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26 16:56
人形機器人無疑是近期資本市場的熱點話題。儘管何小鵬認為「沒有500億投入做不好AI機器人」,但包括小鵬汽車在內的眾多汽車大廠已駛入這一賽道,開啟新一輪競速賽。
廣汽集團第三代人形機器人正式亮相
2024年12月26日,廣汽集團(601238.SH)在2024年中國機器人網年會現場發佈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GoMate。
廣汽集團機器人研發團隊負責人張愛民介紹,GoMate的核心零部件全部由廣汽集團自主研發,關鍵性能指標達到或領先於行業先進水平。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GoMate將優先應用於廣汽集團自身的汽車產線,承擔檢測、分揀等任務。
廣汽集團計劃,2025年實現自研零部件的批量全球發售,並推動GoMate在不同行業實現示範應用;2026年,GoMate完成小批量生產並逐步擴展至大規模量產。
根據「廣汽研究院」官方微信號介紹,廣汽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GoMate具備三大亮點:更靈活、更節能、更智能。
GoMate採用了行業首創的可變輪足移動結構,融合四輪足、兩輪足兩種模式,擁有全地形通行能力。可變輪足移動結構的獨特構型設計,使機器人在大多場景下都能保持穩定站立,能耗大減80%,在廣汽全固態電池的加持下,續航將高達6小時。此外,基於國內領先的遠程操控與數據傳輸技術,機器人可實時再現臨場感知,精準捕捉周圍環境變化,多模態AI感知技術使其具備自主移動、末端跟蹤、語言指令識別等智能化功能。遠程控制與AI自主控制能夠無縫切換,滿足用户日常不同場景的使用需求。
此前在2024年明珠灣國際氣候投融資大會上,廣汽集團自主研發的第二代具身智能機器人引發廣泛關注。廣汽研究院前瞻技術部部長劉巨江介紹,作為廣汽集團發展戰略中的一環,廣汽研究院早在2022年初就涉足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研發。
劉巨江表示,廣汽集團啟動具身智能機器人研發以來,重點依託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成熟的產業鏈,通過共用車端芯片、激光雷達等零部件來分攤研發成本,並以車規級標準定製開發,在性能提升的同時確保高端品質。
張愛民認為,純人工智能控制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真正落地還需要較長一段時間,因此廣汽集團選擇了「遠程操控+AI末端自主」的模式,有利於具身智能機器人更快落地應用。
東吳證券研報顯示,人形機器人與智能電動汽車在軟件和硬件層面均有技術同源性,車企可以將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的能力積累遷移至人形機器人賽道,車企擁有的龐大供應鏈也為人形機器人的大規模生產製造提供了條件。並且,車企本身擁有非常多適合人形機器人工作的現實場景。信達證券電新團隊認為,人形機器人可以藉助汽車產業鏈規模化能力降低生產成本。
汽車大廠競速人形機器人賽道
在近日舉辦的大軍山·智能汽車科技大會(2024)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張永偉指出,汽車智能化的邊界在進一步拓展,「如果把汽車‘立起來’就是大家討論的人形機器人」。公開資料顯示,多家車企已經開始在人形機器人賽道競速。
2024年11月,小鵬汽車(09868.HK)舉辦AI科技日活動,AI機器人Iron正式亮相。Iron採用仿人結構設計,身高178釐米,體重70千克,擁有62個自由度。Iron的「大腦」採用圖靈AI芯片,搭載小鵬智駕同款的AI鷹眼視覺系統與小鵬天璣AIOS,基於端到端大模型和強化學習,Iron實現了靈巧手和自然行走雙足。
「沒有500億投入做不好AI機器人」,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表示,做AI機器人比AI汽車更難,集成度要求更高。Iron已經在小鵬廣州工廠部分崗位上進行實訓,主要參與小鵬P7+車型生產流程,未來將主要聚焦於工廠自動化、門店服務等領域。
江淮汽車(600418.SH)的人形機器人「啟江二號」在2024年9月舉行的合肥智能機器人大會上首次亮相。「啟江二號」身高180釐米,體重60千克,全身擁有38個主動自由度,採用前屈腿構型的擬人設計。
2024年6月,北京小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遷至北京亦莊小米汽車工廠。在喬遷儀式上,小米團隊宣佈正在推進旗下人形機器人CyberOne在製造產線上的分階段落地。CyberOne由小米機器人實驗室全棧自研完成,身高177釐米,體重52千克,是一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
2024年4月北京車展期間,奇瑞汽車發佈了其與AI公司Aimoga共同研發的人形機器人Mornine。據悉,Mornine嵌入了具備語言理解和生成能力的集成大型語言模型,能夠準確地理解人類語言交互意圖,並將其轉化為具體的行動策略和語言輸出。
12月13日,「比亞迪招聘」官微發佈「比亞迪25屆具身智能研究團隊專場招聘」的消息,招聘高級算法工程師、高級結構工程師、高級仿真工程師、高級機器人工程師等10個崗位。推文介紹稱,比亞迪(002594.SZ)具身智能研究團隊通過深入挖掘公司規模化的應用場景需求,展開各類機器人本體及系統的定製開發,不斷增強機器人感知與決策能力,推進具身智能在工業領域的加速落地應用。團隊已開發完成工藝機器人、智能協作機器人、智能移動機器人、類人形機器人等產品。
此前,優必選(09880.HK)全新一代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1已進入比亞迪汽車工廠進行實訓。在比亞迪長沙工廠中,優必選全棧式無人物流解決方案首次將人形機器人與無人車協同作業,由人形機器人完成最后10米的搬運,這是全球範圍內首個人形機器人與無人物流車等協同作業的工業場景解決方案。
2024年5月,優必選還與東風柳汽簽署了人形機器人應用戰略合作協議,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 S將在東風柳汽總裝車間進行實訓,開展汽車製造過程中的安全帶檢測、車門鎖檢測、車燈蓋板檢測、車身質檢工位等一系列工作,還將和傳統自動化設備協作作業,實現複雜場景的柔性無人化生產。2024年年初,東風汽車(600006.SH)提出「具身智能體」概念,併發布汽車具身智能體架構。
在2024年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上,長安汽車(000625.SZ)宣佈將開展類人機器人、汽車生態機器人等相關產業佈局,計劃5年內投入超500億元,2026年前推出飛行汽車產品,2027年前發佈人形機器人產品,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另外,部分整車廠通過投資入股的方式間接佈局人形機器人。
例如明星企業智元機器人的投資方涵蓋比亞迪、北汽集團、上汽集團(600104.SH)三大整車廠。其中比亞迪在2023年4月參與A++輪融資,北汽產投(北汽集團產業投資平臺)、尚頎資本(上汽集團旗下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均參與了2024年3月的A++++輪融資。
除此以外,北汽產投還投資了帕西尼感知科技的A+輪、銀河通用機器人的天使輪,尚頎資本參與了逐際動力的A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