2025年將在中國內地獲批上市。目前,和黃醫藥正在推進15個品種的40余項臨牀研究,研發管線持續擴充。

03

從財務表現來看,和黃醫藥2024年上半年腫瘤產品營收達1.687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60%,實現淨收益2580萬美元。公司預計2024年全年腫瘤和免疫業務綜合收入將達3-4億美元,已上市腫瘤產品收入增幅預計達30%-50%。

這與公司此前的業績形成不小的對比:2022年公司淨虧損達3.6億美元,直到2023年通過BD業務和商業化進展的支撐,才實現扭虧為盈,淨收益達1.01億美元。

此次交易完成后,和黃醫藥將獲得充裕現金支持創新葯研發。截至2024年6月,公司賬上現金已達8億美元。

有醫藥行業人士認為,中藥與西藥的估值邏輯存在差異,剝離中藥資產有助於和黃醫藥更好地聚焦創新葯領域,提升資本市場估值。

另外,對上海醫藥而言,此次收購不僅能夠實現並表,提升業績表現,還將獲得上海和黃藥業在縣域等下沉市場的營銷網絡和2300余人的專業學術推廣團隊,有助於推動其中藥業務的發展。

同時,上海和黃藥業的膽寧片已實現在加拿大的註冊、認證和出口,這一國際化經驗也將為上海醫藥中藥板塊的海外佈局提供助力。

從整體來看,此次交易實現了各方共贏。和黃醫藥可以集中資源發展創新葯業務,上海醫藥獲得了優質中藥資產的控制權,而具有上海國資背景的金浦健服的加入則為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當然,這也反映出近年來中藥企業"外資逐步退出,國資聯合產業基金控股"的行業大趨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