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22 21:45
投資要點
本周、年初至今醫藥指數漲幅分別為-2.13%、-10.62%,相對滬深300的超額收益分別為-1.99%、-25.10%;本周中藥(-0.55%)、生物製品(-1.62%)及醫藥商業(-1.78%)等股價跌幅相對較小,原料藥(-3.67%)、化藥(-2.78%)及醫療器械(-2.68%)等股價跌幅較大;本周漲幅居前愛朋醫療(+24.63%)、翰宇藥業(+22.62%)、創新醫療(+20.17%),跌幅居前靈康藥業(維權)(-25.15%)、普利製藥(維權)(-22.20%)、德展健康(-20.56%)。漲跌表現特點:本周醫藥板塊大小市值個股普跌,但小市值個股跌幅更加明顯。
抑郁症百億級藍海市場,亟待新葯重塑市場格局。抑郁症發病機制複雜,主要與5-羥色胺(5-HT)、多巴胺(DA)和去甲腎上腺素(NE)等神經遞質的功能失調有關。2023年全球約有2.8億人患有抑郁症,佔全球人口的大約3.8%,這一比例還在持續上升;2019年中國抑郁症患者總數已達到9500萬人,終生患病率為6.8%。目前,臨牀中使用的大部分抗抑郁藥物主要是通過調控5-HT、NE和DA等神經遞質的水平來緩解抑郁症狀。在實際用藥中,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和5-羥色胺及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s)是兩類廣泛使用的指南推薦一線治療藥物,然而這類藥物也存在起效緩慢、患者依從性較差等問題,目前抑郁症市場急需新的抗抑郁藥物來滿足未被充分滿足的治療需求。建議關注有佈局抑郁症新葯的企業如吉貝爾、綠葉製藥、翰森製藥等。
信達生物/葆元醫藥新一代ROS1/NTRK抑制劑獲批上市;68周減重22.7%!諾和諾德CagriSema III期減重數據公佈:12月20日,國家藥監局網站顯示,信達生物和葆元醫藥合作開發的新一代ROS1/NTRK抑制劑他雷替尼獲批上市,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ROS1-TKI治療的ROS1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12月20日,諾和諾德宣佈了III期試驗REDEFINE 1的結果。在第68周時,CagriSema的減肥效果明顯優於安慰劑,達到了主要終點。
具體思路:1)創新葯領域:信達生物、恆瑞醫藥、三生國健、奧賽康、百濟神州、海思科、和黃醫藥、亞盛醫藥、迪哲醫藥、邁威生物、澤璟製藥-U等;2)中藥領域:佐力藥業、方盛製藥、華潤三九、濟川藥業、馬應龍等;3)CXO及科研服務領域:藥明康德、藥明合聯、康龍化成、凱萊英等;4)高端製劑領域:人福醫藥(維權)、恩華藥業、吉貝爾、綠葉製藥、京新葯業等;5)醫療服務領域:愛爾眼科、普瑞眼科、固生堂等;6)消費醫療領域:歐普康視、愛博醫療等;7)臨牀及仿製藥CRO:諾思格、泰格醫藥等;8)GLP1產業鏈領域:聖諾生物、諾泰生物(維權)、博瑞醫藥(維權)等;9)CGM領域:魚躍醫療、三諾生物等;10)原料藥領域:奧鋭特、千紅製藥、華海藥業、普洛藥業等;11)IVD領域:亞輝龍、新產業、安圖生物等;12)醫療耗材領域:惠泰醫療、大博醫療、三友醫療等;13)仿創藥領域:人福醫藥、恩華藥業、仙琚製藥、苑東生物、信立泰等;14)科研服務領域:藥康生物、奧浦邁、百普賽斯等。15)血製品領域:上海萊士、天壇生物、博雅生物等。
風險提示:藥品或耗材降價超預期;醫保政策風險等;產品銷售及研發進度不及預期。
1.抗抑郁新葯進入收穫期,關注吉貝爾、翰森製藥、綠葉製藥等
本周、年初至今醫藥指數漲幅分別為-2.13%、-10.62%,相對滬深300的超額收益分別為-1.99%、-25.10%;本周中藥(-0.55%)、生物製品(-1.62%)及醫藥商業(-1.78%)等股價跌幅相對較小,原料藥(-3.67%)、化藥(-2.78%)及醫療器械(-2.68%)等股價跌幅較大;本周漲幅居前愛朋醫療(+24.63%)、翰宇藥業(+22.62%)、創新醫療(+20.17%),跌幅居前靈康藥業(-25.15%)、普利製藥(-22.20%)、德展健康(-20.56%)。漲跌表現特點:本周醫藥板塊大小市值個股普跌,但小市值個股跌幅更加明顯。
