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30 15:39
新華財經烏魯木齊12月30日電(記者郝玉) 近年來,新疆棉產量佔比持續攀升。但今年以來,國內棉價下行使產業效益受損,加工與紡織企業經營均在一定程度上承壓。
不過,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近年來國內紡織產能逐步向新疆地區轉移,當地紡織服裝產業展現較大發展潛力。隨着新疆紡織產業鏈不斷完善,就近就地消化棉花的能力逐步加強,為緩解棉花流通壓力、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疆棉穩產 國內棉花供應充足
國內棉花種植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和以新疆為主的西北內陸三大棉區。其中新疆地區因其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資源優勢,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棉花種植基地。近年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的實施,有力保障了新疆棉花產業的發展,使新疆的棉花播種面積穩中有漲,新疆棉花產量在全國的佔比也持續上升。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在播種面積增加和單產提高的共同帶動下,2024年全國棉花產量達616.4萬噸,比上年增加54.6萬噸,增長9.7%。其中新疆棉花播種面積3671.9萬畝,比上年增加117.9萬畝,增長3.3%;單產154.9公斤/畝,比上年增加11.0公斤/畝,增長7.6%;產量568.6萬噸,比上年增加57.4萬噸,增長11.2%。照此計算,2024年疆棉佔全國總產量的比例達到92.2%。
疆棉穩產保障了國內棉花供應充足,但受制於消費趨弱,2024年國內棉價整體震盪下行。期貨市場上,鄭棉期貨主力合約價格24年幾乎單邊下行,價格重心從年初的每噸15000元至16000元區間,下滑至13000元至14000元區間內,全年累計跌幅約13%。現貨市場上,行業協會監測顯示,截至2024年11月30日,全國3128B級皮棉年均價為15573.88元/噸,較2023同期下跌805.80元/噸,跌幅4.92%。
「導致2024年棉花價格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卓創資訊棉花分析師陳彩娟介紹稱,一是終端需求疲軟,抑制了棉花消費;二是因價格優勢引起棉花進口量顯著增加,進一步加劇了國內市場的供需矛盾,今年新棉銷售進度較緩;三是儘管種植面積縮減,但單產提升使得豐收預期增強。
棉價持續下跌,使棉花加工企業普遍陷入虧損。與此同時,由於2024年棉價的下行更多受終端需求疲軟的拖累,儘管原料成本有所下降,但紡織服裝等終端產品銷售緩慢、原料及產品庫存積壓帶來的資金壓力等導致紡織盈利狀況不佳,經營壓力加大。
據平安證券統計,2024年年初至今(2024年12月13日),紡服板塊整體漲跌幅在+2.32%,同期滬深300指數漲跌幅為+14.63%;在申萬31個一級子行業中,紡服板塊位居第25位。
政策支持疊加產業規律驅動 新疆紡織產業集羣效應初現
儘管近年來棉價持續偏弱,但新疆紡織行業發展仍取得了顯著進展。在業內看來,紡織產能向原料產地集中,可以完善當地產業鏈條,促進市場集羣效應的形成,更可能緩解棉花流通市場的供應壓力。
「隨着中國紡織行業的不斷發展進步,產業形勢也在發生着變化。一方面,東部地區本因人力成本上漲、以及環保要求逐漸提高,產能被動出清,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在新疆棉花佔全國棉花產量比例不斷提高到當前超過90%的情況下,新疆棉花種植-紡織-印染的全產業鏈模式效率凸顯。」中信建投期貨在研報中表示。
當前,新疆圍繞棉花和紡織服裝產業集羣建設,不斷加強產業鏈和供應鏈建設。根據新疆棉花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數據,2023年新疆新增織機1.4萬台,超過2013-2022年新增數量的總和。就地轉化率2023年底達到38%,實現紡織服裝產業新增就業5萬人。2023年棉紗產量229萬噸,其中10%在本地消化。2024年棉紗產量預估達到260萬噸,扣除粘膠、聚酯纖維等,棉花用量200萬噸以上。
