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趙淑娟:讓稻香從「田間」到「舌尖」

2025-01-03 11:08

轉自:中國婦女網

將一家老舊的大米加工廠打造成遼寧省首家獨角獸企業,順利登陸港交所;依託企業發展帶動農民提升種植技能,扶持婦女就業,其產業園區被評為沈陽市巾幗科技示範基地——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賈瑩瑩

走進沈陽市新民市興隆堡鎮的十月稻田農業產業園大米加工車間,自動化生產線有序運轉,從稻谷的篩選、去殼、碾米到最后的包裝,各個環節精準銜接,一氣呵成。大量稻谷通過傳輸帶被源源不斷地送進設備,經過層層精細加工,晶瑩剔透的大米如涓涓細流般傾瀉而出。

「如今,我們推行訂單式生產模式,端上消費者餐桌的每一粒大米,均為新鮮現磨,只為將大米的絕佳口感與上乘品質原汁原味地呈現。」趙淑娟引領着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漫步其間,介紹着現代化智能生產線與產品佈局。正是憑藉這些「硬核」技術力量的堅實支撐,帶着濃郁稻谷芬芳的純正東北大米被送上祖國各地消費者的餐桌。

趙淑娟是十月稻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十月稻田)副總經理、沈陽信昌糧食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自接手父輩傳承的磨米廠起,她便與兄弟姐妹們精準洞察大眾消費升級的趨勢以及互聯網蓬勃發展的黃金契機,大膽創新銷售渠道,精心塑造品牌形象,全力搶佔線上市場的高地。在不懈地奮進中,十月稻田成為遼寧首家獨角獸企業,成功入選2023年胡潤全球獨角獸榜,並順利登陸港交所。

小作坊變身現代化加工廠

趙淑娟這位土生土長的農家女兒,與大米的緣分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彼時,爲了撐起家庭生計、養育家中七個孩子,父親憑藉勤勞的雙手創辦了一家磨米加工作坊。作坊里機器的陣陣轟鳴,以及糧食在器械間跳躍碰撞的聲音,成了趙淑娟姐弟們年少歲月里最熟悉的旋律。每到稻谷成熟的季節,金黃的稻浪翻湧在田野間,趙淑娟總會俯身拾起一穗稻谷,放在掌心細細端詳,感受着谷粒的飽滿堅實,輕嗅稻米散發的質朴清香。那一刻,豐收的喜悦與對未來的憧憬交織在一起,成為她心中難忘的幸福印記。

「父親一直都是善良正直的典範。逢年過節,家里的飯桌旁總有孤寡老人的身影;當生活困難的鄉親來磨米,父親也總是分文不取,默默相助。」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薰陶下,善良待人、誠信做事的信念如同種子一般,在趙淑娟的心靈深處生根發芽。歲月流轉,即便如今公司的業務已拓展至全國各地,這份質朴而珍貴的初心依然堅如磐石,是她一路前行的精神座標。

2000年,時代的接力棒交到了趙淑娟和她的姐弟們手中。面對父親交付的大米加工廠,眼前的景象卻不容樂觀:車間里瀰漫着煙塵,設備陳舊簡陋,生產經營舉步維艱。擺在他們面前的是關乎命運的抉擇——要麼衝破困境、大膽闖蕩,拓展大米加工的規模與能力,在市場浪潮中爭得一席之地;要麼隨波逐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無情淘汰。

趙淑娟沒有絲毫退縮,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背水一戰」。從未遠行的她勇敢地邁出了家門,隻身奔赴吉林、黑龍江等地收購糧食。一路上,她憑藉着自己的真誠與執着,與當地的農户建立起了信任的橋樑。收購回來的糧食,一部分供應自家加工廠,經過精細研磨、嚴格篩選,深受消費者喜愛;另一部分則通過貿易渠道銷往各地,憑藉着優質的品質和合理的價格,逐漸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賺取了公司發展的第一桶金,也為后續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資源。

2005年,趙淑娟以敏鋭的市場洞察力和果敢的決策力,創辦了沈陽信昌糧食貿易有限公司。此后十余載,在她的帶領下,公司穩紮穩打,逐步從當初那個簡陋的小作坊,發展成為如今沈陽市農業產業化的重點龍頭企業。

