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27 05:00
回顧2024年,從多地開年發佈供應鏈金融政策「強音」到監管發佈「8號文」加強對「7+4」類地方金融組織的清理和整頓,供應鏈金融行業正在新一輪「洗牌」中走向發展新階段。
2024年供應鏈金融市場向好趨勢持續延伸。在資產端,近年來處於調整期的供應鏈ABS業務回暖,基礎資產也更偏向於科技、綠色等領域。在管理端,供應鏈金融科技企業正通過深耕場景和完善生態圈加速拓客,在完善自身ESG管理能力的基礎上,將ESG管理方案輸送至產業鏈。在技術端,大模型正推動供應鏈金融從數字化階段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歲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財政和貨幣的「雙擴張」將為市場注入信心。聯易融科技集團(09959.HK,以下簡稱聯易融)等供應鏈金融企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聯易融首本圖書《AIGC重塑供應鏈金融》從業務和技術雙重視角講解AI大模型如何為供應鏈金融行業賦能。
資產端:ABS強勢回暖電子債權憑證繼續增長
2024年,資金繼續向供應鏈金融市場匯聚。
根據灼識諮詢數據,從市佔率連續四年排名第一的頭部供應鏈金融科技公司聯易融業績來看,2024年第三季度,該企業供應鏈科技解決方案處理的資產總量達1050億元,同比增長18%。單季度服務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創歷史新高。
通常而言,供應鏈金融科技企業主要通過電子債權憑證及ABS兩種方式參與應收賬款融資。圍繞這兩個領域,今年供應鏈金融的資產結構也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變化。
其一是過去處於調整期的供應鏈ABS業務開始回暖,所發行的ABS基礎資產也從地產領域向綠色、科技領域拓展,從上游應付類資產向下遊應收類資產拓展。
業內人士表示,基礎資產為企業應收賬款的供應鏈ABS能幫助企業解決頭疼的資金積壓難題,將應收賬款變現能降低資金的佔用成本,提升賬面的流動性。
受房地產行業調整及宏觀經濟影響,近年來供應鏈資產證券化市場整體下行。而今年下半年供應鏈ABS市場卻出現了明顯變化。以聯易融為例,今年三季度其ABS雲業務處理的資產規模達220億元,同比增長325%,實現逆市突圍。
對此,聯易融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宋羣表示,這一結果得益於公司開拓新產品,針對目前低利率環境下金融機構加速多元資產配置的需求,將服務核心企業上游的應付類資產延展至下游應收類資產。同時,聯易融供應鏈金融ABS業務也正圍繞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向綠色、科技等領域傾斜。
今年以來,聯易融先后推進首單先進製造應收賬款ABS亮相中保登,助力江西省首單續發型ABS、西北地區首單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產品、粵港澳大灣區首單國補款綠色ABCP發行等。這些產品的底層資產主要為先進製造、綠色產業的應收賬款或優質知識產權資產。
另一個供應鏈金融資產趨勢是電子債權憑證的快速發展。三季度,聯易融針對核心企業的多級流轉雲處理的供應鏈資產總量為477億元,同比增長29%。
近年來,具有可拆分、可流轉、可持有、可融資等特徵的電子債權憑證,因能解決核心企業不願確權的行業性難題,得到快速發展。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多級流轉電子憑證」是近年來供應鏈金融領域的突破性產品,能迅速地將供應鏈資產標準化數字化,為資金方銀行提供合格安全的標準化資產。
應收賬款電子憑證也在今年獲得「正名」。年初舉行的2024年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工作會議透露,將抓緊推進應收賬款電子憑證等領域的自律規範和團體標準研製發佈。
管理端:場景化、生態化拓客 將ESG管理方案輸送至產業鏈?
