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看新興產業如何培育壯大

2024-12-30 07:01

轉自:南湖晚報

  N晚報記者 朱勝偉 黃 燁 鄧雪珂 通訊員 陳一薇 王 輝 圖片由嘉興國家高新區提供

  北起東昇西路、南至中山西路,嘉興市秀洲區有一條僅2.6公里長的路,路兩邊分佈的企業年產值加在一起有390多億元,平均每米身價超1500萬元!

  這條路叫作康和路。路的兩邊,分佈着嘉興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嘉興阿特斯陽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川禾新材料有限公司、嘉興索羅威新能源有限公司等10多家光伏產業企業。

  全國光伏看浙江,浙江光伏看嘉興。2007年,秀洲區觸摸光伏產業;2012年,秀洲先導探索出分佈式光伏應用的「秀洲模式」,被列為全省光伏產業「五位一體」創新綜合試點,並在全國推廣;2023年,隆基綠能嘉興基地被認證為全球光伏行業首個「燈塔工廠」……

  向陽而生,逐光而行。秀洲區17年前種下的「太陽夢」如今已盛開繁花,光伏成了這里最閃亮的IP,新能源產業的璀璨光芒在這里聚攏,照亮了綠色發展的前行之路。

  無中生有:一塊玻璃崛起「追光」產業

  一粒粒小小的石英砂,在經過一道道複雜工藝的「千錘百煉」之后,進階之路也由此開啟,最終成為太陽能光伏玻璃。給一塊塊玻璃進行技術革新,讓福萊特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玻璃深加工貿易企業,逐漸發展成為以光伏玻璃為核心,涵蓋優質浮法玻璃、節能玻璃、家居玻璃等多元化產品,集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大型玻璃企業。

  這塊玻璃的「轉身」,發軔於17年前。

  善弈者謀勢。福萊特在1998年成立之初還只是一家普普通通的中小微企業,創始人阮洪良憑藉早年在嘉興玻璃製品廠積累的工作經驗和敏鋭的市場嗅覺,率先佈局玻璃市場新藍海。

  2006年,福萊特就已開始壯大,但阮洪良並不滿足於此。彼時,國內光伏產業剛剛起步,硅片生產被各路資本追逐,但作為其重要配套產品的超白玻璃卻要從國外進口,這讓阮洪良找到新的發展方向。

  在太陽能都尚未被廣泛認知的年代,阮洪良便引領技術團隊展開光伏玻璃製造工藝的研究與分析。而現實的挑戰擺在面前——超白玻璃的生產一旦點火開窯就不能停產,否則設備就會報廢。

  「項目上還是不上,我經歷了一個星期的思想鬥爭,那一周不管是吃飯還是走路,滿腦子都是玻璃,其他什麼都聽不進去。」最終,阮洪良決定上馬光伏玻璃項目,開啟他的「追光」之路。

  為儘早拿出產品,2006年福萊特收購了上海一家生產光伏玻璃的老廠,將其改造后投入生產。然而,開局並不順利。「前期每天都虧20多萬元,但我只能挺住,不能停。」阮洪良回憶道。

  轉機發生在3個月后,福萊特生產的光伏玻璃不僅率先在國內通過瑞士SPF認證,打破國外企業對於超白壓花玻璃生產的壟斷,而且成功實現光伏玻璃的國產化,開啟領跑中國光伏玻璃產業之路。

  這塊玻璃,也是秀洲區光伏產業發展的起點。2007年8月,福萊特決定返回嘉興再發展,在秀洲區洪合鎮和秀洲工業園區分別進行了投資,成立了浙江嘉福玻璃有限公司和福萊特本部生產基地。

  得益於這片土地的滋養,福萊特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併成為嘉興市首家「A+H」上市公司、全球頭部光伏玻璃製造商之一,產品的市場佔有率穩居全球前列。

