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24 16:47
在保險業的「開門紅」盛事中,各險企紛紛亮出了自己的殺手鐗,而分紅險無疑是這場戰役中的急先鋒。據觀察,眾多保險公司在產品策略上不約而同地加大了分紅險的銷售力度,這一趨勢在2025年看來仍將持續。在行業性壓降負債成本、防範利差損風險的大背景下,分紅險以其獨特的靈活性和市場適應性,預計將成為險企銷售的新寵。
行業巨頭如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太平等,更是雄心勃勃地計劃將分紅險銷售佔比提升至50%以上,這一戰略調整無疑是對市場脈動的敏鋭捕捉。他們不僅在產品策略上大展拳腳,更通過「保險+服務」的一體化方案,激發客户的保險需求,為客户提供從健康管理到居家養老的全方位服務,以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然而,面對市場上眼花繚亂的保險產品和眾多保險公司,消費者在選擇分紅險時,就像是在玩一場充滿未知的盲盒遊戲。在投保之前,消費者必須練就一雙慧眼,以識別出那些真正值得信賴的公司和產品。然而,遺憾的是,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並不具備這種專業的甄別能力。因此,如何從眾多選項中挑選出一款優質的分紅險,成爲了消費者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
萬能險、增額壽險熱度褪去 分紅險逆勢而上,壽險市場新風向標!
在近一二十年的壽險業務結構變化中,我們見證了一場深刻的行業變革。時代洪流之下,早年間高預定利率的產品已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創新和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開門紅」產品的變化尤為顯著,從傳統的年金險、增額終身壽險,到如今分紅險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實力,成為引領市場潮流的主力軍。展望2025年,分紅險無疑將領跑市場,成為資產配置中的明星產品。這一趨勢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多元化投資的需求,也為保險公司提供了風險管理和資本運作的新途徑,同時對整個行業而言,預示着一個共贏的未來。
對消費者來説,分紅險以其固定+浮動的收益模式,精準擊中了客户對於資產配置的深層次需求,尤其在低利率時代,它更是成為穿越周期的寶藏產品。與傳統險相比,分紅險優勢在於,客户收益下有保底、上有彈性,享受保障+分紅的雙重紅利。在資本市場暖風頻吹甚至慢牛可期的當下,分紅險可能提供比傳統保險產品更具彈性的收益,藉助分紅險投資者可以有更高的預期收益。同時,分紅險的保險保障功能,也是其他理財產品所沒有的。
對險企而言,分紅險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保險公司降低負債成本、平衡風險的利器。它不僅使保險公司能夠與市場脈搏同步,更在利差損風險的天平上加上了一塊平衡木,構建起一座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橋樑。這一轉型,已成為保險行業的共識和發展方向。
放眼海外,分紅險在全球範圍內的受歡迎程度也不容小覷。2022年,美國分紅險和變額險兩種非固定利率產品的市場佔比達到了59%,韓國的主要非固定利率產品佔比高達75%,新加坡分紅險約為40%,而香港保險市場分紅險保費收入佔比自2016年以來一直超過60%。這些數據不僅揭示了分紅險在全球保險市場中的普遍受歡迎程度,也反映了其在適應市場變化、滿足客户需求方面的靈活性和優勢。
對行業來説,保險資金入市的政策紅利前所未有,分紅險與保險行業的新定位完美契合。政治局會議提出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努力提振資本市場等政策組合拳對保險行業帶來中長期明確利好。來自頂層設計對保險業的新定位與新要求,驅動着整個保險業與保險資金迴歸長期價值投資,也將長期回報分享給保險消費者。
保險產品眼花繚亂、保險公司聞所未聞?分紅險的盲盒遊戲,投保前必Get的火眼金睛攻略!
選擇分紅險,實則是對保險公司實力的一次投票。這種產品將收益清晰地劃分爲兩塊:保證收益和非保證收益兩部分。保證收益,即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在定價時為保單承諾的固定回報,白紙黑字寫入合同,為投保人提供了一層安全墊;非保證收益,即分紅,則是保險公司投資能力的直接體現。那麼,在投保前,消費者究竟應該關注哪些關鍵因素,以確保其選擇能夠帶來預期的穩定回報和潛在的額外收益呢?
