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6000億市值崩塌!恆瑞醫藥,還有戲嗎?

2024-12-26 19:0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A股醫藥「一哥」,恆瑞醫藥(600276.SH),巔峰期總市值超過6000億元,而今縮水至3000億不到。2021年以來,其股價長期低迷,市值最大回撤超71%。

業績方面,近年來恆瑞醫藥也不盡如人意。2021年和2022年,公司連續兩年淨利潤下滑。今年前三季度淨利同比增長32.98%達到46.20億元,但營收依然低於2021年同期。

恆瑞醫藥,到底怎麼了?未來何去何從?

兩大原因造成公司近年壓力:

「集採」+「內卷」。

集採全面鋪開是在2020年,當年恆瑞醫藥入圍集採的藥品平均降價70%以上,到了2022年,恆瑞醫藥部分入圍集採的藥品降價幅度甚至高達80%。

醫藥行業「內卷」也在加劇。當前,熱門領域的競爭如同羣雄逐鹿,新葯上市后的紅利期越來越短暫。

以恆瑞醫藥拳頭產品PD-1抗腫瘤為例。這個賽道已經卷成紅海,2024年7月底,目前國內共有11款PD-1品種上市。基於同質化競爭持續加劇,能佔到的市場份額愈發有限。

怪不得今年11月30日,在第九屆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上,恆瑞醫藥董事長直言,「內卷」是創新葯行業比較突出的問題!

那麼,恆瑞醫藥是否再無機會了呢?非也!

恆瑞醫藥未來最大看點是出海。

相似的藥物,在國內市場和歐美發達國家,價格往往天差地別。恆瑞醫藥的優勢是fast-follow(快速追蹤新葯)的速度極快,並且做出來的產品療效也不賴,用fast-follow去「卷」歐美市場,可以將恆瑞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吃到最大的定價差紅利。

百濟神州的管線遠遠不如恆瑞,但僅憑一款澤布替尼海外銷售,華爾街分析師能給它的測算的銷售峰值就有70-80億美元,2024年上半年,澤布替尼銷售額達到了11.26億美元,已經超過了同期恆瑞腫瘤板塊全部產品營收(71.41億元人民幣)。

假如恆瑞醫藥旗下也能有一兩款產品,像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一樣,在海外打開市場,那恆瑞醫藥的業績顯然有希望實現飛躍。2023年,恆瑞醫藥國外收入佔比僅2.7%,提升空間巨大,大有可為。

爲了謀求出海,恆瑞醫藥正在積極作為。

12月9日晚間,恆瑞醫藥公告正式啟動赴港上市。這其實是公司出海重要的一步棋。

事實上,恆瑞醫藥近年來已經有一套出海「打法」,即「NewCo模式」。由資本牽頭成立一家NewCo公司(獨立的新公司),恆瑞醫藥將管線剝離出來授權給這家NewCo,並獲得一定的股權和資金。2024年5月,恆瑞即將旗下三個GLP-1類創新葯在大中華區之外的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權利授予美國Kailera公司,首付款加里程碑付款累計60億美元,還取得了Kailera公司19.9%的股權。

而一旦成功在港股上市,恆瑞醫藥直接對接國際資本,那麼這種「產品+股權」的「NewCo」玩法便可以進一步推廣。

最后,再講講恆瑞醫藥的基本面。

恆瑞有兩個巨大優勢:1、財務穩健;2、重視研發投入。

2024年三季度末,恆瑞醫藥賬上貨幣資金高達221.32億,另有7.74億的交易性金融資產,近230億的現金儲備規模,創下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恆瑞醫藥賬上已無任何銀行借款,前三季度財務費用為-4.48億。且近年來的現金流情況也以淨流入為主,自2017年至今,自由現金流合計流入規模超過200億。

不差錢,能保障公司的經營安全。

另外,公司近年來研發投入可謂不遺余力。2021年開始,恆瑞醫藥的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始終保持在20%以上。最近三年(2021年2023年),恆瑞醫藥累計投入研發費157.84億元,較此前三年(2018到2020年)累計研發費用大增36.59%。

衆所周知,近幾年是全球醫藥投融資寒冬,很多世界知名藥企都在消減研發管線。而恆瑞研發投入卻逆勢增長,顯然意在進一步鞏固技術護城河,取得對競爭對手的優勢。

一旦恆瑞醫藥出海商業化能打開局面,公司積累的巨大優勢,將迅速轉化為業績勢能,從此「逆天改命」!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轉自:泡財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