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31 17:41
作者:七佰
自IPO遇冷以來,資本市場已經很久沒有新故事誕生了。
直到近日,北京五一視界數字孿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一視界」或「51WORLD」)遞交招股書,擬登陸港交所主板。
資料顯示,51WORLD成立於2015年2月,聲稱是「一家致力於克隆地球5.1億平方公里的科技公司」,並是「中國數字孿生行業的引領者」。
如果順利完成IPO,將收穫「數字孿生第一股」頭銜。
「我們正在創造一棟建築、一條道路,車水馬路的城市、四季更替的自然,直到整個地球……」
這一計劃看起來更像是面向未來的「諾亞方舟」,科幻感十足。
不過,儘管未來感十足,但51WORLD當前需要面臨的仍是盈利問題,「數字孿生」這一技術能否真正轉化為持久的商業價值,更像是阿甘手中的那盒巧克力,你永遠無法知道下一顆是什麼顏色。
地產余暉中的創新之光,光速、商湯紛紛押注
51WORLD誕生於VR產業第一波創業浪潮,成立於2015年2月,最早以51VR這個品牌名出現於大眾視野,其原本是主打綠色、科技的地產企業當代置業內部的一個孵化項目,主要從事地產行業的虛擬現實技術應用。
伴隨着行業的發展,51VR逐步將VR看房場景升級為更龐大的數字孿生世界,並宣佈地球克隆計劃。
2019年,在地球克隆計劃3上,51VR正式宣佈更名51WORLD,以更符合其業務的形態的面貌重新出發。
與此同時,51WORLD作為當代置業曾經的內部孵化項目,其創始人李熠自然也就出生於當代集團。
資料顯示,2008年3月,李熠進入當代集團實習,並在7月畢業后以管培生身份正式入職當代集團。三年后,李熠成了當代集團旗下最年輕的總經理,分管商業地產業務。2013年起,他開始擔任當代集團旗下第一資產CEO。
2015年底,VR概念迎來爆發,國內外企業紛紛佈局VR產業,力求在VR真正爆發之前搶奪先機。李熠也順勢創辦了51VR,也就是如今的51WORLD。
最初,51VR是一家致力於將VR、AI、AR技術與房地產、汽車、教育、娛樂等相關細分行業相結合的公司。
以房地產為例,李熠在該領域有一定積累,憑藉於此,51VR的產品主要是地產項目的VR化展示,包括樓盤外景展示、樓盤周邊環境展示、樣板間展示等內容。通過結合VR與房地產垂直行業,公司將自主研發技術應用於傳統行業,從而實現VR的規模化商業應用。
2017年12月5日,51VR發佈「地球克隆計劃」。2019年12月,51VR發佈城市級全要素場景自動化平臺,並把公司品牌從51VR升級為51World。
憑藉不俗的背景和極具科幻性的前景,成立至今,51WORLD已獲得光速光合、雲九資本、StarVC、商湯科技、SBI、摩爾線程、微木資本等知名機構與上下游合作伙伴,梁伯韜、葛衞東等個人,以及重慶、南寧等地方政府的投資。
李熠前東家當代置業,也連續兩次投資他的創業項目。
招股書顯示,IPO前,李熠直接持有五一視界約12.5%股份,並通過星際宏圖科技持股12.3%,合計持有五一視界24.7%的權益,為該公司的單一最大股東集團。此外,在18C章程下,光速光合和雲九資本是五一視界的領航資深獨立投資者,分別通過LS 51World、Sky9 51World,持股17.3%、3.4%;商湯科技則為五一視界的資深獨立投資者,持股2.3%。
此外,當代置業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張鵬持股1.8%。
儘管曾經孵化51WORLD的當代置業已從千億巨頭走向債務重組之路,不過在地產的余暉中,51WORLD卻走向了更遠的未來。
雖搭上元宇宙快車 但51WORLD難解「商業化」謎題
2021年年底,「元宇宙」突然爆火。
世界各國的互聯網巨頭紛紛聚焦,宣佈佈局元宇宙,不僅有包括Facebook、微軟等外國巨頭,還有騰訊和字節跳動等國內巨頭也紛紛進入相關領域。
正在致力於「克隆地球」的51WORLD無疑是搭上了「元宇宙」的便車。不過,元宇宙很快就成為被戳破的算力泡沫。
2023年4月9日,知名歌手林俊杰在社交平臺上發佈一條「聽説最近很多人想幫我理財!」的帖子。起因是林俊杰的一次失敗投資,2021年他在Decentraland(基於區塊鏈的元宇宙平臺)花費12.3萬美元購買的3塊虛擬地產,截止發帖時價值僅為1萬美元左右,浮虧91%。
事實上,元宇宙受限於技術發展對現實世界的還原度太低,消費者的體驗感太差。包括蘋果VR眼鏡的失敗,消費級的仿真產品在沒辦法做到味覺、嗅覺甚至於觸覺的全方位還原之前,很難實用。
不過,除開虛擬現實這一未來科技,元宇宙技術在數字孿生方面展現出不俗的潛力。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3年數字孿生解決方案收入計,51WORLD為中國最大的數字孿生解決方案提供商。
招股書顯示,51WORLD專注於中國數字孿生行業,聚焦3D圖形、模擬仿真和人工智能三大領域技術,現已形成51Aes(數字孿生平臺)、51Sim(合成數據與仿真平臺)以及51Earth(數字地球平臺)三大核心業務。
