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背靠五糧液集團 宜賓銀行「三戰」港股IPO

2025-01-04 11:18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胡艷明 國內商業銀行在港股上市隊伍再添新成員。

2024年12月30日,宜賓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宜賓銀行」)開始發售。根據宜賓銀行公告,香港發售股份的申請於2024年12月30日(星期一)開始至2025年1月8日(星期三)結束;預期H股將於2025年1月13日(星期一)開始在香港聯交所(下稱「港交所」)買賣。

招股資料顯示,宜賓銀行的發售價在2.59港元—2.72港元,發售股份數目為6.884億股,集資淨額為17.50億港元(以招股價中位數2.65港元計算)。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宜賓銀行背后的股東極具實力,所以招股階段可以給出足夠有吸引力的保障,即使二級市場出現一定波動,也不會影響到銀行的日常經營,但不是任何城商行都具有類似的背景。因此,對於其他城商行而言,面對港股IPO(首次公開募股),仍然需要在估值和上市之間做選擇。

第三次申請港股IPO

宜賓銀行於2006年註冊成立,是一家位於四川省宜賓市的城市商業銀行。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宜賓監管分局的數據,截至2023年12月31日,宜賓銀行是宜賓市總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

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四川監管局的數據,截至2023年12月31日,以註冊資本計算,宜賓銀行是宜賓市最大、四川省第二大的城商行。

宜賓銀行曾在2023年6月、2024年3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2024年11月,宜賓銀行第三次向港交所遞表,於2024年12月20日通過港交所聆訊。

早在2021年,宜賓銀行就提出了成為「西部領先千億上市銀行」的目標。若此次成功上市,宜賓銀行將成為繼成都銀行、瀘州銀行后,四川省第三家上市銀行。

截至2024年6月末,宜賓銀行總資產為1001.928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7.2%,資產規模超過千億元。

從經營收入來看,宜賓銀行在2021年、2022年、2023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21億元、18.67億元、21.70億元;2024年上半年,該行營業收入為10.78億元。

從淨利潤來看,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宜賓銀行分別實現淨利潤3.28億元、4.33億元、4.77億元和2.62億元。

宜賓銀行解釋稱,淨利潤在2022年同比增加31.7%,主要因為淨利息收入增加和金融投資收益增加。其中,淨利息收入增加3.70億元,主要是客户貸款及墊款因加強擴大客户羣並擴大貸款活動而增加;金融投資淨收益增加0.7億元,主要源於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產質量。

到了2023年,宜賓銀行的淨利潤同比增加10.4%,其稱主要因為利息收入增加和債務證券收益增加。

背靠五糧液集團

宜賓市是著名白酒企業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五糧液集團」)的所在地。在宜賓銀行的招股書中,多次出現五糧液集團的身影。

五糧液集團是宜賓銀行的大股東。招股資料顯示,公開發售前,宜賓銀行前四大股東分別為五糧液集團、宜賓市財政局、宜賓市翠屏區財政局及宜賓市南溪區財政局,分別直接持有宜賓銀行約19.99%、19.987%、19.98%及16.94%的股份。

全球發售后(假設超額配股權未獲行使),五糧液集團、宜賓市財政局、宜賓市翠屏區財政局及宜賓市南溪區財政局將分別直接持有宜賓銀行約16.99%、16.988%、16.98%及14.40%的股份;若超額配股權獲悉數行使,上述四大股東的持股份額約為16.62%、16.614%、16.61%及14.08%。

宜賓銀行表示,作為白酒產業的龍頭企業,五糧液集團廣泛且優質的資源網絡為宜賓銀行的發展提供了長期的支持。

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宜賓銀行向五糧液集團上下游合作伙伴(包括其供應商以及產品分銷商及零售商)發放的貸款及墊款總額分別為7.35億元、5.37億元、14.75億元和25.62億元,分別佔客户貸款及墊款總額的2.1%、1.2%、2.9%和4.7%。

宜賓銀行表示,擬將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用於強化資本基礎,以支持業務的持續增長。

2021年至2023年,宜賓銀行的資產充足率持續下降,其中2021年末為16.47%,2022年末為14.08%,2023年末為13.41%。宜賓銀行表示,主要是記錄期間風險加權資產隨着客户貸款及墊款的增加而持續增加,超過了資本的增長速度。宜賓銀行主要依賴內部資源,例如留存收益及淨利潤來提升資本水平。

截至2024年6月30日,宜賓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增至14.74%,主要由於新計算規定於2024年1月1日生效。該行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3.5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3.49%,較此前幾年有所回升。

中小銀行候場

蘭州銀行(001227.SZ)於2022年1月在深交所上市后,資本市場已經很長時間不見銀行IPO的身影。

截至2024年末,共有7家銀行在A股等待上市。其中,湖州銀行、湖北銀行、江蘇崑山農商行申請在上交所上市,湖州銀行狀態為「已問詢」,湖北銀行、江蘇崑山農商行的審覈狀態顯示為「已受理」。廣州銀行、東莞銀行、廣東南海農商行、廣東順德農商行申請在深交所上市。廣州銀行的審覈狀態為「中止」,東莞銀行、廣東南海農商行、廣東順德農商行的審覈狀態為「已受理」。

多家中小銀行的上市之路並不順利。2024年,亳州藥都農商行、江蘇海安農商行、馬鞍山農商行先后撤回上市申請。2024年1月,上交所發佈公告,因亳州藥都農商行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根據有關規定,上交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覈。2024年6月,因江蘇海安農商行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上交所決定終止對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滬市主板上市的審覈。2024年7月,深交所發佈公告,決定終止對馬鞍山農商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主板上市的審覈,原因是該行及保薦人撤回了發行上市申請。

2023年廣州銀行IPO申請獲得深交所受理后,在2024年經歷三度中止。2024年3月,因IPO申請文件中記錄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廣州銀行的審覈狀態變為「中止」;2024年6月,該行更新提交相關財務資料后審覈恢復;2024年8月,廣州銀行IPO審覈狀態再度變為「中止」,原因是發行人需更換申報會計師;2024年9月,因IPO申請文件中記錄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廣州銀行IPO第三次中止。

2024年,A股上市銀行的股價持續上漲,尤其是四大國有銀行股價創新高。Wind(萬得)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A股銀行板塊整體漲幅超40%,在35個Wind二級行業中位居首位。

即使如此,A股42家上市銀行均處於破淨狀態(公司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在港股上市的內地銀行也均處於破淨狀態。更有部分銀行,如中原銀行、甘肅銀行、哈爾濱銀行等,股價長期處於1港元以下,淪為「仙股」。

目前是否是銀行股IPO的好時機?沈萌認為,從當前行情及過往趨勢來看,目前城商行到香港上市不是合適的時機,但如果再考慮到未來的預期前景,或許應該上市。面對港股IPO,城商行仍然需要在估值和上市之間做選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