抑郁症百億級藍海市場,亟待新葯重塑市場格局。抑郁症發病機制複雜,主要與5-羥色胺(5-HT)、多巴胺(DA)和去甲腎上腺素(NE)等神經遞質的功能失調有關。2023年全球約有2.8億人患有抑郁症,佔全球人口的大約3.8%,這一比例還在持續上升;2019年中國抑郁症患者總數已達到9500萬人,終生患病率為6.8%。目前,臨牀中使用的大部分抗抑郁藥物主要是通過調控5-HT、NE和DA等神經遞質的水平來緩解抑郁症狀。在實際用藥中,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和5-羥色胺及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s)是兩類廣泛使用的指南推薦一線治療藥物,然而這類藥物也存在起效緩慢、患者依從性較差等問題,目前抑郁症市場急需新的抗抑郁藥物來滿足未被充分滿足的治療需求。建議關注有佈局抑郁症新葯的企業如吉貝爾、綠葉製藥、翰森製藥等。
【投資策略】具體配置思路:
創新葯領域:信達生物、恆瑞醫藥、三生國健、奧賽康、百濟神州、海思科、和黃醫藥、亞盛醫藥、迪哲醫藥、邁威生物、澤璟製藥-U等;
中藥領域:佐力藥業、方盛製藥、華潤三九、濟川藥業、馬應龍等;
CXO及科研服務領域:藥明康德、藥明合聯、康龍化成、凱萊英等;
高端製劑領域:人福醫藥、恩華藥業、吉貝爾、綠葉製藥、京新葯業等;
醫療服務領域:愛爾眼科、普瑞眼科、固生堂等;
消費醫療領域:歐普康視、愛博醫療等;
臨牀及仿製藥CRO:諾思格、泰格醫藥等;
GLP1產業鏈領域:聖諾生物、諾泰生物、博瑞醫藥等;
CGM領域:魚躍醫療、三諾生物等;
原料藥領域:奧鋭特、千紅製藥、華海藥業、普洛藥業等;
IVD領域:亞輝龍、新產業、安圖生物等;
醫療耗材領域:惠泰醫療、大博醫療、三友醫療等;
仿創藥領域:人福醫藥、恩華藥業、仙琚製藥、苑東生物、信立泰等;
科研服務領域:藥康生物、奧浦邁、百普賽斯等。
血製品領域:上海萊士、天壇生物、博雅生物等。
2. 抑郁症百億級藍海,亟待新葯重塑市場格局
抑郁症百億級藍海市場,亟待新葯重塑市場格局。抑郁症發病機制複雜,主要與5-羥色胺(5-HT)、多巴胺(DA)和去甲腎上腺素(NE)等神經遞質的功能失調有關。2023年全球約有2.8億人患有抑郁症,佔全球人口的大約3.8%,這一比例還在持續上升;2019年中國抑郁症患者總數已達到9500萬人,終生患病率為6.8%。目前,臨牀中使用的大部分抗抑郁藥物主要是通過調控5-HT、NE和DA等神經遞質的水平來緩解抑郁症狀。在實際用藥中,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和5-羥色胺及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s)是兩類廣泛使用的指南推薦一線治療藥物,然而這類藥物也存在起效緩慢、患者依從性較差等問題,目前抑郁症市場急需新的抗抑郁藥物來滿足未被充分滿足的治療需求。建議關注有佈局抑郁症新葯的企業如吉貝爾、綠葉製藥、翰森製藥等。
2.1. 抑郁症為多因素致病疾病,市場空間龐大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抑郁障礙中最常見的類型,其特徵為分散的腦區結構和功能改變,涉及複雜的神經生物學機制。MDD的病理生理學基礎包括單胺類神經遞質如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的調節失衡,以及由此引發的相關信號通路紊亂。這些變化在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繫的腦網絡中產生效應,從而影響情感、認知及軀體功能,並最終導致MDD的發生和發展。
MDD的具體發病表現爲單次發作或反覆發作,具有較高的復發風險。患者在發作期間可能出現顯著的情感症狀(如持續性情緒低落、興趣喪失)、認知症狀(如注意力難以集中、決策能力下降)和軀體症狀(如睡眠障礙、食慾改變)。值得注意的是,在發作間期,多數患者的症狀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部分患者可能經歷慢性病程,伴有殘留症狀。
