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24 19:28
一場風暴,極越汽車宣佈解散,開啟2024年末「車廠們」的「蝴蝶效應」。
供應鏈上,極越的欠款如同一顆定時炸彈,讓供應商們如履薄冰,採購成本攀升,壓力層層傳導至主機廠。
資本方,網傳「百度對極越的不滿早已溢於言表,吉利更是選擇激流勇退,重新審視品牌體系」。
至於「拿着購車款戰戰兢兢投票的」消費者,如潮水般涌向頭部品牌,尾部車企步履維艱,生存空間日益狹窄,「新勢力」的銷量與財務或成衡量必備標尺。
造車新勢力歷經十年「跌跌撞撞」,如今資本的要求愈發嚴苛,盈利能力、自我造血能力、市場前景,缺一不可。
反觀2024年的哪吒汽車,這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早期探索者,如今也是深陷泥潭。CEO離職,創始人重掌帥印,卻難掩困境重重。欠薪、裁員、閉店,負面新聞接踵而至。
哪吒的未來之路,充滿未知。
哪吒:「最慘」到達「黑馬」?
2014年開啟「風風火火新勢力元年」
蔚來汽車,李斌攜騰訊等資本入局,高端服務+智能電動,藍圖初繪。小鵬汽車,何小鵬聯手廣汽背景團隊,智能化技術先行,自動駕駛目標直指第一。理想汽車,李想獨闢蹊徑,押注增程式技術,理想ONE雛形初現。
這時,哪吒汽車的前身—合衆新能源,在浙江省桐鄉市悄然成立。 哪吒汽車的創始人方運舟-新能源行業老兵,卻有着深厚行業背景。
早期哪吒卻不露鋒芒,「網絡聲量」小小,卻「悶聲發大財」:戰略明確,立足「B端+低端」沖銷量。
2018年,哪吒汽車推出首款車型哪吒N01,這款車型主要銷往網約車B端市場。在接下來的兩年里,哪吒N01總銷量達到了1.5萬台。同年,蔚來推出ES8,高性能純電動SUV,獨特外觀+智能配置,體驗店遍佈全國,品牌活動NIO Day拉近用户距離;小鵬G3,CES展首發,智能互聯功能齊全;理想汽車,增程式技術深耕,理想ONE蓄勢待發,車展活動頻亮相。
這一年中國的車圈似乎很熱鬧。
隨后,哪吒汽車又推出了哪吒U和哪吒V兩款車型。其中,哪吒U定價15萬左右,哪吒V定價則低於10萬。憑藉大空間和長續航的優勢,哪吒汽車成功切入了網約車市場,並在二三線城市市場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這種策略也帶來了一個問題:產品力優勢不明顯,主要靠低價獲量。這也讓消費者對哪吒汽車產生了「低端車」的刻板印象,且盈利狀況並不理想。
時間到了2022年,造車新勢力進入「行業激戰」ing。蔚來汽車,月度交付破1.5萬臺大關,全年累計超12萬,同比增長34%,技術專利再添新彩。小鵬汽車,12月交付量環比激增94%,全年研發費超52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成研發重點。理想汽車,L系列三車齊發,單月交付超2萬,全年增長近五成,研發投入超67億,銷售網絡遍佈121城。哪吒汽車,年度銷量冠軍,同比增長118%,山海平臺新車亮相,品牌影響力持續攀升。
值得一提,2022年哪吒汽車銷量雖達到了15萬+,但同時,淨虧損卻高達69.19億元,平均每賣一輛車就要虧損近4.6萬元。這時候,高層居然會「怪」哪吒汽車品牌IP「太幼稚」?
回溯2018年「六一兒童節」,哪吒品牌正式成立!「哪吒」名字就遭到不少反對,高層認為「不洋氣」「太土」,但張勇卻堅持認為,「哪吒」這個名字能夠體現品牌敢於突破常規和慣性的特點。張勇私下卻坦言「是因為窮」,因為這樣可以節省宣傳費用。
命運似乎總是偏愛那些敢於冒險的人,2019年下半年,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讓哪吒IP在全國爆火。從此,「神話」氣質成為哪吒汽車在行業中的獨特標籤。
不只名字缺錢,哪吒歷程就是與「錢」鬥爭的日子。尤其在2019年,那是新勢力們最艱難的一年。賽麟、拜騰、博郡等新勢力紛紛倒下,蔚來也差點撐不過來,李斌更是被譽為「2019年最慘的人」。
對於哪吒汽車來説,那段日子更是難熬。作為傳統汽車班底出身的新勢力,哪吒汽車還帶有國資背景。這讓它在投資人眼中顯得「不夠性感」。投資人更喜歡那些充滿創新性和顛覆性的故事,而哪吒汽車卻似乎在用傳統的方式「另起爐灶」。爲了籌集資金給哪吒汽車「續命」,張勇在那段時間里幾乎成了「永動機」。他連續見了不下200個投資人,但收穫卻寥寥無幾。更糟糕的是,哪吒第一款車N01的銷量也遠不及預期。每個月的銷量只能在1000臺上下徘徊,其中還包括了不少B端銷量。
合衆內部也開始出現了質疑的聲音,甚至一度有放棄哪吒的想法。張勇卻相信:每一個「異類」都值得被關注和尊重。因為,誰也無法預料,未來的某一天,它是否會成為那個顛覆行業規則的「黑馬」。但是,哪吒這匹黑馬,的確有點慘。
增配、降價,哪吒要「C端」也算有點數!
