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見·聞】香港首個公眾加氫站建成 氫能應用加速發展

2024-12-22 11:52

新華財經香港12月22日電(記者 李柏濤)當前,全球氫能已進入產業化快速發展新階段,眾多主要經濟體已將發展氫能提升到戰略層面,相繼制定發展規劃、路線圖以及相關扶持政策,加快產業化發展進程。香港也在探索能源轉型,不斷加快發展氫能應用。

近日,中石化香港凹頭加氫站正式建成,這是香港首座面向公眾的加氫站,每日加氫能力達到1000公斤,將為氫燃料公車、商務車、私家車及工程車隊等各種加註需求提供全天候服務。

圖為香港凹頭加氫站(圖片來自中石化香港公司)

圖為香港凹頭加氫站(圖片來自中石化香港公司)

據介紹,該站是集「油氣氫電服」於一體的綜合能源站,加氫速度較快,加滿一輛中小型車輛最快5分鍾、雙層巴士最快10分鍾。與加汽油相比,加氫成本更低、也更加環保。

香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香港第一個公眾加氫站投入運作后,食環署的氫能洗街車將展開試驗,港鐵將在屯門以非載客形式試驗氫能源有軌電車。

據悉,目前香港凹頭加氫站的氫氣來源為中國石化在大灣區的氫氣生產企業。未來,該站將逐步探索通過站內製氫、綠電制綠氫等方式擴展氫氣供應,並通過設備升級,將加氫能力提高至每日2000公斤。

圖為香港首輛氫能雙層巴士

圖為香港首輛氫能雙層巴士

中國石化股份公司副總裁、銷售公司董事長表示,中石化將持續推廣氫能的應用場景,並與政府及業界探索在重型車輛、商用車及天星小輪等領域的應用,相信凹頭加氫站的投入運營可以推動香港氫能產業蓬勃發展。

另外,香港環保署與中石化也在近日簽署了《關於香港氫能發展和應用的合作備忘錄》,加強在推動氫能產業發展、應用示範、能力建設等領域的合作。

根據備忘錄,合作內容包括進行氫能產業技術交流及經驗分享;中石化在垃圾堆填區興建制造綠氫的示範系統,生產綠氫供本地使用,促進香港氫能發展及推廣氫能應用普及化;中石化協助特區政府加強有關氫能的宣傳教育,讓公眾瞭解全球安全使用氫能的發展趨勢。

圖為將在香港投入使用的氫能垃圾清運車

圖為將在香港投入使用的氫能垃圾清運車

謝展寰表示,此次合作將有助雙方通過展示示範系統和國家氫能產業的發展成果,推動香港成為國家發展氫能源的示範基地,以及增加公眾對綠氫科技的認識。

李玉杏表示,中石化將全力發揮在綠氫生產、儲存、運輸、加註等全產業鏈技術優勢,與香港特區政府一起將該綠氫項目完成建設、早日營運,將香港打造成為綠氫科技的示範基地,推動氫能發展走向規模化、產業化、國際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具體氫能應用方面,香港市民日常使用的煤氣中有一半是氫氣,香港城巴公司也推出了首輛氫能雙層巴士並正式試運行。

圖為城巴公司的加氫站

圖為城巴公司的加氫站

據瞭解,香港使用的煤氣是以石腦油和天然氣為生產原料,成分主要有氫氣、甲烷氣、二氧化碳等,通過「變壓吸附技術」提取煤氣內的氫氣,目前從旗下管道抽取的氫氣純度達99.99%,適合用於氫燃料電池。

香港中華煤氣公司表示商務總監鄭曉光表示,媒體公司在香港發展氫能有優勢,一是煤氣中氫氣含量高達49%,為氫氣提取提供基礎;二是公司已完備生產設施,不需要重新投資;三是公司擁有超過3700公里遍佈香港的管道供氣設施,為補氫點佈局提供便利,降低氫氣運輸成本。

作為香港專營巴士公司之一,城巴公司表示已不再採購燃油巴士,未來目標是2045年前全車隊使用新能源巴士,其中七成是氫能驅動巴士。

煤氣公司也已與城巴建立合作,將在城巴車廠安裝氫氣提取設施,預計工程完成后,每天將可抽取約500公斤氫氣,足夠10輛至12輛氫能巴士使用一天。

圖為香港中華煤氣綠氫項目的部分設施

圖為香港中華煤氣綠氫項目的部分設施

此外,香港首個綠氫項目也已落地。煤氣公司與威立雅達成合作,在將軍澳新界東南堆填區發展綠氫項目,利用生物沼氣生產綠色氫氣,並推動不同的氫能應用場景,預計首批綠氫於明年推出。

然而,目前氫能技術仍有一些問題尚待克服,例如氫氣的儲存問題。鄭曉光坦言,全球不少企業將氫氣變成液態后,再以罐裝形式運輸及使用,不僅耗費大量運輸及能源,運輸期間更是存在安全性的問題,但利用管網隨處抽取氫氣的方式比運輸安全得多。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