MDD患者人羣眾多,市場空間龐大。根據2023年3月世界衞生組織(WHO)的最新統計分析,全球約有2.8億人患有抑郁症,佔全球人口的大約3.8%。在成人中,這一比例上升至5%。據《Lancet Psychiatry》2019年統計,中國抑郁障礙12個月患病率為3.6%,終生患病率為6.8%,患者總數已達到9500萬人。而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的抑郁症市場研究報告,全球抗抑郁藥市場在2022年預計145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176億美元,2022-2030年複合增長率2.5%;在國內,抑郁症市場也有巨大的上升空間,據米內網數據顯示,抗抑郁藥2023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額接近86億元,同比增長4.12%;2024年上半年銷售額超過46億元,同比增長3.89%。
2.2. 抑郁症用藥格局穩定,以調節遞質水平緩解症狀
目前臨牀中使用的大部分抗抑郁藥物作用機制是以調節單胺類遞質系統為基礎,即通過調控5-HT、NE、DA等遞質水平來緩解抑郁症狀。根據作用機制或化學結構的不同,抗抑郁藥物分為以下幾類:
1)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包括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蘭、艾司西酞普蘭、帕羅西汀和氟伏沙明。它們通常是一線治療和最廣泛使用的抗抑郁藥。
2)5‑HT和NE再攝取抑制劑(SNRI):包括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去甲文拉法辛、左旋米那普侖和米那普侖。它們通常用於合併疼痛障礙的抑郁症患者。
3)5-HT調節劑:曲唑酮、維拉唑酮和沃替西汀。
4)NE能和特異性5-HT能抗抑郁劑(NaSSA):能拮抗突觸前α2受體,從而促進5-HT及NE的神經傳遞,如米氮平等非典型抗抑郁藥。當患者因SSRI或SNRI而出現性副作用時,它們通常被開具為單一療法或增強劑。
5)三環類抗抑郁藥(TCA):初代抗抑郁藥物,如阿米替林、丙咪嗪、氯米帕明、多塞平、去甲替林和地昔帕明。
6)可用的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包括反式環丙胺、苯乙肼、司來吉蘭和異卡波肼。MAOI和TCA不常用,因為過量的副作用和致死率很高。
其他藥物包括情緒穩定劑、抗精神病藥,這些藥物可以添加以增強抗抑郁藥的效果。
已上市抗抑郁藥物起效緩慢,依從性較差。SSRIs和SNRIs類抗抑郁藥物具有相對較好的有效性,為指南推薦的一線治療藥物。但這類抗抑郁藥物一般在服用后的2-4周纔會逐漸起效,且通常需持續服用半年以上。同時目前已上市的抗抑郁藥物存在較常見的腸胃不良反應,包括口乾、噁心、腹瀉或者便祕等,也可能會發生頭痛、頭暈、鎮靜、失眠、疲憊等不良反應,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不高,這使得市場上急需新的抗抑郁藥物來滿足未被充分滿足的治療需求。
2.3. 抑郁症國產新葯競爭格局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上市抗抑郁品種60-70個,國內一線抗抑郁新葯長期處於空白狀態,直到2022年11月,綠葉製藥的鹽酸託魯地文拉法辛緩釋片(商品名:若欣林)獲批上市,成為中國首個自主研發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用於治療抑郁症的化藥1類創新葯。
截至2024年12月,國內有16款推進到臨牀階段的抑郁症創新葯物。進入臨牀3期的僅吉貝爾藥業的JJH201501一款藥物,進入臨牀2期的藥物有8款,其中東陽光藥的嘧替佐酮、華海藥業的羥哌吡酮、石藥的阿姆西汀、廣為醫藥的GW-117以及翰森製藥的HS-10353等進度靠前。