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以下簡稱」報告期」),51WORLD錄得營收分別為1.26億元、1.70億元、2.56億元、0.33億元,經調整虧損淨額分別為1.14億元、1.32億元、0.68億元、0.60億元。保持快速增長,但同期毛利率卻呈逐年下滑趨勢,分別為65.2%、65%、54.2%,成本控制方面的壓力較大。
分業務線來看,51Aes是公司的營收支柱,貢獻了近8成收入,報告期內,51Aes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1億元、1.42億元、2.05億元、0.26億元,佔比分別為88.3%、83.3%、79.8%、78.3%;51Sim的收入分別為1469.7萬元、2592.6萬元、4245.3萬元、380.4萬元,佔比分別為11.7%、15.3%、16.6%、11.5%;51Earth的收入分別為0元、242.4萬元、926.3萬元、339.7萬元,佔比分比為0%、1.4%、3.6%、10.2%。
出現虧損主要原因主要源於其高額的研發投入,報告期內,51WORLD的研發開支分別為1.08億元、1.34億元、1.03億元及2858.5萬元,分別佔當期總收入比重的85.2%、79%、40.2%及86.1%。
由於持續虧損,51WORLD還面臨現金流壓力。報告期各期,51WORLD分別錄得經營活動現金流出淨額為1.14億元、1.04億元、1.33億元、5000萬元,累計流出4.01億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五一視界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以及其他金融資產的流動部分合計約2.91億元,其現金流並不充裕。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刨除今年6月南寧煥新資本投資的2億元,五一視界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等資產僅余0.91億元
51WORLD在招股書中坦言,若無法保證日后將可透過經營活動產生正現金流量,未來的流動資金主要取決於維持足夠經營活動現金流入的能力,以及維持充足外部融資等來源。
「數字孿生」的新故事好講嗎?
資料顯示,目前51WORLD已進入地球克隆的第四階段,已實現整個地球的實時生成及渲染技術,併成功將一天生成一個城市的克隆技術規模商業化。其目標是在2030年完成第五階段,一用於解決真實世界中關於交通擁堵、AI訓練、時空沉浸、安全預警、氣候預測、能源工廠等應用領域的各種現實問題。
只是51WORLD目前面臨的首要問題仍然是盈利問題,在巨大的研發投入下,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導致公司持續運營面臨一定壓力。
隨着「元宇宙」算力泡沫的戳破,不僅影響整個資本市場對「元宇宙」前景的看淡,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51WORLD的融資能力。
在此背景下,轉向做特定場景的數字孿生,開發可以在生產過程中起到具體作用的軟件,成為行業的共識。
比如,51WORLD今年大力發展的51Sim業務,其核心產品包括SimOne(智慧駕駛與機器人仿真平臺)、DataOne(數據閉環與合成數據平臺)及TIM(交通信息模型平臺)。51Sim為中國領先的面向量產的仿真平臺,並已經為數百家智能駕駛行業客户提供商業化服務。
但51WORLD大部分營收來源仍然依賴於51Aes單一業務,如果未來51Aes的表現出現波動,或者市場需求發生變化,那麼高度依賴單一業務模式可能會讓整個公司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事實上,爲了提升資本市場的地位,並募集所需資金以推動技術研發與業務擴張。早在2020年,51WORLD就向中國證監會北京局提交了科創板上市的輔導備案。然而,該次嘗試並未達成預期目標。
隨后,在2023年12月,51WORLD調整了策略,轉而向北交所遞交了上市輔導備案,再次尋求上市機會。不過,最終以放棄告終。
現在,51WORLD正第三次向IPO發起挑戰,選擇了港交所作為新的目標。但未來的路途仍然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挑戰。
克隆地球目前來看仍然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故事,但故事終究是故事,如何實現虛擬現實,就目前來看,在沒有技術大爆炸的契機下,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而當下,51WORLD最需要的就是一個商業化可以實現自身造血的項目,並以此支撐其繼續克隆地球。
對此,GPLP將持續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