時間一晃幾年,哪吒汽車一直在路上……
哪吒汽車「第一招」「增配降價」,撕開C端大門。2020年,特斯拉在中國建廠,疫情也突然爆發,新能源B端運營市場遭受了沉重打擊。面對這一困境,哪吒汽車的掌舵人張勇清楚地意識到,B端市場不可持續,哪吒想要活下去,必須撕開C端市場的大門。
於是,張勇決定賭上性命,放手一搏。他推出了比哪吒N01做工更精緻、配置更高、還要更便宜的哪吒V。張勇的這次的決定,也算是認清了形勢。這一舉動,無疑是在向市場宣告:哪吒汽車,要為人民造車!增配降價,對於本不富裕的哪吒來説,無疑是一場殊死一搏。
正是這一次「賭式」的決定,讓哪吒在2021年下半年迎來了轉機。依靠哪吒V堪稱「越級打擊」的絕對優勢,哪吒成功在新能源C端市場撕開了一道裂口。
月銷量穩定破萬,穩居新勢力第一梯隊,哪吒這匹「黑馬」在公眾視野中的存在感變得越來越強。從10萬到15.2萬,問鼎新勢力榜首!2022年1月,哪吒汽車迎來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第10萬輛量產車正式下線。之后,憑藉哪吒U和哪吒V兩款產品,哪吒汽車以15.2萬輛的交付量,力壓蔚小理。
尤其是2022年8月,哪吒「U+V」交付了16017台,同比增長142%,連續衞冕新勢力月銷量冠軍。哪吒汽車的崛起,就像是一個「窮小子逆襲」的故事。與蔚來、理想等走中高端路線的車企不同,哪吒從一開始就走中低端路線,最早與B端合作,后靠哪吒V走量。
哪吒汽車「打出第二張牌」:地方合作與產業帶動,三地國資加持,反哺當地。
哪吒汽車的崛起,離不開其獨特的地方合作策略。2014年,方運舟離開奇瑞創業,首站選在浙江嘉興桐鄉,因為股東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在此。2017年,哪吒又轉戰江西宜春,獲取資金和電子材料。2020年前后,哪吒與廣西南寧合作,打造東南亞出口橋頭堡。
三地國資的投資,對於哪吒來説,不僅僅是財務上的支持,更是對其未來發展的期待。而哪吒也沒有辜負這份期待,它帶動了當地產業的發展和就業。2024年4月,三地國資再次聯手為其加倉50億,哪吒還成為香港特區政府重點企業夥伴。這一系列的合作,讓哪吒汽車獲得了更多的資源和支持。
第三張不是王炸,而是哪吒的「底牌」。清華力量,是哪吒汽車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哪吒天使輪投資股東中,就有清華系的億華通和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而方運舟作為哪吒汽車的創始人,也主導了眾多重點研發項目。十年間,哪吒汽車從未收縮研發線。它在多技術領域獲得了1000多項專利,投入了120億用於研發,佔收入比例高達30%。其中,智能化研發投入就達到了30億。
哪吒的技術研發並未被外資染指,這為其未來的發展保留了更多的自主性。但是其創新性和其他相比似乎略有不足。
深陷「惡性循環」「哪吒」能「翻身」?
時間來到2024年前后,蔚來汽車,優惠吸引眼球,全系車型性能升級,但虧損持續擴大,財務壓力重重,雖然調整后續產品策略后,銷量有一定改觀,但是,中高端品牌定位能否助力其逆襲盈利?這仍是一個問號。小鵬汽車應對市場頹勢做了產品策略調整,智駕系統研發加碼,不能否認,品牌影響力與頭部企業仍有差距,市場份額有待突破。
三家新勢力當中,理想汽車依靠其增程標籤吸睛,拓展新車型,成為三家當中唯一盈利的企業,雖然在穩步發展中,但在2024年被寄予厚望的理想MEGA,仍然遭遇滑鐵盧,被迫修改衝刺年80萬銷量的目標。
作為哪吒掌舵人的張勇,今年的日子也很不順心,不僅遭受周鴻禕的怒懟,哪吒汽車也爆出「裁員、停工、欠款」等消息,最后張勇也不得不黯然退場,由董事長接任。調整策略,重點轉向出海,換血后的哪吒能否挽回頹勢?相信哪吒也沒有辦法給出明確的答案。
哪吒汽車中高端轉型,這是一個「戰略事故」,還是一場未竟的「戰役」?
