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23 18:17
12月19-20日,由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支持,國際銀行業聯合會、國際資本市場協會、全球中央對手方協會、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上海國際經濟研究院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在上海市虹口區北外灘成功召開。
論壇以「金融高質量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為主題,論壇致力於推動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和國際化,為國內外金融機構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個交流和合作的平臺。論壇旨在通過高層次的對話、交流,對中國金融業發展的前沿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為金融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真知灼見。
上海市虹口區副區長趙子銥在歡迎致辭中提到,虹口區在金融產業國際化、數字化、綠色化和特色化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未來,虹口區將繼續深化金融產業改革,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同時,國內外學者和金融機構應繼續加強研究,探討金融領域的新趨勢、新挑戰和新機遇,為金融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上海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葛平在論壇開場致辭中表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面臨着諸多挑戰和問題。未來,上海將繼續深化金融開放與創新,加強風險防控與監管,推動金融科技發展,優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營造一流營商環境。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將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為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和全球金融格局的變革做出更大貢獻。
國際銀行業聯合會總裁海德薇格·挪倫斯與大家分享了銀行業如何利用變革性技術——包括數字身份、區塊鏈、人工智能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來推動發展,同時確保保護客户免受網絡威脅、欺詐和詐騙等風險的侵害。她表示,中國在許多技術領域已崛起為全球領軍者。從開創移動支付系統到推動區塊鏈應用,中國展現了技術如何徹底改變金融服務,為消費者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為企業提升效率。
著名全球發展問題專家,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傑弗里·薩克斯在論壇現場做了視頻連線發言,他提到全球金融網絡正面臨多重挑戰,包括地緣政治風險、全球債務水平上升等。中國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力量,應積極應對這些挑戰,推動金融創新與風險防控,發展綠色金融,擴大出口市場,增強人民幣支付能力。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上海市原常務副市長屠光紹演講時表示,金融支持新質生產力是當前研究的熱點和難點。未來,需要繼續深化科技金融體系改革,加強耐心資本培育,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優化金融科技生態,以更好地支持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中國建設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洪章在演講中提到,對金融系統來説核心是高質量發展。只有金融的高質量才能具備服務新質生產力的能力和技術。金融科技不僅是金融服務方式、效率的支撐和升級,也是一種手段。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副行長兼首席行政官周強武表示,新開發銀行自成立以來,在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發展、技術創新和本幣融資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然而,面對運營效率和透明度、成員國代表性等挑戰,新開發銀行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自身建設。未來,新開發銀行將繼續擴大本幣融資、推動擴員、加強能力建設和知識分享,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李東榮在論壇上表示,融資租賃公司應更好地迴歸融資和融物相結合的經營模式,強調融物的功能屬性,與商業銀行形成錯位競爭。通過直接租賃等方式,將租賃業務做實做精做細,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融資租賃行業應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利用數字手段促進業務發展,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和經營決策效率。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業務的智能化、自動化和高效化。
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國家開發銀行原行長歐陽衞民演講時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先進製造業,融資租賃與銀行借貸、股權投資一樣大有作為。他分享了六點:一、租賃是一個很古老的行業,借(貸)物與借(貸)款歷史一樣久遠,歷朝歷代都很重視。二、新時代租賃業發展很快,貢獻很大。三、租賃要與時俱進,真正為實體經濟排憂解難,同時擴大「地盤」和影響。四、打造全國性租賃業務平臺,推進租賃數字化,實現傳統租賃向數字租賃新跨越。五、降低負債成本,實現廉租目標。六、嘗試租賃資產證券化。
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駐中國和蒙古國首席代表郗迪恪在發言中提到,金融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金融體系日益成熟,金融科技不斷創新,金融監管體系逐步完善。然而,金融領域也面臨着諸多挑戰和爭議,如金融創新與不良債權處置、金融科技的應用與監管等。未來,金融業將繼續朝着數字化、智能化、創新和服務升級、風險管理和國際化發展的方向前進。中國與世界銀行集團的合作,特別是國際金融公司對中國私營部門的支持,將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螞蟻消金執行董事、總經理江浩就「消費金融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做了主題演講,他表示,螞蟻消金現在構建了搭建在阿里雲上分佈式計算體系,我們用螞蟻集團自研的系統做金融數據庫管控,客户的實時判斷中,我們目前的響應率控制在40到50毫秒,同時我們還要將客户的理性消費、賬單管控應對每天超過10億級以上的查詢量,這些都會有非常堅實金融科技基礎進行支撐。所以説螞蟻消金在過去實踐、探索中我們把AI科技驅動、多模態數據應用,幫助商家進行數字化轉型,搭建全新生態鏈構建開放協同的平臺,我們也后續相信AI驅動的數字金融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帶來應有的貢獻。