1、穩健之選:頭部保險公司的信賴優勢
首先,在挑選分紅險時,消費者應將目光投向頭部保險公司,它們更有可能在市場波動中為保單持有人帶來穩健的回報。在眾多壽險公司中,頭部企業如國壽、平安等,它們不僅擁有強大的資本實力,還具備成熟的投資策略和風險管理能力,它們的歷史業績和市場聲譽,是經過市場檢驗的,這些無形資產比任何廣告宣傳都更有説服力。
目前,A股五大上市險企前11月保費數據已悉數公佈。壽險方面,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人保壽險5家合計實現原保費收入1.61萬億元,同比增長5.3%。其中,平安人壽實現原保費收入4721.25億元,同比增長8.8%,在5家公司中保費增速領銜。
隨着年末臨近,各家險企紛紛亮出自家王牌產品。以平安人壽的御享金越(2025)終身壽險(分紅型)為例,不僅承諾終身保障,確保財富的有序傳承,還承諾現金價值在市場波動中保持約2%的年增長,為客户提供了一種相對穩定的資產增值選擇。同時,御享金越的保單分紅機制,讓客户有機會分享公司經營成果。平安人壽每年拿出分紅險可分配盈余的70%及以上,與保單持有人分享公司分紅保險業務的經營成果,這一比例在行業內頗具競爭力。
2、超越誘惑:深挖保險公司的歷史收益
此外,消費者在選擇分紅險時,不應被表面的高分紅承諾所迷惑,而應深入瞭解保險公司的歷史收益能力。分紅險的核心在於其「紅利」分配,這是其與傳統保險產品的最大區別。分紅險的紅利來源於保險公司的經營利潤,這部分利潤在扣除必要的費用后,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給保單持有人。這種機制隱含了對保險公司投資表現的考驗——只有當保險公司在資本市場上斬獲豐厚時,保單持有人才有望獲得超出預期的分紅回報。
2024年,國內債券利率持續低迷,10年期國債利率跌破2.0%,3%以上的投資收益率理財產品已變得稀缺,公眾資產配置普遍面臨壓力,保險公司同樣如此。不過憑藉強大的投資能力,部分險企通過增加對高股息資產的投資以及抓住債券市場的牛市行情,而到了第三季度,資本市場政策的積極影響使得股市出現回暖,為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增長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根據最新公佈的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幾家主要壽險公司的投資表現如下:中國人壽的淨投資收益率為2.09%,平安人壽為2.39%,太保壽險為1.79%,新華人壽為2.17%;在總投資收益率方面,中國人壽為4.86%,平安人壽為5.44%,太保壽險為5.50%,新華人壽為5.01%。儘管各家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因報告新舊準則的差異而存在披露口徑的不一致,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數據的橫向比較,但總體而言,頭部險企投資收益水平均較為穩健,如平安人壽在淨投資收益率和總投資收益率方面的表現均較為突出。
其實,選擇分紅險,本質上是在選擇一個能夠穿越市場周期、穩健增長的投資夥伴。投資者應該關注保險公司的整體投資策略、歷史業績和市場聲譽,以買基金的邏輯嚴選出穿越周期的好產品。而那些投資收益率長期表現優異的頭部公司,無疑是更值得考慮的選擇。
3、增值服務的金鑰匙:解鎖保險公司的附加價值
最后,在選擇分紅險時,消費者更需要關注保險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務權益。在當今的保險行業,「保險+服務」已成為行業共識,各人身險公司更借力醫康養生態成為撬動業務增長的重要砝碼。在這一背景下,消費者在選擇投保之前,更應該擦亮眼睛,挑選那些能夠提供更省心、更具價值的增值服務的保險公司。
在眾多保險公司中,哪家的增值服務更勝一籌?毫無疑問,平安憑藉其綜合金融模式佔據了先發優勢,這一點幾乎無需贅述。其在平安家醫、居家養老和高品質康養社區等方面進行了全面佈局,不僅擴展了保險服務的邊界,更是在嘗試實現從單純的保障到全面關懷的轉變。
從已披露的相關數據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平安壽險健康管理已服務超1,950萬客户。居家養老方面,創新「醫、護、住、樂」聯體模式,共建養老服務行業標準和生態,截至2024年9月末,平安居家養老服務已覆蓋75個城市,累計超15萬名客户獲得居家養老服務資格,客户整體評價良好;高品質康養社區項目已在5個城市啟動,擬於2025年起逐步開業。值得一提的是,平安的居家養老《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榮獲「2024央視財經金融強國年度案例」,成為「養老金融」領域的標杆案例。
此外,通過家庭醫生和養老管家,平安為客户建立專屬的健康檔案,提供會員制醫療健康養老服務,串聯「到線、到店、到家」服務網絡,涵蓋諮詢、診斷、診療、服務全流程,通過與AI結合實現7×24小時秒級管理。截至2024年9月末,平安內外部醫生團隊約5萬人,合作醫院數超3.6萬家,覆蓋國內所有百強醫院和三甲醫院;合作健康管理機構數超10.4萬家,合作藥店數超23.3萬家;海外合作網絡覆蓋全球35個國家,超1300家海外醫療機構。
以上前瞻性佈局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這使得平安在分紅險領域擁有難以複製的競爭優勢。未來,隨着消費者對增值服務需求的增長,平安的這種全面關懷模式,可能會成為行業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