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24年A股分紅盤點:上市公司掀起分紅潮 誰是分紅王?

2024-12-31 19:05

回顧2024年,在新「國九條」等政策引導下,現金分紅踴躍的A股公司,全年拿出了多少「真金白銀」回報投資者?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年內3973家A股公司實施現金分紅,累計分紅約2.39萬億元,均較2023年實現同比增加,其中大手筆分紅的公司多為央國企。與往年相比,今年推出多次分紅、特別分紅的A股公司明顯增多,年內超40家公司的三季報分紅實施完畢,而2023年同期僅6家。

34家分紅超百億誰是2024年A股分紅王

從分紅金額來看,年內共有34家上市公司分紅超百億元。其中,工商銀行年內分紅1092億元,排名第一;建設銀行緊隨其后,分紅金額為1000億元;中國移動位列第三,分紅金額為978億元。中國石油農業銀行分紅金額均超800億元,位列第四、第五。排名第六至第十的個股分別為中國銀行貴州茅臺中國海油招商銀行中國神華

從行業分佈來看,2024年分紅金額超百億元的個股主要集中在銀行、煤炭、非銀金融、石油石化等板塊。

從每股分紅指標來看,年內實施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中,多家每股股利超1元。這些大手筆分紅的公司多為行業龍頭,且扎堆在白酒行業。貴州茅臺先后在6月中旬和12月中旬分別進行了年報分紅和三季報分紅。6月中旬實施2023年年報分紅,方案為「10派308.76元」; 12月中旬公告實施今年的三季報分紅,方案為「10派238.82元」。瀘州老窖五糧液洋河股份等酒企也均在年內實施了2023年年報分紅,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均超40元。

分紅比例上,中國石化稱,2024年至2026年,公司每年現金分紅比例將不低於65%。

此外,按申萬一級行業,今年的分紅公司中,機械設備行業有523家,居首位;醫藥生物、電子行業緊隨其后,均超四百家。基礎化工,電力設備、計算機等行業分紅公司家數也較多。

值得注意的是,2家公司在今年推出了3次現金分紅,為三七互娛(維權)玲瓏輪胎。其中,三七互娛在今年一季報、中報、三季報均披露了分紅方案,均為「10派2.1元」;玲瓏輪胎在上述報告期也均推出了分紅,每股派現金額分別為0.91元、1元和1.62元。

吉林高速原擬不進行2023年年報分紅,但在今年4月中旬,該公司收上交所問詢函。其中提到,公司近五年(2019年至於2023年)連續五年盈利,但多年未實施現金分紅,僅在2021年低比例分紅3240.95萬。4月下旬,吉林高速發佈「10派0.9元」分紅預案,共計分紅1.7億元。

在業內看來,上市券商積極分紅,除響應政策號召、回報股東外,也有利於提升上市公司吸引力。尤其是隨着高股息紅利資產持續受到追捧,加大分紅、多次分紅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的估值。而對於市場而言,上市券商回報回報投資者意識和能力的提升,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有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

政策利好不斷鼓勵引導上市公司分紅

上市公司為何在年內掀起分紅熱潮?業內認為,政策引導是重要影響因素。

今年4月,資本市場新「國九條」明確要求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11月15日,《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正式落地。12月,國務院國資委發佈《關於改進和加強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引導控股上市公司牢固樹立投資者回報意識,增加現金分紅頻次、優化現金分紅節奏、提高現金分紅比例。

另外,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結算」)發佈了對滬、深市場A股分紅派息手續費實施優惠的措施。中國結算稱,為加大上市公司分紅激勵力度,推動增強投資者回報,自2025年1月1日起,對滬、深市場A股分紅派息手續費實施減半收取的優惠措施,即按照派發現金總額的0.5‰收取分紅派息手續費,手續費金額超過150萬元以上的部分予以免收。

中國銀河證券表示,過去一年來,政策多次強調分紅,對分紅的次數、比例和節奏都提出新要求,這是在提升公司質量的基礎上,要求它們以更為穩定的方式回饋投資者。一系列政策的持續落地,將持續提升上市公司治理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加大分紅力度的影響下,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

中航證券表示,新的分紅和退市規則將於2025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上市公司2024年年報將成為首個適用的年度報告。近期配套政策落地,激勵上市公司進行分紅並加大分紅力度。在當前經濟弱復甦背景下,預計政策引導下短期市場風格或將持續向紅利、大盤風格傾斜。

長城證券研究認為,隨着全A股市場分紅穩定性、股息率和分紅比例的提升,A股資產對長期資金的吸引力將逐步改善。未來分紅規劃的發佈有助於提高公司分紅穩定性和分紅比率,隨着發佈《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的公司數量不斷增加,全A股分紅穩定性的提升和整體股息率的提高或能起到支撐A股估值水平的作用。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