  2012年,秀洲光伏產業迎來「質變」,被列為全省光伏產業「五位一體」創新綜合試點,並在全國率先探索出分佈式光伏應用的「秀洲模式」。

  依託福萊特的光伏玻璃,隆基、阿特斯等龍頭企業相繼選擇秀洲。如今,這里已形成「行業龍頭企業+企業研究院+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的光伏新能源全產業鏈生態圈,集聚起光伏新能源相關企業200余家,「電池片+光伏玻璃+配套產品+光伏組件」的全產業鏈也已煉成,正向着千億級先進製造業集羣挺進。

  有中生新:一座「燈塔」照亮智造未來

  流水線上的電池片快速移動、組裝,無人駕駛的AGV物流車時不時穿梭而過,激光劃片、焊接、封裝、質檢等工序一氣呵成……每16秒,便有一塊光伏組件下線。2023年12月,隆基綠能嘉興基地被世界經濟論壇(WEF)認證為全球光伏行業首個「燈塔工廠」。

  在大海中,燈塔是船舶航行的「指路明燈」;在企業里,「燈塔工廠」代表着當今全球製造業智能化和數字化最高水平。隆基綠能嘉興基地也成了全球光伏產業邁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道路上的一面旗幟。

  「我們工廠的自動化程度已經達到90%以上,單位小時產量提升了35%。」隆基綠能嘉興基地負責人劉愛軍説,「在這里,我們有很多上下游好夥伴、好鄰居,我們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這些企業,這也是隆基‘牽手’秀洲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一路之隔的福萊特訂購光伏玻璃,光伏焊帶是從800米外的川禾新材料運過來的……在隆基綠能嘉興基地的供應鏈里,65%的採購通過「附近的人」實現,這里因此成為隆基綠能所有生產基地中成本最低的一個。

  放眼秀洲光伏產業建設版圖,企業強強聯合,實現了「1+1=1」的產業融合,而產業智造發展,帶來了「1+1>2」的高效變化。

  在秀洲,越來越多的企業深刻把握光伏行業技術更新迭代快等特點,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同時,將核心技術的「命門」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龍頭企業隆基、阿特斯等紛紛掀起「綠色風暴」。如阿特斯改進光伏電池板膠膜鋪設工藝,實現膠膜卷無縫拼接,降低固廢產生;污泥焚燒行業的「領頭羊」嘉愛斯,也嘗試將自身技術優勢嫁接到光伏回收行業中,推行無害化處理……

  光伏產業要向上發展,創新是關鍵引擎。許多企業正在上演着「追逐光、靠近光、成為光」的發展故事。

  嘉興市小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快速單晶硅制絨添加劑K01,打破國外壟斷的同時,將國內光伏添加劑產品的成本降低80%左右,為整個光伏行業降本增效做出貢獻。

  浙江中聚材料有限公司的車間內,無氟背板正被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由於傳統背板含氟,存在回收難、易污染環境的隱憂,一直是光伏回收和無害化處理的難點,中聚材料便選擇聚烯烴作為原材料,經過改性突破無氟材料長期耐紫外的侷限。2018年8月,中聚材料第一條無氟背板產線投產,並在同年12月實現量產,成為國內第一家聚烯烴共擠無氟背板的生產製造企業。

  追光逐日,聚勢向新。眼下的秀洲正不斷提升「捕捉陽光」的能力和效率,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光伏產業發展跑出追光「嘉」速度。

  【專家點評】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需要做好「鏈」文章

  ——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光伏專委會祕書長、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綜合系統研究部高級工程師呂芳

  只有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才能抓住全球生產力變革的大趨勢,不斷增強發展新動能。

  光伏,無疑是秀洲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張「金名片」。從上游快速單晶硅制絨添加劑的創新研發,到中游電池片、光伏玻璃、無氟背板等光伏零部件的智造引領,再到下游組件生產與應用,這里集聚了一批在國內乃至全球範圍內具有競爭力的光伏企業,構建了「龍頭集聚、鏈條完整、生態完善」的發展格局。

  猶如幼苗生長需要沃土與陽光的滋養,新興產業的茁壯成長,亟須在「鏈」字上多做文章,從而通過聚力「鏈」出產業新動能。當前,嘉興正努力在智能製造、新型儲能、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取得更大突破,接下來更要做好「鏈」文章,提升要素集聚力、技術創新力和市場滲透力,從而不斷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