華夏金融租賃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傳龍出席並演講,分享了三點,堅守正確價值取向,「五化發展之路」行穩致遠;堅守金融報國初心,服務實體經濟增綠降碳;堅守金融為民本色,踐行社會責任惠民利民。
浦銀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魏強出席並演講,分享三點,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深刻理解金融租賃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意義;構築新架構、培育新環境,浦銀金租數字化探索與實踐;錨定專業化、強化客户建設,浦銀金租數字化轉型方向。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秋明指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金融服務在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當前,學界在新質生產力領域已取得豐碩研究成果,但仍存在實證研究不足、數據要素作用認識不統一等問題。未來,應強化實證研究、加強個案研究、開展國際比較研究,並推動金融服務的創新,以更好地支持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BCA Research首席產品官兼研究主管加里•埃文斯表示,投資機構在現代金融中的角色正在發生深刻轉變,從經驗驅動到數據驅動、從定製化研究方案到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展。然而,AI在投資中的應用與侷限性、量化投資與主動投資的對比以及風險管理策略的有效性等問題仍存在爭議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未來,投資機構將繼續深化AI在投資中的應用、拓展量化投資與智能投顧的應用場景、加強風險管理研究與實踐以及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等方面的發展,以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和實現投資目標。
中國農業銀行數據中心技術管理部總經理魏坤就「新形勢下金融機構如何更好地開展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相關話題發言,他在發言中提到,當下算力作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已經成為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因此快速推進算力基礎設施的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金融機構的一個重要課題。農行積極落實國家的「東數西算」的戰略,綜合考量業務和技術發展趨勢,災備體系佈局,啟動了內蒙古數據中心的建築工程,將大數據以及AI算力全部由西部數據中心承接,充分利用西部的算力資源來支撐東部的數據處理,實現算力佈局的提質。
興業銀行總行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陳翀在演講時表示,在選模型的時候應該是大小模型協同,希望在興業銀行通過幾年的努力,能夠實現讓AI人人可用,讓人人都用AI。
中國工商銀行軟件開發中心總經理助理徐民演講時提到,隨着這兩年的一個大模型的成熟,工行把大模型作爲了最重要的一個技術創新點,着力地來推進金融領域的一個應用落地。以往我們的一些技術創新的模式一般是先孵化,取得一些成效了以后,再進行一些規模化的推廣和應用。
浦發銀行總行科技金融部副總經理葛亮發言時提到,浦發銀行和新華社也聯合發佈了科技金融戰略新興產業指數,這個指數是全國現在唯一一條科技加產業加金融良性循環的指數,目的是讓銀行看懂產業,讓金融看懂產業,讓產業看懂金融,最后以這個科技金融數字化的應用為新生產力注入新動能,陪伴科技企業實現偉大夢想。
Datatist畫龍科技創始人&CEO、博士宋碧蓮表示,公司通過模型的落地加諮詢方案再加營銷服務一起來服務客户。成功服務了很多的銀行、保險、券商,后來將互聯網的技術用到了金融方向,效果依然非常好。
頤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洪曉彤在演講中為大家分享以開源網絡情報和AI為支撐,構建情報AI金融體系的相關內容。介紹瞭如何將情報應用在商業金融領域,支撐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
恆豐銀行金融科技部總經理甘泉在演講中提到,談三個趨勢。一個是從過去投資來看,2019年到2023年,樣本的上市銀行的科技投入情況整體的預算還在增長,但同比增速有所放緩。二是從未來看,科技人員的投入和傳統IT建設的維護費用成為長期成本。 三,從前沿技術的結構上看,銀行將繼續加大投入和應用,更加註重科技與業務的融合,雲計算和大模型是兩個重點的賽道。
廣發證券副總經理、首席信息官辛治運表示,金融大模型在證券業的數字化轉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了金融市場的變革和行業的創新。然而,當前的研究仍面臨一些挑戰和爭議,如生成式AI的可靠性與可解釋性、數據質量與安全問題以及監管與合規等。未來,隨着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應用的不斷拓展,金融大模型將在證券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持。同時,金融機構也需要加強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以適應AI時代的發展需求。
神州信息副總裁馬洪傑給大家分享的題目是「擁抱數字化,助力金融發展邁向新時代」。他為大家介紹了神州信息踐行了和整個金融科技發展的歷程和實踐。他表示,數字時代是必然趨勢,數字化轉型也是我們必然選擇,我們公司英文名字叫Digital China,是我們的英文名字,也是成立之初的使命。接下來也會在國際業務上做一些出海嘗試,希望我們能夠成為領先的金融數字化轉型合作伙伴,和大家共同見證新的時代,共同擁抱數字化,助力金融發展邁向新發展。
阿里雲智能新金融行業首席架構師兼資深總監李佳表示,大模型時代已經到來,AI Agent作為推動AI技術革命的關鍵力量,正在深刻改變着各行各業的價值鏈。當前,AI Agent領域的研究正在不斷深入和拓展,但也面臨着一些挑戰和爭議。未來,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AI Agent將與其他技術進行深度融合,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拓展,標準化和規範化也將成為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們有理由相信,AI Agent將在未來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浙商銀行行長助理、首席信息官王超明表示,AI介入影響未來發展速度,各種角度來看未來數字貨幣數字債券必須是銀行未來重大的改革方向。最后我的夢想是我們桑坦德銀行能利用在數字債券發行和拉丁區人民幣優勢,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我希望我們未來桑坦德銀行可以利用不同國家央行的數字貨幣,比如數字人民幣,比如數字歐元,數字巴幣,加上我們桑坦德在區塊鏈數字債券的發行能力,幫中國企業和中國的政府在全球尋找投資者。