電商助力創造行業奇蹟

2008年,互聯網經濟蓬勃興起,深刻地改變着人們的消費模式與購買習慣。2011年,懷着對農業產業發展的深刻洞察與堅定信念,趙淑娟的妹妹趙文君與妹夫王兵在北京創立了「十月稻田」品牌,繼而迅速組建起「十月稻田」「柴火大院」「福享人家」等多元品牌矩陣,先后與京東、天貓等主流電商平臺攜手,開拓網絡銷售的廣闊天地。

「創業維艱,最初是我外甥用小車推着雜糧,將產品送進京東倉庫。」談及品牌「觸電」之初的情景,趙淑娟歷歷在目。憑藉產品口感上佳、包裝精巧便攜以及配送高效及時等優勢,十月稻田在電商的廣袤天地中迅速嶄露頭角。發展思路的轉變,為企業注入了強勁動力,銷售業績實現了跨越式增長:2018年「雙11」,全網銷售額一舉突破4000萬元大關;2022年全年總銷售額45億元;2023年全年銷售額高達48億元。

藉助電商平臺等創新渠道的東風,十月稻田備受市場追捧,一度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網紅品牌。然而,趙淑娟深知,要想牢牢守住品牌的熱度與口碑,過硬的產品質量和健全完善的供應鏈體系纔是產業穩健前行、行穩致遠的根本所在。

當被問及十月稻田如何在競爭白熱化的農產品市場中脫穎而出、獨樹一幟時,趙淑娟面帶微笑,向記者娓娓道來:「集團在全國精心佈局5個現代化生產基地、5個自營區域中心倉以及10個地方倉庫,確保原材料均採自各大糧食主產區,從源頭上把控產品品質。」尤為獨特的是,十月稻田採用先進的訂單式生產模式,憑藉高效的供應鏈管理,實現在下訂單后的3天內向指定倉庫或終端客户發貨。這意味着每一粒送達消費者手中的大米,都是新鮮研磨而成,最大程度鎖住了糧食的原生口感與營養品質,讓消費者品嚐到來自田野的新鮮與健康。

不僅如此,十月稻田在原糧收集環節便嚴守質量關卡,實施嚴格的品控檢驗流程,確保每一粒原糧都符合高品質標準。生產過程中,從田間到餐桌,全流程精細化管控,保障產品品質穩定可靠、安全無虞。在倉儲方面,採用國際領先的倉儲技術,確保糧食在儲存過程中品質不受損,並建立了嚴苛的質量管控體系,最大限度地留存其豐富的營養成分,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吃得健康。趙淑娟表示:「優質、新鮮的農產品從廣袤農田一路順暢抵達百姓餐桌,這背后的全鏈路運營體系,便是我們品牌發展的最大底氣與堅實保障。」

科技賦能鄉村振興

近年來,十月稻田的成長不僅為地方經濟注入了活力,更成為農户增收的有力保障。僅在2023年,趙淑娟就收購了新民市當地20萬噸大米,佔新民大米總產量的1/3,有效解決了農民賣糧難的問題。同時推動農户優化種植品種、提升種植技能,促進了當地糧食產業的良性發展,引領了糧食價格的穩定提升。

十月稻田一期產業園流轉了124畝土地,土地流轉后的農民不僅有了穩定的租金收入,閒暇時還能到園區務工增收。據趙淑娟介紹,目前園區超70%的員工為女性,在新民市婦聯的指導下,「婦女之家」應運而生。女員工每月工資可達4000余元,享受五險待遇,農忙時節還能休假,切實保障了員工權益,為鄉村就業提供了新路徑。

在企業發展壯大之際,趙淑娟始終秉持回饋社會的理念。多年來,她依託企業發展帶動農民提升種植技能,累計培訓500余人,2023年產業園區被評為沈陽市巾幗科技示範基地,帶動婦女從事電商增收致富。每逢佳節,公司都會向新民市金五臺子鄉的困難家庭捐贈大米,面對需要幫助的家庭和孩子,她總是慷慨解囊;村里舉辦文化活動和慶典,她也積極贊助,助力鄉村文化建設。

從昔日的稻米小作坊,逐步崛起為中國領先且快速增長的廚房主食食品企業,趙淑娟和她的團隊始終堅守初心,以匠心雕琢優質產品,用智慧和汗水澆灌家鄉這片熱土。趙淑娟表示,她的目標是將企業打造成百年老店,讓老百姓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讓十月稻田成為百姓信賴、家喻户曉的品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趙淑娟深感認同,她提到,十月稻田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助力,未來將繼續以科技賦能農業,持續提升糧食品質,帶着對糧食事業的執着與熱愛穩步前行,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貢獻更多力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