託魯地文拉法辛(若欣林)是綠葉製藥研發的中國首個治療抑郁症的1類創新葯。它能有效抑制中樞神經系統5-HT / NE / DA三種神經遞質再攝取(通過阻滯三種單胺能神經遞質轉運體),從而提高三種神經遞質在細胞外的水平。同時口服后吸收良好,在體內可快速代謝為具有活性的去甲文拉法辛(DSV),兩者共同發揮作用。所有已披露臨牀試驗結果均顯示託魯地文拉法辛治療MDD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其中III期臨牀試驗結果顯示,80mg(-20.0)和160mg(-19.9)託魯地文拉法辛實驗組的MADRS總分較基線的變化在統計學上均顯著優於安慰劑組(-14.6)受試者(p<0.001),託魯地文拉法辛治療MDD療效確切。
JJH201501是由吉貝爾研發的沃替西汀衍生物,是一種新型的多受體作用機制的抗抑郁藥,目前已完成了IIb期臨牀研究。臨牀研究表明,JJH201501可明顯延長藥物在人體內的半衰期,延長藥物體內滯留時間,提高藥物在體內的血藥濃度以及AUC,減慢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速度,該品種具有顯著的抗抑郁作用,與伏硫西汀比較,顯示出更好的安全性,有望成為新型抗抑郁症藥物。JJH201501正在有序開展Ⅲ期臨牀試驗,已於2024年5月納入第一例患者,預計2025年完成Ⅲ期臨牀研究,申報生產批件和新葯證書。
HS-10353是由豪森藥業研發的新一代γ-氨基丁酸A型受體(GABAA)受體正向變構調節劑,用於治療重度抑郁、產后抑郁症患者,分別於23年8月、24年8月開始進行Ⅱ期臨牀試驗,預計重度抑郁適應症2025年進入Ⅲ期臨牀。
3. 研發進展與企業動態
3.1. 創新葯/改良藥研發進展(獲批上市/申報上市/獲批臨牀)
12月20日,國家藥監局網站顯示,信達生物和葆元醫藥合作開發的新一代ROS1/NTRK抑制劑他雷替尼獲批上市,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ROS1-TKI治療的ROS1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
12月18日,美國FDA批准貝達藥業控股子公司 Xcovery 的恩沙替尼用於既往未接受過 ALK 抑制劑治療的間變性淋巴瘤激酶 (ALK) 陽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 (NSCLC) 成年患者。
12月18日,禮來宣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禮來的多奈單抗注射液(donanemab)的上市申請,用於治療成人因阿爾茨海默病引起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和阿爾茨海默病輕度痴呆。
12月17日,CDE網站顯示,雲頂新耀引進的伊曲莫德(etrasimod)在華申報上市,用於治療中重度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UC)。
12月16日,歐加農宣佈本維莫德乳膏(商品名:Vtama)獲FDA批准用於局部治療2歲及以上兒童和成人特應性皮炎(AD)患者。這是Vtama在美國獲批的第2項適應症。
12月16日,先為達生物開發的全球首個偏向型GLP-1RA新葯——伊諾格魯肽注射液,繼2型糖尿病適應症之后,又快速遞交了成人長期體重管理適應症的上市申請並獲CDE受理。12月10日,默沙東宣佈,其抗真菌藥物諾科飛®(泊沙康唑腸溶片、泊沙康唑注射液)兩種劑型的新適應症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批准,預防和治療人羣拓展至兒童患者,將為兒童患者抗真菌預防及治療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新選擇。
3.2. 仿製藥及生物類似物上市、臨牀申報情況
本周無仿製藥及生物類似藥上市、臨牀申報情況的新聞。
3.3. 重要研發管線一覽