富滇銀行數字金融中心主任兼IT規劃辦主任趙理明就「中小銀行數字化重塑獲客經營模式」做了主題發言,他分享了兩個內容,一個是金融大模型發展與行業的應用情況,第二部分是富滇銀行在生成式AI應用相關的實踐和案例。
西班牙桑坦德銀行亞太區環球資本市場董事總經理兼上海分行行長陳漢業在發言中提到,AI介入影響未來發展速度,各種角度來看未來數字貨幣數字債券必須是銀行未來重大的改革方向。最后我的夢想是我們桑坦德銀行能利用在數字債券發行和拉丁區人民幣優勢,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我希望我們未來桑坦德銀行可以利用不同國家央行的數字貨幣,比如數字人民幣,比如數字歐元,數字巴幣,加上我們桑坦德在區塊鏈數字債券的發行能力,幫中國企業和中國的政府在全球尋找投資者。
資深投資人陳雙慶發言時提到,最近幾年AI整體發展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目前已經加速在營銷、教育、自主、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軟件等領域都可以看到AI領域不同的賦能,還有對整個行業生態塑造。推動AI與自主可控技術的深度融合與廣泛應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我們也需要加強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不斷提升自主可控技術的核心競爭力,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和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
賽伯樂投資集團總裁兼賽伯樂國際董事長王陽表示,併購重組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未來,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速推進和企業對併購活動的需求不斷增加,併購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然而,併購活動也面臨諸多挑戰和風險,需要企業具備全面的專業能力和決策能力。因此,企業應積極尋求有經驗有實力的投資公司、諮詢公司的合作,共同推動併購重組活動的成功實施。
國際金融協會(IIF)亞太區首席代表張紫薇提到,全球離岸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進一步推動了全球化進程。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其中可能帶來的挑戰,只有通過不斷完善監管體系,推動創新發展,才能充分發揮離岸金融的積極作用,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出席論壇併發言,他表示,發展離岸金融對中國金融的建設是有好處的。在很多方面都是可以看得見。離岸金融是一個國際金融領域中間比較複雜的一個金融現象,關於離岸金融的發展以及它的定義,還有它和其他金融現象之間、業務之間的關係,現在還是有很多的討論,尤其是對在中國,還要不要做離岸金融這樣一種業務這種市場現象,要不要給予發展,還是有很多不同的意見。
上海首席經濟學家金融發展中心離岸金融研究所所長景建國對中國離岸金融指數研究項目推進做了介紹,景所長提出,我們離岸金融指數報告發布以后,國內主流媒體進行了報告,特別是權威機構進行了報道,讓我們感到非常受到鼓勵。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離岸金融、離岸經濟融合發展。我們必須釐清離岸金融和跨境金融不同點,針對性開展離岸金融活動和跨境金融活動規劃。
上海經濟學會副祕書長鄧志超代表課題組介紹了中國離岸金融指數2024—2025編制規劃,強調離岸金融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並概述了離岸金融政策支持、定義、戰略意義及未來發展重點。並指出未來將關注全球政治經濟變化對離岸金融的影響、離岸金融基礎設施發展、離岸業務突破以及政策和法規的優化,旨在形成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推動離岸金融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相匹配。
在「離岸金融與金融強國建設」圓桌對話中,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國際金融所所長、研究員劉衝、MACONER GROUP總裁楊耀輝、國泰君安國際董事總經理、債務資本市場部主管陳怡吟、中泰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債券資本市場部董事李欽、匯智集團合夥人、匯智研究院院長邊疆就離岸金融發展等話題等進行深度碰撞。
在「機遇與挑戰」圓桌對話中,上海政法學院教授蔣坡、上海可一科技CEO李慧子、幾何資本(香港)有限公司合夥人陳利奧、蘇州環鑰網絡安全有限公司創始人蕭東、中國經營報記者蔣牧雲共同出席並對話。
在「融合與變革」圓桌對話中,上海區塊鏈技術協會智庫專家、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烽,數字基因項目發起人、寬資本董事長關新,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副主任徐四立、前華為海思芯片設計工程師、水滴資本創始合夥人鄭玉山,加拿大 Nova Scotia Health 數據科學家、浙大交叉學科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丁毓,量子物理博士、上海諦紋科技創始人尤浩共同出席並對話。
在「合規與治理」圓桌對話中,外交部南南合作促進會上海辦事處主任、原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洪湧清,復旦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忠法,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創新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夏瑋,上海市浦東知識產權協會會長、上海漢之律師事務所主任王志達,北京金誠同達(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上海市科協法諮委委員沙海濤,上海科技法律聯盟祕書長,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黃琮共同出席並對話。
在「閉幕式:資本市場回顧與2025全球經濟展望」對話環節,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經濟與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王涵,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青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劉曉曙,上海證券機構業務總部總經理、基金評價研究中心業務負責人劉亦千就當前經濟及資本市場未來趨勢等話題等進行深度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