時間回溯到2022年下半年,哪吒汽車帶着哪吒S這款覆蓋30萬元價位的中高端車型強勢登場,隨后又在2023年4月推出了售價在17-22萬元的哪吒GT。這場中高端市場的「戰役」卻並未如哪吒汽車所願,反而讓其陷入了價格混戰,面對特斯拉、比亞迪、小鵬等強勁對手,哪吒汽車顯得力不從心,銷量慘淡。
哪吒汽車2023年銷量12.75萬輛,同比下滑16%,僅達年度目標51%,成銷量頭部新勢力唯一負增長者。2024年,哪吒L月銷201輛,累計25044輛,SUV排名月87、年37,中國車排名月281、年119。11月,哪吒缺席銷量公佈,后披露本土零售1500輛,環比降75%,可見轉型並未成功。中高端轉型的失敗,不僅讓哪吒汽車失去了向上突破的機會,更讓其在入門純電市場的優勢被迅速搶佔,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第二個事故則是哪吒汽車管理之亂,內部矛盾似「暗流」
資方曾明確提出控制車型數量、節約營銷和研發成本的建議,但這一建議卻如同石沉大海,未被採納。哪吒汽車的營銷費用高企,單車型營銷費用就達到了1.4-1.5億元,全年投入更是高達3-5億元。
而周鴻禕的入局,雖然讓相關車型的營銷總費用降至七千萬左右,但這一「救火」之舉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哪吒汽車的管理問題。自研自駕團隊的龐大開支,以及在售六款車方案由六家不同供應商提供且互不兼容的現狀,更是讓哪吒汽車的產品策略顯得混亂無序。
在未沉澱口碑和品牌力的情況下,哪吒汽車急於推出中高端車型,這是一步正確而冒險的棋,結果卻是銷量不佳,甚至出現了資不抵債的情況。
外遇強敵、內遇戰略失誤、管理之亂,無疑是哪吒汽車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如今的哪吒汽車,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裁員超2900人,接近原總人數的一半;供應鏈緊繃,核心供應商停止賒賬,桐鄉工廠被迫停產;兩家供應商因哪吒相關公司拖欠數千萬款項而提起訴訟或仲裁。哪吒汽車陷入了資金短缺、缺少配件、工廠停工、訂單減少、融資不順、欠款難還的惡性循環之中。
有趣的是,2024年4月,哪吒L的推出,作為大五座SUV且是首個落地純電310公里增程車型,配置齊全,頂配僅15萬元,更是通過紅衣版蹭流量,取得了一個月訂單破3萬的佳績,為哪吒汽車帶來了一絲曙光。但這黑暗中的短暫光明,並沒有讓哪吒汽車走出困境。
哪吒走到了未來的「十字路口」。
哪吒汽車經歷高層變動,張勇下臺,方運舟兼任CEO,標誌着「二次創業」新起點。公司目標明確:全力IPO,2-3年內銷量內外各半,2025年毛利率轉正,2026年整體盈利。
但,哪吒汽車自2020年起推進IPO,歷經波折,2024年6月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在困境沒有改善的情況下,IPO依然撲朔迷離。哪吒招股書顯示,其募資將主要用於海外市場拓展,哪吒第一站聚焦東南亞,但泰國車市銷量下滑,對哪吒出海戰略構成挑戰。
方運舟對未來樂觀,誓言改革,但實施不易。2024年1-10月銷量9.3萬輛,同比下降超18%。如何在國內外市場同時上量,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哪吒能否在下個十年繼續「鬧車海」,尚待觀察。
寫在后面……
哪吒汽車,曾經的崛起之星,如今卻困境重重,「風火輪」為何停轉?或許,答案藏在行業亂象之中。
首先,威馬、高合等車企接連出問題,國產新能源汽車企業應警醒。盲目高端、頻繁發佈會推新車型,真的就能搶佔市場?特斯拉車型雖少,銷量卻高,所以,品質纔是產品王道。
其次,「新勢力」需研發顛覆性產品,減少補丁式創新,性能、安全、智能纔是核心競爭力,產品的新不是口號的新,踏踏實實做好產品,市場才能夠感受到品牌的誠意。
第三,實體企業別學互聯網企業燒錢虧錢,製造業是重資產,應紮實做產品,合理定價,關注客户需求,夯實安全性能智能化,這纔是生存之道,實體企業每個產品,那可是實實在在的成本,靠資本續命不可取,薅資本羊毛的時代已經過去。
未來,新能源汽車行業洗牌出清是行業發展關鍵詞,網友預言:產能過剩,未來幾年,又將有一批車企倒下。雷軍入局,眾泰車企落寞,是缺了雷軍這樣的「營銷高手」?還是自身實力不濟?
2025年,「新勢力」江湖,誰將繼續「鬧海」?市場會給出一個明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