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23 19:21
財聯社12月23日訊(編輯 史正丞)目前暫列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場的日本,在監管多年倡導「提高股東回報」的努力下,千余家上市公司今年交出了總額高達16.81萬億日元(約合1080億美元)的回購計劃。
根據截至上周四的數據,總共有1079家日股上市公司在今年確認股票回購計劃,同比增長22%,回購計劃的總金額較去年同比勁增75%,連續第三年創歷史新高。
雙重原因拉動回購金額驟增
根據日本媒體統計,日股上市公司提出的總回購金額,差不多接近合併淨利潤的30%,與分配的總股息相當。這意味着回購與股息之和,要佔到上市公司淨利的近6成。
引發今年回購計劃驟增的核心原因,首先是上市公司觀念的轉變,以往日本公司更加重視分紅,而在監管的指導下,股票回購現在也成為股東回報的重要組成部分。
舉例而言,在日本、美國兩地同時上市的金融巨頭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在今年宣佈了兩次回購計劃,在5月發佈1000億日元回購項目之后,又在11月加碼了3000億日元。另一家巨頭三井住友金融集團也在年內擴大回購項目。即便遭受8月日本「黑色星期一」的巨震衝擊后,這些超級大藍籌依然在年底回到挑戰新高的位置上。
另一個回購激增的原因則非常具有日本特色:上市公司通過回購股票,緩解解除「日式交叉持股」所引發的衝擊。例如知名光刻膠公司信越化學的回購計劃,就是花費940億日元從5家股東那里買回股票,以避免集中向二級市場拋出股票造成的不利影響。
在汽車行業頗有名氣的零部件公司電裝10月時宣佈,推出一項4500億日元的回購計劃,用來接盤一些金融機構計劃拋掉的交叉持股。
當然,回購本身也需要企業利潤增長來支持。根據統計,日股上市公司在截至9月底的上半財年(注:日本財年是在每年3月底結束)期間,同比增加15%,標誌着連續四年「上半財年利潤」創歷史新高。
在這一輪日股回購潮中,不少企業表示會把回購來的股票作為獎勵發給員工激勵士氣。索尼集團在今年7月宣佈了一項2500億日元的回購,並表示將把這些股票用於員工激勵。
當然,股票回購也起到了穩定市場的作用。根據東京證交所的數據,從年初到12月第二周,日本上市公司淨購買了超過7萬億日元(約合446億美元)的股票。
「面臨「平衡」考驗
種種跡象顯示,不論明年能否再創新高,日股的整體回購大概率將維持在高位。
高盛集團的日本股票策略師Kazunori Tatebe表示,只要日本公司的治理改革延續,增強股東回報的趨勢就不會改變。
但與此同時,日本上市公司也將面臨平衡股票回購和員工公司漲速的問題。根據日本政府的統計,伴隨着該國通脹的回升,經通脹調整后的工資漲速近年來大致處於下降的狀態。瑞穗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Shunsuke Kobayashi總結稱,日本企業工資增長的勢頭,並沒有跟上股東回報的增長。
根據統計,日本上市公司在9月底時手頭大概擁有112萬億日元的現金,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這些公司需要在不同資本選項前做出各自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