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券商年度評級!海通證券、華泰聯合和中信證券取得「AAA」!

2025-01-02 19:49

專題:2024年券商投行業務執業質量評價結果公佈 11家評級獲A類

(原標題:年度評級!這些券商「AAA」!)

  來源:券業行家

AAA!這些投行評級大考奪冠!

  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中證協公開發布了2024年度券商投行業務、債券業務以及財務顧問業務執業質量評價結果。三家知名投行實至名歸,同時獲得三項全A。

11家投行業務A類券商

  2024年度,共有96家券商參評投行業務執業質量評價,其中11家取得A類評級。分別是:財信證券、長城證券東方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華泰聯合、申萬宏源招商證券中泰證券中信證券和中郵證券。

  與2023年度相比,財信證券,長城證券,華泰聯合和中信證券成功「保級」,東方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申萬宏源、招商證券、中泰證券和中郵證券由B類升至A類。

  66家券商投行業務獲得B類評級,其中國盛證券、金圓統一、開源證券、山西證券西部證券西南證券、甬興證券、中山證券、中天國富和中原證券由C類升至B類;一創投行、金元證券、南京證券、申港證券、湘財證券、信達證券中金公司由A降為B級。

  19家券商評級為C,分別是川財證券、東北證券、東莞證券、東興證券、國都證券、國融證券、紅塔證券、華寶證券、華創證券、華金證券、華龍證券、華西證券、華興證券、民生證券、瑞信證券、瑞銀證券、萬和證券、銀河證券和浙商證券。其中,浙商證券在2023年尚為A類,本次下滑兩級。

  中證協表示,投行執業質量評價主要反映參評券商股票保薦、債券承銷、併購重組財務顧問和股轉公司/北交所四類投行業務執業質量、內控制度建設與執行及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情況的相對水平。

債券業務新增四家入榜

  本期有96家券商參評債券業務執業質量,包括17家A類,60家B類和19家C類。

  17家券商債券業務獲評A類,其中,財信證券、長江證券廣發證券國金證券、國開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聯合、興業證券、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蟬聯A類;分別是財信證券、長江證券、東方證券、東吳證券、廣發證券、國金證券、國開證券、國融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華泰聯合、興業證券、招商證券、中金公司、中泰證券、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東方證券、東吳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中泰證券和中信建投由B類晉級A類;國融證券在2023年為C類,本次升至A類。

  60家券商債券業務獲評B類,其中,長城證券、國投證券、平安證券和申萬宏源降級;一創投行、東海證券、國海證券國信證券、宏信證券、華金證券、華英證券、麥高證券、萬和證券和五礦證券由C類升至B類。此外,華鑫證券、金圓統一證券、摩根大通證券和甬興證券在2024年新增入榜,同時獲得B類評價。

  19家券商債券業務獲評C類,其中愛建證券、財通證券、長城國瑞、川財證券、德邦證券、東興證券、華創證券、申港證券、首創證券太平洋證券、英大證券和中原證券由B類降級,誠通證券、國都證券、紅塔證券、聯儲證券、民生證券、瑞信證券和中天國富連續為C。

  中證協表示,本次執業質量評價針對2023年公司債券業務情況開展的綜合性評價,同時適度兼顧部分券商重大違規事項的影響。ABC類的劃分主要反映參評券商債券業務合規內控、執業質量與服務能力的相對水平,不涉及對資信狀況和業務資格的評價。

財務顧問變動過半

  中證協對券商2023年重大資產重組財務顧問業務開展情況進行綜合性評價,參評券商37家,同比減少4家。

  6家券商取得A類評級,「三中」蟬聯A類,廣發證券從C類升至A類,海通證券和華泰聯合從B類升至A類。

  24家券商取得B類評級。其中,愛建證券、東莞證券、國都證券、國信證券、恆泰長財、華寶證券、華創證券、華興證券、華英證券、太平洋證券、西南證券、信達證券和中天國富新增入榜,國泰君安和中泰證券從A類降級。

  6家券商評級為C。其中,一創投行新增入榜,國金證券、開源證券、民生證券和申萬投行由B類降級。

  本次執業質量評價是激勵約束證券公司提升重大資產重組財務顧問執業水平的重要方式。中證協還將在監管部門指導下,引導券商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充分發揮交易撮合和專業服務等功能,持續提升執業質量,助力上市公司實施高質量的併購重組。

誰是行業全A

  結合三項榜單,行家發現海通證券、華泰聯合和中信證券在三項評價中均取得A類評級。而這三家券商均為行業頭部,並且投行業務表現相當不錯。

  據Choice統計,2024年度中信證券、華泰聯合、國泰君安、中信建投和海通證券,IPO募資總額和承銷保薦業務收入兩項排名均為行業前五。

  2024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投行業務同樣出現分化。中信證券以28.19億元居於首位,同比鋭減46.39%。TOP10中,中金公司(20.63億元)、國泰君安(17.98億元)、中信建投(14.97億元)、華泰證券(13.57億元)、海通證券(13.48億元)、東方證券(8.30億元)、國金證券(6.62億元)、申萬宏源(6.53億元)、國信證券(6.46億元),降幅均為兩位數。廣發證券同比增長33.37%,以5.31億元排名第12位。

  新的一年,隨着IPO「重新開閘」,投行業務有望迎來複蘇。那些評級優秀並且注重合規運營券商,預計將有更為廣闊的未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