12月20日,諾和諾德宣佈了III期試驗REDEFINE 1的結果。在第68周時,CagriSema的減肥效果明顯優於安慰劑,達到了主要終點。
12月20日,甘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宣佈,其全資子公司甘李藥業美國公司(Gan & Lee Pharmaceuticals USA Corporation)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准許在美國開展博凡格魯肽(GZR18注射液)與禮來公司重磅產品替爾泊肽的頭對頭Ⅱ期臨牀試驗(NCT06737042)。博凡格魯肽是甘李自主研發的長效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本次臨牀試驗將主要評估該藥在肥胖/超重患者中的體重管理效果
12月19日,基石藥業宣佈公司管線2.0重磅產品CS5001(ROR1 ADC)全球多中心1b期臨牀試驗順利完成首例患者入組。
12月17日,拜耳宣佈III期QUASAR研究取得了積極結果,該研究旨在評估阿柏西普8mg相較於標準治療方案Eylea(阿柏西普2mg)在治療繼發於視網膜靜脈阻塞(RVO)的黃斑水腫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該研究在第36周時達到其主要終點,結果顯示,在初始月度給藥后,阿柏西普8mg每8周給藥1次與當前標準療法Eylea每4周給藥1次相比,患者獲得了非劣效性的視力提升。
12月17日,藥物臨牀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顯示,甘李藥業啟動了長效胰高血糖素樣-1受體(GLP-1R)激動劑GZR18(博凡格魯肽)注射液對比司美格魯肽注射液的頭對頭III期研究。
12月17日,藥物臨牀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網站顯示,齊魯製藥啟動了達雷妥尤單抗生物類似藥皮下注射劑型(QL2109)的首個III期研究。這是首個進入III期階段的達雷妥尤單抗生物類似藥皮下注射劑型。
12月16日,默沙東宣佈終止開發抗TIGIT抗體Vibostolimab和抗LAG-3抗體Favezelimab。
12月16日,和譽醫藥宣佈FGFR4抑制劑依帕戈替尼(Irpagratinib,ABSK011)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批准開展註冊性臨牀研究(ABSK-011-205)。當前,全球尚無FGFR4抑制劑獲批上市,依帕戈替尼有望成為首個上市的FGFR4抑制劑,並且也將可能是首個治療FGF19過表達晚期或不可切除HCC患者的突破性藥物。
4. 行業洞察與監管動態
12月16日,關於將FHND1002顆粒納入《以患者為中心的罕見疾病藥物研發試點工作計劃(「關愛計劃」)》試點項目的通知。內容為:依據《以患者為中心的罕見疾病藥物研發試點工作計劃(「關愛計劃」)申報指南》,現將FHND1002顆粒納入「關愛計劃」,試點項目的基本信息如下:品種名稱:FHND1002顆粒。申報單位:江蘇正大豐海製藥有限公司。適應症:肌萎縮側索硬化(ALS)。申報階段:B階段-臨牀試驗開展前(Pre-IND)階段。工作要點:計劃開展一項ALS患者體驗數據研究,並擬基於收集到的患者體驗數據探索ALS療效指標的優化;同時,計劃在患者臨牀試驗中應用數字健康技術,探索實施DCT試驗等。
12月16日,關於公開徵求《治療用生物製品申報臨牀試驗申請模塊2.3藥學資料撰寫要求(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內容為: 近年來,生物製品申報數量與日劇增,尤其是臨牀試驗申報數量佔比較大。爲了更好地服務申請人,指導臨牀試驗申報資料中藥學研究相關內容的撰寫,提高申報資料質量,我中心結合審評工作實踐,起草了《治療用生物製品申報臨牀試驗申請模塊2.3藥學資料撰寫要求(徵求意見稿)》。我們誠摯地歡迎社會各界對徵求意見稿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並及時反饋給我們,以便后續完善。徵求意見時限為自發布之日起一個月。