2024年,供應鏈金融企業也在通過深耕場景和完善生態圈加速拓客。
「平臺化轉型」已成為供應鏈金融行業近年來的發展共識。在此過程中,供應鏈金融的商業模式相應改變,從單一的賺息差模式拓展至提供多元的服務方案。企業定位也從單一的資金提供方變為生態鏈接方,促進產融對接。
以聯易融為例,目前在其業務結構中佔比最多的業務便是電子債券憑證類業務,這類業務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公司依據供應鏈資產規模收取一定比例撮合費用。
而目前供應鏈金融領域中收取的費率普遍偏低,因此,拓展獲客渠道提升業務量成為供應鏈金融科技企業的經營管理抓手。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聯易融總客户數量達到959家,累計合作伙伴達2270家,包括1917家核心企業和353家金融機構。
其中,深耕場景成為供應鏈金融科技企業拓客的主要策略。今年以來,聯易融持續深耕新能源、基礎設施、跨境電商等優勢行業,與多家銀行及核心企業開展合作。
深耕場景的同時,供應鏈金融科技企業正以技術輸出完善生態圈為核心,推動供應鏈及供應鏈金融數字化發展,並進一步拓展客户圈。
譬如,聯易融與渤海銀行達成合作並完成系統直連,基於自研的區塊鏈多級流轉平臺「訊易鏈」,以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式助力渤海銀行推動供應鏈金融的數字化進階。
又如,今年聯易融發佈公告稱,擬收購一家專注於數字化司庫管理的新三板上市公司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旨在推動央國企及大中型民營企業客户的智慧司庫管理體系建設。
「數字化司庫建設為嵌入場景的金融服務、場景化獲客、數據治理及客户推薦、支付控制等方面提供諸多發展機遇。」聯易融聯合創始人、總裁冀坤稱。
在業績管理之外,供應鏈金融科技ESG管理也逐步加強。聯易融在其披露的《2023年ESG報告》中,將「推動供應鏈金融數字化」列在重要性議題矩陣中的第一位。
供應鏈金融科技企業通過數智化科技解決方案,實現供應鏈及供應鏈金融全流程的在線化、一站式、精簡、安全的操作,從而達到節能減排效果。2023年,該公司供應鏈金融流程線上化由於省去線下交通而避免的碳排量約1.3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供應鏈金融流程無紙化ABS雲累計避免的碳排量約6000噸二氧化碳當量。
同時,供應鏈金融科技企業也在利用科技能力,向產業鏈供應鏈輸出更多可執行的ESG管理方案。
譬如,針對碳足跡管理難題,該公司首創「ESG綠色解決方案」全面管理和跟蹤碳足跡及排放數據,優化綠色金融市場的數據管理,提升製造類企業參與碳中和的積極性;又例如,與渣打銀行聯合開發的「渣打迅連」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透過「供應鏈+區塊鏈」的「雙鏈合一」新模式,引入了第三方評級機構的ESG評估標準,為供應鏈上下游提供一套專業、全面且科學的ESG評級方案。評級結果與專門的綠色融資激勵機制掛鉤,鼓勵供應商為提升ESG評級而更積極地提升ESG績效和管治表現。
此外,供應鏈金融科技公司也通過與金融機構緊密合作,共同推動環保、農牧、光伏、先進製造等多個綠色相關行業的產業發展,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聯易融所服務的可持續供應鏈(包括可再生能源、鄉村振興、環境保護、知識產權等)資產達人民幣15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41%。
技術端:從數字化到智能化 AIGC正在拓展供應鏈金融的邊界
大模型正推動供應鏈金融從數字化階段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供應鏈金融要解決的‘剛需’問題始終是保證供應鏈資金流和交易流的順暢,保證資金方、核心企業、供應商之間的聯通。」宋羣稱,供應鏈金融具備普惠金融的底色,重視交易信用,強調「以事評貸,不以人和資產評貸」。
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重塑供應鏈金融的服務模式,為供應鏈金融又添加了一層數字金融的底色。
宋羣介紹,供應鏈金融的核心在於深入供應鏈的各個環節,關注交易的真實性與可持續性。這使得供應鏈金融能夠通過技術手段,如數據分析、數字化平臺等,實現更精準的風險評估和更高效的交易結算,強調的是一個更為協作和合作的商業生態系統。
聯易融在今年出版的首本書籍《AIGC重塑供應鏈金融:大模型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與實踐》中寫道:「GPT的出現,為供應鏈金融提供了更加強大的數據處理和語言理解能力,為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開啟了供應鏈金融智能化的新篇章。」
該課題組認為,GPT不只是提升了供應鏈各環節間的溝通效率,更在數據處理和風險管理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上述書籍中,聯易融課題組也提出了供應鏈金融與GPT模型的架構與設想,並從多個場景入手,嘗試利用大模型解決各個細分應用場景中的供應鏈金融難點、堵點。
作為騰訊To B戰略生態圈的核心成員之一,聯易融正積極擁抱大模型帶來的新一輪科技發展機遇,目前已在通用大模型基礎上成功打造了供應鏈金融垂直領域的專屬大模型。
其自主研發的供應鏈金融輕量級一站式AI平臺——蜂羽AI審單平臺(簡稱「蜂羽平臺」),以大模型技術為基石,助力金融機構快速構建高精度AI應用。例如,該公司藉助蜂羽平臺幫助渣打銀行在貿易金融、支付管理等業務中審單運營的關鍵步驟上降低時間成本,並能實現智能化風險評估,助力渣打銀行在運營交付等日常工作上降本增效。
同時,該公司也將大模型技術應用於公司內部的客户管理、運營交付及軟件開發等日常工作中,助力集團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