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效仿特斯拉,豐田欲在中國建設首個獨資工廠生產電動車?

2024-12-25 15:48

  【文/觀察者網 賴家琪】這兩天,多家外媒爆料:日本豐田汽車公司計劃在中國建設首個獨資工廠。

  據《日本經濟新聞》12月23日報道,豐田希望效仿特斯拉,在沒有當地合作伙伴的情況下,建設其在中國的第一家獨立運營的工廠,以擴大該公司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業務。

  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正努力在上海為該項目爭取與特斯拉相當的建廠條件,包括土地、政策支持等。2018年,中國取消了新能源汽車的外資股比限制。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當時就決定在上海建設一座獨資工廠,最先受益。

  知情人士告訴《日本經濟新聞》,豐田的目標是2027年前后在上海設立工廠並投入運營。該工廠將主要為中國市場生產豪華品牌雷克薩斯的電動汽車。雷克薩斯去年在中國銷售了約18萬輛汽車,主要在日本製造。雷克薩斯的目標是,到2030年銷售100萬輛電動汽車,到2035年全球生產的雷克薩斯都是電動汽車。

  2024年11月15日,雷克薩斯參加第二十二屆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 雷克薩斯中國官網

  報道指出,之前豐田在中國的工廠採用的都是與中國車企合資的形式,比如豐田與一汽集團、廣汽集團合作的一汽豐田、廣汽豐田,他們去年在中國共生產了175萬輛汽車。但豐田仍希望建造獨資的電動汽車工廠。

  早在今年6月,美國彭博社就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豐田計劃在上海建設一家獨資工廠,生產雷克薩斯電動汽車,正與當地政府討論尋求與特斯拉同等的待遇。當時豐田沒有迴應彭博社的置評請求。

  12月24日,雷克薩斯中國向中國財聯社迴應稱,「非官方消息,不予評論」。

  日本廣播協會(NHK)分析稱,豐田希望新工廠能助其在中國市場迎頭趕上。去年,中國憑藉着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優勢,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日本車企卻因專注於混合動力汽車而在電動汽車領域失去優勢。

  目前,中國市場的電動汽車持續高速增長,乘用車的電動化滲透率已經超過50%。沒有抓住汽車電動化轉型趨勢的日本車企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去年,豐田在中國的銷量下滑了2%,至190萬輛。不過,雷克薩斯表現穩健,同比增長3%。

全球車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變化圖,中間黑線表示市場份額變化為零,向左市場份額下降,向右市場份額增長。 彭博社製圖

全球車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變化圖,中間黑線表示市場份額變化為零,向左市場份額下降,向右市場份額增長。 彭博社製圖

  豐田還算勉強穩住了市場,但他的日本同行們表現卻不容樂觀。日本第二大汽車製造商本田去年在華銷量同比下降10.1%,第三大汽車製造商日產的中國銷量甚至同比下跌了24.8%。因銷量下滑,日產和本田今年關閉了部分在中國的工廠。去年10月,日本三菱汽車決定終止在中國的本地生產。

  為「追上中國技術」,日產、本田12月23日共同宣佈,將正式開啟合併談判「抱團取暖」,三菱也在考慮是否加入這一計劃。

  豐田汽車公司社長佐藤恆治於去年4月上任,他的前任豐田章男是豐田汽車創始人豐田喜一郎的孫子。豐田章男卸任時,英國路透社指出,他掌舵期間對混合動力汽車的堅持令豐田的電動化轉型緩慢。

  佐藤恆治接棒后,豐田採用了「電池優先」的戰略。彭博社稱,根據該戰略,雷克薩斯被視為豐田未來幾年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槍」。不過,佐藤恆治之后又澄清,電動汽車只是豐田「多途徑」方法的「缺失部分」,該公司仍將為消費者提供燃油、電動、混合動力等多種選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