「新疆已成為中國重要的紡織產業基地,紡織產能逐步從華北、華東、華中地區向新疆轉移。」陳彩娟表示。根據統計,2023年,新疆紡織服裝出口額共計1075.97億人民幣,其中新疆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出口金額169.8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4%,服裝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額906.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1%。
近年來新疆紡織產能快速增長,不僅有技術進步和產業轉移規律的支持,更離不開政策的積極引導。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將新疆建設國家優質棉花、棉紗基地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也提出,着力建設國家優質棉花棉紗基地;在整合提升現有交易場所基礎上,加快建設國家級棉花棉紗交易中心;提高紡錠規模和棉花就地轉化率,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家優質棉紗生產基地。
另外,近年來棉花出疆運費補貼的連續下調,也對吸引疆棉就地加工起到了積極作用。自2024年9月1日起,棉花出疆運費補貼標準也從300元/噸下調至200元/噸。而在2022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就發佈過類似文件,將棉花出疆運費補貼標準開始實行時的500元/噸下調為300元/噸。
對此,銀河期貨分析指出,運費補貼的下調不排除是由於疆外需求減弱而疆內紡織產能持續增加的可能性,結合近兩年新疆商業庫存和出疆數量的對比來看,疆內市場就地消化的棉花量逐漸增大,而疆外地區受海外訂單限制以及紗廠生產成本偏高等因素影響,對新疆棉的需求量有所下降。
「隨着新疆棉花產業鏈條不斷完善,市場集羣效應初步形成,將進一步促進其紡織產業發展,預計未來棉紡織產能以及終端的服裝家紡行業規模將繼續增加。」陳彩娟分析認為,進一步,隨着新疆紡織產能不斷擴充,對棉花的需求將逐步增加,這有利於緩解棉花市場整體供應壓力,穩定棉花價格。
新年棉市供大於求壓力依舊 未來新疆紡織產能規模或將繼續擴大
展望2025年棉花市場,機構分析普遍認為,全球棉花市場供應寬松格局主導下,棉價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但宏觀因素擾動和階段性的補庫需求仍可能帶來棉價的波動。
長江期貨在年報中表示,預期明年全球棉花種植面積增加,棉花供需總體寬松,內需和外需或分化,目前產品庫存處於累庫階段,國內紗線和坯布利潤有修復但仍處於盈虧平衡虧損帶,國際上印度、越南、巴紗從利潤虧損狀態有所修復,總體消費動力不足,全球紡織產業鏈還未全面進入到正反饋。預計明年棉花市場主線是國內宏觀政策提振消費與美國貿易壁壘抑制出口之間的博弈。總體在弱基本面背景下,預期棉花價格震盪偏弱運行。
國泰君安期貨也在年度展望中表示,2025年國際棉花市場仍然是供強需弱的局面。巴西棉花產量的持續增長預期,使得國際棉花價格缺乏上漲驅動。國內市場來看,2025年中國棉花市場無論是供應端還是需求端都會面臨分化的情況。國產棉和進口棉或逐漸分割成兩個不可完全替代的市場。供應壓力主要來自國產棉,需求來看,考慮到紗線產能繼續擴張,低利潤、弱訂單限制紡織企業開機率這種情況將在2025年持續,棉花的直接需求主要關注季節性的補庫需求。該機構還提到,「新疆的紡紗產能持續擴張,階段性支撐了棉花的直接消費。」
在今年一季度召開的2024’CNCE年會上透露的信息顯示,新疆明確了下一步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目標:到2028年,全疆棉花及紡織服裝產業全產業鏈產值超過3000億元,棉花就地轉化率45%,布產量20億米,服裝產量8億件。這意味着未來新疆紡織產能規模仍有繼續擴大的空間。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董奎勇早前在2024年紡紗技術高峰論壇上表示,新疆棉花產量佔國內九成以上,能源成本也在國內有明顯優勢,加上國家及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為新疆棉紡織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提供強大助力。下一步,可加大下游產業發展力度,進一步做大做強棉紡織產業全鏈條。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顧平也認為,新疆是發展紡紗產業的熱土,去年紡紗裝備市場的半壁江山在新疆,相信在當地加快從棉花種植到服裝整個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和高質量發展推動下,新疆紡織產業將迎來更光明前景。
編輯:吳鄭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