12月16日,關於公開徵求《重組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藥學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內容為: 重組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廣泛應用於糖尿病治療,並在體重管理、心腦血管疾病獲益及治療、代謝疾病等領域有巨大的臨牀潛力。近兩年,GLP-1受體激動劑的創新葯和生物類似藥申報數量激增。爲規範和指導重組GLP-1受體激動劑的研發和申報,我中心在結合既往國內已申報該類產品的審評技術要求的基礎上,經前期調研和部門討論,組織起草了《重組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藥學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現形成徵求意見稿。
12月16日,關於將ALXN2350注射液納入《以患者為中心的罕見疾病藥物研發試點工作計劃(「關愛計劃」)》試點項目的公示。內容為: 依據《以患者為中心的罕見疾病藥物研發試點工作計劃(「關愛計劃」)申報指南》,現將擬納入「關愛計劃」試點項目品種的基本信息予以公示,公示時間截止至2024年12月23日。品種名稱:ALXN2350注射液。申報單位:阿斯利康全球研發(中國)有限公司。適應症:成人BAG3突變擴張型心肌病的治療。申報階段:A階段-研發立項階段。工作要點:通過對中國患者和醫生調研(訪談),收集並驗證患者體驗數據(PED),以深入瞭解DCM疾病診療實際和患者需求,指導研發策略。擬進一步開展前瞻性疾病自然史研究。
12月16日,關於將VGR-R01納入《以患者為中心的罕見疾病藥物研發試點工作計劃(「關愛計劃」)》試點項目的通知。內容為: 依據《以患者為中心的罕見疾病藥物研發試點工作計劃(「關愛計劃」)申報指南》,現將VGR-R01納入「關愛計劃」,試點項目的基本信息如下:品種名稱:VGR-R01。申報單位:上海天澤雲泰生物醫藥有限公司。適應症:結晶樣視網膜變性。申報階段:C階段-關鍵研究前階段。工作要點:關鍵臨牀試驗統計學方法採用優效試驗設計,擬應用的臨牀結局評估包括患者報告的結局(PRO)和功能結局(PerfO)。
5. 行情回顧
本周、年初至今醫藥指數漲幅分別為-2.13%、-10.62%,相對滬深300的超額收益分別為-1.99%、-25.10%;本周中藥(-0.55%)、生物製品(-1.62%)及醫藥商業(-1.78%)等股價跌幅相對較小,原料藥(-3.67%)、化藥(-2.78%)及醫療器械(-2.68%)等股價跌幅較大;本周漲幅居前愛朋醫療(+24.63%)、翰宇藥業(+22.62%)、創新醫療(+20.17%),跌幅居前靈康藥業(-25.15%)、普利製藥(-22.20%)、德展健康(-20.56%)。漲跌表現特點:本周醫藥板塊大小市值個股普跌,但小市值個股跌幅更加明顯。
5.1.醫藥市盈率追蹤:醫藥指數市盈率為32.07,較歷史均值低6.55
截至2024年12月20日,醫藥指數市盈率為32.07倍,環比上周下降0.69倍,低於歷史均值6.55倍;滬深300指數市盈率為12.73倍,醫藥指數盈利率溢價率為151.9%,環比上周下降6.9%,低於歷史均值29.4%。
5.2 醫藥子板塊追蹤:本周中藥下降0.55%,優於其他子板塊
本周、年初至今醫藥指數漲幅分別為-2.13%、-10.62%,相對滬深300的超額收益分別為-1.99%、-25.10%;本周中藥(-0.55%)、生物製品(-1.62%)及醫藥商業(-1.78%)等股價跌幅相對較小,原料藥(-3.67%)、化藥(-2.78%)及醫療器械(-2.68%)等股價跌幅較大。
5.3. 個股表現
6. 風險提示
1、藥品或耗材降價超預期:
國家加大集採範圍,藥品和耗材的集採帶來了藥品和耗材的大幅降價,隨着國內醫藥和器材市場的競爭加劇,集採對降價的推動作用將會更加明顯,未來藥品和耗材集採降價幅度可能會超預期,對企業的利潤造成較大影響。
2、醫保政策風險:
醫保局作為中國醫藥行業最大單一支付方,其支付政策變化可能直接導致相關公司盈利水平發生顯著變化。
7. 附錄